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考研院校如何選擇
1、確定報考專業。
因為報考專業會直接影響報考的學校的選擇。在這溫馨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對本專業徹底失望或失去興趣,或者覺得本科的專業沒前途,最好不要隨意跨專業報考,畢竟跨專業報考難度較大。
有一種情況,是可以跨專業報考,就是報考相近的專業。比如,學會計學、或學經濟學的報考金融專業;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或電子信息工程的,報考自動化專業等,這些專業相近,專業課上有交叉重疊,跨專業難度相對小一些。
2、確定報考學校檔次。
根據自己的實力,綜合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忌盲目。
比如你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建議報考211工程或普通的985大學,報考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這種風險很大,一來競爭太激烈,二來這些學校部分老師可能會對第一學歷有要求。
比如是211工程或985的大學,同等條件下,建議首選本校,或者選擇比自己學校稍高層次的大學,專業上水平更高,就業前景更好的大學。
3、確定報考城市。
大學是具有城市屬性,城市經濟越發達,大學也會隨之跟著快速發展。這在我國大學歷史上已經有許多案例,典型的如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還有地理位置不佳的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985大學。
建議城市選擇上,決定以後在哪工作,就選擇在當地或周邊的大學。同等條件下,優選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或北上廣等大城市。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B. 考研怎麼報名選學校
考研在網上登錄網站報名根據自身實力選擇學校,以下步驟:
1、對自己的優劣勢做下分析,確定報考大方向。
4、根據自身實力選擇學校。
城市定下之後,就要選擇學校了。選擇學校的時候要去官網了解下專業的考試科目、要看的書目、招生人數、復試線等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直觀地告訴你競爭壓力大不大。大家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沒有考985的實力非要考985,否則效果很慘重的。
C. 考研該如何選擇院校
(1)須與考研實力相符。報考名牌大學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殘酷。最好選擇既具有挑戰性又力所能及的專業和學校。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復習情況,報考分數要求高一點、質量好一點的學校。這樣才會使你更加努力地復習,否則只會原地踏步停滯不前。在質量高的學校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不至於白白浪費三年的光陰。
(2)符合自己的考研目的。考生的心態都可以分為兩種:一、必須考上好專業好學校的;二、只要能考上就行的。前者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未來的發展需要,而後者則要更加註意權衡選擇,盡量增加成功的概率。從實際的可能性考慮,必須獲取招生單位真實有效的信息並對其進行綜合對比。
(3)權衡競爭態勢。一是看招生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是高於還是低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錄取比例,了解競爭的激烈程度。數據應該盡量往前多收集幾年,有助於看出某種趨勢。
(4)根據各校歷年錄取情況。各招生單位的招生自主權很大,因此必須詳細了解諸如實際錄取名額、是否公平公正等信息。通過對比,確認選擇哪個學校對自身有利。
從現在開始,每天都靜下來好好復習,制訂一個合理的復習計劃,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我認為最後被錄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當然考研的過程非常艱難,也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想想你最後被錄取的喜悅,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即使最後你沒成有考上,我覺得有這樣一段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的經歷,你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D. 考研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
一、選擇學校
態度:全面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智、慎重,務實。
建議:一個原則,兩個因素。
一個原則:超越自己。簡單來說就是比本科就讀的院校或專業層次要有所提高。
兩個因素:院校地理位置和競爭態勢。
考慮城市因素的原因如下:
1、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我們發現70%的研究生就業是選擇本地就業,因此在報考的時候就要認真思考自己畢業之後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
2、中國地大物博,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城市的高校培養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打上當地的烙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以及特點,因此當地研招辦對於當地的生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3、大城市上學可以開拓眼界,學到更多知識,還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種前沿的東西,同時985院校和211院校確實較多集中於大城市。
4、學校所處區域關系著考生就讀期間接觸的平台和視野還有將來的就業和發展,學生在讀研過程中也會形成自己的人脈圈。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情況和發展前景等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那麼,選擇城市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堅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讀研”的考研地區選擇的基本原則。
1、認為如果一定要進行地區的轉換,那麼一定要選擇比自己現在所在地區更發達的地區,比如從鄭州到北京。這種選擇很有可能需要犧牲你的專業和學校排名,因為競爭太激烈了,發達地區即使是比較差的學校,分數線都會比較高。但是這種轉化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研究生本身就屬於高端人才,一定要選擇對於高端人才需求量特別大的地區,只有這種地方才能消費得起高端人才,擺在你面前的工作機會才足夠多、足夠好。
2、如果覺得北上廣壓力很大,那麼你可以考慮選擇自己的家鄉,因為地區的轉換意味著成本,成本意味著要額外的付出。選擇在家鄉生活和工作,你的成本是最低的。
3、如果你的家鄉是一個小城市,沒有像樣的大學,甚至沒有大學,如果你不打算選擇北上廣,就應該選擇離自己最近的考研熱點地區,因為區域文化相近,生活習慣類似,而且交通成本低。
二、權衡院校競爭態勢
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權很大,特別是自主劃線的高校。因此必須詳細了解:
一是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是高於還是低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
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
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錄取比例,了解競爭的激烈程度。
數據應該盡量往前多收集幾年,有助於看出某種趨勢。通過對比,確認選擇哪個學校對自身有利。
另一種情況,一些學校的有些專業可能往年招生,今年不招,也可能有些學校以前沒有這個專業,而近年新增。因此,學生們要多搜集與報考專業相關學校的內部信息,探清招生人數中的實際外部招生名額。
選擇專業
三、選擇專業的三大因素
在專業選擇上,主要考慮主要三大因素:興趣、特長和需求。
1、興趣
高考選專業很多人不知道興趣,那麼考研是一次機會。去結合自己的興趣,不要以後在人生感悟中一直遺憾自己沒有去追求過自己的興趣。
2、特長
當然很多人可能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那麼換個角度,其實人往往是因為擅長某個領域,然後才培養出興趣的。那麼,考研選擇自己熟悉或擅長的領域,至少避開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在今後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3、需求
如果特長和興趣因素還不足以讓你確定專業,那麼就要務實一點。就是說看看社會需求,社會哪些專業就業情況好或者薪酬待遇好,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四、本專業與跨專業的選擇
也有學生會問,我是報考本專業好,還是跨專業好呢?
簡單來說,以下同學適合報考本專業:
1.對本專業比較滿意,希望在專業道路上繼續研究的同學。
2.對本專業知識掌握較好,專業課基礎扎實的同學。
3.需要有研究生文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的專業知識的同學。
以下同學適合跨專業:
1.對本專業不感興趣,希望通過讀研改變求職方向的同學。
2.學習能力強,有信心通過復習拿下所跨專業的專業知識的同學。
3.資料收集整理能力強,能找到所跨專業的信息和資料等的同學。
總之,在不同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上,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力和基礎具體分析。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騖遠。畢竟每年超過200萬考生,只有約50萬能錄取研究生。
就像有句話說的:“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明白自己真正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