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以下哪些造成我們的敏感信息

以下哪些造成我們的敏感信息

發布時間:2023-01-31 02:29:12

❶ 造成肌膚敏感的原因有哪些

因為我以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屬於敏感肌膚,所以分享一下我皮膚敏感的原因。

第一,濫用面膜。

前幾年的時候很流行微商,幾乎每個好友都在微信裡面賣面膜,有時候朋友也會讓我買 她家的面膜,有時候實在不忍心拒絕就直接買了。

可是沒想到這些面膜都是三無面膜,而且是在我用完了之後才知道的,因為我是學化工的,實驗室里有紫外燈,有一天心血來潮就把面膜拿到實驗室,用紫外燈一照射,才發現面膜上有這么多熒光劑。

所以這就是我皮膚變成敏感肌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買三無面膜,最好買正規面膜。

第二,護膚品選錯。

因為每個人的膚質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選用護膚品的時候一定要對症下葯,還記得以前我用過的一套水乳中含有酒精成分。

所以這應該也是我變成敏感肌膚的第二原因。所以啊,女人的這張臉還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好愛護。

❷ 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敏感個人信息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是為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保障個人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1]

該法明確了個人信息的概念和處理規則,對處理人臉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進行規制,強調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禁止商家通過自動化決策「大數據殺熟」,對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作出規范

個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銀行賬號、通信記錄和內容、財產信息、徵信信息、行蹤軌跡、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14歲以下兒童的個人信息等。個人敏感信息是指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濫用可能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極易導致個人名譽、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或歧視性待遇等的個人信息。《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特定、明確和合理的目的,應當在個人信息主體知情的情況下獲得個人信息主體的同意,應當在達成個人信息使用目的之後刪除個人信息。

❸ 以下哪些選項屬於公司規定的客戶敏感信息

答案是,以下四點都屬於。
A客戶姓名、證件類型及號碼、駕照編號
B.客戶職業、工作單位、年齡、性別、籍貫
C.身份證、護照、駕照、營業執照等證件影印件
D.集團客戶所在省市、所在行業等

以下哪些內容屬於公司規定客戶敏感信息?
答案A,B,C,D

A.客戶姓名、證件類型及號碼、駕照編號
B.客戶職業、工作單位、年齡、性別、籍貫
C.身份證、護照、駕照、營業執照等證件影印件
D.集團客戶所在省市、所在行業等

❹ 可能造成敏感信息泄露的數據使用場景包括哪些

進入木馬網頁。
由於後台人員的疏忽或者不當的設計,導致不應該被前端用戶看到的數據被輕易的訪問到。比如:
通過訪問url下的目錄,可以直接列出目錄下的文件列表;
輸入錯誤的url參數後報錯信息裡麵包含操作系統、中間件、開發語言的版本或其他信息;
前端的源碼(html,css,js)裡麵包含了敏感信息,比如後台登錄地址、內網介面信息、甚至賬號密碼等。

❺ 對信息安全造成危害的有哪些

信息安全的威脅來自方方面面,不可一一羅列。但這些威脅根據其性質,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信息泄露:保護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給某個非授權的實體。
(2) 破壞信息的完整性:數據被非授權地進行增刪、修改或破壞而受到損失。 現代密碼學宗師——肖國鎮
(3) 拒絕服務: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或其他資源的合法訪問被無條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權訪問):某一資源被某個非授權的人,或以非授權的方式使用。
(5) 竊聽:用各種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竊取系統中的信息資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對通信線路中傳輸的信號搭線監聽,或者利用通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
(6) 業務流分析:通過對系統進行長期監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諸如通信頻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總量的變化等參數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
(7) 假冒:通過欺騙通信系統(或用戶)達到非法用戶冒充成為合法用戶,或者特權小的用戶冒充成為特權大的用戶的目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黑客大多採用的就是假冒攻擊。
(8) 旁路控制: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處獲得非授權的權利或特權。例如,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發現原本應保密,但是卻又暴露出來的一些系統「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攻擊者可以繞過防線守衛者侵入系統的內部。
(9) 授權侵犯:被授權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統或資源的某個人,卻將此許可權用於其他非授權的目的,也稱作「內部攻擊」。
(10)抵賴:這是一種來自用戶的攻擊,涵蓋范圍比較廣泛,比如:否認自己曾經發布過的某條消息、偽造一份對方來信等。
(11)計算機病毒:這是一種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為類似病毒,故稱作計算機病毒。
(12)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不完善:由於當前約束操作信息行為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邊球,這就給信息竊取、信息破壞者以可趁之機。

❻ 個人敏感信息包括哪些 個人敏感信息的范圍包括哪些

個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銀行賬號、通信記錄和內容、財產信息、徵信信息、行蹤軌跡、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14歲以下兒童的個人信息等。個人敏感信息是指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濫用可能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極易導致個人名譽、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或歧視性待遇等的個人信息。

《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特定、明確和合理的目的,應當在個人信息主體知情的情況下獲得個人信息主體的同意,應當在達成個人信息使用目的之後刪除個人信息。

❼ 求助: 信息安全以下哪種行為最可能會導致敏感信息泄露 A.列印的敏

選A,沒及時取走就可能被別人取走了。

❽ 以下哪些是信息安全威脅主要來源

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技術安全風險因素
1)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防護能力不強。
國家重要的信息系統和信息基礎網路是我們信息安全防護的重點,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我國的基礎網路主要包括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重要的信息系統包括鐵路、政府、銀行、證券、電力、民航、石油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所依賴的信息系統。雖然我們在這些領域的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安全防護能力仍然不強。主要表現在:
① 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對信息安全基礎設施投入不夠,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缺乏有效的維護和保養制度,設計與建設不同步。
② 安全體系不完善,整體安全還十分脆弱。
③ 關鍵領域缺乏自主產品,高端產品嚴重依賴國外,無形埋下了安全隱患。 我國計算機產品大都是國外的品牌,技術上受制於人,如果被人預先植入後門,很難發現,屆時造成的損失將無法估量。
2)失泄密隱患嚴重。
隨著企業及個人數據累計量的增加,數據丟失所造成的損失已經無法計量,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可能隨意受到威脅。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竊密與反竊密的斗爭愈演愈烈,特別在信息安全領域,保密工作面臨新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信息時代泄密途徑日益增多,比如互聯網泄密、手機泄密、電磁波泄密、移動存儲介質泄密等新的技術發展也給信息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二、人為惡意攻擊
相對物理實體和硬體系統及自然災害而言,精心設計的人為攻擊威脅最大。人的因素最為復雜,思想最為活躍,不能用靜止的方法和法律、法規加以防護,這是信息安全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人為惡意攻擊可以分為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主動攻擊的目的在於篡改系統中信息的內容,以各種方式破壞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被動攻擊的目的是在不影響網路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進行信息的截獲和竊取。總之不管是主動攻擊還是被動攻擊,都給信息安全帶來巨大損失。攻擊者常用的攻擊手段有木馬、黑客後門、網頁腳本、垃圾郵件等。
三、信息安全管理薄弱
面對復雜、嚴峻的信息安全管理形勢,根據信息安全風險的來源和層次,有針對性地採取技術、管理和法律等措施,謀求構建立體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已逐漸成為共識。與反恐、環保、糧食安全等安全問題一樣,信息安全也呈現出全球性、突發性、擴散性等特點。信息及網路技術的全球性、互聯性、信息資源和數據共享性等,又使其本身極易受到攻擊,攻擊的不可預測性、危害的連鎖擴散性大大增強了信息安全問題造成的危害。信息安全管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起步比較晚,基礎性研究較為薄弱。研究的核心僅僅停留在信息安全法規的出台,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標準的制定及一些信息安全管理的實施細則,應用性研究、前沿性研究不強。這些研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管理底子薄,漏洞多的現狀。
但這些威脅根據其性質,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信息泄露:保護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給某個非授權的實體。
(2) 破壞信息的完整性:數據被非授權地進行增刪、修改或破壞而受到損失。
(3) 拒絕服務: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或其他資源的合法訪問被無條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權訪問):某一資源被某個非授權的人,或以非授權的方式使用。
(5) 竊聽:用各種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竊取系統中的信息資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對通信線路中傳輸的信號搭線監聽,或者利用通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
(6) 業務流分析:通過對系統進行長期監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諸如通信頻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總量的變化等參數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
(7) 假冒:通過欺騙通信系統或用戶,達到非法用戶冒充成為合法用戶,或者特權小的用戶冒充成為特權大的用戶的目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黑客大多採用的就是假冒攻擊。
(8) 旁路控制: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處獲得非授權的權利或特權。例如: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發現原本應保密,但是卻又暴露出來的一些系統「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攻擊者可以繞過防線守衛者侵入系統的內部。
(9) 授權侵犯:被授權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統或資源的某個人,卻將此許可權用於其他非授權的目的,也稱作「內部攻擊」。
(10)抵賴:這是一種來自用戶的攻擊,涵蓋范圍比較廣泛,比如,否認自己曾經發布過的某條消息、偽造一份對方來信等。
(11)計算機病毒:這是一種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為類似病毒,故稱作計算機病毒。
(12)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不完善,由於當前約束操作信息行為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邊球,這就給信息竊取、信息破壞者以可趁之機。

❾ 個人敏感信息 包括哪些,這些信息 可以在網路中搜索到嗎 會被人利用 敏感信息如何被人利用

敏感信息包括姓名,住址,電話,家庭成員,等等。。如果你在某網站登記過這些信息,某網站保密措施不當的話,就有可能被搜索到。被人利用有很多種可能,可以冒名從事非法活動,也可以出售給商家,推銷產品。等等。。

❿ 個人敏感信息包括哪些

個人敏感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內的個人基本信息,還有婚姻、信仰、職業、工作單位、收入等相對隱私的個人基本信息。個人信息遭到泄露,相關權利人可以通過行政、民事、刑事手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向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投訴。在實體消費過程中發生的個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在虛擬網路中發生的侵權行為,可以向互聯網管理部門舉報。向公安機關報案。刑法第253條之一對侵犯個人信息犯罪作出明確規定。個人信息被不法利用、遭遇詐騙的可以報警,通過公權力救濟來懲戒犯罪、維護權利。向法院起訴,請求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司法機關可依照民法典規定,對其相關民事權利予以保護。

閱讀全文

與以下哪些造成我們的敏感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文檔篩選刪除後剩餘的數據在哪裡 瀏覽:557
市場半邊天是什麼意思 瀏覽:46
真正的名牌服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156
菜市場買花甲怎麼選 瀏覽:752
微信小程序奧特曼抽卡游戲王的激活碼是什麼 瀏覽:128
數據線灰藍是什麼意思 瀏覽:142
天貓產品如何查總銷量 瀏覽:183
如何查詢銀行貴金屬交易信息 瀏覽:709
地區代理商有什麼條件 瀏覽:947
店鋪交易稅怎麼減少 瀏覽:243
產品通孔什麼意思 瀏覽:704
半永久紋綉怎麼開拓市場 瀏覽:400
產品擔當薪水如何 瀏覽:126
為什麼注冊商標要找代理公司 瀏覽:75
交易策略需要實盤多久才有效 瀏覽:546
公司跨省地址代理變更多少錢 瀏覽:206
產品保修怎麼去 瀏覽:707
代理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瀏覽:908
學而思程序bug怎麼反饋 瀏覽:769
怎麼代理一個早餐店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