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去登山,請問湖北咸寧有哪些山,都有些什麼特點
九宮山:九宮山是湖北省六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因南朝晉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宮殿於此山,遂以為名此後,多朝皇帝封山賜匾,歷代文人作賦題詞,延至南宋名道士張道清赴九宮山開辟道場,香火遠播,九宮山便成為全 國五大道場之一,特別是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殉難於九宮山,從此九宮山聲名遠播。如今闖王陵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農民起義領袖陵寢。
九宮山雄奇險峻,景色迷人。春可賞花,夏好避暑,秋看紅葉,冬覽雪景,既有南國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國風光之壯美,是華中地區聞名的避暑游覽勝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節日平均氣溫21℃左右,最高氣溫不超過30 ℃。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後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稱。山上海拔1230米的雲中湖為我國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國落差最大的大崖頭瀑布(落差420米);還有面積6萬多畝、分布近千種名貴動植物、 近百種珍稀瀕危物種、擁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省級森林保護區;九宮山森林公園。
九宮山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有佛教聖地雲關古寺,道教聖地真君石殿,神仙居所陶姚仙洞,著名石刻;萬山曲曲入勝;仙路第一崎;九宮攬勝;等。
葛仙山: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上饒市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觀九條支脈如九條蒼龍,盤旋騰躍,氣勢雄偉,人稱「九龍竄頂」。葛仙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 為豐富。奇峰、異石、雲海、松濤,與黃山媲美;試劍石、道人石、龍舌池、七星井、仙人足印蔚為奇觀。該山相傳因東漢葛玄在此山修道成仙而得名。
黃袍山:黃袍山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位於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塘湖鎮東側,是湖北十大名山之一。湖北省生態自然保護區,主峰華羅寨海拔約1200多米,黃袍山又名盤古大山、大盤山、仙聖山等,有華羅寨、鹿角山、三尖 山、鳳形山、獅古尖等山峰。黃袍山著名景點有:華羅寨、甘港峽谷、天潭、痴情谷、元帥紀念館、方瓊紀念館、汪潤田故居、魯直第、白水岩瀑布、插劍岩、白玉寺、蘭若寺、火山岩石林、櫻桃花海、望春花海、茶馬古道、 深山古石橋、溶洞、幽泉等等,黃袍山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文人古跡比較多。黃袍山是一座古色文人的山,一座英雄紅色的山,一座綠色生態的山,一座佛道久遠的名山。近年來黃袍 受到全國各地旅遊愛好者的青睞,特別 是自助游、自駕游。另外,黃袍山的戶外運動也非常有特色,一線能有多種體驗,是露營、穿越戶外愛好者的天堂。
黃龍山:通城境內的黃龍山是湘鄂贛三省的天然屏障和自然分水嶺。因其山幽林靜,自古為佛道所鍾情,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信徒遍布世界的黃龍宗就誕生在這里,至今常有日、韓等國的黃龍後裔組團來拜謁祖山祖庭。
黃龍的特殊區位,原始植被、秀麗風光、奇峰異石更被世人譽為鄂南香格里拉,吸引無數遊人前來觀光旅遊。
黃龍山景觀奇特詭異,到了黃龍,你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鬼斧神工,天設地造等字眼。栩栩如生的金鯉承露,神靈活現的石龜間松,惟妙惟肖的蛤蟆石,嘆為觀止的聳天石瀑,驚心動魄的試劍石,天設地造的玉女穿梭,今古奇 觀的只角樓,驚天動地的黃龍四重瀑……一百多處自然奇景,不僅讓你心曠心怡,留連忘返,其飽含的歷史意蘊與人文內涵更會讓你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橫跨東西的黃龍山,峰巒疊障,林木蔥郁,溪澗密布,飛瀑叢生,是 修江、汨羅江、陸水三河的發源地,黃龍山自古就有"一山觀兩湖,一山藏二教,一水發三江"之說。
大幕山位於咸安區東南部的大幕鄉,大幕鄉總面積163.06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地帶,東南距通山縣城45公里。大幕山區屬幕阜山脈支脈,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主峰甑背岩海拔954.1米。因該處屬「江南古陸」北部邊緣地帶 ,故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所候溫和,植被繁盛,年平均氣溫13℃,夏季平均氣溫25℃,最高不超過33℃。
B. 鉛山有哪些旅遊景點
想要去旅遊,鉛山葛仙山是個好地方。下面是我整理的鉛山旅遊景點,歡迎大家前來參考!
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觀九條支脈如九條蒼龍,盤旋騰躍,乘雲奔來,氣勢雄偉,人稱「九龍竄頂」。遠視可見武夷山主峰黃崗山、上饒靈山、弋陽圭峰。遠望葛仙山如同一巨鰲,聳立於峰巒豁谷之中,奇秀峻絕,東晉初,著名道士葛玄來到葛仙山,煉丹傳教,遂使葛仙山成為名聞贛、閩、浙的道教聖地。葛仙祠北宋元祜七年(1092),在葛仙山之香爐峰建葛仙祠,後經南宋、元、明幾代擴建,遂成一氣勢宏大的道教建築群,除大葛仙山殿外,有三官殿、靈官殿、地母殿、玉皇樓。葛仙祠座北朝南,依山築閣,鐵瓦石門,殿內神像森列,古匾橫陳。寺院周圍分布著迎客松、試劍石、上馬石、下馬石、捨身石、息心岩、仙人足跡、飛升台、洗眼仙泉、龍池等古跡。歷年來,善男信女不絕,尤其是每年的六月初一為葛仙山的「開山門」之日,十月初一為「關山門」之日,八月二十相傳是葛仙壽誕,還有七月十九、九月九等諸日。
河口古鎮曾是歷史上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北宋時稱「沙灣市」。明嘉靖年間,這裏手工業發達,水路直通鄱陽湖。到了清乾隆年間,河口進入鼎盛時期,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貨物集散於此,轉銷全國,成了商賈雲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河口鎮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管轄,古稱沙灣市, 因地處信江河與鉛山河的.合流之處,故名河口,明嘉靖年間,這裏手工業發達,水路直通鄱陽湖,商品交換的擴大促進了「沙灣市」的繁榮。到了清乾隆年間,河口進入鼎盛時期,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貨物集散於此,轉銷全國,成了商賈雲集的「八省通衢」之地,是古代的江西四大名鎮用時參考3小時交通 鉛山縣城駐地河口鎮,可以到帶湖車站(走高速,半小時,票價15元)和三江車站乘(走省道,一小時,票價11.5元)坐「上饒—鉛山」的縣際班車直達 門票 免費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位置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
鵝湖書院位於上饒鉛山縣鵝湖山麓,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鵝湖書院聚居過許多學者,曾經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南宋淳熙二年,朱熹、陸九齡、陸九淵、呂祖謙等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會聚於此,辯論「性理」之道。介紹:鵝湖書院聚居過許多學者,曾經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南宋淳熙二年,朱熹、陸九齡、陸九淵、呂祖謙等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會聚於此,辯論「性理」之道。這場辯論的結果是不歡而散,但在這次辯論中所顯現出來的思想火花卻照亮了理學發展的前途。人們為了紀念「鵝湖之會」,在書院後建了四賢祠。書院四周有山有溪,環境優雅,院內建築錯落有致,的確是一處讀書的好地方。用時參考1小時交通從三清山所在的玉山縣乘汽車到上饒,再轉乘中巴經茅家嶺到書院門票。
黃岡山是閩贛兩省界山,其至高點2158米位於江西鉛山縣境內。山頂長滿萱草(俗稱黃花菜),八九月開花時節,山崗遍染金色,十分秀美。黃崗山位於上饒鉛山縣境正南端,是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主體部分,也是武夷山主峰和東南大陸最高峰。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世界生物之窗。海拔1900米以上由於受到山地冰川侵蝕,地形平緩,山頂平圓,坡面寬闊;海拔1000-1500米左右的周緣地區,山勢陡峻,山谷幽深。氣候上屬華中亞熱帶濕潤區,又具有明顯山地氣候特點,是江西省日照時間最少,降雨量最多,濕度最大的地區。山頂為亞高草甸,遍布野生黃花菜、千里光等。
公園建設在紅砂岩山上,總面積1620餘畝,前期工程投資850萬元左右。目前,公園的辛棄疾塑像及周邊設施建設基本完工,成為當地廣大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休閑旅遊的好去處。2014年,鉛山縣辛棄疾文化主題公園標志性建築—32米高的辛棄疾雕像落成,這位南宋著名詞人,手持10米長劍,意氣凜然。據悉,鉛山縣辛棄疾文化主題公園總佔地1620餘畝,其中建築佔地總面積不超過200畝。辛棄疾文化園項目以辛棄疾文化為核心,分為《北望江山》《瓢泉歲月》《鐵血傳奇》和《千古風流》等四大主題功能片區。
C. 葛仙山的歷史
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上饒市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觀九條支脈如九條蒼龍,盤旋騰躍,氣勢雄偉,人稱「九龍竄頂」。葛仙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為豐富。奇峰、異石、雲海、松濤,與黃山媲美;試劍石、道人石、龍舌池、七星井、仙人足印蔚為奇觀。該山相傳因東漢葛玄在此山修道成仙而得名。葛仙山位於上饒市鉛山縣中部;遠望葛仙山如同一巨鰲,聳立於峰巒豁谷之中,奇秀峻絕,東晉初,著名道士葛玄來到葛仙山,煉丹傳教,遂使葛仙山成為名聞贛、閩、浙的道教聖地。
葛仙山
景區內的最高峰,海拔1096.3米,突出群山之上,清峻奇絕,群峰簇擁,是抒情攬勝的好地方。站在葛仙峰上,可攬四方雲山,圭峰、黃崗山、鵝湖山、七星山、獨豎尖,盡在視野之內。在此觀看日出雲海群山之巔,尤為盪氣回腸,極盡壯觀。葛仙山位於江西省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據載,晉代著名道士葛玄曾在此山煉丹傳教,該山遂被後人稱為葛仙山。成為名聞贛、閩、浙的道教聖地。據清同治《鉛山縣志》,唐咸通(860-873年)中於葛玄煉丹處建宗華觀,宋治平二年 (1065年)賜名玉虛觀。宋元佑七年(1092年),改名為大葛仙殿。後又多次修葺。清嘉慶年間( 1796-1820年)毀於火,後修復。民國十七年(1928年)又毀於火,次年再度重建。現基本保存完整。大葛仙殿俗稱葛仙祠,坐落在葛仙山最高峰香爐峰上。殿長29.2米,寬17米,面積496平方米。殿內有壇,壇上有
葛仙山
葛玄行像、坐像各一,有橫匾6塊。壇下有古井,相傳為葛玄所築。殿門外右側有三官殿、靈官殿,再由百步階可通玉皇殿、地母樓、慈濟寺、龍池。慈濟寺有羅漢殿、大佛殿,祀如來佛。龍池有岩石如舌伸入池水,為葛玄洗葯煉丹處。寺旁有仙井,可供寺僧、香客汲用。現葛仙祠道觀與慈濟寺僧廟已合為一體,佛道共處,形成一道獨特景觀。葛仙祠西北約2.5公里的山坡上有娘殿,祀葛玄之母,東南約2公里處山坡上有爺殿,祀葛玄之父。葛仙祠左山頂,石筍叢列,有巨石如被劍 劈成兩半,上刻"試劍石",傳說是葛玄試劍處山間還有上馬石、下馬石、息心岩、仙人足跡、飛升台、洗眼仙泉等古跡。每年六月初一葛仙山"開山門",十月初一"關山門"。這段時間,四方香客,川流不息。尤以八月二十日葛仙翁壽誕為盛,朝山進香者常逾萬人 。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葛仙山的葛仙祠和慈濟寺為省重點寺觀,對外開放。另外,四川彭州也有葛仙山,相傳是晉時道士葛永(王貴)隱修之地。 群峰環抱、山巒疊翠的葛仙山位於彭州市東北部萬年鄉花園溝與紅岩鄉白石溝之間,相傳晉道士葛永貴與道友楊升賢在該山結茅為廬,煉丹修道,羽化成仙,因此得名,又名葛家山。因山勢遠望如蓮花又稱蓮花山。山上東岳殿、葛仙殿、茅庵遺跡至今可見。葛仙山所在的龍門山脈是世界地質遺產的罕見瑰寶。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等10多名老專家考證,龍門山脈系早更新世紀青藏大冰蓋冰流的搬運作用形成,是世界罕見的巨型冰川漂礫,它可以證明在數百萬年前,那裡和青藏高原就如同現在的南極一樣,曾是一整塊巨大的冰蓋,在地質研究上具有重大科研價值。第13、14屆國際地質大會初步認定,彭州市萬年鄉丁家灣——葛仙山——毛狗洞地域是由青藏高原大冰蓋漂流作用形成的巨型冰川漂礫,為目前發現的世界最大的大陸冰川漂礫群。葛仙山葛仙山面積約1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1322米。景區以孤峰挺拔,溶洞幽深為特色,座座孤峰呈三角形,如刀削斧砍,互不相聯,千姿百態,宛如碩大的群雕造像,令人稱奇叫絕。山中多溶洞,素有「九妖十八
葛仙山
洞」、「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之說。葛仙山有名的溶洞如五龍洞、五爪洞、水簾洞、靈泉洞、朝天洞、仙女洞、毛狗洞、雷聲洞、無底洞、石象洞,洞洞妙趣橫生。石象洞掩映在青松翠柏筆林叢中,深約70米,洞中石筍、石柱、石花、鍾乳石各具形態,玲瓏剔透。雷聲洞口小腹空,岩頂滴水,發出叮呼聲,宛如琴聲,洞中清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漲,極為神奇。形似五指的五爪洞,由五個洞組成,以五指命名,其中以無名指最深,各洞彎路道險,如同迷宮。塘壩子的五龍洞,長200餘米,高8米,內有五個串珠大廳,寬敞大度,頂高12米,氣勢壯觀。其間石筍、鍾河涓涓流水婉轉悠揚,洞屋有能觀天的朝天洞,形狀奇異,有坐井觀天之感。因入口是「人」字形,入洞不遠處有龍跡可辨,故有「五條巨龍駕五條彩虹騰空升天」之傳說。葛仙山遍山古柏蒼翠,風景清幽,是川中著名的道教名山和游覽勝地。唐之王勃、清之黃雲鵠均曾登臨賦詩。每年三月三為朝山廟會盛期,游者如織。春夏之夜,在各峰嶺上可觀「玉皇燈光」,並向葛仙殿、玉皇樓冉冉游去,民間傳說要誠者福者方可一見。
謝謝,請採納
D. 葛仙山在中國公路自然區屬於什麼區
葛仙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在中國公路自然區劃分類中屬於江南丘陵過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