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會考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怎麼考
高二會考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主要考察是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方面的知識,比如:
一、信息的獲取
1. 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就是消息,他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他是區別於物質與能量的第三類資源 2. 信息的基本特徵
傳遞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處理性(各種信息必須依附在一定的媒體介質才能表象出來,他不能獨立存在),價值相對性,時效性,真偽性 3. 信息的載體與信息的區別
文字,符號,聲音,圖形,圖像都是載體,傳播的信號,消息,情報或報道的內容,都稱為信息。 例如:教科書,刻有歌曲的光碟,圖片等都是信息的載體,而教科書的內容,光碟上的歌曲,圖片所表現的內容,才是信息。
4.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的簡稱(IT)
什麼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手段獲取、傳遞、存儲、處理、顯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
第一次是語言的產生和應用。語言的產生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是從猿人到人的一個重要標志;
第二次,是文字的發明和使用。文字使用人類信息的存儲和傳遞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首次超越時空局限。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
第四次,是電報、電話、電視及其他通訊技術的發明和應用; 第五次,是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范疇:
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的核心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感測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多元化,網路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虛擬化 信息技術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產生具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積極影響:對社會的發展,對科技進步的影響等 消極:信息泛濫,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5. 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 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確定信息需求——確定信息來源——採集信息——保存信息
信息來源:事物本身(動物,山河,風雨,化學反應,活動過程,事件現場)
他人(老師,父母,同學,專業人員)
媒體(報紙,網路,電視,廣播,音像製品)
常用的信息採集工具:掃描儀,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計算機 。
2. 高二會考考哪幾科
高二會考考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
高二會考是一項結業考試,考得科目是全部學科。主要包括語文、英語、數學三大科目;化學、生物、物理三大理科;政治、歷史、地理三大文科;還有信息技術,共計10科。
會考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單科滿分是100分,合格性考試包括《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所設定的所有科目。一般來說,每個省份關於高中會考的時間是有所差異的,但考試科目幾乎都差不多。
會考簡介
高中會考,即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和教育考試規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
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實施學業水平考試,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有利於學校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管理;有利於高校科學選拔適合學校特色和專業要求的學生,促進高中、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
堅持全面考核,促進學生完成國家規定的各門課程的學習。堅持自主選擇,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促進學生發展學科興趣與個性特長。堅持統籌兼顧,促進高中改進教學,服務高校選拔學生,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和學習壓力。
3. 高二會考考哪些科目會考時間是多少。
高二會考科目分為文化科目和實踐科目,文化科目共計10科,分別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實踐科目為:物理、化學、通用技術、生物的實驗操作。
各地各原校的會考時間有所不同,一般為文化科目一年開考兩次:第一次安排在春節前三周左右,第二次安排在6月中旬,思想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等7科主要面向高二考生。
實踐科目考查時間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主要面向高二年級考生。
(3)高二信息技術會考考哪些擴展閱讀:
高二會文化科目的會考方式分為考試、考查兩種,採用「3+3+4」的形式,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作為必考科目,在其餘科目中考生可任選3門作為考試科目,餘下4門作為考查科目(筆試),要求考生在第一次報名時就選定考試和考查科目。實踐操作科目均為考查科目。
高中會考變身「學業水平考試」後,將升級為國家級考試,高中階段共考14門科目,其中包括體育、藝術、計算機等5門操作性科目,將不考筆試,只考操作。
作為高考改革的重要部分,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意見」,會考未來將成為高考、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4. 高中計算機會考考什麼
試題分為知識題和操作題兩大類,其中知識題約佔40%,操作題佔60%。
試卷內容比例為: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系統及其應用約佔30%、文字編輯、電子表格和電子演示文稿約佔35%,計算機網路基礎和Internet應用約佔25%,信息安全和多媒體基本應用約佔10%。
試卷分數滿分為100分,考試方式為機考,考試時間為90分鍾。
試題類型,選擇題(單選題)和操作題。
(4)高二信息技術會考考哪些擴展閱讀:
會考科目
1、會考的文化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共計10科;實踐科目為:物理、化學、通用技術、生物的實驗操作。
文化科目的會考方式分為考試、考查兩種,採用「3+3+4」的形式,即語文、數學、外語3門作為必考科目,在其餘科目中考生可任選3門作為考試科目,餘下4門作為考查科目(筆試),要求考生在第一次報名時就選定考試和考查科目。實踐操作科目均為考查科目。
考試科目的成績報告分為4個等級(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績報告只分2個等級(及格、不及格)。
2、會考時間及科目安排
高中會考文化科目一年開考兩次,每次都開考10門。第一次安排在春節前三周左右,其中語文、數學、外語3科主要面向高三考生,其他科目主要面向中考學生;第二次安排在6月中旬,思想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等7科主要面向高二考生,其餘3科主要面向中考學生,不再單獨安排補考。
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查時間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主要面向高二年級考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中會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專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不是培養「碼農」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中計算機
5. 黑龍江理科生高二會考考什麼
高二會考都考哪些科目
1、高二會考是一項結業考試,考得科目是全部學科。主要包括語文、英語、數學、三大科目。
化學、生物、物理、三大理科。政治、歷史、地理,三大文科。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實踐科目有物
理、化學、通用技術、生物的實驗操作就是這些科目。
2、考試科目的成績分為4種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績分為及格和不及格兩
種。
6. 高二會考科目及時間
高二會考的時間是安排在六月中旬左右,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等七科。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為了進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結合各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實際,在認真調研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相應的考試。
如果全體考生總體沒考好,就算你只考了50幾40幾,你還是算通過的。這D等真的是上課不聽,不要學的人才會拿到的。
7. 高二會考計算機考什麼
試題分為知識題和操作題兩大類,其中知識題約佔40%,操作題佔60%。
試卷內容比例為: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系統及其應用約佔30%、文字編輯、電子表格和電子演示文稿約佔35%,計算機網路基礎和Internet應用約佔25%,信息安全和多媒體基本應用約佔10%。
各科目對基礎知識的要求相同,以考查應知應會為主,題型為選擇題。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漢字錄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電子表格、演示文稿、網際網路的簡單應用。一級B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對網際網路知識的考核;與一級其他科目相比,一級B沒有演示文稿部分。
(7)高二信息技術會考考哪些擴展閱讀:
考生守則
1、憑「准考證」按規定時間參加考試。
2、每科開考15分鍾後不得進入考場;開考30分種內不得離開考場,考試終了前30分鍾後才能離開考點。
3、只能攜帶藍、黑色鋼筆、圓珠筆、鉛筆、直尺、圓規、三角板、橡皮擦,不得攜帶任何書籍、報紙、稿紙、紙條、改正紙、塗改液、記錄本、計算器、通訊設備進入考場。不準在允許攜帶的文具用品上以及其他地方寫有公式或文字。開卷考試、考查科目可攜帶書籍、資料自用。
4、按「座位號」對號入座,並將自己的「准考證」放在桌子右上角。只能在答題卡、試卷規定的地方填寫或塗黑自己的姓名、考籍號、座位號、考試科目、試題類型和座位號末兩位數等,不得在試卷、答題卡的其他地方做任何標記。
5、開考信號發出後才能開始答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中會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息技術
8. 高中信息技術考什麼
一、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信息技術基礎》(必修)
(1)信息的概念、特徵、作用,技術基礎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
(2)信息的安全和道德,包括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定義、特徵等
(3) Windows基礎知識:滑鼠與鍵盤的基本操作;文件夾的移動、刪除、新建、命名、重命名、連續選中、不連續選中;輸入發的相關知識(一些標點符號的輸入方法);常用快捷等;文件的類型(後綴名)
(4)計算機信息存儲的基本單位及採用的進制數,各單位及進制數間的相互轉化
(5) 文字處理軟體word、電子表格軟體excel、演示文稿軟體PPT的基本操作
二、高一下學期 :《演算法與程序設計》(選修)
就是VisualBasic編程軟體的一些基礎知識,相比高一上學期的知識點來說較難。
三、高中信息技術會考,是機考,在計算機上操作
(8)高二信息技術會考考哪些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可以從廣義、中義、狹義三個層面來定義。
(1)廣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能充分利用與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種方法、工具與技能的總和。該定義強調的是從哲學上闡述信息技術與人的本質關系。
(2)中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進行採集、傳輸、存儲、加工、表達的各種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人們對信息技術功能與過程的一般理解。
(3)狹義而言,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廣播電視等各種硬體設備及軟體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信息技術的現代化與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地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影像等)。
在企業、學校和其它組織中,信息技術體系結構是一個為達成戰略目標而採用和發展信息技術的綜合結構。它包括管理和技術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職能與信息需求、系統配置和信息流程;技術成分包括用於實現管理體系結構的信息技術標准、規則等。
物聯網和雲計算作為信息技術新的高度和形態被提出、發展。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物聯網為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讓信息更快更准地收集、傳遞、處理並執行,是科技的最新呈現形式與應用。
信息技術的研究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體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