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圖書館各類信息資源指的是哪些
文獻信息資源(紙質和電子信息資源) 用戶 工作人員 技術方法 建築和設備等。
『貳』 泥板文書屬於紙質信息資源嗎
泥板文書屬於紙質信息資源,泥板文書是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其內容包括各種經濟文件、文學作品、法律條文和宗教典籍等。為研究古代兩河流域及西亞地區的重要史料
『叄』 信息資源主要有哪些類型
1)表示方式和載體
① 口語信息資源:以口頭方式表述,演講授課等方式交流利用
② 體語信息資源:特點文化背景下,以表情手勢姿態表述,以表演舞蹈方式表現交流
③ 實物信息資源:模型樣品雕塑等實物進行展示交流
④ 文獻信息資源:用文字圖形,圖像,音視頻等方式記錄在一定的載體上
2) 按信息載體劃分:信息資源按載體材料和存儲技術可分為
① 印刷型信息資源:
以紙質材料為載體,採用各種印刷技術把文字圖像記錄在紙上,便於閱讀流通存儲密度低加工難以自動化
② 縮微型信息資源:
感光材料為載體,利用光學縮微技術將文字圖像記錄在感光材料上,存儲密度高便於收藏閱讀設備投資高
③ 聲像型信息資源:
磁性和光學材料為載體,磁錄光錄技術將聲音和圖像記錄,密度高內容直觀表達力強易於接受需閱讀設備
④ 數字化信息資源
計算機和存儲技術,文字圖像音視頻轉為數字化信息,磁光碟和網路載體等,密度高讀取快高速遠距傳輸
3)按加工深度劃分
① 零次信息
成為文獻前的信息存在狀態即進行中的研究,值可能比已發表文獻高,可填補某些高新技術領域文獻空白。
② 一次信息
本人研究工作或成果為依據撰寫製作發布。提供新的知識,直接借鑒參考使用價值,檢索利用的主要對象。
③ 二次信息
對一次信息整理加工提煉和壓縮之後得到的信息,便於管理大量分散無序的一次信息的工具性信息又稱二手資料。提供一次信息的線索節省查找時間。
④ 三次信息
根據一定目的和需求,大量利用有關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基礎上,對有關信息知識綜合分析提,重組概括形成,對現有信息知識的再創作再創造,使其進一步增值,有綜合性參考價值高,系統性好的特點。
『肆』 信息資源的概念是什麼
信息資源(Information Resources)信息資源是指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像等形式儲存在一定的載體上並可供利用的信息。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網路通信技術、模擬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
教育信息化(E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中,積極開發並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促進教育現代化,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的過程。
信息道德(Information Morality)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領域中用以規范人們相互關系的思想觀念與行為准則。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信息安全是指個人、組織和國家在信息領域的利益保護狀態。它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學習資源(Learning Resources)學習資源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可被學習者利用的一切人力與非人力資源,主要包括信息、資料、設備、人員、場所等。在課堂教學中所利用的學習資源也稱教學資源。
教師專業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
教學媒體(Instructional Media)媒體是指承載、加工和傳遞信息的介質或工具。當某一媒體被用於教學目的時,則被稱為教學媒體。
教學資源管理(Instructional Resources Management)教學資源管理是指通過對教學資源的計劃、組織、協調和評價,以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活動過程。教學資源管理包括硬體資源的管理和軟體資源的管理。
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項目是指致力於完成具有獨特性的產品或服務的一次性工作。學校教育中的項目管理,是指對學校特定教育教學項目的計劃、組織、監督與調控。項目管理在學校教育中主要應用於教學系統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育技術應用和教育改革實驗等開發項目與研究課題中。
教學過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教學過程管理就是對這一過程所涉及的各種要素及活動的管理。
『伍』 什麼叫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是企業生產及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信息的總稱。它涉及到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資源,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信息資源與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和自然資源一樣同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且為企業發展的戰略資源。同時,它又不同於其它資源(如材料、能源資源),是可再生的、無限的、可共享的,是人類活動的最高級財富。
信息資源即「作為資源的信息」,可以理解為有價值的信息。然而信息的價值是體現在使用中的,對於不同的使用者,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價值,而且信息的不同組合、不同的關聯也能使信息具有不同的價值。這反映了信息的特性:信息是具有語境(context,也譯成「上下文」)的數據。從計算機操作的意義上說,信息資源可以是任何具有標識的東西,在互聯網上,標識通常為由命名域給出的URI。
『陸』 圖書館資源主要包括哪些紙介質資源和電子資源
圖書館紙質的主要有館藏圖書,期刊,報紙,以及往年的過刊,本校學生的畢業論文等。
電子資源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電子出版物,它是利用現代科技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以數字化形式存儲在磁碟、光碟等載體上,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或其它相應電子設備再呈現出來,從而進行查閱和信息傳遞。
圖書館的收藏方式:
過去的圖書館主要是以紙質資源作為收藏向讀者開放,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存儲技術等現代化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逐步打破了圖書館過去的收藏模式和讀者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電子資源逐步在圖書館佔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因其自身的屬性和讀者對兩者的需求決定了高等院校圖書館必須採取兼容並包的收藏方針,同時要根據高等院校實際合理調節兩個收藏方向。
『柒』 淺談高校圖書館中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發展建設
淺談高校圖書館中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發展建設
論文關鍵詞:紙質資源 電子資源 協調發展 資源整合
論文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載體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並存,成為了圖書館館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確把握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相互關系,使兩者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作用,是圖書館界需要不斷創新和解決的新問題。本文在介紹了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特徵的基礎上,並對在館藏資源建設發展方面兩者並存發展進行了探討。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館藏結構也由紙質信息資源一統天下的格局,轉變成了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並存的新局面。現在的數字圖書館不僅有以紙質資源為主的實體形態的館藏,也有以電子資源為主的虛擬館藏,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作用,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因此,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成為了現代高校數字圖書館的主要館藏。本文介紹了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特徵,並分析探討了高校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體系建設中二者的協調發展及應注意的問題。
1 紙質資源的特徵
紙質資源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圖書、報紙、期刊、特種文獻等印刷型文獻,其主要特徵有:
(1)實體性。這是紙質資源的最基本的特徵,看起來比較直觀。(2)存儲性。具有一定的物理介質形態的信息資源,需要相當的空間來收藏、存放才能得以使用,如圖書館的閱覽室、書庫等。(3)集中性。便於保管和讀者使用,圖書館將紙質資源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同一學科的圖書放在館內的某些地方。(4)共用性。紙質資源是供廣大讀者公共使用的資源,讀者可以通過閱覽、外借、復印、館際互借等方式來利用。(5)有限性。由於存儲空間和經費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圖書館在購買資源的時候只能是有數量有質量的選擇符合本校辦學特色和學科特點的圖書,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圖書館能收藏全部的紙質資源。(6)具有所有權和永久使用權。紙質資源主要是通過訂購、交換、接受捐贈等途徑獲得,圖書館一旦擁有了該文獻,就擁有了該文獻的永久使用權和所有權。(7)收藏性。由於紙質資源不易保存和廣泛流傳,年代久遠的書就會成為古書或者經典本,故其具有投資和收藏價值。
2 電子資源的特徵
電子資源是指圖書館通過簽約付費,儲存到本地伺服器或者資料庫提供商,可供本地網路內的讀者免費在線利用的網路信息資源,主要有電子圖書、期刊、報紙及全文資料庫、網路視頻資源等。電子資源主要有如下特徵:(1)虛擬性。電子資源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它以數字化的方式將信息資源放在網路上供讀者使用,讀者不必到查詢。(2)豐富性。豐富性是虛擬館藏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互聯網具有覆蓋面廣、信息容量大等優點,因而以此為條件的電子資源也同樣具有豐富性。我們可以通過網路自由地查詢、搜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獻資料,甚至還可以找到與之相關的資料。(3)方便性。由於電子資源並不是實際存在的物理載體,只要讀者擁有訪問許可權,便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檢索訪問自己所需的文獻資料。(4)分散性。電子資源的貯存是分布式的,存儲於各個圖書館的伺服器和磁碟陣列上。(5)共享性。電子資源通過網路,使全球各圖書館的物理實體館藏並為一館,為全人類共同享用提供了可能並正在逐步實現。(6)動態性。電子資源具有動態隨機性,它隨時都在更新和變化。(7)非擁有性。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只有網路使用權,而沒有該信息資源的實體和所有權。電子資源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購買經費過高,存儲電子信息資源使用的伺服器和磁碟陣列的購買費用都比較昂貴,對於中小型圖書館來說,確實是難以完全承受。
3 高校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體系建設中二者的協調發展
3.1合理分配購買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所需的經費比例,優化館藏結構
隨著信息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都出現了傳統的紙質資源利用率在降低的情況,同時,紙質資源的存放需要佔用大量的存儲空間;但是單純的發展電子資源,費用又比較高昂,讓普通的高校圖書館難以承受。筆者建議高校圖書館可以結合本校的特色,學科特點,根據讀者需求,利用兩種資源各自不同的特點,在不增加太多經費的同時,合理分配購買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所需的經費比例,優化館藏結構,緩解高校圖書館在發展壯大的同時,館藏結構帶來的矛盾。
3.2館藏信息資源的整合
現在多數高校圖書館不僅擁有豐富的印刷文獻資料,而且還有大量的數字資源,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各自的特點,對館藏信息資源進行重組和優化,以利於讀者或用戶的使用。館藏信息資源整合可以是基於本館內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信息資源整合,也可以是基於某個地域范圍內的館際之間的資源整合的資源共享。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以館藏書目系統(OPAC)為主體的整合、以館藏數字資源為主體的整合、按照學科專業進行的整合,具體的整合方式根據各個圖書館的實際情況而定。通過整合,高校圖書館可以有效促進電子信息資源的有序化、大大提高圖書館工作和讀者檢索的效率、真正體現圖書館工作由收藏為主向服務為主的轉變、還有助於本館各部門以及館際間的統籌協調。
4 高校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體系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1)正確認識資源共享,重視本館館藏信息資源的建設。共建與共享是信息時代資源建設的主要特徵,但是通過復制或館際互借獲取所需文獻的方式,只能部分解決館藏信息資源的不足,讀者的絕大數需求,尤其是專業需求,還應依靠高校圖書館自己本身的館藏信息資源(特別是特色館藏資源)來滿足。因此,我們不能因為資源共享而放鬆了對本館信息資源的建設。
(2)在抓數字資源建設的同時,更應重視紙質資源的建設。在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清楚認識到網路信息資源的局限性。圖書館對那些只購買「租用權」而不具有「存檔權」的網上電子信息資源,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因此,對網路資源如何存貯和管理,是圖書館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總之,圖書館應充分考慮和利用現代化信息網絡化環境,重視建設數字資源,但同時也不能放鬆對紙質資源的建設。
(3)數字資源建設中的版權問題。版權問題是目前資源建設中比較重視的問題,圖書館在數字資源建設的過程中要重視資源的版權,以免帶來不必要的糾紛。
『捌』 電子信息資源按信息的載體和通信方式分為哪些類型
按照載體和通信通道劃分:聯機信息資源、光碟信息資源、Internet信息資源,按照信息的表現形式:文本信息資源、超文本信息資源、多媒體信息資源、超媒體信息資源。
按信息載體劃分:信息資源按載體材料和存儲技術可分為:
① 印刷型信息資源:以紙質材料為載體,採用各種印刷技術把文字圖像記錄在紙上,便於閱讀流通存儲密度低加工難以自動化。
② 縮微型信息資源:感光材料為載體,利用光學縮微技術將文字圖像記錄在感光材料上,存儲密度高便於收藏閱讀設備投資高。
教學知識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
『玖』 信息、信息資源包括那些類型
信息資源類型
信息資源的類型劃分沒有固定的標准,主要取決於人們分析問題的不同需要,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劃分。同信息資源的特徵與信息的特徵基本一致的原因相同,狹義的信息資源可以被看作是信息本身,所以對信息資源的分類應該與信息的分類基本一致。
1. 按性質劃分
信息資源可分為自然信息資源和社會信息資源兩類。前者指產生於自然界的信息資源,如地質信息資源、地理信息資源、太空信息資源、氣象信息資源、地震信息資源、生命信息資源、海洋信息資源等;社會信息資源是產生於人類生產與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信息資源,按內容可以分為教育信息資源、體育信息資源、法律信息資源、物質信息資源、經濟信息資源、醫療信息資源等。
2. 按載體劃分
按載體不同,可劃分為人腦信息資源、實物信息資源、文獻信息資源、電子信息資源。人腦信息資源是以人的大腦為載體的信息資源,是人腦資源的一大部分;實物信息資源是以自然物質為載體的信息資源,可分為自然實物信息資源,如地球、河流、山川、大氣等和人工實物信息資源,如雕塑、碑石、模型、建築等;文獻信息資源是以介質為載體的信息資源,如書刊信息資源、聲像信息資源、電子信息資源等。
3. 按表現形態劃分
按表現形態可以劃分為潛在信息資源與現實信息資源。前者是指個人在認知和創造過程中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資源,只能為個人所理解和利用,無法為他人直接理解和利用,是一種沒有表達出來的、有限再生的信息資源;現實信息資源是指潛在信息資源經過個人表述後能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資源,其主要特徵是具有社會性,通過特定的符號表述和傳遞,可以廣泛地、連續反復地為人類所利用,是一種可無限再生的信息資源。
4. 按構成要素劃分
按構成要素,信息資源可分為信息內容資源、信息技術資源和信息人才資源。
5. 按組成關系劃分
按信息資源的組成關系,可將其劃分為元信息資源、本信息資源和表信息資源。
6. 按空間位置劃分
按信息資源所處的空間劃分,有國際信息資源、國家信息資源、地區信息資源、單位信息資源、個人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