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學前教育需遵循哪些原則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准答案,連形成共識的一些答案都沒有,只能是自己思考、自己發揮——當然如果是老師出的期末考試題,那麼答案可能要到教科書或筆記上找。
隨便發揮的話,可以考慮以下原則
1、教育性原則,學前教育也是教育,在價值取向上要符合社會要求要滿足個體發展需要,不能有違反社會道德等的內容
2、藝術性原則,信息技術形式多樣,符合幼兒的審美需求
3、安全性原則,不能損害孩子得健康,如視頻材料不能太長不能傷害眼睛等
嗯
4湊一個、公平性原則,從長遠來看,要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
Ⅱ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在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科的運用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1、要適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思維是從直觀行動思維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再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因此,兒童最初學習數學概念和規律時,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的演示可以讓學生從動作感知表象,再抽象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此外,小學生具有好奇、愛動的特點,新異事物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把形、聲、光結合起來,生動、形象、鮮明,感染力強,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課時,教材要求統計某路口在10分鍾內各種機動車輛通過的數量,並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如只通過教師口頭的表述是難以描繪這一場景、營造學習氛圍。此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媒體計算機就能有效地演示一幅情景交融的畫面,學生非常直觀地通過電腦投影屏幕清晰地看見一輛輛的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貨車通過路口,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高漲,充分體現到實踐收集數據的真實感,優化了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要展開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的探索和發現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要為理解數學的本質服務,作為一種數學學習的認知工具,由於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難以使學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形象直接有聲有色有序地呈現出來。所以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要注意展開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數學性質發現的過程與解題思路探索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經歷體驗與數學思考。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利用計算機課件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鮮艷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並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長方體表象。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探究,初步發現了長方體的特徵,這時利用課件就能發揮助學、驗證發現的作用。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時,可見展示長方體的上下、前後、左右兩個面會完全重合。引導學生觀察棱時,課件就會出現紅、藍、紫三種不同顏色的棱,進而閃動每種顏色的4條棱慢慢重合。從而非常生動地說明了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為三組,相對棱的長度相等。同學們面對自己的發現,心裡特別高興,特別自豪。
3、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隨著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增加,要求適當加快教學進度,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多媒體手段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進程,相當於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方式、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粉筆書寫和作圖對課堂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為課堂增加知識容量。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客觀存在們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像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和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必須體現現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它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1)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要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活動的導演者;(2)學生地位的轉變:學生要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3)媒體作用的轉變:把媒體從原來作為教師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識工具;(4)教學過程的轉變:把教學過程從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轉變為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過程來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1、直觀性原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由於現代教育技術集圖、文、聲、動畫於一體,能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復雜為簡單,它不但形象生動、信息量大,而且易於操作,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喚起學生的有意識或無意識注意,起到創設情境、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作用,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它畢竟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更不能體現學生的主動探索。因此,我們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時,要正確處理好人機關系,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落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
2、實踐性原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要充分考慮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不能用「直觀教學法」代替「活動教學法」,教學中必須重視兒童的動作和活動,讓兒童自主參與、自由操作、擺弄物體,進行實驗、觀察、比較和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答案,絕不能以多媒體計算機的演示取代學生的活動。媒體和實物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利用現實形象是不利於發展兒童的抽象思維的,但無論是用媒體還是用實物,教師都要盡可能把活動的機會讓給學生,使學生自己完成有意義的建構。
3、情境性原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就是要為學生創造豐富、生動的學習背景,建構互動交往的環境。新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學中應為學生設計、組織使他們成為學習活動主體的信息化、生活化的學習環境。藉助現代教育技術就可以為學生、老師建構起互助交流的環境。環境的設置以建立豐富的信息資源庫、形成系統的學習材料為手段,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出發點,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老師從「講台上的演說家」轉變為「學生身邊引導者和合作者」,使教學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真正的互動交往。
4、多樣性原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實現多樣化的學習提供了保障。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學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之中,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的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生還可以把信息技術作為強大的認知工具,使電腦和網路成為學習的手段之一,利用廣闊的空間收集處理信息,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Ⅲ 信息技術設備有哪兩種原則
選型的原則是技術上先進、經濟上 合理、生產上適用的原則。
Ⅳ 現代信息技術包括什麼
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
是藉助以微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手段,對聲音的、圖像的、文字的、數字的和各種感測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
它的核心是信息學。
(4)現代信息技術有哪些原則擴展閱讀:
現代信息技術的社會影響:
當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時代邁進,信息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潤滑劑";
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地滲透到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信息產業正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在這股席捲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傳統形態與功能等。
城市發展的諸多方面也無一例外地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影響,城市正面臨著新的發展契機。
Ⅳ 國家信息化必須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國家信息化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堅持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用市場經濟的辦法發展信息化;
第二,政府信息化先行,帶動其他領域的信息化發展,電子政務建設要與政府職能轉變相結合;
第三,信息化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相互結合;
第四,既要培育競爭機制,又要加強統籌協調;
第五,既要重視對外開放與合作,又要加強技術自主研發。
國家信息化是指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
信息是一種客觀事物,它與材料、能源一樣,都是社會的基礎資源。但是,理性認識信息卻只是幾十年的歷史。
所謂信息化,可以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與社會各領域及其各個層面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及結果。
國家信息化體系要素:
1、信息技術應用
2、信息資源
3、信息網絡
4、信息技術和產業
5、信息化人才
6、信息化法規政策和標准規范
Ⅵ 信息技術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感測技術,微電子技術等。
信息技術的主要特徵是傳遞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處理性,價值相對性,時效性,真偽性。
現代信息技術簡介:
現代信息技術,是藉助以微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手段,對聲音的、圖像的、文字的、數字的和各種感測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它的核心是信息學。
Ⅶ 信息技術設備有哪兩種原則
在選用信息技術設備時,可參考哪兩個原則
1.
先進性:應用安全設備應代表當代計算機技術的最高水平,能夠以更先進的技術獲得更高的性能。同時系統必須是發展自一個成熟的體系,是同類市場上公認的領先產品,並且該體系有著良好的未來發展,能夠隨時適應技術發展和業務發展變化的需求。
2.
實用性:安全設備應具有性能/價格比率的優勢,以滿足應用系統設計需求為配置目標,並不盲目地追求最高性能、最大容量。總之,應根據應用的需求配置適當的處理性能和容量,同時考慮今後信息量增加的情況。
3.
可擴展性:安全系統能隨著系統的增加而擴展,具有長遠的生命周期和可擴充性,能適應現在和未來需要。能通過增加內部或者外部硬體。比如擴充CPU數目(SMP)、增加內存、增加硬碟數目、容量、增加I/O匯流排上的適配器(插卡)等,或採用新的硬體部件替代現
Ⅷ 信息技術應用時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信息技術在課堂應用中應遵循的原則;
注重過程的原則;老師不要給學生准備好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不要;
2.主動性原則;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
3.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網路環境下的個別化學習是指學生在集體環境下,運用;
4.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並不是學有餘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