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作為媒體人如何理解信息

作為媒體人如何理解信息

發布時間:2023-01-16 05:55:59

❶ 在數字媒體環境下如何理解媒介即訊息

「網路時代」實現了技術創新媒介的第三次偉大飛躍,人類步入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博客、播客、維客等網路新媒體應運而生,繁榮和活躍了傳統的媒介形式。這些新媒體從三方面向我們詮釋了「媒介即訊息」的含義。

⒈舊媒體成為新媒體的內容。麥氏說:「除了光這個例外,其餘一切媒介都是成雙結對的。一個媒介是另一個媒介的『內容』」。」「小汽車裝在火車上運輸時,它是在使用鐵路,於是它就成為鐵路的『內容』。同理,用貨櫃車裝運時,它使用的就是公路。依此類推,印刷術使用手稿、電視使用電影、電影使用劇場、文字作品使用聲音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雜交也好,母體承載子體也好,都要產生新的化合物,如象有聲電影或『無馬拉的車』一樣。」②一種媒介的內容往往取自於另一種媒介,而在涉及新媒介時,其內容通常都來自於之前的媒介。文字、聲音、電影、電視等等都是一種媒體,它們能承載、傳遞信息和情感。在web2.0時代,博客、播客、維客引入並聚合了它們,成為能夠容納巨大信息的新媒體。例如:博客的個人日誌是通過文字來詮釋它的內容,播客則更多地借鑒了聲音、電視、電影圖像等來完成內容的表達。互動維客則更像一本在線編輯的網路全書,包羅萬象,藉助的舊媒體形式更豐富。舊媒體是新媒體內容的觀點,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有它的現實操作意義。它啟示我們運用媒介之間相互容納性特點,推陳出新,不斷創造新媒體,同時通過新、舊媒體的競爭,實現媒介生態的繁榮。

⒉新媒體是對舊媒體的揚棄。網路電視,如點播版的ppstream、pplive 等改變了電視你播我看的被動局面,電視稍遜即逝、不可及時回顧的缺陷得到彌補。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內容及不同時間段進行觀看。牛頓寫給友人的信中提到「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舊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媒體的巨人。新媒介是對舊媒體的延伸,它的元素在舊媒體里萌芽,它是對舊媒體一些元素的放大,對另外一些元素的舍棄。播客作為新媒介產生,就是將博客里的「音頻播放」、「視頻瀏覽」「圖片相冊」等元素的放大,而對文字元素等一種或多或少的舍棄。

⒊新媒體誘發新環境,宣告一種全新的體驗。「所謂媒介即訊息只不過是說: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於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構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 ③麥氏不無揶揄說「『內容』好比一片滋味鮮美的肉,破門而入的竊賊用它來渙散看門狗的注意力,媒介的影響之所以強烈,恰恰是因為另一種媒介變成了它的『內容』。」「任何一種媒介的內容或訊息的重要性,實際上和原子彈彈殼上鐫刻的文字一樣。」 ④這就是說,媒介本身像原子彈一樣具有影響和改變社會的威力,而媒介的內容像是彈身上的文字,是何文字、如何鐫刻都不是很重要的,不起決定性的作用。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6031105.html

❷ 作為媒體人士應該怎樣謹慎報道相關事實

媒體人士應該客觀、真實的報道相關事實。

1.客觀,不夾帶私人情感

在報道一則新聞時,我們必須以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報道這件事情。這是我在上新聞專業課時,老師給我們反復強調的一點。因為新聞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公共性的特點,決定了它受眾的廣大。如果一篇新聞的報道者以特別主觀的角度去探討去發布一篇文章的話,勢必會對受眾造成一定的誤導,導致他們對這件事情做出錯誤的判斷,這是有違新聞的客觀性原則的。公眾號咪蒙就曾以煽動的語言,來裹挾群眾的情緒,造成了群眾對事件錯誤的判斷,這樣新聞就失去了他本應該有的原則。

這其實也是受到了浮躁的社會的影響,因為現在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大家都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流量而拋棄了自己的職業原則,這樣的媒體是走不長遠的。

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媒體獲得更多的公信力,更走更長更遠的路的話,就要更加客觀謹慎真實的報道事情,而不是追求一時的流量。

❸ 如何做一個媒體人

在現有條件下,還不錯的!敢於正視一些社會現實問題,特別是對於突出問題不迴避,而且評論相對出中肯犀利。分析有理有據。 只是,傾向於就事論事,因此,有時候看來讓人感覺憋氣而已!如果你不是憂國憂民的話!
1、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傳媒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鏡子,關系百姓民生的國家大事、要事以及身邊周遭尋常百姓的趣事、好事等等,都需要我們傳媒人有一顆熱愛生活的、敏感的心和一雙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通過新聞報道、廣告策劃,讓老百姓見證時代的變遷、通過媒介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美好。傳媒人首先要是陽光的,有健康心態的,否則,社會中的陰暗面會腐蝕你的價值觀,會讓你在林林總總的社會真實面前迷茫,會讓你在形形色色的社會萬象中絕望。傳媒要帶給人們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能真實反映社會發展的信息而不是和社會發展背道而馳的信息,作為專業傳媒人,我們應該時刻謹記:我們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我們要積極地讓人們通過這面鏡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2、 一個合格的傳媒人還應該有一股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種對政府、社會、大眾負責的社會責任感。傳媒的發達和高度商業化正在將信息的功能不斷擴展延伸,信息消費的功能也日趨多樣化。大眾傳媒也難以逃脫盈利的生存模式,在「義」和「利」之間,傳媒人因為旗幟鮮明地身體力行「社會責任感」。「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對新聞人的要求,既要業務精通,還要古道熱腸。當今社會,傳媒無孔不入,從大眾媒介到小眾媒介,從固定媒介到流動媒介、已經形成了一個傳媒的天羅地網。

❹ 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人)該不該為自己的發表的信息真實性負責

常言道:說話算數。人際交往中,真誠才是硬道理,何況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人)。

所謂媒體(人)發表的信息,大多都在報刊、雜志、電視、廣播、手機、網路等各種媒介平台,受眾雜多,影響力與 社會 涉及面及其廣泛,其信息對大眾和 社會 的影響力亦及其重大。

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人),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信息平台,發布各種言論與信息,可見其影響力極其重大之重大啊!

如果,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人)又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信息平台,發布不真實的言論與信息,又何止影響力極其重大之極其重大呢!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如此重大的平台,發布如此不真實的信息,又會造成何等重大的不良後果呢!

顯然,無論是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人),也無論是在何影響力的平台發布信息,都要必須對所發布的信息負責,都要必須嚴禁"胡說八道"!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在任何媒體或平台發布不真實的信息。一經發現,必將依法嚴懲。

作品集與著作人

(李又然散文的結集與勘校)

李蘭頌

/

不再看見別人受苦

是他們自己受苦的唯一目的

/

1950年11月,李又然,由胡喬木任署長的中央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調入由丁玲任所長的中央文學研究所——當時唯一的專任教員;1953年10月,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改為中國作家協會,中央文學研究所隨之改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作為一名專任教員,要由作家出版單位,出版一本散文專集。於是李又然在《〈偉大的安慰者〉前言》開宗明義寫道——

李又然:《〈偉大的安慰者〉前言》

散文二十二篇。大部分是全國解放前在延安和東北寫的。十九篇從早已絕版的《國際家書》里抽出來,經過了修改。為了前進,我希望這種修改是剪掉多餘的枝葉,樹是活的。另外三篇,都發表過。

書名本來仍舊用《國際家書》,盡管書的內容已經不同;可是終於改了,原因之一是追悼羅曼·羅蘭先生這篇東西——《偉大的安慰者》,對於自己來說,印象最深。

先生逝世已經十周年。偉大的死者永遠在呼吸。我浪費了許多時間,沒有做什麼。即使可以把過早的、無效果的努力,以及治病等等,也都包括在浪費之內,我完全浪費的時間還是多的。而一個黨員浪費時間,就是在向黨掠奪黨齡,不是嗎?

獻給一切默默地承擔了時代的苦難,心理藏著光明的秘密(戰士隱諱自己的戰績),最謙虛、最堅強的人。不再看見別人受苦是他們自己受苦的唯一目的,而是他們的希望和幸福,是他們從苦難中所獲得的至高的歡樂。

1955年1月5日

恰是彼時,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舉的大背景下,擔當專任教員一職的李又然,決定編輯出版散文集《偉大的安慰者》似有一種教學示範的目的;其意義更主要在於,以文體模板,再一次表明:什麼是散文?如何寫散文?用怎樣的筆法,才能寫出一種抒寫感觸而帶說理性質的文字?如何創作以政論性的散文形式表現的藝術作品,為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事業全心全意地服務?

貴在堅持。署名李則藍著的散文集《國際家書》吉林書店初版本(1948年11月)、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國際家書》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訂本滬初版(1949年10月)、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國際家書》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訂本滬再版(1951年2月),加之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偉大的安慰者》,輯注者將這四種版本的真版原件進行比對,可以明顯地看出《偉大的安慰者》最為嚴謹和精緻。

繼1933年曹聚仁化名陳思著文首肯《李又燃先生的文體》,1948年侯唯動、李克異先後分別著文《介紹〈國際家書〉》《讀〈國際家書〉》後,編輯出版家、文學評論家、《文藝報》主編陳企霞,署名江華,於1950年11月,抗美援朝之初,向讀者尤其是青年文學愛好者介紹李又然散文創作的態度和方法,即李又然的文體——以政論性的散文形式表現的藝術作品,倡導學習李又然的散文寫作方法。

《偉大的安慰者》初版本,抗日戰爭在延安八年、解放戰爭在東北三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五年,是李又然在十六年裡所寫散文幾經甄選的結集;堪稱典藏版,且主要在於:一是,李又然作為中央文學研究所、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專任教員贈送學員的自選集,明顯具有示範作用;二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牌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馮雪峰親自簽發出版印刷,校訂最標准,為編輯範本。

果真有一個

任意貶損他人的抹黑時代

/

生不逢時。李又然的散文集《偉大的安慰者》初版本命運多舛。1955年3月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牌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當年6月作者在反胡風運動之初表達對詩人魯藜的惋惜和同情,自己反倒受牽連被捕,直至九個月後的第二年3月釋放。不料這筆賬在1957年重新又遭到算計,書送進了各書店,因人而被下架,被圖書館買走的也不允許借閱——僅供封存。這一耽誤則一下又是二十二年——到1979年。

不堪回首。在極左年代裡的反右派斗爭中,寧左勿右或形左實右者大有人在。大時代最忌耍小心機,聰明反被聰明誤,用什麼辦法整人必會以同樣辦法挨整。有人一反其在此前肅反運動中的態度,其無所適從的所作所為,則未能避開損人不利己的可憐境地;在反右派斗爭中先斗別人,自己也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此種人用以抓辮子打棍子的活靶子就是李又然散文集《偉大的安慰者》初版本,方法也算機關算盡。

《公木傳》(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作者高昌評論:「1957年8月23日,中國作協黨組擴大會議召開第二十次會議。此時中國作協召開的這一在當代文學史上非常著名的黨組擴大會議進入第三階段,李又然、艾青、羅烽、白朗開始受到重點批判。提到『對罪惡灑一滴溫情的雨露就是犯罪』,負責李又然專案組的公木,盡管曾經到處為李又然叫屈鳴冤,此時也意識到自己在肅反斗爭中的溫情主義問題。於是趕緊拿起筆,匆匆寫了一首《惡鬼底畫像》。現在這種批評,顯然是已經遲到了。所以這首詩的後面特意註明:『1955年8月初稿,1957年8月續成』,這里的『1955年8月初稿』這幾個字,自然有他自己的策略性的考慮。公木的筆,現在從這首畫像里,如果去出一些謾罵性的詞彙,倒可以從一個側面想見李又然獨具個性的藝術人生。」

應該承認,在 歷史 上,果真有一個任意貶損他人的抹黑時代——方法種種,至少有三:「正話反用法」、「引號冒充法」、「加減乘除法」。

首先是「正話反用法」。 集中以李又然散文集《偉大的安慰者》初版本為抓辮子打棍子的活靶子誣陷李又然,公木至少寫了《騙取黨齡的人》《惡鬼底畫像》《靈魂腐蝕師雜詠》等三首詩;前一首原載於《文藝報》第22號·總第192號(1957年9月8日出版)。三首詩初收公木詩集《崩潰》(新文藝出版社1957年12月第一版)。還有題為《在虛偽的後面》一篇文章,全文載於《文藝報》第24號·總第194號(1957年9月22日出版)。

其中,公木詩文主要抓住的把柄,竟出自於李又然自我闡述,如,李又然在其散文集《〈偉大的安慰者〉前言》中明確說:「先生逝世已經十周年。偉大的死者永遠在呼吸。我浪費了許多時間,沒有做什麼。即使可以把過早的、無效果的努力,以及治病等等,也都包括在浪費之內,我完全浪費的時間還是多的。而一個黨員浪費時間,就是在向黨掠奪黨齡,不是嗎?」於是,在公木搜腸刮肚的筆下,李又然似乎真成為「騙取黨齡的人」了。

其次是「引號冒充法」。 當時何止公木一人如此損人不利己,其他眾多說假話者甚囂塵上,整人者往死里整人無所不用其極,竟以未經核實的材料謊報中央。再舉《文藝界對丁、陳反黨集團的斗爭深入開展(肩題)/李又然、艾青、羅烽、白朗反黨面目暴露(主題)》(原載於《文藝報》1957年9月8日出版·第22號·總第192號)一例——「在他的《鞭屍》一文中,他誣蔑延安的革命幹部說:『馬列主義只是一套新衣服, 新制服,——新形式。我們心裡仍舊是舊的,舊習氣、舊內容。 許多人以此得到學位、享受、權力』。並說,這是『新形式舊內容,這是劊子手,血污的刀插在革命的刀鞘里。』」「李又然在十多年中間並沒有寫出什麼作品,只寫了幾篇雜感,在群眾中也很少引起注意。陳企霞為了提高他的身價,就在《文藝報》三卷三期上重新發表了李又然在1945年寫的《吉普車》和《禮物》兩篇雜感,並且寫了一篇《談〈吉普車〉和〈禮物〉》,倍加贊揚和推薦。」

該文郭小川經手,其中引號中用語,不是李又然原話——李又然沒寫過「馬列主義只是一套新衣服」,李又然原句是「我不允許馬列主義只是一套新制服:我要它一定化為我的全身的新皮肉。」整人整至竟然忘記《人民日報》《文藝報》以至於全國報刊及廣播電台何以達到公然撒謊的程度?真版原件的證據表明,整人者不惜張冠李戴,撰寫和編發置人於死地的文章,以文字大行文字獄,卻未看一眼《吉普車》和《禮物》兩篇散文各自的作者是誰。不是么?《文藝報》3卷3期上分明標注——《吉普車》首次發表於延安《解放日報》(1945年7月11日第四版,署名又然);《禮物》首次發表於石家莊《晉察冀日報》(1945年12月20日第四版,署名蕭三)。

都是好人,即公木、郭小川等,以李又然的文字栽贓李又然、以李又然的講話誣陷李又然,以「正話反用法」和「引號冒充法」,罔顧事實,害人害己;如:公木寫《騙取黨齡的人》依據《〈偉大的安慰者〉前言》「正話反用」,郭小川經手的《文藝界對丁、陳反黨集團的斗爭深入開展(肩題)/李又然、艾青、羅烽、白朗反黨面目暴露(主題)》加「引號冒充」李又然原文,這一切已經被現今研究者定性為「徹底破壞了詩歌藝術的人道主義精神」(白貞淑2011年10月博士畢業論文)。

第三是「加減乘除法」。 即公木、郭小川等,竟專為李又然發明了「加減乘除法」,公木《惡鬼底畫像》詩曰:「五年來他整整上過十課——/兩課:六小時——一年,/平均:一分鍾——一天。/」「他呢,新收稿費一千元,/一連三個月黨費都欠賬。/」公木《關於中國作家協會李又然案件的審查結論》擬報:「收在他自編的散文集《偉大的安慰者》中的有十五篇是抗戰勝利以後寫的」 這句話在郭小川過手後變成:「李又然在十多年中間並沒有寫出什麼作品,只寫了幾篇雜感 」一千元稿費,只幾篇雜感,這可能嗎?!

不會算嗎,「李又然在十多年中間並沒有寫出什麼作品,只寫了幾篇雜感」可以「新收稿費一千元」「一連三個月黨費都欠賬」?!除此以外,作為教員,平均每一天講課一分鍾?!1950年12月,李又然到中央文學研究所任唯一專任教員;1951年12月,李又然任全國政協土改工作團21團黨委委員赴廣西邕寧土改,至1952年5月末返京;1955年6月1日至1956年3月21日,李又然在揭批胡風會上發言公開表示對魯藜惋惜和同情,由作協報中宣部並中央被逮捕 這些時間,怎麼上課?幾篇雜感,稿費千元?

那就算吧,會計賬上,1955年的李又然出書稿費得多少呢?編注者在網上購得「人民文學出版社稿酬支付通知單」-訂單號:36137145-購買時間:2016/1/2 15:01:34-18.00元/件-訂單總額(元)23.00(掛號印刷品:5.00)-2016-01-04 16:05:19【湖北省江廣路郵政支局】已收寄-2016-01-07 08:54:34【東四投遞部】在投遞。這份真版原件證實:1955年4月18日/稿名:偉大的安慰者/著譯者:李又然/摘要:稿費/實付金額/金額大寫:叄佰陸拾叄元壹角柒分整。出書稿費,不過如此?開除黨籍,還收黨費?

確實有以上三法,足可置人於死地。若考證真版原件,才可能水落石出。

當今世界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和途徑廣泛而迅速,每一個普通的 社會 民眾,同時也可以是一位自媒體信息發布者,做為一名 社會 的個體,我們的行為規范都要受法律的約束,同樣在互聯網上也不是法外之地,你所發表的語言文字和拍攝的圖片,是代表你自己的一種觀點,所以必須要對自己的言行和主張負責,這是毫無疑問的。同樣對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來說,更需要謹言慎行,有自律,首先要實事求是,不能道聽途說,人雲亦雲,我們的 社會 需要正能量,這樣 社會 才能進步和發展,媒體行業就要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同樣要為自己的言行和主張負責。

戈壁淸泉197就該為自己發表的信息真實性負責

理所當然——文責自負啊

最好對不了解的事不要參與跟風,做自己熟悉的擅長的。任何事都要踏實做人,不誤導別人也遵守職業道德。

現在 社會 復雜,傳統教育缺失 ,就怕自己清正,別人還要雞蛋里挑骨頭,拉人下水。如果自己被人欺負肯定要堅決反擊的。打嘴仗的事沒有對錯,無所謂真實真假,看熱鬧不較真就是啦。

沒有絕對的對錯,做人有起碼的底線,不能以損害別人利益換取自己利益。

輿論環境相對寬松好些,廣開言路,思想交匯學習,不應扯到負不負責任問題上,那應該屬於道德約束的范疇。只要不是反黨叛國的行徑都不應過於約束。

不管是不是媒體人,每個人都應該,必須為 自己的發表的信息真實性負責!

這就是先做人,後做事。

如果一個人,都不能知道自己發表的信息是否真實,那就不要發。發了,就要考慮承擔一定義務和責任。

而媒體人更加要負責, 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人再加一個更加。

為什麼?

因為媒體人經過專業 學習和實踐,比一般人更加能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和真實程度。

還因為媒體人有媒體人這個專業職稱,別人更加容易相信他發布的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一個媒體單位如果經常有不真實的信息發出來,不但失去老百姓的信任。主管部門也是不能放過的。嚴重的要停刊的。

而一個媒體人,如果他在自媒體發布信息,他同樣要負責其真實性。如果連這個都不能保證,都不負責,還叫什麼媒體人?

真實、客觀、公正,是新聞的生命。

任何人都得為自己發表的信息之真實性負責,當然,精神性障礙者除外。

看看鄭強教授的講話,已經講的很透徹了,為什麼不普及宣傳。卻讓那些怨婦們任意污損國家和人民。

站在大雅之堂,就要做大雅之人。你站在國家和人民提供的平台上,不是個人行為,代表的是國家和人民。尤其是主流媒體。

台上一個面孔,台下又是另一張面孔,極大傷害國人的心和國家形象,你還是自知之明些好,不要站在大雅之堂上。

新聞三大特點:真實性,時效性,准確性。作為負責的媒體人肯定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發表的言論要確保真實性准確性,媒體人是不允許對大眾有言論誤導的!必須客觀公正。

❺ 對於媒體通常有兩種理解一是什麼及信息的存在形式

對於媒體通常有兩種理解一是磁碟、光碟、磁帶、半導體存儲器及信息的存在形式。

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承載信息的物體,二是指儲存、呈現、處理、傳遞信息的實體。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藉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手段。

「媒」是「女」字旁,《詩·衛風·氓》中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語又講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可見,很早之前,「媒」主要是在男女婚嫁中起傳情達意的中介作用。

閱讀全文

與作為媒體人如何理解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喜雲怎麼添加自己的產品 瀏覽:368
車易升obd怎麼看數據 瀏覽:483
WEB應用程序設計專業學什麼 瀏覽:177
旅遊卡代理費用多少 瀏覽:191
網上怎麼代理五穀磨房 瀏覽:534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附近哪裡住宿好 瀏覽:648
地平線3怎麼終結連續技術 瀏覽:705
如何免費試用電子產品 瀏覽:996
為什麼程序下載總是失敗 瀏覽:241
刷票小程序哪個好用 瀏覽:383
蘋果手機如何刪除定位信息 瀏覽:953
什麼樣的是面板數據 瀏覽:767
京深海鮮大市場在哪個區 瀏覽:15
流量產品券怎麼用 瀏覽:994
寧波凍品市場在哪裡 瀏覽:946
什麼是威望數據 瀏覽:575
知道公司怎麼買產品 瀏覽:189
監理員如何學習施工技術 瀏覽:731
稅收信息採集多久通知 瀏覽:929
產後豐胸什麼產品好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