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常生活中哪些屬於信息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圖像等)。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實施,人們將廣泛地利用信息網絡,自覺或不自覺地使日常生活便捷化。如:居家上班、網上購物、遠程醫療、網上交友。
信息技術的研究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體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主要特徵:
有人將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特徵——數字化、網路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虛擬化,當作信息技術的特徵。我們認為,信息技術的特徵應從如下兩方面來理解:
1、信息技術具有技術的一般特徵——技術性。具體表現為:方法的科學性,工具設備的先進性,技能的熟練性,經驗的豐富性,作用過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2、信息技術具有區別於其它技術的特徵——信息性。具體表現為:信息技術的服務主體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處理與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決定信息技術還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相對性、動態性、共享性、可變換性等特性。
㈡ 下列屬於信息的是
我覺得是A,用的是排除法,除了A之外,其餘的3項均為媒介,同屬於一類,所以選擇A。
㈢ 信息屬於質量還是屬於能量,它屬於什麼
既非物質也非能量...信息,又稱訊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中,它的表現形式遠遠比物質和能量復雜。但又遠比他們簡單,其實信息就是「物質和能量,及其自身『信息』與其屬性的標識、表現。諾伯特·維納對信息的著名定義:「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不承認這一點的唯物論,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這句話深刻揭示了信息的重要地位,信息與物質、能量是客觀世界的三大構成要素。——————————————————————————————————————————盡管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信息存在不同的定義,但是信息的一些基本性質還是得到了共識。普遍性:只要有事物的地方,就必然的存在信息。信息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中廣泛存在。 客觀性:信息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如果人為地篡改信息,那麼信息就會失去它的價值,甚至不能稱之為「信息」了。 動態性:事務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信息也必然的隨之運動發展,其內容,形式,容量都會隨時間而改變。 時效性:由於信息的動態性,那麼一個固定的信息的使用價值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減。 可識別性:人類可以通過感覺器官和科學儀器等方式來獲取,整理,認知信息。這是人類利用信息的前提。 可傳遞性:信息是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在人-人,人-物,物-物等之間傳遞。 可共享性:信息與物質,能量顯著不同的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並不是「此消彼長」,同一信息可以在同一時間被多個主體共有,而且還能夠無限的復制、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