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外賣、快遞等配送服務中,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證
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在平台上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然後讓商家將自己購買的商品交給配送人員,以便讓配送人員送到自己的家中。這樣確實很方便,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訂餐,或者在網上買東西。可是,也有越來越多的網友反映,自己接到詐騙電話以及推銷電話的頻率越來越高了。於是,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成了人們熱議的焦點。
網友保護自己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門,有許多方法可謂是十分機智了。我們在使用快遞或者外賣服務的時候確實應該考慮到信息安全問題,避免因為自己的個人信息泄露導致一些壞人有機可乘,繼而傷害到自己或者家人。
B. 如何強化客戶信息安全管理
想要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的話,首先就要選對方法,不單單要從企業的規章制度方面進行管理,還要通過專門的安全管理軟體進行管理的,這樣做不僅能夠節省管理者大量的時間,而且企業的信息安全也能夠得到保證,比如用域之盾進行信息安全管理,能夠對電腦中的各個類型的文檔進行加密保護,指定某個文件或文件類型進行加密就可以了。
而且還能夠對文件的修改進行自動備份和進行操作記錄的統計,還能夠限制文件外發、U盤拷貝等行為。
C. 我們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個人信息應該如何保護
對於個人的自我保護是網路隱私權保護第一重要環節。網民進行保護網路隱私權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將個人信息與互聯網隔離。當某計算機中有重要資料時,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將該計算機與其他上網的計算機切斷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個人數據隱私權侵害和資料庫的刪除、修改等帶來的經濟損失。換句話說,網民用來上網的計算機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個人信息。這也是目前很多單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傳輸涉及個人信息的文件時,使用加密技術。在計算機通訊中,採用密碼技術將信息隱蔽起來,再將隱蔽後的信息傳輸出去,使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即
使被竊取或截獲,竊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內容,發送方使用加密密鑰,通過加密設備或演算法,將信息加密後發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後,使用解密密鑰將密文
解密,恢復為明文。如果傳輸中有人竊取,他也只能得到無法理解的密文,從而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
三是不要輕易在網路上留下個人信息。網民應該非常小心保護自己的資料,不要隨便在網路上泄露包括電子郵箱等個人資料。現在,一些網站要求網民通過登
記來獲得某些「會員」服務,還有一些網站通過贈品等方式鼓勵網民留下個人資料。網民對此應該十分注意,要養成保密的習慣,僅僅因為表單或應用程序要求填寫
私人信息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自動泄漏這些信息。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一些虛假信息來應付對個人信息的過分要求。當被要求中輸入數據時,可以簡
單地改動姓名、郵政編號、社會保險號的幾個字母,這就會使輸入的信息跟虛假的身份相聯系,從而抵制了數據挖掘和特徵測驗技術。對唯一標識身份類的個人信息
應該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輕易泄漏。這些信息應該只限於在在線銀行業務、護照重新申請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機構打交道的事務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個人資料,
在填寫時也應先確定網站上是否具有保護網民隱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計算機系統中安裝防火牆。防火牆是一種確保網路安全的方法。防火牆可以被安裝在一個單獨的路由器中,用來過濾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裝在路由器和主機中。在保護網路隱私權方面,防火牆主要起著保護個人數據安全和個人網路空間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擊等作用。
五是利用軟體,反制Cookie和徹底刪除檔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網站,可以憑借瀏覽器來讀取網民的個人信息,跟蹤並收集
網民的上網習慣,對個人隱私權造成威脅和侵害。網民可以採取一些軟體技術,來反制Cookie軟體。另外,由於一些網站會傳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給網路使用者的計算機中,因此,網民也可以通過每次上網後清除暫存在內存里的資料,從而保護自己的網路
隱私權。
六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隱私保護,除了對未成年人進行隱私知識和媒介素養教育外,應在家長或監護人的幫助下,藉助相關的軟體技術進行。
D.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最近,「80萬條銀行客戶信息被販賣一事」在網路上引發網友持續廣泛的關注與熱烈討論。
在國外一家論壇上,有兩位用戶發帖聲稱販賣國內銀行數據信息,包含多家商業銀行約八十萬條客戶個人私密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身份信息、姓名、電話、家庭地址等個人信息,這樣明碼標價,公開在網路叫賣的行為,實在是令人發指,讓人不寒而慄。
各大銀行收到此條消息後,立即進行數據排查對比,經過排查後各大機構表示銀行客戶信息被販賣一事,與銀行內部客戶信息並不吻合,不存在信息泄露問題。
說起這個信息泄露讓小編想起了發生在自身的一件事情,2019年的某天晚上0點左右的時候,小編躺在床上玩手機,突然收到一條農業銀行發過來的簡訊,「您的尾號xxxx的銀行卡取現8000多元錢,銀行余額為xxx。」
四、與工作人員簽訂保密協議,對所有員工進行加強培訓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對離職員工應當取消其對涉密文件資料的使用許可權並簽訂保密協議,防患於未然。
五、嚴格把控與第三方合作的關口。在以外包等方式開放相關系統時,比較容易發生客戶信息泄露事件。金融機構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尊重客戶真意願,拒絕非法收集、處理、使用和對外提供客戶的個人信息。
E. 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身份證號碼、遺傳特徵、指紋、婚姻、健康、病歷、財務情況通信地址、E-mail地址、學歷、經歷、賬號與密碼等。還包括社會活動及其他可以識別該個人的信息,如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網站瀏覽痕跡、IP地址等網上活動。
對於個人的自我保護是網路隱私權保護第一重要環節。讀者進行保護網路隱私權的方式有很多。
讀者應該非常小心保護自己的資料,不要隨便在網路上泄露包括電子郵箱等個人資料。現在,一些網站要求網民通過登記來獲得某些「會員」服務,還有一些網站通過贈品等方式鼓勵網民留下個人資料。網民對此應該十分注意,要養成保密的習慣,僅僅因為表單或應用程序要求填寫私人信息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自動泄漏這些信息。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一些虛假信息來應付對個人信息的過分要求。當被要求中輸入數據時,可以簡單地改動姓名、郵政編號、社會保險號的幾個字母,這就會使輸入的信息跟虛假的身份相聯系,從而抵制了數據挖掘和特徵測驗技術。對唯一標識身份類的個人信息應該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輕易泄漏。這些信息應該只限於在在線銀行業務、護照重新申請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機構打交道的事務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個人資料,在填寫時也應先確定網站上是否具有保護網民隱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F. 我們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個人信息應該如何保護
一、賬號密碼安全
1、注冊賬戶時,「節約」使用個人信息,如必須填寫個人信息,盡可能少提供個人信息。
2、按一定的標准或模式分級分類設置密碼並保證重要賬戶的獨立性。密碼設置可依照密碼模型。
3、第三方平台的支付密碼不要與銀行卡的密碼相同。
4、在手機上被要求輸入銀行卡密碼時要格外小心,盡量不要在非官方的APP上輸入密碼。
二、互聯網外信息安全
1、不泄露。為了便民及辦證、辦卡而需要登記個人信息的商家、培訓班、銀行、電信等單位,必須要保護好市民的個人信息,切勿將個人信息非法轉讓出售。
2、手機、身份證、銀行卡盡量不要放在一起,避免同時丟失造成損失。
3、不相信。不要相信街頭各種不規范的市場調查,如確實需要協助調查,切勿填寫自己真實的個人身份信息,以防被陌生人利用。
(6)如何保證客戶的個人信息安全擴展閱讀:
個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規: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正式施行。
《網路安全法》規定,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痛點,《網路安全法》在信息收集使用、網路運營者應盡的保護義務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比如,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針對取證難、追責難的困局,《網路安全法》還明確了網路信息安全的責任主體,確立了「誰收集,誰負責」的基本原則。
2017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
大眾網-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基本知識
網路-個人信息安全
G. 如何保證信息安全
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是信息安全的需求,具體含義如下:
1.完整性。指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不被插入、不延遲、不亂序和不丟失的特性,保證真實的信息從真實的信源無失真地到達真實的信宿。
2.保密性。指嚴密控制各個可能泄密的環節,使信息在產生、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各個環節中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和實體。
3.可用性。指保證信息確實能為授權使用者所用,即保證合法用戶在需要時可以使用所需信息。
4.可控性。指信息和信息系統時刻處於合法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有效掌握與控制之下。
不可否認性。指保證信息行為人不能否認自己的行為。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1
H. 在如今信息時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互聯網、大數據的使用,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在工作、出行等方面能夠起到較大的幫助作用,但是大數據的運行也會讓我們的個人信息在網路上曝光。如果有不法分子加以利用,還可能會對我們的生命以及人身財產產生威脅,就連刷臉、指紋支付等功能雖然擁有較強的保密性,但是也很容易將我們的私密信息泄露出去。要想減少這些情況所帶來的影響,我們在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時候,不要亂點擊陌生鏈接和軟體,更不要在網路上發布個人定位以及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
此外我們還需要將手機當中的陌生人可以直接添加好友的功能,關閉朋友圈中也盡量不發可以讓他人知道自己隱私的信息。另外有些軟體也會侵害我們的手機系統,所以要做好許可權的管理。做好這些內容和處理,才能夠讓我們的人身傷害降到最低,能夠讓自己在網路上更加舒暢和開心,也避免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