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患者看病最基本要問什麼
1.常識性了解:可以先通過網路了解相關疾病情況,在一些大型健康網站輸入「關鍵詞」如「肝癌」、「肺癌」,分別查詢站內文章和論壇文章;對疾病會有常識性的了解。
2.看其他患者發言及相關回復:張華舉例,很多患者問的問題都是雷同的,看病之前患者可以在不少咨詢網站的咨詢留言回復中查詢以往的相似咨詢留言,可以「關鍵詞」搜索,這樣可以做到「心裡有底」,也篩選掉一些不必問的問題。
針對性提問且細述自身症狀
張華表示,當「功課」做好後,患者到診室就應該就自身病情有針對性的提問:因為醫生看病時間有限,患者可以集中關鍵問題提問。以下幾條可供參考:
1.有備而來。在去醫院之前最好把要說的幾點寫在紙上,這樣您就能夠簡單明了的說明病情。
2.打開話題。對有些疾病不知如何向醫生提及時,可以這樣說:「醫生,我懷疑自己患了××病?」不要害怕提出有關個人隱私的任何問題,因為醫生的職業使得他們可以幫助患者處理任何敏感的問題。
3.細述症狀。詳細地述說您的症狀,這樣醫生會做出更正確的診斷。
4.全面了解。患者有權利要求醫生對你的疾病進行必要的詳細闡述。以下問題可根據現場等待患者是否多等靈活提出:
了解了我的症狀後,您認為我患了什麼病?我還需要做哪些檢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病?我的病嚴重嗎?有危險嗎?您怎麼幫我治療?這樣治療對我的病有什麼好處?我現在正在服用某種葯物,能不能與您給我開的葯一起服用?在生活習慣方面,我應該做哪些改進,能夠幫助我恢復健康?我下次應該什麼時候再來看?
5.及時澄清。如果醫生的用詞過於專業,概念過於復雜導致患者弄不清意思,要講出來,遇到不明白地方要問清楚。
醫生要會看病還要會做人
「其實醫生是有社會屬性的,在看病之外,還牽涉到患者的心理、經濟狀況、家庭、社會因素等等,醫生必須承擔多重角色,但目前中國的醫生普遍做不到。」張華說,這就出現了:醫學內的沒必要和患者解釋,醫學外的和患者解釋不了的現象,導致不少患者「氣難平」。
㈡ 作為一名護士,面對一名新入院的患者,你會通過哪些途徑了解患者的哪些信息
1,通過病史
從患者以往病例里,你可以找到一些症狀或者表現的來源。並且你可以推斷將來或者說是可能發生的一些症狀。從而更好地進行護理和安排檢查的密度。
2.正常的交流
良好的個人信息了解度可以促進你對於病患的認知。包括但不局限於姓名,性別,學歷,愛好,家庭等。
3、詢問其主治醫生或病患親屬
可以得到一些額外的信息。並且旁敲側擊可以提升熟悉度,減低病患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