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搭建webgis開發平台拜託了各位 謝謝
歷經3,4個月終於利用Geoserver搭建起了一個高效的WebGIS平台。能談得上高效當然不能只用Geoserver,在對Geoserver研究了一段時間後,知道Geoserver的效率瓶頸在地圖的生成瀏覽上。而地圖的瀏覽這是webgis的基本功能,幾乎所有的GeoServer中文資料在提到GeoServer的時候都指出不僅僅需jdk的支持,更要安裝JAI和JAII/O,包括我自己翻譯自refractions "Walking Through"系列文檔的《Windows平台下GeoServer安裝與使用》也犯了這個錯誤。 事實上從GS1.4.1版本開始,GeoServer不僅不需要JAI,而且額外的JAI會使GS報錯,造成1.4.1版WMS服務不可用、1.5.0版更是無法啟動。細心的朋友可以注意到,在GS的WEB-INF/lib目錄下的庫中,已經包含了jai1.3.jar等文件。 至此,今天GS的問題已經成功解決了,我也可以繼續完成「中國地圖」這樣一個簡單的WebGIS了。雖然為此活活浪費了一個下午,但是總結起來也是有幾點收獲: 1. 不要輕信Google給出的答案。第一資料的實效性有限,第二可靠性也不足:我的那篇翻譯文章已經排到Google關鍵字為geoserver的結果頁面中非常靠前的位置,不知又要害苦多少初學者。而我今天仔細看了GS官方的UserGuide之後也發現官方的wiki也沒有要求安裝jJAI。因此,這篇文章的標題也盡可能寫得詳細些,希望再次藉助Google挽回這種損失。 2.出現錯誤要仔細看log。log的重要性不用再說了,雖然有時候它提供的信息並不明確,但是大多數情況下,log總能給出最佳答案。今天就是因為著急,把問題怪罪的WMS的url上,才忽視了JAI的問題。(不過有一點我又不清楚了,我的所有地圖在MapBuilder中倒是都能查看,也難怪我會去怪罪WMS的url)。 明天繼續工作,希望這個經驗能對大夥有所幫助,我馬上也要修改那個出錯的文章,刪去安裝JAI的部分。 Geoserver的工程部署說明 No Tags isalie WEBGIS 沒有評論 安裝環境:Windows 2003 Server SP1+Sun Java 2 SDK 1_4_2_11+Tomcat 5.0.28 如果你希望試用Geoserver,建議下載Windows Installer文件geoserver-1.3.3.exe,安裝程序中包含 Jetty應用伺服器,將為你自動創建測試環境。 部署一個Geoserver項目(WAR文件包),大致需要以下六個步驟: 1、安裝Sun Java 2 SDK,到sun網站下載j2sdk-1_4_2_11-windows-i586-p.exe(版本可能有變化)。 注意:必須下載JDK,而不是JRE。你也可以使用IBM或BEA公司的JDK,經過測試表明BEA的Jrocket在Windows x86平台上比Sun的JVM有更快的速度。 (安裝JDK 5.0可能遇到問題,請參考Geoserver幫助文檔。) 2、安裝Sun Java Advance Image SDK,到sun網站下載jai-1_1_2_01-lib-windows-i586-jdk.exe(版本可能有變化),安裝程序自動將Java Advance Image安裝到Sun Java 2 SDK所在目錄。 注意:必須安裝JDK版本。 3、安裝Sun Java Advance ImageIO SDK,到sun網站下載jai_imageio-1_0_01-lib-windows-i586-jdk.exe(版本可能有變化),安裝程序自動將Java Advance ImageIO安裝到Sun Java 2 SDK所在目錄。 注意:必須安裝JDK版本。 4、安裝Tomcat應用伺服器,到Apache網站下載jakarta-tomcat-5.0.28.exe,安裝到指定目錄,默認使用8080埠。你也可以安裝其他J2EE應用伺服器,經過Geoserver項目組測試的應用伺服器包括:JBoss、Jetty、Tomcat、Resin。 注意:Tomcat 5.5需要JDK 5.0支持。 5、安裝Apache伺服器,到Apache網站下載apache_2.2.3-win32-x86-no_ssl.msi,安裝到指定目錄,伺服器名為本機IP地址,默認使用80埠。如果Apache Server無法正常啟動,檢查你的系統上是否正在運行IIS伺服器。 (該步驟可選,我們使用Apache處理普通http請求,Tomcat處理OGC WMS,WFS-T地圖服務請求,這樣做的目的是分擔Tomcat的工作壓力,提高Geoserver的地圖處理速度。) 6、關閉Tomcat,復制geoserver.war包到Tomcat的webapp目錄,啟動Tomcat。Tomcat將自動部署geoserver。啟動完畢,使用 http://ip:8080/geoserver 進入geoserver圖形配置頁面。第一次進入geoserver,應用伺服器需要編譯jsp,請耐心等待。 提示:geoserver需要高速CPU和大量內存才能流暢運行,建議配置至少為P4 1.6A 512M內存。在低配置的機器上運行速度將非常緩慢,參見以下的測試報告。 測試中我們同時渲染了15個地圖圖層,數據全部取自Oracle資料庫,記錄每次地圖刷新所需時間。 伺服器A P4 1.7(2級Cache 256K) 內存 512M(DDR266) 耗時6-8秒 伺服器B P4 1.6A(2級Cache 512K) 內存 1G(DDR400) 耗時3-5秒 伺服器C P4 2.8E(2級Cache 1M) 內存 512M(DDR400) 耗時1-2秒 按照開發指南,用geoserver1.3.0配置好了一個arcsde9.0的 DS,創建了一個featuretype 地理信息系統伺服器 GeoServer 是 OpenGIS Web 伺服器規范的 J2EE 實現,利用 GeoServer 可以方便的發布地圖數據,允許用戶對特徵數據進行更新、刪除、插入操作,通過 GeoServer 可以比較容易的在用戶之間迅速共享空間地理信息。 GeoServer 主要特性包括:兼容 WMS 和 WFS 特性;支持 PostGIS 、 Shapefile 、 ArcSDE 、 Oracle 、 VPF 、 MySQL 、 MapInfo ;支持上百種投影;能夠將網路地圖輸出為 jpeg 、 gif 、 png 、 SVG 、 KML 等格式;能夠運行在任何基於 J2EE/Servlet 容器之上;嵌入 MapBuilder 支持 AJAX 的地圖客戶端;除此之外還包括許多其他的特性。 GeoServer 最新的版本 1.3.1 beta 增加了 GeoTools 2.2.x , GeoTools 是一款基於 Java 的開源 GIS 工具集,允許用戶對地理數據進行基本操作。通過 GeoTools 的各種介面和 helper 類,可以寫入新的數據格式,通過 GeoTools 為 GeoServer 提供的插件,在不進行重新編譯的情況下,可以讓 GeoServer 支持更多的數據格式,甚至只需要通過 GUI 的 option 設置即可。 一直都比較關注 GeoServer 和 GeoTools 的發展情況, GeoServer 提供了一個相對簡易的地理信息服務系統, GeoTools 包含地理信息數據基本操作的源碼實現,是學習地理信息基礎研發和 WebGIS 的經典資料庫,兩者的合並和今後的發展無疑會吸引眾多地理信息開發者的目光。
『貳』 基於web的購物網站設計與開發好做嗎
好做。web是很簡單的,會基礎知識就能做出基於web的購物網站設計與開發。Web即全球廣域網,也稱為萬維網,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
『叄』 請問有沒有好的web開發平台,我想用來開發oa辦公系統軟體,可以是oa平台也可,能方便進行二次開發,謝謝!
我推薦使用我們公司的WebBuilder Web應用系統平台,能完全滿足你提出的各項要求。
可到http://www.putdb.com來在線使用、評估和免費下載。
我給你簡單介紹一下我們這款平台:
WebBuilder是一款跨平台、資料庫和瀏覽器的Web可視化應用開發和部署平台。
使用WebBuilder可開發ERP、OA、CRM、HR、MIS以及電信、銀行、政府、企業等各行業的行業應用系統,幫助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快速構建。
WebBuilder幫助提高應用系統的開發效率,並降低成本。完善的基礎架構,具有應用系統必須的完整功能,使系統的開發僅需致力於業務的開發。
應用開發:提供可視化的WebBuilder集成開發環境,幫助應用系統的快速開發,支持使用Eclipse等開發工具的開發和調試,可以在您原有使用的技術框架上混合使用。
應用部署:使用基於Web的資源管理器進行應用的部署,支持Java,.Net,PHP等大部分Web應用的部署。
自定義的應用描述語言:基於XML的Web應用描述語言,屏蔽不同平台、資料庫和瀏覽器之間的差異。
完整的組件框架:提供應用開發所需的經過封裝的前後台組件、開發框架以及應用模塊,集成封裝了大量Ext、Dhtml、FusionCharts、標准HTML和JS組件以及包括數據訪問、流程引擎、計劃任務、系統調度等框架在內的Java後台組件。
使用WebBuilder可快速開發出功能強大的各種企業級應用系統,也可以基於應用系統平台做深度的二次開發。
『肆』 基於WebGIS平台的上海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
庄一兵 郁標 劉映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上海200072)
摘要:本文闡述了建立上海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系統的背景、過程和採用的主要技術手段,概括介紹了系統應具有的功能,為尚未開展地面沉降信息化工作的地區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地面沉降;WebGIS;上海市
1 引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了控制上海地面沉降,上海市開始系統實施地面沉降監測,至今已積累了40餘年的地面沉降與地下水動態監測數據。為了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有效管理,1997年開始基於VisualBasic開發建立統一的「地面沉降信息系統」,初步實現數據管理、地面沉降分析及預測等功能。由於是單用戶版,多個用戶都必須安裝一套系統,維護不同版本資料庫,經常造成數據的不一致,數據更新不及時,並缺乏地理空間查詢和分析功能。鑒於以上不足,我們對系統進行升級開發,在開發後期,又將系統移植到WebGIS之上,實現了WebGIS功能,並對資料庫結構進行標准化統一。這為今後地面沉降日常研究工作,信息定期發布、科學評價地下水資源等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2 WebGIS服務技術
WebGIS服務(Web Service)是一種自包含(self-containt)、自描述(self-describing)的模塊化應用程序,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發布、定位和調用。與傳統的基於桌面或區域網的GIS相比,WebGIS具有以下的優點:
真正的信息共享:WebGIS可以通過通用的瀏覽器進行信息發布,使得不僅是專業人員,而且普通用戶也能方便地獲取所需的信息;此外,由於Internet的迅猛發展,Web服務正在滲入千家萬戶,在全球范圍內任意一個WWW站點的Internet用戶都可以獲得WebGIS伺服器提供的服務,真正實現了GIS的大眾化。
平台獨立性:無論伺服器/客戶機是何種機器,無論WebGIS伺服器端使用何種GIS軟體,由於使用了通用的Web瀏覽器,用戶就可以透明地訪問WebGIS數據,在本機或某個伺服器上進行分布式部件的動態組合和空間數據的協同處理與分析,實現遠程異構數據的共享。
較低的開發和應用管理成本:普通GIS在每個客戶端都要配備昂貴的專業GIS軟體,而用戶使用的經常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功能,這實際上造成了極大的浪費。WebGIS在客戶端通常只需使用Web瀏覽器(有時還要加一些插件),其軟體成本與全套專業GIS相比明顯要節省得多。另外,由於客戶端的簡單性而節省的維護費用也不容忽視。
更簡單的操作:要廣泛推廣GIS,使GIS系統為廣大的普通用戶所接受,而不僅僅局限於少數受過專業培訓的專業用戶,就要降低對系統操作的要求。通用的Web瀏覽器無疑是降低操作復雜度的最好選擇。
巨大的擴展空間:Internet技術基於的標準是開放的、非專用的,是經過標准化組織IETF和W3C為Internet制定的,這就為WebGIS的進一步擴展提供了極大的發揮空間,使得WebGIS很容易與Web中的其他信息服務進行無縫集成,建立功能豐富的具體GIS應用。
平衡高效的計算負載:傳統的GIS大都使用文件伺服器結構的處理方式,其處理能力完全依賴於客戶端,效率較低。而當今一些高級的WebGIS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將基礎性、全局性的處理交由伺服器執行,而對數據量較小的簡單操作則由客戶端直接完成。這種計算模式能靈活高效地尋求計算負荷和網路流量負載在伺服器端和客戶端的合理分配,是一種較理想的優化模式。
3 系統平台選擇和開發過程
MapGIS-IMS(Internet Map Server)是中地軟體推出的新一代基於Internet的分布式GIS解決方案。對於最終用戶,它提供了一種更為快捷、廉價的方式以獲取地理信息;對於高級用戶,它還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管理工具來建立可縮放的、高效的站點。MapGIS-IMS遵循GIS標准,採用分布式GIS軟體技術,基於Internet網,採用多層體系結構和幾種分布式對象技術的綜合使用(CORBA,DCOM、JAVA)來為建立及發布地圖信息提供了快捷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IMS提供了包括顯示、工程管理、工作區管理、分析功能等一系列COM模塊,利用微軟的Active Server Pages(ASP)技術,可建立豐富的GIS應用。通過JavaScript和VBScript等編程語言,用戶可以定製WEB頁,通過FrontPage,Visual InterDev等產品建立客戶化的用戶界面。腳本程序可以在瀏覽器端執行,也可以通過標准應用伺服器(如ASP)在伺服器端執行。
因此,本系統選用MapGIS-IMS作為系統開發的網路GIS平台,利用Visual Studio.NET2003開發環境進行各模塊及功能的開發,調用MapGIS-IMS核心模塊,實現監測設施點、線、面的可視化查詢顯示及圖形與屬性互查。可以查詢地圖的屬性,地理坐標、位置等信息。瀏覽的屬性數據不僅包括數值型的,而且可以包括非數值型的,如圖像、地圖、動態圖象等多媒體屬性。
系統開發過程包括系統目標確立、系統設計、系統開發,系統調試維護及系統評價等幾個方面。其中,系統設計是系統實現過程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系統功能設計、資料庫設計、應用模塊開發設計;而系統開發部分則是系統實現的實踐階段,包括子模塊的開發,程序調試、集成及運行等若干階段。所以,系統的建設過程,就是將系統應用目標、各種數據信息、業務流程以及各種計算機軟硬體有機結合形成統一整體的過程。
4 系統開發關鍵技術
4.1 多源數據無縫集成技術
本系統除了提供上海市地面沉降專題數據外,還提供了上海市1:25萬地圖數據和中心城區1:5萬地圖數據兩種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來源的空間數據進行無縫集成顯示。
4.2 有效地管理維護基礎數據和地面沉降專業數據
對各種地面沉降專業數據可提供遠程導入和維護,方便野外作業用戶把測量數據及時導入系統,這樣對整個系統數據的快速更新起到了關鍵作用。系統管理員可以通過在伺服器端設置相應的地面沉降研究成果,改變服務平台數據的發布狀態,這樣大大地節約了系統維護成本,滿足地面沉降數據維護的要求。
4.3 穩定的3層體系結構
根據系統需求和軟體工程的原理,本系統採用B/S架構,並且以MapGIS-IMS平台為基礎,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游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實現,形成3層體系結構。
整個系統的網路結構圖如下:
華東地區地質調查成果論文集:1999~2005
5 系統主要功能
整個系統由基礎信息模塊,綜合查詢模塊,綜合分析模塊,數據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5大功能模塊構成。大概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5.1 數據和許可權管理功能
數據管理包括數據維護和數據導入,它實現了專題數據的遠程維護、屬性數據的靈活導入、統計數據維護和下載,以及各種空間數據的維護和管理。許可權管理實現了各種用戶對相應的數據和功能進行許可權控制,重要數據許可權可以控制到欄位。
該系統收集了影響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信息數據,包括上海市地下水灌用水量、地下水水位、土層變形量、地基土的孔隙水壓力及地面水準點高程監測數據。系統對監測設施和監測數據進行管理,包括監測設施的增加,修改和監測數據的導入和修改。為了便於數據統一管理和靈活使用,並配置相應的地理底圖和監測點,使用戶在地理底圖上所見即所得。
5.2 空間查詢分析功能
對地面沉降數據資料和以往的研究成果有機的結合起來,對資料進行動態管理,建立高效便捷的錄入、修改、查詢檢索、統計、列印。同時實現了矩形、圓形、多邊形等多種方式的空間查詢。對水量、水位、變形量從時間,區域,含水層次進行三方面查詢。對查詢結果進行分析,並根據用戶需要畫出曲線圖形。對圖形可以進行下載,下載後用戶可用Word對其進行編輯修改。
用戶可以通過以畫圓、多邊形、點擊等WebGIS的網路操作方式對監測設施進行查詢統計。下圖表示用戶想得到某個范圍內的設施在某個時間段內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均值。
華東地區地質調查成果論文集:1999~2005
5.3 信息共享發布功能
系統利用MapGIS-IMS建立WebGIS站點,通過Internet提供各種專業數據與應用服務,具有多源數據的集成功能,用戶可以通過IE瀏覽工具,獲取想要的地面沉降監測數據,並進行相應的專業分析。通過該系統可以把上海地區地面沉降監測、分析、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提供給社會,為地區經濟建設服務。
華東地區地質調查成果論文集:1999~2005
6 結束語
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基於WebGIS平台的上海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系統。雖然系統在實現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但相信該系統的建立為上海地面沉降防治信息化工作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信才.WebGIS地理信息系統參考手冊.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01
[2]卓泳.地理信息系統論壇,2005
[3]錢貞國.基於Web服務的分布式WebGIS設計與應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4
Study and Development o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Land Subsidence in Shanghai based on WebGIS Platform
Zhuang Yibing,Yu Biao,Liu Y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Shanghai 20007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 the process and the technical method used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n Shanghai established and introces summarized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which should have .This may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area which don』t yet launch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Key words: Land subsidence; WebGIS; Shanghai
『伍』 網站開發一般需要哪些步驟
1、網站規劃。清楚網站的欄目、內容和功能。
2、網站方案。列出首頁、欄目,後台的安排、功能、流程等網站運行涉及的一切。
3、平面。網站美工做出首頁效果圖,然後做全部頁面,得到html網頁。
4、開發。設計資料庫,對做出的網頁做功能開發,實現網站的功能。
5、對網站進行測試,包括功能、數據錄入、安全等。
6、將網站放到空間中,做域名的解析。
7、網站進行安全性檢查。
(5)如何開發基於web的信息平台擴展閱讀:
網站開發是製作一些專業性強的網站,網站開發一般是原創,網站製作可以用別人的模板。它不僅僅是網站美工和內容,它涉及到域名注冊查詢、網站的一些功能的開發。
對於較大的組織和企業,開發團隊可以由數以百計的人組成。規模較小的企業可能只需要一個收縮的網站管理員或相關的工作職位。Web開發可能是一個部門。
考慮到許多安全方面的考慮,如通過表格的數據錄入錯誤檢查,濾波輸出,和加密Web開發。但只有基本的知識網路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
利用腳本可以被授予未經授權的訪問,惡意用戶試圖收集信息。
如果在一個網站上提供一些接觸形式,它應該包括防止計算機程序填寫表格和濫發電郵驗證碼領域。網站默認首頁即默認文檔。是指在訪問一個文件目錄的時候自動定位的一個文件。您也可以根據網站開發所用語言的實際情況來設置成其他的默認首頁。
保持一個Web伺服器安全從入侵通常被稱為:伺服器埠強化。當它被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需要許多技術來保持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安全發揮。以幫助防止網路欺詐。
開發人員在開發時,往往採用不同形式的加密傳輸和存儲的敏感信息。了解信息技術的安全問題是一個Web開發人員的知識的一部分。
網站設計開發,它不僅是網站美工和內容,它可能涉及到網站的一些功能的開發。
針對領域:針對不同的行業領域與市場規模,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採用各種受消費者歡迎的營銷工具。
量身定製:商品信息管理、商品分類、用戶信息管理,訂單管理、在線支付配置與管理等等強大的商城系統。
『陸』 基於JSF技術的WEB應用開發
開發基於Java技術的Web用戶界面一直存在著開發難度較大 效率較低的問題 Sun公司提出的一種新標准框架Java Server Faces (JSF) 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在第三方RAD開發工具支持下 可以實現Web應用實例的可視化開發 本文詳細討論了如何利用JSF 開發Web用戶界面 最後分析了JSF 技術的優缺點及其應用前景
與微軟Visual Studio NET程序開發有可視化工具的支持相比 人們在開發基於Java的Web用戶界面時仍然需要手工書寫大量的標簽 同時還要考慮頁面狀態信息的保存 客戶端事件處理等問題 開發難度比較大 效率較低 重用性差 Java Server Faces (JSF) 技術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運而生的 其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之一是它與標記語言 協議 客戶端設備無關 利用JSF提供的可重用 可擴展 基於組件的用戶界面框架 在快速開發工具RAD的支持下實現可視化開發 現在JSF技術已經得到了許多大廠商的支持 如SUN公司的JSF Web UI IBM公司的JSF extension以及Oracle的 ADF Faces等 許多開源項目(典型的Apache Myfaces)也提供對JSF技術的支持 同時Oracle Sun Borland和IBM等公司都為JSF提供了開發環境
傳統JSP開發存在的問題
實現表示層和業務層的分離 這是J EE Web應用一直以來的理想 可惜JSP 並沒有真正實現這個目標 JSP是一個基於Java的Web用戶界面開發標准技術 是一種 腳本式 開發的Web技術 在JSP 頁面中混淆了大量用於顯示邏輯的HTML 和用於業務邏輯的Java 代碼 使得頁面設計與程序開發無法分離;JSP另一個更大的缺陷是腳本不能重用 這常常導致開發者不得不在JSP頁面之間進行復制 粘貼操作 進而導致同一段代碼出現多個版本 從而使得程序的調試和設計極其錯綜復雜 而標簽庫TagLib作為JSP的補充 將Java代碼從JSP中剝離 也只是有限地實現了表現與邏輯的分離 始終沒有擺脫代碼和HTML頁面揉和的問題 此外 JSP還存在著其他固有的缺陷 例如對應Servlet編譯的出錯信息很難在JSP 中找到准確的出錯位置 由此給調試帶來很大困難
JSF技術介紹
在Sun公司提出的J EE(Java Enterprise Edition)平台上 Java Server Faces (JSF) 是一種用於構建Web應用程序的新標准Java框架[ ] 它提供了一種以組件為中心來開發Java Web用戶界面的方法 從而簡化了開發 企業開發人員 和Web設計人員將發現JSF開發可以簡單到只需將用戶界面 (UI) 組件拖放到頁面上 而 系統開發人員 將發現豐富而強健的JSF API為他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功能和編程靈活性 JSF還通過將良好構建的模型 視圖 控制器 (MVC)設計模式集成到它的體系結構中 確保了應用程序具有更高的可維護性
JSF是由Java Community Process (JCP)制定的一個Web應用框架標准 JSF具有良好定義的請求處理生命周期和豐富的組件層次結構 旨在推動基於Java的Web用戶界面開發的簡易性 利用JSF提供的可重用 可擴展 基於組件的用戶界面框架 在快速開發工具RAD的支持下 可以通過拖放組件的方式對Web用戶界面進行可視化編輯 將用戶界面上的組件與一個數據源綁定 並將客戶端用戶界面產生的事件交給伺服器端處理 從而大大降低基於Java的Web用戶界面的開發難度 提高開發效率
Java Server Faces技術包括兩個主要部分
( ) 一組用於表示用戶界面組件並管理其狀態 處理事件和驗證輸入的JavaAPI 這些API支持國際化和可訪問性(accessibility);
( ) 一個用於在JSP頁面中表示JSF 組件的自定義標簽庫
簡而言之 JSF的主要部分是一個GUI組件框架和一個用於跨不同標記語言或客戶端設備描述組件的靈活模型 JSF GUI組件框架使開發人員能夠創建JSF應用程序的用戶界面 JSF GUI組件包括標準的HTML表單控制項(如按鈕) 布局組件 以及更復雜的組件 如數據表 此外 第三方還可以擴展規范中定義的基本類 來開發額外的GUI組件
JSF 組件的體系結構是這樣設計的 組件的功能由組件類定義 組件的呈現由一個單獨的呈現器(renderer)定義 呈現器定義了組件類如何映射為適合特定客戶的組件標簽 JSF 參考實現中包含了一個標準的RenderKit 用於生成基於HTML 的標記 實現將組件類呈現給HTML客戶
lishixin/Article/program/Java/hx/201311/25609
『柒』 Web信息集成系統網路架構
Web信息集成系統網路架構
基礎層集成可以產生直接的效益或提高效率;高層集成即對基礎層進行縱橫集成,可實現集團企業集成製造、集中管理並提高核心競爭力的目標。這樣就將建立企業信息系統和系統集成的目標與集團企業的經營目標和戰略統一起來,達到自然應用,水到渠成的效果
1基於Web的信息集成系統
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和控制技術的迅速發展,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系統開始突破自動化孤島模式,出現了信息集成和信息綜合利用:集控制、優化、調度、管理、經營於一體的綜合自動化新模式。目前國外實施綜合自動化技術的大型工業企業已佔很大比例。工業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實現企業信息化和自動化的重要手段,它通過將企業的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優化、運行、計劃與管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控制與管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實現企業的優化運行、優化控制與優化管理,從而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高技術。以現場匯流排與工業數據通信為紐帶,以實時資料庫為核心,採用開放技術,實現異構環境的信息集成,形成以完整工業過程為對象,進行基礎自動化控制、信息化及管理一體化。實踐證明,採用先進適用的綜合自動化技術所產生的效益是十分巨大的,它不僅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價值,同時改變企業的經營手段,提高市場反應能力,全面增強企業競爭力。
2網路信息集成系統的網路構架
網路信息系統集成的過程,是為實現某一應用目標而進行的基於計算機、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和資料庫等的大中型應用信息系統的過程,是針對某種應用目標而提出的全面解決方案的實施過程,是各種產品設備進行有機組合的過程。該過程可以包括技術咨詢、方案設計、設備選型、網路建設、軟硬體系統配置、應用軟體開發以及售後服務、維護支持和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實現一個系統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合理地確定體系結構。所謂體系結構是指構成系統的層次和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網路信息系統集成可用四層結構描述其工作。自下而上各平台的主要內容如下:
2.1環境平台層
主要包括網路到達的數字中的結構化布線系統,網路機房系統的設計和供電系統的設計等內容。
2.2網路平台層
網路平台目前一般應採用Internet技術,即在信息高度集中的地方建立LAN,LAN間可通過WAN互連起來形成Internet,並可能要考慮Intranet與Internet相連或通過WAN技術形成Extranet。採用Internet具有較好擴充性的子網互聯結構,可使網路具有更可靠、更安全、擴展性及交互性更強的特點,應使用成熟的網路操作系統、適當的伺服器和網路設備等。
2.3信息平台層
該層主要採用資料庫技術、Web技術、電子郵件技術、群體技術、網管技術和分布處理技術。此層的作用是:①能直接為用戶提供多種Internet/Intranet通用服務;②為應用程序開發提供支持平台,使用戶未來系統的發展工作更為快捷、可靠。資料庫管理系統採用如Oracle、SQL Server等軟體。Web系統被認為是存儲在Internet/Internet計算機中彼此關聯的文檔集合。用戶通過Web可訪問相關的站點、瀏覽文本和圖形、接收視頻和音頻信息(超媒體信息)。群體系統能夠增強分布或交互處理和協調工作的能力,通過該系統及其提供的快速開發能力,能將各個相關的工作部分聯系在一起,從而提高群體的整體工作效率。
2.4應用程序層
位於該層的應用系統體現了具有用戶專門應用要求的信息系統的存在價值。對這些應用系統應根據用戶應用需求而選擇,用戶可考慮自行設計和實現。
網路信息系統集成的這4個層次較全面地覆蓋了完成設計和管理實施網路信息系統的全過程。
3企業信息集成系統應用
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的計算機網路化、信息數字化和系統的集成化,進而實現企業管理的自動化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某紙業集團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其建立的計算機網路信息集成系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而計算機網路系統是該系統的物理基礎,可以說,企業不建立計算機網路系統,企業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話;當然,如果企業不開發各種應用系統,不進行系統集成,實現各種資源共享,那麼計算機網路就是一種擺設,發揮不了作用。因此,企業如何在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基礎上,開發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並進行無縫集成,實現數據實時交換和共享以及各類系統的優化運行,就是影響企業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問題。
3.1設計思路
該紙業集團計算機網路信息集成系統的.設計思路是:堅持堅定的一把手工程,堅持企業整體利益優先的原則,堅持科學的集成方法,堅持扎實細致的工作。所謂科學的集成方法,指系統集成要遵循流程型化工製造企業系統集成的規律,即分層集成,自下而上的集成順序,以應用范圍確定集成的跨度,集成數據與以計算機網路和以產品系統中集成的數據為系統集成的基礎。分層集成指公司的計算機網路信息集成系統分為基礎層和高層。基礎層是企業的執行系統(含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和各種管理信息系統;高層指對基礎層進行縱橫集成後的總系統。基礎集成可以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和提高效率,如集成的財務系統可以提高資金的周轉率;集成的物資系統可以減少流動資金的積壓,並使生產持續進行,從而直接提高經濟效益;集成的產品生產系統可以提高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2系統評價
該集團信息化集成系統實現了系統全方位的集成,不但TG-ERP系統內部數據完全集六成,而且能夠靈活提取生產指揮系統相關計量儀表及控制點的數據,避免了人工輸入數據的缺陷,為系統實現成本核算和對關鍵工藝的分析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而且還能夠與集團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靈活的數據交換,同時實現了遠程信息查詢收集、合同審批、信息發布等功能。該系統功能完善,運行穩定,建成以來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