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情緒地圖是誰發明創造的
情緒地圖情緒地圖是來自芬蘭的科學家根據人們在經歷某些情緒時的反應,繪制出來的。
1,,描繪了不同情緒在人體哪個部位呈現出最強烈的表徵。情緒地圖的八個花瓣代表的是人類最為基本的八種情緒。
2、情緒並非無法捉摸,它的路徑是有規可尋的。圖中把每種情緒分為了三層,越靠近花邊的情緒越淡,越靠近花心的情緒則越濃。
⑵ 情緒地圖
不同情緒代表不同的含義,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便於更好地駕馭自己的情緒。
快樂:壓力得到了釋放。例如:弄明白了情商的底層邏輯,從老爸、自我和他人有了更深地認識。
感恩:不認為自己有權利得到,卻得到了。例如:跟平平談戀愛,若不是媽咪牽線,保守,可能這只是存在於幻想之中,甚至自己對於婚姻都是一種奢望。
壓力:我正在恐慌區,需要升級。例如:最近受疫情影響,客戶縮水80%。
糾結:自身定位不清晰。例如:在2018年轉型的時候,不清楚要繼續創業還是進入職場。
憤怒:需要給我一個力量去改變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用憤怒帶來的力量改變自己,才是突破的方向。例如:初三的時候哥哥不爭氣,我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不讓她操心。高二的時候舅舅在達州欺負爸媽。
痛苦:尋找擺脫現狀的方法。例如:有道雲筆記有1125篇文章,刪減到180篇。
委屈:我認為別人沒有給到我應該給我的的。例如:姍姍姐在誤會我的意思。
失望:不能接受自身的不好,或者控制他人失敗,需要改變方向。例如:宜興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主動聯系。
焦慮/緊張:事情很重要,但是我的能力和資源不足。焦慮是我缺能力,我沒方法。指引我們尋找解決的方向,事情很重要,需要額外的專注和照顧。例如:可以對焦慮說:我知道自己很焦慮,焦慮是因為我缺乏方法,缺乏資源。我可以打電話求助,可以上網查詢,可以降低期待,也可以先做我有辦法做好的部分。
困難:困難的意思是以為付出的代價比可收取的回報更大。其實要清晰地量化需要付出和可收取的,便能馬上改變這份感覺。
恐懼:找出不必付出的代價。恐懼的意思是不願意付出以為需要的代價。他能指導我們去找出: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以及思考如何使自己無需付出這些代價。
失望:失望分為對人事物的失望和對自己的失望。對人事物的失望必然來自想控制它們的企圖;對自己的失望來自於不接受自己
悲傷:從失去中汲取力量,珍惜已經擁有的。例如外婆去世。
慚愧/內疚/遺憾:它們的意思是,以為已經完結的事裡面尚有未完結的部分。它們能推動人們把未完成的部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