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加工理論什麼意思

信息加工理論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1-17 01:28:42

A. 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認知金字塔模型是什麼

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認知金字塔模型包括執行層面、決策層面、信息層面。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對信息的加工過程,力圖建立心理活動的計算機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選擇和接收信息,如何對信息進行編碼、內在化和組織,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做出決策和指導自己的行為等。

信息加工理論的假設。

幾乎所有信息加工論者都認為,學習實質上是由習得和使用信息構成的。他們的一個基本假設是:行為是由有機體內部的信息流程決定的。

由於這種信息流只是一種猜想,是永遠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心理學家們構建了不同的模式來推導這種信息流;這取決於理論家想要說明哪一種內部過程。也許,可供選擇的許多信息流程圖都是站得住腳的。

B. 心理學,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信息加工心理學是指運用信息加工的觀點研究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確切地說,信息加工心理學側重研究人接收、編碼、操作、提取和利用信息的過程,即感知覺、記憶、表象、思維、言語等。它強調人已有的認知結構對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並且通過計算機和人腦之間進行類化,象研究計算機程序的作用那樣,在較為抽象的水平上研究人的信息加工的各個階段的特點,以揭示人腦高級心理活動的規律。因此,把關於人的認知過程的一些設想編製成計算機程序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驗驗證的計算機模擬,也就成為信息加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法。

http://www.starcity8.com/article/103.htm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20世紀70年代以來,它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個過程,它由不同的階段組成,並由某些更高的決策過程組織起來。

1 智力三元論
美心 斯滕伯格提出,試圖說明更為廣泛的智力行為,他認為,大多數智力理論是不完備的。它們只從某個特定的角度解釋智力,一個完備的智力理論,必須說明智力的三個方面,即智力的內在成分,這些智力成分與經驗的關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這三個方面構成了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經驗亞理論,智力情境亞理論。
智力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三種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識獲得成分。元成分用於計劃、控制、決策的高級過程,操作成分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知識獲得成分指獲取和保存新信息的過程。(是三元智力理論中最早形成和最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動的內部機制。根據這種理論編制的能力測驗,能測量出人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因而對深入了解能力的實質,促進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都有重要意義。)
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
智力經驗亞理論提出智力包括兩種能力,一種是處理新任務和新環境時要求的能力;另一種是信息加工過程自動化的能力

2 智力PASS模型
利爾納格里和戴斯 PASS是指計劃—注意—同時性加工—繼時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層認知系統和四種認知過程,其中注意系統又稱注意—喚醒系統,它是整個系統的基礎;同、繼系統稱為信息加工系統,處於中間層次;計劃系統處於最高層次。三個系統協同合作,保證了一切智力活動的運行。PASS模型建立在魯利亞的三個機能系統學上

C. 1,什麼是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是什麼

信息加工理論不是某一種理論的名稱,而是一類理論的統稱。信息理論把人看做一個信息處理器,而人的消費行為就是一個信息處理過程,即信息的輸入、編碼、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消費者面對各種大量的商品信息,要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加工、選擇性保持、最後作出購買並作出購買行為。這個過程可以用心理學原理解釋為:商品信息引起了消費者的有意或無意注意,那麼大腦就開始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個過程包括知覺、記憶、思維和態度,於是購買決定就產生了。

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研究學習,起自不同的來源。有人認為(Ellis,1978),是受了格式塔記憶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強調,有機體如何組織他們記憶的內容,反映了他們是如何主動地組織知覺的方式。也有人(Norman,1970)區分了對當今信息加工理論有影響的三種理論:(1)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學習的數學理論(mathematical learning theories);(2)強調以選擇性注意為起點、長時記憶痕跡為終點的信號探示理論(signal detection theories);(3)注重人工智慧和計算機模擬的計算機模型理論(Computer-model theories)。
按照斯奈爾貝克(G.E.Snelbecker)的觀點,目前,被認為屬於信息加工理論范圍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1.側重於數理統計分析的資訊理論
美國學者香農(C.Shannon)被公認為是資訊理論之父。作為貝爾電話公司的技術人員,香農為了解決信息編碼的問題,提高通信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研究過程中對信息進行了數學處理。他舍棄通信系統中消息的具體內容,把信息源發生的信息僅僅看作一個抽象的量。他把數理統計方法運用到通信領域,提出了信息熵的數學公式,從量的方面來描述信息的傳遞與提取的問題,並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他設計出了一套在各種不同條件下測量信息的方法,從而奠定了現代信息理論的基礎(王雨田,1986年)。
簡單說來,香農的測度主要集中在輸送與接收的消息之間的相似性,以便計算送話者與受話者雙方能夠得到多少信息。香農把消息的交換作為通信的特徵。因此,資訊理論關注的是可能已被輸送的消息的影響,以及實際被傳送的信號。
心理學家們改編了香農的信息測度和理論。呈現給被試的刺激是與通訊系統中的信息源和傳送者(source and transmitter)相應的。通道(channel)被作為人類被試的特徵;被試對信號加以編碼和做出正確反應的最大精確度,被稱為是他的通道能量(channel capacity)。
信息分析把主要焦點放在被試在一系列嘗試中對所呈現的刺激做出反應的一致性程度上。例如,我們可以向被試呈現音色不同但其他各方面(如聲響和持續時間)完全相同的4種音調,要求被試做出四種不同的反應,這樣,我們不需要詳細計算,也可以確定被試是否加工了在這種情境中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當向成人被試呈現單維刺激(即除了一個刺激維度不同外,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時,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一旦被試有了足夠的練習,從而清楚知道對每一種刺激應做出何種反應時,他們的精確性達到了十種漸進線,並在操作時一直保持精確性。而且,即便刺激只是通過不同的感覺通道被感知的,或刺激的排列方式有所不同,但能被正確識別的刺激項目的數量變化是很小的。1956年,米勒(G.Miller)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神奇的數字,7土2:我們信息加工能量的一些限制(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他回顧了近20項研究,發現人類處理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米勒提出,我們要用金子而不是廢品來填補這7個左右的記憶狹孔。米勒的文章發表後,心理學家們從事了數百項這類的研究。盡管有人對這種人類通道能量的計算程序抱有疑問,但許多心理學家接受了這一發現,從而對學習與記憶的研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有些人從另一個角度認為,我們可以把信息組織成「組塊(chunks)」,從而可以增加人類的信息加工能力,因此應該把重點放在人們組織信息的方式上。
就一般而言,心理學家認為,資訊理論有助於我們形成一種把人類作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這個模式強調人在對刺激做出反應時的積極選擇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應理論中所看到的那種起被動作用的人。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Simon,1979),把研究焦點放在狹窄的實驗室分析,對了解人類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很大的幫助。
2.側重於計算機模擬的信息加工理論
把人視作信息加工者,這一觀念是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計算機技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是因為要處理大量軍事數據而發展起來的。心理學家們發現,計算機程序也可以用來描述人類思維和學習的方式。一些研究人員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問題解決過程和學習過程。這樣,心理學家就不再只是推測在「暗箱」內部所發生的事情了。
關於計算機與人類信息加工方面,有兩個主要的發展:一方面,盡管許多資訊理論專家對人類認知過程不感興趣,但他們對改進計算機加工信息的方式很關注。所以,他們可以用人類思維過程作為改進計算機處理數據的程序的指南。因此,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術語常常只是用來指計算機所遵循的信息加工步驟,而不管這些步驟是否模擬了人類加工信息的實際的方式,這與這個術語本身的含義是有矛盾的(Simon,1969)。人工智慧中一個最實際的目標,是要發現計算機貯存、提取、運演和使用信息的最佳方式,至於人類在解決問題時是否遵循這些步驟,這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但另外一些學者對計算機加工的興趣,集中在模擬人類問題解決過程上。計算機模擬(computer simulation)通常是指利用各算機和計算機語言來描述人類信息加工過程時所採用的方法。這方面最典型的人物是西蒙。他認為,人的認識活動與計算機是一一對應的
最初用計算機成功地模擬人類思維是由紐厄爾與西蒙(Newell and Simon)設計的。這個程序稱為「邏輯理論家(Logic Theorist)」的程序,能用來證明形式邏輯中的各種定理。「邏輯理論家」採用了人類在問題解決活動中所使用的一些處理方法,但它只能解決一些特定類型的問題。紐厄爾與西蒙在1972年又設計了一種更為精細的問題解決系統,稱之為「一般問題解決者(General Problem Solver)」。這個程序把據認為是人類問題解決活動之基礎的大量策略組合在一起。這個程序不但能證明邏輯定理,而且還能下棋、譜曲等。由此,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解決行為所涉及的基本結構,他們稱之為「信息加工系統」或「IPS」。問題解決者的接受系統(或感受器,即神經末梢和把感覺傳送至大腦的通道),是與信息加工器相聯結的,信息加工器則需利用記憶。記憶也為信息加工器提供信息,而信息加工器則為效應器提供信息。效應器就是指實施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決策的動作過程。
3.側重於實際應用的認知信息加工理論
研究方法的問題一直是心理學研究中十分困難的問題。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繼承了實驗心理學的傳統,吸收了計算機科學的研究成果,形成丁一套比較完整的研究方法——實驗、模擬、理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科學在實驗基礎上高度綜合的研究特點,以及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特點。正是研究方法的突破,促進了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這些研究方法有:
(一)實驗法
從一百多年前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實驗方法已被大多數心理學家所接受。這是因為實驗的方法能使研究者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統地操縱自變數,觀察因變數的變化,探討變數之間的關系。實驗有助於研究者搜集資料,驗證假說,提高價究的信度和效度。實驗方法是信息加上認知心理學採用的主要手段。
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實驗主要是反應時實驗和眼動實驗。
(二)口述報告法
口述報告法,也稱出聲思考法,是一種由被試大聲地報告自己在進行某項操作時的想法來探討內部認知過程的方法。口述報告多半在操作時進行,也可以在操作後通過回憶來敘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口述報告的方法有些類似傳統的內省法,也可以認為是對內省法的批判與繼承。在進行口述報告實驗時,主試一定要要求被試大聲地如實報告操作時自己思考的詳細內容,使內部的思維過程外部言語化,但不要他們解釋情境或思維過程。被試所報告的應主要是短時記憶中保留的很快就會消失的信息。內克森和西蒙等人採用這種方法,在認知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口述報告的方法已被許多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家所接受。
(三)計算機模擬的方法
計算機模擬是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最有代表性的一種獨特的研究方法。計算機模擬是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法是想通過對心理過程的計算機模擬來認識人心理過程的本身,即對人的內部信息加工過程進行邏輯分析。
計算機模擬常和理論分析結合在一起,多從程序縮減、流程分析、程序模擬三個方面著手。 程序縮減是一種以潛在性因素作為資料來源,用分離認知因素來探討認知過程的方法。典型的設計是讓被試執行兩種復雜程度不同的任務,從對比的角度來探討復雜任務的操作時間和信息加工過程。流程分析是通過計算機流程圖的比較進一步探討操作時心理表徵的順序和方向。程序模擬是把人的認知過程編成各種計算機語言輸入計算機,如果輸入的程序能正常工作,設計者至少可以得知某種心理過程在邏輯上是可行的,即獲得邏輯合理性方面的驗證。例如,克拉克等人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探討了人的句子理解過程,達柯等人則探討了人怎樣利用自己有限的短時記憶去處理和分析句子的前後關系,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D. 信息加工的學習理論

被認為屬於信息加工理論范圍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類:(1)側重於數理統計分析的資訊理論;(2)側重於計算機模擬的信息加工理論;(3)側重於實際應用的認知信息加工理論。 學習實質上是由習得和使用信息構成的。他們的一個基本假設是:行為是由有機體內部的信息流程決定的。由於這種信息流只是一種猜想,是永遠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心理學家們構建了不同的模式來推導這種信息;這取決於理論家想要說明哪一種內部過程。也許,可供選擇的許多信息流程圖都是站得住腳的。但就一般而言,信息加工論者主要關注的是這樣兩個問題(1)人類記憶系統的性質;(2)記憶系統中知識表徵和貯存的方式。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人類的許多思維過程,使得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不再那麼神秘了。藉助合理的科學方法,人們將對這種心理過程有更多的了解。
從學習理論的角度來看,信息加工理論在以下幾方面是有啟迪的:(1)刺激選擇不像埃斯蒂斯所說的那樣是一種隨機的過程,因此,不能僅僅考慮到刺激的特徵,而且還要關注學習者已有的信息或認知圖式。(2)短時記憶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給他們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時間,結果必然會像狗熊揀苞米一樣,揀一個丟一個。(3)「組塊」理論,為了盡可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較多的知識,我們必須把知識組織成有意義的塊狀,減少機械學習。(4)信息編碼不僅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於信息的貯存和提取。教師在幫助學生使用各種策略來編碼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與此同時,人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信息加工理論注意系統、編碼系統和記憶系統的分析,是建立在推測的基礎上的。

E. 信息加工理論提出者是誰

加涅。

加涅20世紀最有影響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之一。加涅認為,學習的模式是用來說明學習的結構與過程的,它對於理解教學和教學過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學事件具有極大的應用意義。

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式:

1974年,加涅根據現代信息加工理論提出了學習過程的基本模式,這一模式展示了學習過程中的信息流程。

在這個信息加工過程中,一組很重要的結構就是圖上的「執行控制」和「期望」這兩個部分。「執行控制」即已有的經驗對現在學習過程的影響,「期望」即動機系統對學習過程的影響,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這兩個結構的作用下進行的。

學習過程:

(1)動機階段。

把學習者的期望與實際學習活動聯系起來,並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Eg:老師在上課之前通過游戲和各種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了解階段。

在該階段,學習者的心理活動主要是注意和選擇性知覺。在知覺過程中,學習者會依據他的動機和預期對信息進行選擇,把注意放在那些和自己的學習目標有關的刺激上。Eg: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老師演示的實驗之上。

(3)獲得階段。

獲得階段指的是所學的東西進入了短時記憶,也就是對信息進行了編碼和儲存。教師要幫助學習者採用較好的編碼策略,以利於信息的獲得。E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弄明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這個公式是什麼意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F. 認知信息加工理論包括

認知信息加工理論包括:生涯發展就是看一個人如何做出生涯決策以及在生涯問題解決和生涯決策過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簡介:

在生涯規劃領域,有一個模型來專門加工我們在規劃過程中所涉及的信息,叫做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簡稱CIP理論。

CIP理論在處理信息時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叫做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金字塔外部結構一共分為三層,由下往上分別為知識領域、決策領域、執行管理。金字塔內部共有四個區域:自我知識和職業知識、CASVE循環、元認知。

第一層知識領域就是獲取到信息:自我知識主要是通過自我測評和自我分析得出;職業知識是通過探索職業世界獲得。有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對興趣、技能、價值觀等一些生涯規劃概念的理解。

具體的職業的知識,比如會計這個職業的正確知識。

各個職業間的結構關系知識(類別知識和層級知識),比如會計和銷售是兩類不同的職業;而會計和出納之間雖同屬財務管理方向,但是具體的崗位職責又不同。

G. 信息加工的定義是什麼

「信息加工」的定義:是指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它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方便用戶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將使信息增值。只有在對信息進行適當處理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新的、用以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或知識。「信息加工」的內容:(1)信息的篩選和判別: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和偽信息,只有通過認真地篩選和判別,才能防止魚目混珠、真假混雜。(2)信息的分類和排序:收集來的信息是一種初始的、零亂的和孤立的信息,只有把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和排序,才能存儲、檢索、傳遞和使用。(3)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對分類排序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計算,可以使信息更具有使用價值乃至形成新信息。中國中學生聯盟網《www.cando100.com》提示「信息加工」過程要注意以下兩點:(1)信息加工要善於運用創造性思維,對信息內容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從中找出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如果只局限於情況介紹、數據羅列,這種信息加工的作用很小。(2)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地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切忌主觀臆斷,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性質的信息硬性拼湊,造成信息失真;切忌人為地加以誇大、縮小或在加工中使客觀事物變樣。

H. 信息加工的來源

該詞來源於信息加工理論(亦稱信息加工觀點):是將人腦與計算機進行類比,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模擬並說明人類學習和人腦加工外界刺激的過程的理論。
認知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如記憶、推理、信息加工、語言、問題解決、決策和創造性活動。用科學的創造方法探討內部心理活動的規律。
在計算機科學技術中,信息加工是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它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方便用戶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將使信息增值。只有在對信息進行適當處理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新的、用以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或知識。

I. CIP認知信息加工理論(框架模型)

本文是理論性文章,主要是介紹認知信息加工模型對於個人成長的巨大價值。由於CIP模型為復合模型,需要大量基礎知識做支撐,因此,文章閱讀難度較高,請做好心理准備;此外,該模型為「做自己的CEO」活動中必須掌握的頂級模型,請CEO活動的參與者提高對本文的重視,並加強實踐。

本文的結構如下:

CIP模型的簡介

CIP模型的作用是什麼?

CIP從生涯到普適

CIP各要素的細節說明

一、CIP簡介

CIP的全稱為:認知信息加工理論(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的《生涯發展和服務:一種認知的方法》中提出。

cip它主要包括三個層次、四個要點:

CIP模型的核心價值可以歸納為: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並不斷取得更好的結果。

我們自下而上地來看:

認知層次:決策的前提是知識和信息豐富,正所謂知己知彼,決策前必須獲得對自己、對對象的了解,才能支持決策的做出。

決策層次:有了充分的信息並不代表一定能夠做出有效的決策,必須還要有決策原則、決策流程進行支撐,才能更好地決策。

元認知層次:決策做出後,還要將自己想要的東西去實現,必須依靠元認知的力量,通過自我覺察、對話、監督的方式,達到計劃、監控、調節的目標,以幫助成果的取得。

二、CIP模型的價值

越是現代的理論,越呈現出組合應用的特點。比如CIP認知信息加工理論、SCCT社會認知職業理論等,必須對前提理論進行掌握之後,才能更好地使用。所以,當我們第一眼看到CIP的時候,並不像黃金思維圈、TMBRT等模型那麼直接,甚至無法調用自己的過往體驗,無法感受到CIP能幹什麼用,這也是正常的。

越是無法用直覺感知,就越要啟動理性去理解這個模型的價值。上文已經提到過,該模型的價值在於:「做出更好的決策和獲得更好的結果」,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我將CIP和系統思維結合在一起使用。你可以把這個模型理解為一個系統:

你可以向自己提出下面的話術:「如果我想要讓做某某事的結果(輸出)更好的話,我要如何做呢?」這個話術的答案就是CIP模型,你就可以用CIP給出的結構來思考:

自我認知:我要如何更了解自己,才能讓結果變好?

對象認知:我面對的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怎麼樣能夠依據對象的特點來讓結果變好?

決策:我的決策是否符合決策原則、決策流程,是否進行推演,思路是否高級……?

元認知:我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么做?遇到問題要如何處理……

試試看,如果你想要推進一項任務時,使用CIP模型衍生出的話術向自己提問並回答,那這件事做起來是不是顯得更靠譜一些?自己也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拍腦門做決策、遇到挫折就放棄了。

上述推導過程符合正向思考的邏輯,而CIP模型還可以逆向使用,當輸出的結果好/不好的時候,你可以倒著分析究竟問題的原因出在哪裡?要知道,這就是反思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很多人不能掌握反思,就是因為對CIP不了解。

三、CIP模型從生涯到普適

該模型在個人成長領域中很少有人使用,有幾個原因導致如此重要的模型竟然鮮為人知:

CIP最早在《生涯發展和服務:一種認知的方法》書中提出,該書籍的名字就決定了它的應用范圍,只是在生涯領域;

CIP的理論艱澀難懂,很難讓人有直觀感受,傳播性差。國內生涯教育的領軍企業新精英生涯,在它過往的「生涯規劃師」基礎課中,曾經順便提過該模型,但是在第三版的課程中,該原理甚至被刪除了。

不過,平庸的策略只能得到平庸的收益,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結果不好」是由於「決策能力缺失」導致的,所以,除了在果上拚命努力來顯得自己很用心之外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而CIP是在因上努力的一種方式,它絕不僅僅只是在生涯領域中使用,你看它的名字就知道了,它關心的是信息加工。再次套用系統思維,CIP要做的就是把所有輸入系統的信息,都在知彼知己的基礎上、元認知的監控下、在穩定的決策體系運轉中不斷輸出優秀結果。

那麼,請忘記CIP的出身吧,只要記得:CIP絕對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個人成長,更是價值提升的關鍵模型,如果你期待自己變得更好、價值更高效地積累、交換和變現,CIP是個核心的框架模型。

試想:「如果你期待著完成某一個項目,並且希望這個項目完成得更好,可以少做多得,你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過去你遇到這個提問,可能就懵了,但是,現在使用CIP的四個部分逐一提問,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

四、CIP各要素的細節說明

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使用該模型,我把每個要素的關鍵點進行簡要、框架式地描述,如果你發現有哪個部分不清楚,也可以按圖索驥地進行針對性地學習。

(一)對自己的認知

認識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之所以難,就是因為個體和外部環境會在一起相互構建:人能影響環境、環境也能影響人。在一個沒有太大變化的環境下,個體也很難有變化,但是,如果環境突變,就無法推斷個體會變成什麼樣了。正如那句話:「每個人都能被收買,關鍵看砝碼有多少?」、「永遠不要說自己是好人,你現在不錯只是因為那個讓你變壞的環境還沒有出現罷了。」

即便如此悲觀,但是我們還是要積極地對自己進行探索,持續獲得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常見的認知有以下幾種:你的性格特徵、氣質類型、知識體系、學習經歷、能力、觸發及響應特點(第一印象)、三觀體系、原則、興趣愛好、資源等。自我探索的方法,我在「哲學+問題」、「價值思維 - 價值塔」中都有講解,請移步至模型庫查看。

(二)對對象的認知

根據對象的不同,所需要了解的要點各不相同,比如說:如何做好一頓飯,對象就是「這頓飯」;而如何跳槽,對象就是「職業選擇」。獨特性的事物也有其通用的部分,關於對對象的通用了解,可以從以下幾個部分入手(話術):

你需要了解的對象是什麼?請澄清它是什麼以及談論的邊界?

這個對象的心理表徵是什麼?你可以去哪裡找高手獲得相關表徵?

對象有沒有必然的發展規律、階段,以便我們找到它的特點?

對對象進行處理時,有什麼必須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比如說我們希望和公司同事更好地相處,在了解自己是誰之後,就要明確自己到底要和哪些同事很好地相處,在相處中有哪些關鍵點,從陌生到熟悉要有哪些階段、每個階段自己要做些什麼,自己和同事之間要遵循哪些原則等等。你看,CIP雖然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但是,「提問>回答」,好的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可以推著自己得到答案。

(三)決策

決策是一個具體的行為,因此,你必須要擁有決策原則、決策流程和方法。決策原則可以分為通用原則和專業原則,我經常會在文章中提起我的決策原則,比如:能力圈、有熱情、復利、邊際成本遞減、高勝率低賠率、被動積累高發地等。而每個專業領域都有自己的原則,比如說做牛排和下牛肉麵的原則、推進例行任務和處理應急事務的原則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想在專業領域中有所建樹,積累各種決策原則是極為重要的。

決策也是有流程和方法的,總的來說可以用問題解決方法論的套路去嵌套:

先判斷自己要決策的是什麼;

分析各種決策選擇的原因和可能性;

提前推演,通過各種方式(合並、刪減、綜合)形成解決方案;

如果有多種解決方案,要進行評估和完美選項輸出;

設定目標、提供資源支撐、防範風險;

執行和過程中的持續調整(這就涉及到元認知了)。

這是決策的基本流程,結合著通用和專業決策原則,會更容易取得優質的結果。

(四)元認知

決策後的執行中,必須有元認知介入控制,否則,自己期待的結果很難出現的。元認知是認知的認知,是你可以跳出自己的身體看自己的能力,包括著:自我覺察、自我對話、自我監督的子能力。自我覺察,能夠讓自己找出觸發器和自然響應的關系,並且調整第一反應;自我對話,能夠讓自己找出影響決策的理性和感性沖突,甚至可以要求不同立場的感性和理性進行對話,解決沖突;自我監督,是觀察自己的思想、行為,提前分析可能對決策結果產生哪些影響,以提前進行干預。

元認知可以在沒有外部干預的情況下,形成一種溫和的、自律的自我互動環境,通過提前設置目標、制定計劃,過程中根據現實情況進行調整等方式,幫助自己處理決策推進、落實中所遇到的沖突和挫折問題,並讓自己更好地取得決策成果。

五、總結

CIP模型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框架思考模型,我甚至一度將其稱為心智能力:當兩個人在遇到同樣的選擇時,他們很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選擇,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心智力量的差距,因此,我一直將心智解釋為CIP。

此外,文中也提到過了,CIP對於反思來說非常重要,它甚至就像是一個密碼本,提供了一個想事、做事通用的套路,你在正向狀態下,可以用CIP得到好結果,也可以用逆向工程的思路,通過結果和CIP反編譯出問題的原因,大大提高反思的效率。

這么重要的框架模型,我並不能幫你在一天里掌握。但是,想想看,我會將其和「黃金思維圈」、「哲學+問題」等模型歸為一個分類下,也充分說明它的價值。所以,請耐心嘗試,在具體工作中用CIP思考、在反思中用CIP進行反編譯,我期待得到你有所收益的反饋。

J. 什麼是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論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理論,也是所有關注人類認知加工過程理論的總稱。信息理論把人看做一個信息處理器,而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一個信息處理過程,即信息的輸入、編碼、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其假設在於:行為是由有機體內部的信息流程決定的。由於這種信息流只是一種猜想,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心理學家們構建了不同的模型來推導這種信息流。當然,隨著實驗研究在心理學里的發展,認知心理學越來越看重認知過程的實證基礎,其中也包括生物學基礎的探索,這在當前也成為信息加工研究的主流。

閱讀全文

與信息加工理論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易升obd怎麼看數據 瀏覽:483
WEB應用程序設計專業學什麼 瀏覽:177
旅遊卡代理費用多少 瀏覽:191
網上怎麼代理五穀磨房 瀏覽:534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附近哪裡住宿好 瀏覽:648
地平線3怎麼終結連續技術 瀏覽:705
如何免費試用電子產品 瀏覽:996
為什麼程序下載總是失敗 瀏覽:241
刷票小程序哪個好用 瀏覽:383
蘋果手機如何刪除定位信息 瀏覽:953
什麼樣的是面板數據 瀏覽:767
京深海鮮大市場在哪個區 瀏覽:15
流量產品券怎麼用 瀏覽:994
寧波凍品市場在哪裡 瀏覽:945
什麼是威望數據 瀏覽:575
知道公司怎麼買產品 瀏覽:189
監理員如何學習施工技術 瀏覽:731
稅收信息採集多久通知 瀏覽:928
產後豐胸什麼產品好 瀏覽:84
為什麼會收到etc收費信息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