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化戰爭空間由什麼組成

信息化戰爭空間由什麼組成

發布時間:2023-01-12 01:20:58

1. 信息化戰爭是什麼

問題一:什麼是信息化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機械化戰爭、立體戰爭等用語用 得非常普遍。直至如今,這些用語仍在使用。但是,在海灣戰爭以後,出現了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新的用語,即信息化戰爭(信息戰爭)。用語的變化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戰爭形態的變化。

信息化戰爭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信息社會以後的必然產物。農業時代的戰爭,有信息但談不上信息技術,信息的傳遞靠自然信道和人體信道,軍隊的指揮靠旗、鼓、鑼、角和人的傳信。工業時代的戰爭,出現了電報、電話、雷達等信息技術,可以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為大空間、遠距離作戰開辟了道路。但這是機械化戰爭,並不是信息化戰爭。當戰 爭中使用導彈這種信息化武器時,信息化戰爭就萌芽了;當導彈戰與電子戰結合運用的時候,信息化戰爭的威力已震懾世界軍事領域;當戰場信息基礎設施已經完成,建立了CI系統,建立了信息化部隊(數字化部隊),病毒、黑客這些數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並越來越起重要作用的時候,信息化戰爭也就形成了。

什麼是信息化戰爭?簡要地說,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及其物化的武器裝備,通過奪取信息優勢和制信息權取得勝利而進行的戰爭,就可稱之為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徵是:

信息技術在戰爭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術,是擴展人的獲取、傳遞和處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術,基本的是感測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當前戰場上的感測技術十分發達,主要有各種偵察衛星、雷達、偵察機、無人偵察器、竊聽器、地面感測器、海上偵察船、聲納、夜視器材等。構成了外層空間、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體的全方位的信 息遙感控制系統。尤其是各種偵察衛星的使用,使戰場空前透明。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了各種偵察衛星,如電子偵察衛星,照相偵察衛星,大地測量衛星,氣象衛星,預警衛星等,獲得的信息量約佔全部情報的90%。

從1980年代以來幾場局部戰爭看,通信技術突飛猛進,通信衛星、光導纖維、數據、圖象、傳真通信以及正在發展的智能化通信,構成了當今戰場的多樣化,高速度的信息傳遞體系。海灣戰爭前後90天的通信量超過了全歐洲的40年。高峰期間,一天的電話呼叫達70多萬次,軍事衛星構成了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的基本的指揮控制手 段,它不但在戰區間、戰區內發揮了主要作用,而且為精確制導武器提供了高速數據處理系統。美國國防衛星通信提供了所有戰區間通信的75%,導航衛星還為「戰斧」巡航導彈提供了精確的導航數據。

戰爭中大量信息的獲取與傳遞,造成信息泛濫。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如何整理歸類,分析篩選,去偽存真,綜合推斷,決策處理,就需要藉助於計算機的計算、記憶、檢索、推理和部分思維功能。目前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可完成一個人需要花幾天、幾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的運算。計算機技術正在向智能化、網格化發展,已在戰爭中發揮很大作用。海灣 戰爭期間,多國部隊共出動飛機11萬多架次,從不同機場、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時間,在同一個伊、科戰場空域作戰,而且還要克服多國部隊的不同語言障礙,基本上做到協同的秩序井然。其中得力於計算機技術,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也反映了計算機在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一個側面。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對抗模擬方面,可以提出若干方案的選擇比較,為指揮戰爭(作戰)提供參考。

正是信息技術在戰爭中大量使用,才編織成信息化戰爭之網。

信息與能量相結合形成信息武器系統

信息武器不只是停留在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功能上,而且擴展成為信息進攻和信息防禦、硬殺傷和軟殺傷武器,主要是信息壓制、信......>>

問題二:信息化戰爭是由什麼戰爭發展而來的 信息化戰爭是由機械化戰爭發展而來的。信息化戰爭最終將取代機械化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

問題三: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是什麼意思 信息化戰爭最終將取代機械化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戰爭工具的戰爭。信息化戰爭不會改變戰爭的本質,但戰爭指導者必須考慮到戰爭的結局和後果,在戰略指導上首先追求如何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那種以大規模物理性破壞為代價的傳統戰爭必將受到極大的約束和限制。信息化戰爭中的信息是指一切與敵我雙方軍隊、武器和作戰有關的事實、過程、狀態和方式直接或間接地被特定系統所接收和理解的內容。就對信息(數量和質量)的依賴程度而言,過去的任何戰爭都不及信息化戰爭。在傳統戰爭中,雙方更注重在物質力量基礎上的綜合較量。如機械化戰爭,主要表現為鋼鐵的較量,是整個國家機器大工業生產能力的全面競賽。信息化戰爭並不排斥物質力量的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識的較量,是創新能力和創新速度的競賽。知識將成為戰爭毀滅力的主要來源,「計算機中一盎司硅產生的效應也許比一噸鈾還大」。火力、機動、信息,是構成現代軍隊作戰能力的重要內容,而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志。信息能力,表現在信息獲取、處理、傳輸、利用和對抗等方面,通過信息優勢的爭奪和控制加以體現。信息優勢,實質就是在了解敵方的同時阻止敵方了解己方情況,是一種動態對抗過程。它已成為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陸地控制權的前提,直接影響著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當然,人永遠是信息化戰爭的主宰者。戰爭的籌劃和組織指揮已從完全以人為主發展到日益依賴技術手段的人機結合,對軍人素質的要求也更高。從信息優勢的爭奪到最終轉化為決策優勢,更多的是知識和智慧的競爭。信息化戰爭進入信息化社會後,不僅人類社會的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就連戰爭的式樣也變得面目全非了。人們普遍地認為,未來戰爭將不再是「短兵相接」,而是信息化戰爭。電子戰是信息化戰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敵對雙方所進行的電磁斗爭。它主要有三種方法: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所有這一切,都是以電磁波為「武器」,所打擊的目標不是敵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敵方的通信、雷達以及計算機網路等電子設備。其目的是使敵方的通信中斷,雷達迷盲,兵器失控,指揮癱瘓。電子偵察是用裝載精密電子設備的偵察衛星群、偵察飛機和進攻性武器中的偵察裝置來探明敵方電子系統的情況,搜集軍事情報。例如,當對方發射導彈時,偵察衛星中的紅外線探測器便能迅速探測到導彈的行蹤。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達網,指使雷達網對導彈進行跟蹤,同時將有關信息送往指揮中心的計算機;計算機很快便分析出導彈的飛行方向,並指揮己方的導彈予以攔截。電子干擾就是通過電子手段來擾亂敵方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這里所說的電子手段是指有意識地發射或反射某種電磁波,使對方的電子設備產生「錯覺」或無法正常工作。根據干擾對象的不同,電子干擾可分為通信干擾、雷達干擾、制導武器干擾和指揮系統干擾等。有干擾,必有反干擾。反干擾的目的是盡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敵方干擾給己方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在現代戰爭中,干擾與反干擾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讓。「摧毀」是一種硬殺傷手段。它是在電子偵察的配合下,通過電子摧毀或力摧毀手段,使敵方重要的電子設備或系統永久失效或徹底破壞。在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還大量使用電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電子計算機病毒等。「反摧毀」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時運用多種通信手段,實現多徑傳輸,使得一個系統受到破壞時,能有其他系統可以代替或迂迴。有人認為,在21世紀,類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襲擊,很......>>

問題四:什麼是信息化戰爭?它有那些主要特點? 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徵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以信息為基礎的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將成為21世紀戰爭打得主要表現形式。信息化戰爭是信息起主導作用的戰爭,是使用信息、信息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
關鍵詞:制信息權 知識化 戰爭目的 精確打擊 一體化 空襲
前言
信息化戰爭的內涵是: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廣泛運用,特別是建立一個確保包括軍隊成員在內的全體成員使用的、極大容量的信息網絡,通過對軍事信息的收集與積累、軍事信息的處理與流通、軍事信息的控制與利用,使部隊的建設、訓練和作戰發生根本性變化,全面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和戰鬥力。
一、 信息化戰爭爭奪的核心是制信息權
信息是信息化戰爭的基礎,離開了信息就難以掌握戰爭的主動性,更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實戰證明,信息已成為影響戰爭全局的重要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戰爭的各種要素之中,上升到戰爭的主導地位,信息對抗、爭奪制信息權,已成為信息化戰爭的核心。
從一定意義上講,爭奪信息控制權的斗爭,在深層次上表現為信息技術力量間的斗爭,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制信息權的爭奪。爭奪制信息權的激烈斗爭更表現在計算機網路空間中。信息化戰爭中制信息權的掌握與否關繫到戰爭全局。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權的爭奪將異常激烈。
二、 信息化戰爭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將成為可能
由於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文明的」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一改過去追求殺傷力的作戰指導,是更加註重效益的戰爭,技術手段為戰爭指導者,通過兵不血刃而達到戰爭的可能,這是使「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爭思想可能在信息戰爭中成為可能。 在信息化戰爭中,由於信息化裝備主宰戰場,距離將不再是戰爭的障礙,「戰爭迷霧」將被驅散,火器的命中率將極大提高,因而可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將「附帶破壞」減少到最低程度,使從古至今無法實現的願望真正變成現實。
三、 信息化戰爭是知識化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作為21世紀的戰爭,戰爭的較量主要是知識之間的較量,當然也包括智謀的驕較量。信息化戰爭不是不要物質力量和物質基礎,他不僅需要物質基礎、物質力量的支持,而且對於物質基礎、物質力量的需要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慾望,超過任何一個時代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將是一種知識力量之間進行較量的新型戰爭;信息化戰爭是信息和知識制勝的戰爭;信息化戰爭是通過信息和知識實現國家行為,達到國家目的,奪取戰爭勝利的戰爭。
四、 信息化戰爭是目的有限、過程短暫的戰爭
由於受到國際政治、經濟、技術等諸多因數的影響,以及信息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和信息武器的出現,信息化戰爭是呈現的一個特點。
一、信息化戰爭目的有限。
二、信息化戰爭過程短暫。
五、 信息化戰爭是遠程與精確打擊的戰爭
信息化遠程打擊與精確打擊,是信息化戰爭的又一個突出特點,它既不受距離的約束,又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精確打擊。
一、繼續增強遠程打擊能力。
二、不斷提高精確打擊效果。
1/2
六、 信息化戰爭是全方位一體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形態與機械化戰爭形態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戰爭的戰場環境全方位、戰爭力量的組織形式一體化。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不論其規模大小、地域差異、條件不同,戰爭形態都將表現為以網路化信息技術為支撐,由多維戰爭空間力量和多個戰爭力量單元共同參與的聯合行動。
一、信息化戰爭戰場空間一體化。
二、信息化戰爭軍事力量一體化。
三、信息化戰爭作戰指揮扁平一體化。
四、信息化戰爭必須堅持對敵實施整體化打擊。
七、 信息化戰爭中的空襲與反空襲地位突出
在未來的信......>>

問題五: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望採納)!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力量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信息作為戰略資源的地位將更高,圍繞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佔領信息優勢高地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二、作戰方式和戰爭形態將不斷變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軍事變革的深入和政治戰略需求的變化,信息化戰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戰方法。
三、人類的戰爭能力將持續提升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使戰爭體系的效能不斷提高,人類的戰爭能力呈現持續提升的趨勢。
四、對經濟和科技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強
信息化戰爭對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有很大的依賴性。
五、戰爭的不對稱表現日趨多樣
在目前發生的信息化戰爭中,作戰雙方往往在戰爭體系、戰爭力量、戰略資源、作戰方式、軍事理論和戰爭結局等方面具有多側面的不對稱性。

問題六: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力量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信息作為戰略資源的地位將更高,圍繞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佔領信息優勢高地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二、作戰方式和戰爭形態將不斷變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軍事變革的深入和政治戰略需求的變化,信息化戰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戰方場。
三、人類的戰爭能力將持續提升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使戰爭體系的效能不斷提高,人類的戰爭能力呈現持續提升的趨勢。
四、對經濟和科技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強
信息化戰爭對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有很大的依賴性。
五、戰爭的不對稱表現日趨多樣
在目前發生的信息化戰爭中,作戰雙方往往在戰爭體系、戰爭力量、戰略資源、作戰方式、軍事理論和戰爭結局等方面具有多側面的不對稱性。

問題七:信息化戰爭以什麼為目的 減少傷亡,打贏戰爭。

問題八:什麼是信息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最終將取代機械化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戰爭工具的戰爭。信息化戰爭不會改變戰爭的本質,但戰爭指導者必須考慮到戰爭的結局和後果,在戰略指導上首先追求如何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那種以大規模物理性破壞為代價的傳統戰爭必將受到極大的約束和限制。

問題九:什麼是信息化戰爭,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徵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以信息為基礎的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將成為21世紀戰爭打得主要表現形式。信息化戰爭是信息起主導作用的戰爭,是使用信息、信息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
關鍵詞:制信息權 知識化 戰爭目的 精確打擊 一體化 空襲
前言
信息化戰爭的內涵是: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廣泛運用,特別是建立一個確保包括軍隊成員在內的全體成員使用的、極大容量的信息網路,通過對軍事信息的收集與積累、軍事信息的處理與流通、軍事信息的控制與利用,使部隊的建設、訓練和作戰發生根本性變化,全面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和戰鬥力。
一、 信息化戰爭爭奪的核心是制信息權
信息是信息化戰爭的基礎,離開了信息就難以掌握戰爭的主動性,更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實戰證明,信息已成為影響戰爭全局的重要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戰爭的各種要素之中,上升到戰爭的主導地位,信息對抗、爭奪制信息權,已成為信息化戰爭的核心。
從一定意義上講,爭奪信息控制權的斗爭,在深層次上表現為信息技術力量間的斗爭,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制信息權的爭奪。爭奪制信息權的激烈斗爭更表現在計算機網路空間中。信息化戰爭中制信息權的掌握與否關繫到戰爭全局。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權的爭奪將異常激烈。
二、 信息化戰爭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將成為可能
由於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文明的」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一改過去追求殺傷力的作戰指導,是更加註重效益的戰爭,技術手段為戰爭指導者,通過兵不血刃而達到戰爭的可能,這是使「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爭思想可能在信息戰爭中成為可能。 在信息化戰爭中,由於信息化裝備主宰戰場,距離將不再是戰爭的障礙,「戰爭迷霧」將被驅散,火器的命中率將極大提高,因而可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將「附帶破壞」減少到最低程度,使從古至今無法實現的願望真正變成現實。
三、 信息化戰爭是知識化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作為21世紀的戰爭,戰爭的較量主要是知識之間的較量,當然也包括智謀的驕較量。信息化戰爭不是不要物質力量和物質基礎,他不僅需要物質基礎、物質力量的支持,而且對於物質基礎、物質力量的需要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慾望,超過任何一個時代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將是一種知識力量之間進行較量的新型戰爭;信息化戰爭是信息和知識制勝的戰爭;信息化戰爭是通過信息和知識實現國家行為,達到國家目的,奪取戰爭勝利的戰爭。
四、 信息化戰爭是目的有限、過程短暫的戰爭
由於受到國際政治、經濟、技術等諸多因數的影響,以及信息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和信息武器的出現,信息化戰爭是呈現的一個特點。
一、信息化戰爭目的有限。
二、信息化戰爭過程短暫。
五、 信息化戰爭是遠程與精確打擊的戰爭
信息化遠程打擊與精確打擊,是信息化戰爭的又一個突出特點,它既不受距離的約束,又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精確打擊。
一、繼續增強遠程打擊能力。
二、不斷提高精確打擊效果。
1/2
六、 信息化戰爭是全方位一體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形態與機械化戰爭形態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戰爭的戰場環境全方位、戰爭力量的組織形式一體化。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不論其規模大小、地域差異、條件不同,戰爭形態都將表現為以網路化信息技術為支撐,由多維戰爭空間力量和多個戰爭力量單元共同參與的聯合行動。
一、信息化戰爭戰場空間一體化。
二、信息化戰爭軍事力量一體化。
三、信息化戰爭作戰指揮扁平一體化。
四、信息化戰爭必須堅持對敵實施整體化打擊。
七、 信息化戰爭中的空襲與反空襲地位突出
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有目的、......>>

2. 信息化戰爭的戰場空間多維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

信息化戰爭的戰場空間多維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從陸海空的三維空間向外層空間,電磁空間,網路空間和心理空間擴展。

1、信息化兵器成為信息化戰爭的戰場主導兵器

所謂信息化兵器主要是由信息化彈葯和信息化作戰平台構成,信息化彈葯主要指精確制導武器;而信息化作戰平台主要指利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使作戰平台的控制、制導、打擊等功能形成自動化、精確化和一體化水平的各種武器裝備系統。

它主要包括太空中的各種偵察、預警、通信衛星;空戰場上的第三代以上的戰斗機、各種預警機等;海戰場上的各種高技術戰艦等;地面戰場上各種具有高技術水平的坦克、裝甲戰車等,它們都是信息化作戰平台。

2、「三大系統」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要作戰目標

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型戰爭形態,在戰場較量方式上,改變了機械化戰爭的那種陸海空單元戰場、單一軍兵種、單一作戰領域的單元式戰場較量方式。

而是以信息化戰場為依託,以戰場認識系統、信息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戰場打擊系統(包括兵力、火力)、支援保障系統等五大分系統構成的作戰體系間的整體較量。

(2)信息化戰爭空間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的形成條件

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是促使信息化戰爭形態到來的原動力。

二、軍事斗爭的需求是信息戰爭形成的直接動力。

三、信息化戰爭形態的出現是戰爭形態自身發展的必然。

四、戰爭目的和手段的矛盾運動,推動高效益戰爭樣式應運而生,引起戰爭形態的質變。

3. 信息化戰爭中,戰場具有多維性的顯著特徵,這種多維性特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信息化戰爭中,雖然活動的依託仍然離不開物理空間,但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取決於信息空間。主要包括網路空間、電磁空間和心理空間。近斯世界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信息化戰爭的作戰空間明顯拓展,呈現出陸、海、空、天、電等多維一體化趨勢。信息化戰爭作戰空間的這種多維性和復雜性,打破了傳統的作戰空間概念。
一是物理空間超大無限。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決定戰爭勝負的馬恩戰役、亞眠戰役,戰場范圍僅有數百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決定戰爭勝負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柏林戰役、諾曼底戰役,戰場范圍也不過數萬平方公里。而海灣戰爭,戰場空間急劇擴展,東起波斯灣、西至地中海、南到紅海、北達土耳其,總面積達1400萬平方公里。阿富有汗戰爭,其作戰規模遠不及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但其作戰空間范圍要遠比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大的多。美軍在空中部署有各種偵察、預警飛機,全方位、全時段監視對方的所有行動。在外層空間利用多顆衛星組成太空偵察網,全面監視、搜尋塔利班和拉登的動向。隨著軍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未來信息化戰爭的作戰空間將在目前陸、海、空、天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
二是信息空間多維廣闊。信息空間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包括電磁空間、網路空間和心理空間,滲透於陸、海、空、天各個戰場領域。由於信息和信息流「無疆無界」,使得信息作戰的領域大大突破了傳統的戰場界限,是一個超大無形、領域廣闊的作戰空間。
三是電磁空間是信息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磁戰場被稱作是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維戰場」,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作戰空間。
四是網路空間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的必然產物。信息時代的一個明顯標志就是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國際互聯網路將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計算機網路連為一體。信息高速公路全球范圍內逐步建成,時空的概念正在急劇縮小。網路空間的出現,使地理上的距離概念和國家之間的地理分界線將在信息對抗中失去意義,凡是與網路空間相聯系的目標都可能遭到攻擊。
五是心理空間特別是決策者的思維空間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作戰空間。心理是控制和決定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心理空間的對抗倍受各國軍隊的重視。美軍不僅編有心理戰部隊,而且正在研製「雜訊模擬器」、「電子嘯叫器「等專用心理戰武器。美軍在近期幾場局部戰爭中都採取了軍事打擊與攻心並舉的方針,成功地實施了心理戰。戰爭實踐證明,心理空間作為信息作戰空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體現得非常明顯。

4. 信息化戰爭中的信息空間主要指哪些空間

信息空間是指
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

5. 信息化戰爭中,什麼是構成信息化戰場的三個主要和支柱。

所謂「三大系統」,即戰場認識系統、戰場通信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在信息化戰爭中,「三大系統」已經成為構成信息化戰場的三個主要和基本的支柱。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了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信息實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6. 信息化戰爭的構成要素有哪些急~

信息化戰爭包含所有信息平台,只要是可以聯網或者在網上的東西,都是信息化戰爭的要素

7. 信息化戰爭構成的要素包括

信息化戰爭構成要素為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

信息實力包括:

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而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志。信息能力,表現在信息獲取、處理、傳輸、利用和對抗等方面,通過信息優勢的爭奪和控制加以體現。

信息優勢,實質就是在了解敵方的同時阻止敵方了解己方情況,是一種動態對抗過程。它已成為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陸地控制權的前提,直接影響著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7)信息化戰爭空間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

②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

③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

④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

⑤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

⑥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8. 信息化戰爭作戰空間的維度一般包括哪幾維

陸、海、空、天、電。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了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8)信息化戰爭空間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能量釋放空間之有限、相關作戰空間之廣闊,要求戰爭主體能夠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內構建作戰要素無縫鏈接、作戰單元自主協同、作戰力量整體聯動的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在決定性的時間把分散在各個空間維度的戰爭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戰空間上。

因此,在信息化戰爭中,全維造勢、異域協同是作戰力量運用的鮮明特點,多維空間融合、諸軍兵種一體的聯合作戰是作戰行動的典型樣式,「平台作戰、體系支撐,戰術行動、戰略保障」是戰役戰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區外對全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成為重要的作戰方式。

比如,伊拉克戰爭的戰場范圍雖然主要局限在40多萬平方公里的伊拉克本土境內,但分散部署在波斯灣、阿曼灣、紅海、地中海等幾十倍伊拉克國土面積上的美英聯軍通過各種方式參與了一體化聯合作戰行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息化戰爭

9. 信息化戰爭戰場空間除了平常的海陸空之外,還有

天、電多維空間。

隨著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逐漸呈現出日益拓展的趨勢。在高技術戰爭中,一方面,兩軍直接交戰的戰場空間縮小,使用的力量高度集中,對目標的打擊高度精確。

另一方面,由於大量高新技術綜合運用於戰場,戰爭以由陸地、海洋、空中的三維空間,擴展為陸、海、空、天、電多維空間,軍隊的戰略機動能力、遠程打擊能力和情報偵察能力顯著增強,前線與後方、進攻與防禦的界線模糊,戰爭的相關空間即戰爭部署和作戰行動涉及的空間大大擴展。

戰爭規律表明:

戰爭形態的變化,蓋源於作戰主導因素的變化。戰爭在經歷了線性作戰、縱深防禦和立體突擊之後,戰場空間的主體開始了從三維到多維、從有形到無形的轉變。

導致這些變化的重要根源,是電磁物理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五維空間作為信息化戰爭的主體,不僅單獨構成獨特的電磁對抗空間,而且關聯和影響其他作戰區域和空間,已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導因素。

我軍全力推進的軍事訓練轉變,必須把復雜電磁環境作為重要切入點,唯此方能使今天的訓練與明天的戰場接軌。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戰爭空間由什麼組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構建企業信息利用 瀏覽:976
線上怎麼銷售產品圖片 瀏覽:14
電腦股票交易明細按哪個鍵 瀏覽:365
注塑產品如何開機 瀏覽:989
建設銀行普通信息卡是哪個 瀏覽:368
電商黑馬技術有多少 瀏覽:963
三聖花鄉花市場搬到哪裡去了 瀏覽:294
口腔醫學技術多少人學 瀏覽:312
權健產品什麼時候重新上市 瀏覽:637
做電商怎麼跑市場 瀏覽:338
雙子冠軍有哪些產品 瀏覽:327
沈陽菜市場都在哪個地方 瀏覽:983
焊接技術員可以賺多少錢 瀏覽:233
c語言程序表示一年有多少秒 瀏覽:872
紅字發票信息表附在哪裡 瀏覽:664
交易貓騰訊號已發貨多久交易成功 瀏覽:324
中國基因技術如何 瀏覽:877
化妝品批發代理商需要什麼資質 瀏覽:26
p城的技術怎麼樣 瀏覽:109
技術類體操的基礎技術是什麼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