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好的紅酒有哪些特性,紅酒在味道上有些什麼區別
優質紅酒特徵如下:
1、價格
一瓶上好的葡萄酒首要體現的就是整年裡在葡萄樹上所做的辛勤勞動,所有這些成本都體現在這瓶酒里。
2、年份
挑選一個「好年份」,味道必定與眾不同。比如法國酒靠天定價,葡萄年份好壞與當年葡萄收割前雨水多少有關,雨水過多則葡萄酒釀出來偏淡。例如,1991年和1992年,波爾多地區就曾陰雨連綿,結果,這兩年的葡萄就不夠甜,皮薄,酒釀好後,單寧含量明顯不足而口感差。老饕們常常拿著年份表對比著選酒,就是這個道理。
3、外觀
在白色背景下從酒杯正上方看紅酒,渾濁的不好。看酒從杯壁均勻流下時的速度,流得越慢,酒質越好。
4、香氣口感
優質的紅酒停留在口腔內時應有幼滑感,慢慢感受到其香醇,然後味道會豐富起來;酒香會令你有回味感,而且在口腔內久久未能散去,同時這些香氣應該平衡、協調、幽雅、令人愉快。
紅酒(Red wine)是葡萄酒的一種,並不一定特指紅葡萄酒。
紅酒的成分相當簡單,是經自然發酵釀造出來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汁,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
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粉紅葡萄酒也叫桃紅酒、玫瑰紅酒。楊梅釀制的叫做楊梅紅酒。還有一種藍莓釀制的藍莓紅酒。
分類:
1、甜起泡酒
甜起泡酒,就是香甜型的起泡酒,因酒中含有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氣泡。二氧化碳通過酒的發酵在瓶內或大型儲酒缸中自然形成含糖量大於50.1克/升的氣泡葡萄酒。
2、干起泡酒
干起泡酒就是干甜型的起泡酒,因酒中含有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氣泡。二氧化碳通過酒的發酵在瓶內或大型儲酒缸中自然形成含糖量小於50.1克/升的氣泡葡萄酒。
貴腐酒是源自匈牙利的一種很珍貴的甜葡萄酒,因利用附著於葡萄皮上被一種稱之為「貴族霉」的作用釀制而成,故名「貴腐酒」。
3、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品種釀制的葡萄酒,顏色為淡黃色,或去皮釀造,常見的白葡萄品種為: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灰皮諾(Pinot Gris)、賽美蓉(Sémillon)、瓊瑤漿(Gewurztraminer)等。
⑵ 如何看紅酒的標簽
酒標一般包括下列內容:1.葡萄品種;2.葡萄酒名稱;3.收獲年份;4.分級;5.產地;6.瓶裝商;7.釀酒名稱;8.產酒國名;9.凈含量;10.酒精濃度。
1.葡萄品種
並非所有的葡萄瓶子上都標有不同的葡萄品種。像澳美這樣的國家規定,如果一瓶葡萄酒含有某種葡萄的75%以上的話,就可以將該品種的名字標在瓶子上。歐洲傳統葡萄酒產區各有不同的規則,如德.法,如果在標簽上出現了某種葡萄名稱,說明至少85%的葡萄酒是用這種葡萄釀造出來的。在新世界的酒標上,經常可以看到標記品種的名字。
2.酒名。
一款酒通常是酒廠、庄園主或特定酒廠的名字,甚至可能是產區名。
3.收獲年份。
瓶子上標有年份的年份是葡萄的豐收年。由於歐洲傳統產區,尤其是北部的葡萄種植地區,由於氣候比澳.美等新世界產區更穩定,其品質隨年份而異。年份也是買酒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從而得出這款酒的年齡。如果沒有標出年份,就表示該酒是由不同年份的葡萄混釀而成,只有少數(如汽酒、白葡萄酒等)是質量不佳的葡萄酒。
4.等級
生產葡萄酒的國家一般都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不同國家對葡萄酒分級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通常老世界的產品通過酒標就能看到它的等級。但是新世界因為沒有分級制度,所以沒有標示。
5.產區
對於傳統的葡萄酒生產地而言,酒標上產地名稱是一個重要信息。了解到是某個產區的葡萄酒,就知道了該葡萄酒的特點。一些酒類產地的名字幾乎決定了其酒類的聲譽。
6.裝瓶者
裝瓶的人未必是釀酒的。酒廠自己裝瓶的葡萄酒都會標有「原酒庄裝瓶」,一般說來會比酒商裝瓶的酒來得珍貴。
7.酒廠名
名聲大振的酒廠往往保證質量。例如,法國勃艮第(Burgundy),同一塊葡萄園可以歸多個生產商或酒商所有,因此,如果只看產地,有時很難辨別其優劣,此時酒廠的聲譽就是一項重要參考指標。而且新世界的產品通常是生產商與裝瓶商同屬一家企業。
8.酒類的國家名稱。
瓶裝酒的產地。
9.凈含量
容積均為750ml,亦有375ml、250ml、185ml容量、1500ml及6000ml容量適合多種人群及宴會人群使用的酒類。
10.酒精濃度。
一般使用(。)或者(%)表明酒精濃度。一款葡萄酒中酒精濃度通常在8%-15%之間,但像波特酒(Port).雪莉酒(Sherry)等加度酒(大約18%-23%)較高,而德國則一般是低度酒精(10%以下),並帶有甜味。
⑶ 葡萄酒的品質怎麼看
看產地、年份、放置的環境。
「年份」是指葡萄採收、榨汁釀造的時間,在國外叫做「收獲年成號」,是歐美葡萄酒消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事。因為葡萄的生長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氣候要素,如光照時間、溫度、降水量、空氣濕度、風及各種自然現象。所以葡萄的生長隨著每年氣候的變化而不同。
葡萄的收成有好年景、壞年景之分,可直接影響到葡萄本身的質量,進而影響到葡萄酒的質量。在法國等歐洲國家,每年都要對各個葡萄產地(如波爾多、布根地、梅多克等)的葡萄收成情況劃分等級、進行公告,並形成了慣例。
懂得分辨和欣賞高品質的紅酒實在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無論是從選酒、儲存、用酒時的溫度與環境,甚至所用的酒杯,各種細節和要點都不容馬虎,因為這些因素都影響著紅酒的品質和味道,而我們也將會逐一探討,為大家探究紅酒的特質。在挑選紅酒時,不少初學者都誤以為出產年份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雖然一個「好年份」對於一支高品質的紅酒來說是重要,但紅酒品質好與壞,也需要視乎出產國家和地區。
一般來說,我們認識到最傳統的紅酒都是來自法國的,而大家所討論的「好年份」,正正是針對著名盛產紅酒的法國波爾多地區所出產的紅酒。「好年份」的定義是指那些年份的天氣十分適合葡萄的種植,這些日長夜短、溫差少和雨水少的地方,出產的葡萄釀制的紅酒品質比較優良,至於價格的高低,就要視乎出產的數量和產地了。普遍紅酒的「好年份」就有1982年、1985年、1986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及2001年、2003年。有那麼多好年份,那麼要不要對它們進行分級也來個比較呢?照道理作為職業品嘗者,不應該無視年份差別的出現,也不能避開年份分級的需要,應該像提出原產地命名規則一樣,給年份打分排隊。
然而事實上,對一個年份的評分並不是絕對值,僅是對同一地塊收獲的不同年份酒的比較,要公正地建立一個年份等級是很困難的,因為年份具有抽象性和主觀性,它涉及到不同年齡的酒對年平均質量的比較。比如前年是2004年,其他年份怎樣能接近現在的酒型去比較呢?要綜合2002,2000,1998等年份的印象;而這些酒已經在瓶中保藏好幾年了,它們又發生了怎樣的演化呢?
這就需要對這些酒先前的印象有一個很好的追溯以往的推理判斷,並再展示以往的那些年份的評價。人們明白這樣的分級不僅很麻煩而且會引來無休止的商榷。故品嘗者之間對此留有很大的餘地,能廣泛地達成共識。另一個概念是像均質一樣,在產生的年份等級系列中,應當把釀造的難易性、結果的規律性、商業氣氛等因素也納入年份的印記中,這又會導致一些大的、好的庄園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不可比因素更多。至於進行不同地區年份的比較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一個最簡便實用的辦法,就是把年份分為好和差兩級,事實上好壞年份並沒有截然不同的分界,「沒有更壞的年,只有困難的年」。這是一條定律。從這樣的理念出發,即便在葡萄原料質量欠缺的年份,現代化的工藝技術也可以彌補其不足,如果達不到高質量,也至少總能保證其沒有錯誤,中等好的年份,總能出比較好的酒。有一些葡萄酒的愛好者,局限於他們的體驗,總是想高檔酒出自於大年份,其實他們不了解精明的買主所遵循的原則是「小庄園,大年份;大庄園,小年份」。
特殊的氣候和現代的技術都是很重要的,葡萄酒工作者永遠不能忘記先天和後天的統一性。
在葡萄酒的商標上註明葡萄收成的年份,這種葡萄酒稱為「年份葡萄酒」,其意一是向消費者提供一個特殊的信息,讓高層次的消費者按年號選購酒;二是葡萄酒標明採收、釀造年份,對於葡萄酒收藏家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賣一瓶就會少一瓶;三是飲用標有年份的葡萄酒,有可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回憶那一年的歡樂與奮斗,增加飲酒時的情趣,這也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種享受。
在法國等歐洲國家,政府每年對於各種葡萄酒,包括年份葡萄酒的生產總量均進行登記,實行在源頭控制。所以,年份葡萄酒的銷售量在逐年減少而絕不會源源不斷!
⑷ 怎樣看一平紅酒的好壞
一,好的紅酒先從外觀上看,色調越淺的越好.這和白葡萄酒相反.不能有沉澱物在
裡面.其沉澱物多為葡萄的外皮,不好.
二,好紅酒入杯後慢慢搖動,在杯壁會有少許紅酒,我們稱為掛杯.
三,紅酒需用專門的弧型杯,在鼻前慢慢晃動,酒香會隨杯壁往上,慢慢入鼻.這時就已
經開始品紅酒了.
四,紅酒入口後,先用舌尖品,好的是酸中帶甜,少苦味.
五,再用舌頭把紅酒擠向口的二側,用舌頭的二側品味,這時候,酒的味道就更能顯露
單從外觀上辨別紅酒的好壞可以看紅酒的許可證「etiquette」以及酒的顏色。許可證上會標示出紅酒的產地、出品的酒庄、葡萄的收成年份等重要的信息。想要買一瓶好的紅酒,最可靠的方式就是挑選一瓶知名酒庄出品的紅酒,比如法國波爾多的五大酒庄。葡萄的收成年份同樣重要,由於每年的氣候不同,葡萄的品質也會有起伏,近20年來出產的葡萄酒以1982年、2000年這兩年出產的為最好。另外,正規渠道進口的葡萄酒會有中文標識。透過酒瓶觀察,紅酒應該是清澈的,沒有懸浮物。好的紅酒應該香氣濃郁,而沒有刺激的氣味。
⑸ 關於紅酒的基本常識
1、不是所有葡萄都可以製作紅酒
水果攤的常見葡萄都是用來生吃的,不能來釀酒,因為此類葡萄大,水分含量高,纖維多,含糖低, 用此類葡萄釀不出好酒。釀酒葡萄正好相反,只需顆粒小、皮厚、籽多。
2、紅酒單寧味
酒到了口裡有較澀的感覺,這就是單寧的味道,它是葡萄酒的骨架,是葡萄酒天然防腐劑,也是消去我們人體內的禍害"活性氧"的寶貝,同時也是葡萄酒陳年所必備的.來自葡萄的皮和梗以及橡木桶。
3、紅酒會酸
幾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有酸,它是葡萄酒很重要的成分,酸有好壞之分,好的酸品嘗起來讓人口感愉悅,而尖酸就是不好的酸,比如說蘋果還沒有熟的時候就吃,那種酸很生也很尖銳,這就是不好的酸。
4、紅酒顏色
葡萄酒的顏色應該是天然的,從顏色上我們就能區分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的顏色通常為淺白、淺黃,隨著陳年顏色再加深;紅葡萄酒的顏色通常為紫色、櫻桃紅,陳年的酒會有紅寶紅,其顏色是葡萄表皮內的成分在發酵時自然脫落到酒里去的,並不是人工添加的色素。
5、紅酒香味
它主要來自於葡萄品種和種植地的土壤。香味一般分類,第一類是果香,比如說桑果、櫻桃、檸檬、各種花的香味等,釀造過程中帶來的香味比如說來自橡木桶的香草、煙熏、咖啡、巧克力味道等。
(5)如何看待紅酒的重要信息擴展閱讀:
紅酒錯誤飲用
1、一口悶。飲酒過快,易使血液中乙醇濃度升高,加快血液流動和血管擴張,有損全身健康。慢慢飲下,身體才有充分時間把乙醇分解掉。
2、愛貪杯。「飲少些,但要好」是飲用紅酒的一句諺語。然而,很多人卻搖著酒盅,一杯一杯地比酒量。研究顯示,一天飲用4杯以上紅酒,心臟病風險便會增加。過量飲酒還易導致酒精肝和脂肪肝。
3、倒太滿。酒斟滿再喝乾,是國人的飲酒習慣。但紅酒倒得太滿,會減少其與空氣的接觸,不利於酒香揮發,建議倒入1/3杯。
4、兌飲料。在紅酒中加入碳酸飲料,會加快血液對酒精的吸收,易刺激腸胃和大腦。紅酒中加入冰塊,會引起胃寒脾虛者身體不適。
⑹ 如何判斷紅酒的好壞重要指標有哪些
判斷紅酒的好壞有很大程度上是主觀因素,個人喜好的不同。可以從紅酒的色澤,口味,口感和個人偏好等方面考慮。一般紅酒顏色澄清,香氣濃郁,口感柔和都是消費者比較喜歡的紅酒。紅酒好壞的重要指標,酒精度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陳年潛力才是判斷一瓶紅酒好壞的重要指標。陳年潛力不是說紅酒年份越長越好,一款酒,放的時間越久,相應的年份就越長,但是並不代表他能放這么久。
⑺ 紅酒在酒水歷史文化中佔有怎麼樣的重要地位
酒即紅葡萄酒(英語:Red wine)是紅色的葡萄酒,葡萄在大約公元前1000年到前500年之間在法國南部出現,而後它開始在地中海盆地的大部分地區進行繁衍傳播。在葡萄酒出現的早期,這種飲料一直被視認是一種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高尚飲品,也是一種用來敬拜酒神巴克斯(Bacchus)的祭神用品。
紅酒在全世界的基督教徒的心中還代表了耶穌基督的血液,這點促進了紅酒的平民化,使得平常民眾也擁有了飲用甘美的紅酒的權利。(參見聖餐禮)
⑻ 如何鑒賞紅酒
1. 視覺角度
在品酒的時候,葡萄酒的色澤自然成為首先感覺到的要素。一種葡萄酒的顏色 可以顯示的酒的年齡,甜度,葡萄種類 — 甚至是釀造工藝。
端起酒杯,在白色的背景下觀察葡萄酒的色澤。觀察純凈度,渾濁的顏色說明這個酒是有問題的。
評價酒的顏色。白葡萄酒可能是淡黃色的,檸檬黃色的,或者是金色的。偏綠的顏色意味著酒的年份比較近,很年輕 。深黃色或者金黃色說明酒已經有一定的年齡,比較成熟。
對於紅酒,紫紅色的顏色是年輕葡萄酒的特徵,帶有棕色的則是成熟的葡萄酒。每種酒的色澤都代表酒的特製 — 嘗試用描述性的詞彙來評價葡萄酒的色澤。
2. 嗅覺角度
人類的嗅覺比人類的味覺有更好的判斷力,在你品嘗葡萄酒之前,葡萄酒的氣味會帶來足夠多的信息。葡萄酒的「香氣」不僅會因為它的年齡和葡萄品種而改變,受影響的因素還包括葡萄種植區域的天氣,土壤質地,和釀造過程(在橡木桶中釀造還是在不銹鋼容器里)。
把鼻子湊近葡萄酒杯,集中注意力在氣味上——它是濃烈復雜的還是清淡簡單的?香氣是否延續還是立刻就消失了?用自己的詞彙去描述葡萄酒的氣味。很多中國人對於黑加侖和黑梅都不是很熟悉,用他們熟悉的詞彙描述會更好一些,比如用相關的詞彙(例如楊梅),更精確。在對葡萄酒做描述的時候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只是把握如何把有幫助的信息傳遞給其他人 。
葡萄酒的香氣證明了它的年齡。有年頭的白葡萄酒通常更甜更醇,年輕的白葡萄酒通常被形容為有鮮花,水果和青草的新鮮香味。
3. 味覺角度
最後就是品嘗釀酒商的傑作!好的葡萄酒要平衡個中味道元素:例如白葡萄酒裡面的酸味和甜味,紅葡萄酒裡面的甜度,酸度和單寧。
淺酌一口葡萄酒,用舌尖部位來判斷葡萄酒的甜度,舌根部位會告訴你酒的酸度如何。前齒根部位可以幫助你判斷葡萄酒的單寧,最後,把葡萄酒在嘴裡轉上一圈然後咽下,最重要的就是「口感」 — 它是「柔和順滑」的還是「單薄粗糙」的?
咽下後,關注味道的變化和味道的消散速度。這個叫做葡萄酒的「餘味時間」,這一點可以引起葡萄酒質量的很大不同。在上好的葡萄酒中,酒的「餘味時間」可以超過1分鍾甚至更多,創造一種其他酒無法帶來的遐想空間。
⑼ 對紅酒的認識
紅酒一般是紅葡萄酒的簡稱。釀制紅酒的時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時壓榨的,紅酒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壓榨葡萄皮的時候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如果釀制白葡萄酒,則只是壓榨葡萄肉並進行釀制。
紅酒的成分
紅酒的成分相當復雜,最多的是水分,佔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酒精,一般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三,剩餘的物質超過1000種,比較重要的有300多鍾。紅酒其他重要的成分如酒酸,果性,礦物質和單寧酸等。雖然這些物質所佔的比例不高,卻是酒質優劣的決定性因素。質優味美的紅酒,是因為它們能呈現一種組織結構的平衡,使人在味覺上有無窮的享受。
紅酒的釀制過程
一,第一道是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二,壓榨果粒。釀制紅酒的時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時壓榨的,紅酒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壓榨葡萄皮的時候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三,榨汁和發酵。經過榨汁後,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經過發酵,葡萄中所含的糖份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紅葡萄酒。
四,添加二氧化硫。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後立刻添加二氧化硫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後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澱與換桶。第二次沉澱要4至6周。沉澱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五,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個月以後,就要裝瓶了。以前,葡萄酒瓶以軟木塞來封口,現在(2001年以後)很多科技革新的裝瓶廠都採用新式的真空密封的旋轉式酒瓶。
紅酒的來源地--「舊世界紅酒」和「新世界紅酒」世界上生產紅酒的國家不少,紅酒的來源地的其中一個劃分方法,分作「舊世界紅酒」和「新世界紅酒」。
舊世界紅酒一般指歐洲出產的紅酒,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略昂貴。「新世界紅酒」紅酒是指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出產的紅酒。法國的紅酒以往用牛血所提煉出來的色素進行調色,在瘋牛症的擔憂之下,曾一度影響法國紅酒的銷量。澳大利亞和智利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葡萄產區都在幾乎沒有環境污染的地方,因此澳大利亞和智利的紅酒在國際市場很具知名度。澳大利亞的紅酒採用從葡萄皮本身提煉的純植物色素進行調色,是紅酒行業用天然物質調色的創舉。
紅酒和干紅的概念和區別
所謂干型葡萄酒(干白、干紅)僅指葡萄酒中含糖量的多少,並沒有其他的含義。按照標準的規定,干型葡萄酒的含糖量在4.0g/L以下。由於這種類型的酒含糖量低,沒有甜味,所以更多地表現出葡萄的果香、發酵產生的酒香和陳釀留下的醇香。傳統意義上的葡萄酒都是甜型葡萄酒,含糖量都在50.0g/L以上。
干紅葡萄酒的「干」是從香檳酒釀造中借用的一個詞,即不添加任何水、香料、酒精等添加劑,直接用純葡萄汁釀造的酒。紅葡萄榨汁後,不過濾葡萄皮核,葡萄汁釀成酒後再過濾,釀酒過程中,葡萄皮的顏色溶解到酒中,為干紅酒。干紅酒有兩種,一種是單純過濾;另一種將濾渣繼續壓榨。壓榨的干紅酒含單寧較多,味道更厚。
品嘗紅酒的步驟
第一:控制紅酒的酒溫。傳統上飲用紅酒的溫度是清涼室溫,18至21攝氏度之間,在這溫度下,各種年份的紅酒都處於最佳狀態。一瓶經過冰鎮的紅酒比清涼室溫下的紅酒單寧特性會更為顯著,因而味道比較澀。白葡萄酒情況恰恰相反,它就是要突出清爽和酸澀因此適合冰鎮後飲用。喝酒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高腳杯的柱子而不是用手托著杯子,否則造成酒溫的不同會影響酒的協調性。
第二:醒酒。一瓶塵封多年的佳釀,剛剛打開時會有異味出現,這時就需要「喚醒」這支酒。將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後稍待十分鍾,酒的異味就會散去。醒酒器一般要求讓酒和空氣的接觸面積最大。紅酒充分氧化之後,濃郁的香味就流露出來了。這個過程時間可以延長,一個小時最好,造成酒香四溢的氛圍。
第三:觀酒。紅酒的那種紅色足以撩人心扉,紅酒斟酒時以酒杯橫置,酒不溢出為基本要求。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將紅酒的杯橫置在白紙上,觀看紅酒的邊緣,層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顏色均勻者是有點歲數了,如果微微呈棕色,那就有可能碰到了一瓶陳年佳釀。
第四:飲酒。在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里嗅一下,此時已能領略紅酒的幽香了,新酒的果香味很重,而陳酒則將這種張揚的個性深深的內斂。吞入一口紅酒,讓紅酒在口腔里多停留片刻,舌頭上打兩個滾,再深呼吸一下使感官充分體驗紅酒,最後全部咽下,一股幽香立刻縈繞其中。
第五:酒序。喝酒時應按照新在先陳在後,淡在先濃在後的原則。
⑽ 如何看紅酒標
紅酒酒標主要看:葡萄酒的生產者、葡萄品種、酒精含量、酒瓶的容量、年份、葡葡產地、等級、葡萄酒類型。
1、產酒國:看到一瓶酒,首先要從酒標中讀出表示國別的文字。
2、傳統產酒區的分級體制:如酒是來自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傳統產酒區的,則要解讀其等級所屬。如是法國酒,並有Grand、Cru、Bourgeois等字眼的,是屬AOC中好的,或高檔的,甚至可能是極品。
3、新興產酒區的葡萄品種:如酒是來自新興產酒區的,則要從酒標上讀出是由什麼葡萄品種所釀成的。新興產酒區往往用較大的字體來標出葡萄品種。傳統產酒區有的標明葡萄品種,但更多的並不標葡萄品種。
4、產地是葡萄酒中最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對來自傳統產酒區的葡萄酒。原則上,產地越具體(指產地越小),酒的質量也就越好。遺憾的是,產地名字比葡萄品種要多得多,文字更是五花八門。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的記憶力。
5、酒廠:世界上有幾萬家酒廠,因此根本無法逐一了解,只能跟著媒體走或跟著感覺走。如是法國酒,酒廠名字中有Chateau或Domaine這樣的字眼,則酒庄和酒園一般是有一定信譽的,質量相對也會有保障,但也不能完全迷信。
6、年份:年份是葡萄酒質量的品質標志之一,一般稱得上好的酒都有顯著的年份數字。如無年份,葡萄酒的檔次肯定是低檔的,但香檳酒、波特酒和雪利酒例外。
7、葡萄酒類型:各國葡萄酒類型的用詞是不一樣的。
(10)如何看待紅酒的重要信息擴展閱讀:
葡萄酒標是酒的身份證,上面標示了有關這瓶酒的重要信息,也是在選購葡萄酒時的重要依據。在酒瓶上通常可以看到的標簽有兩種,一種是原產國酒廠的酒標簽(就是一般所說的正標),另一種則是進口商或者是原產國酒廠按進口商及政府的規定附上的中文酒標簽(背標)。
葡萄酒生產國通常都有嚴格的品質管制,各國的酒等級劃分方法不同,通常舊世界的產品,由酒標可看出它的等級高低。但新世界由於沒有分級制度,所以沒有標出。
網路-葡萄酒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