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法院需要被告人哪些信息

法院需要被告人哪些信息

發布時間:2022-12-30 15:46:00

① 起訴需要知道對方什麼信息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必須要有明確的原被告,如果沒有被告的以下信息,法院不會受理:名字、年齡、籍貫、常住地、聯系方式。其他的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復印件等不是必須材料。其中名字和年齡不要求絕對正確,比如被告名字中某一個字錯誤,但是與被告本名中的字是音近或形近是沒有影響的,年齡也是如此,而聯系方式和住址是通知被告的主要方式,至少有一個是能夠聯繫上被告人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② 去法院起訴一定要有被告的身份證號碼么

去法院起訴不一定要有被告的身份證號碼,只要原告提供具體明確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與他人相區別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即使沒有自然人被告身份證號碼,也應該依法登記立案。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當事人提出起訴、自訴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起訴人、自訴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證明復印件;起訴人、自訴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提交營業執照或者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書;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提供組織機構代碼的,應當提供組織機構被注銷的情況說明;
(二)委託起訴或者代為告訴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代理人身份證明、代為告訴人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
(三)具體明確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與他人相區別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
(四)起訴狀原本和與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當事人人數相符的副本;
(五)與訴請相關的證據或者證明材料。

③ 原告到法院立案需要提供被告個人信息嗎

法律分析:原告到法院立案需要提供被告個人信息。法院立案時,要求原告必須提供被告的身份信息,但主要是住址等用於區別於其他人的信息,不需要提供被告的身份證號碼或者身份證復印件。即使受理,無法向被告送達法律文書,也就無法正常的審理案件。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④ 民事訴訟要求提供被告什麼身份信息

原告向法院起訴,立案庭在審查起訴時,是否必須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以滿足《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二)項「有明確的被告」的要求。對此,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存在較大的分歧。有的法院就明確規定必須提供,其作法為:「被告是自然人的,提供其身份證(或戶口本)復印件或常住人口信息登記卡或暫住人口信息卡;當事人是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組織的,則應當提供工商局或其他機關出具的相關證明,如工商經濟信息中心查詢通知單等。對於當事人在立案時不能提供上述材料的,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 》第九條的規定,責令其限期補交。否則不予立案。」[1]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一、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沒有法律依據。法院立案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該條是起訴的法定條件,其中第二項「有明確的被告」應當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也是直接引用「有明確的被告」,未對其作出解釋。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身份證明以證實被告確實存在的作法,無疑給原告的起訴增加了一個苛刻的條件,是對法律的狹隘解釋。按照法院受理案件的一般理解,受理只是形式審查,應當從寬解釋,讓原告的起訴順利進入審判大門,提供司法保護。有學者就認為,「法律要求重點在於『有』,至於該被告是否必然是正當的被告並未苛求,以理論上講原告一次性提出正確被告當然好,便萬一提不出也不應該妨礙原告行使訴權,因為訴訟中有變更、追加被告之情勢,至於法院如何處置起訴則另當別論。」[2]近年來,社會呼籲對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一個重大方向就是針對目前「老百姓打官司立案難」的現狀,以立案登記制度代替立案審查制度, 降低法院立案的門檻,盡力化解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第四次會議上發表工作報告,提出要把解決民眾「告狀難」、「申訴難」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做好立案和申訴信訪接待工作。因此,只要有被告的名稱(或姓名)、地址(或住址)就屬於有明確的被告,無須額外增加其他要求。當然,在當今社會,通訊發達,一般可要求提供被告的電話(但不是必要條件)以便聯系。

二、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身份證明有悖司法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司法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法院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簡便、高效的司法服務。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指出:司法為民要在11個方面下功夫。其中第5個為:「在進一步方面人民群眾訴訟方面下功夫,切實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利。」在眾多案件中,原告有時很難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如損害賠償糾紛等,原告何以提供被告的戶口本或身份證復印件;當被告是非自然人時,如果法院不立案,原告的律師也不能到工商局查詢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組織的營業執照(工商局要求律師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書才能查詢相關企業的檔案),律師尚且如此,則原告本人或其他代理人更為艱難。故把提供被告的身份證明作為立案條件的作法是強人所難,將把許多原告拒於法律保護之外或迫使原告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物力去尋找被告的身份證明,增大原告的負擔,引起原告的不滿,損害法院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符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司法為民」的要求。

⑤ 起訴被告需要對方什麼信息

法律分析:原告起訴時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比如:名字、年齡、籍貫、常住地、聯系方式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⑥ 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

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

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法律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而且更多的人慢慢的被普及法律的相關知識,所以他們也會在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起訴別人,那麼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

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1

一、民事糾紛起訴需要對方什麼信息

民事訴訟必須要有明確的原被告,如果沒有被告的以下信息,法院不會受理:名字、年齡、籍貫、常住地、聯系方式。其他的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復印件等不是必須材料。

其中名字和年齡不要求絕對正確,比如被告名字中某一個字錯誤,但是與被告本名中的字是音近或形近是沒有影響的,年齡也是如此,而聯系方式和住址是通知被告的主要方式,至少有一個是能夠聯繫上被告人的。

如果原告在起訴狀中的被告名字或年齡與被告實際名稱或年齡相差太大,導致原告提供的被告根本不存在,或者聯系方式與住址存在錯誤,導致無法將應訴通知材料送達,無被告應訴,則視為原告起訴無明確被告,裁定駁回起訴。

沒有被告上述材料的,可以通過委託律師到公安部門去咨詢了解和調查。

二、提起訴訟還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除上述被告個人資料外,需要提起訴訟根據《民事訴訟法》還需要以下條件:

1、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2、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3、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而證明訴訟請求和事實的,需要准備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借貸糾紛需要准備欠條、借條或協議等,並且向法院提交原告主體的資格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等證件的原件和復印件;如果是企業單位需要提交營業執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個人資料,以此通過上述證據證明原告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

民事訴訟是需要到被告的戶籍所在地或者是居住地當地的法院起訴,如果被告是企業或其他組織,則需要到其登記企業或者經營地區當地法院起訴。

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2

起訴一個人需要提供對方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工作單位等具體信息,還需要註明起訴理由,以及提供相應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准備以下材料:

1、起訴狀,弄清楚對方的基本登記信息,可以自己寫也可以找律師代。寫;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復印副本;

2、准備證據,你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一份、和對方發生糾紛的所有對你有利證據及復印件、及其他可能對你有幫助的證據及證人名單等

3、帶上訴訟費;到法院立案庭立案。

第一百零九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一十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3

如何起訴一個人

一、首先,你需要知曉被告的身份信息。

法律規定,起訴一個人必須有明確的被告,一般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身份證號、住所等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九條規定: 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日常的生意往來或者其他經濟往來時,特別是比較常見的借款案件,務必首先掌握對方的身份證復印件,至少需要知道對方的身份證號碼,這樣有利益後期提起訴訟)。

實踐中,如果起訴狀載明的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補正。原告補正後仍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這里的身份信息主要包括被告的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電話等。

有了這些信息你起訴的被告才能明確,有些法院在立案時候還要求提供被告的戶籍證明或者居住證明,個人認為,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居住證明及戶籍證明均不現實,居住證明一般只有本人去居住地的社區或者居委會才會給你出具,戶籍證明派出所是不會給個人調取的,有些地方甚至律師都沒有辦法調取,所以,這兩個規定過於苛刻。

二、 被告明確以後,需要確定管轄法院,從而才能確定去哪個法院起訴。

很多人咨詢,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去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可以嗎?這個人太可惡了,我去最高院起訴可以嗎?

對於管轄法院,法律有明確的規定不是說你想去哪個法院起訴就去哪個法院起訴,那麼,管轄法院如何確定呢?一般來說,管轄分為約定管轄和法定管轄,約定管轄需要提前在合同中約定,一般沒有法律意識或者法律意識淡薄的人經常會遇到的.就是法定管轄。

法定管轄又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我國人民法院的級別設置分為:國家最高人民法院省(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中級人民法院、區(縣)人民法院。根據法律規定,按當事人提出的訴訟爭議標的大小、案件爭議性質對社會影響面的大小、分別由級別不同的人民法院管轄。這就是級別管轄。

地域管轄:是指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許可權分工。地域管轄包括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制度。《民事訴訟法》將地域管轄主要分為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

一般地域管轄

又稱普通管轄或一般管轄,是指以當事人所在地與法院轄區之間的隸屬關系所確定的管轄。實行「原告就被告」原則。

1、一般情況下,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被告為公民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被告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或主要營業地。

2、特殊情況下,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這是對「原告就被告」原則的補充,當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案件存在諸多不便時,某些訴訟可以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這些訴訟包括:

(1)對不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正在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正在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特殊地域管轄

是指某些特殊的民事案件採用特殊的標准來確定管轄的制度。特殊地域管轄優於一般地域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下9類案件適用特殊地域管轄:

1、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2、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水上運輸或水陸聯合運輸合同糾紛發生在我國海事法院管轄區域內的,由海事法院管轄。鐵路運輸合同,由鐵路法院管轄。其他運輸合同糾紛,由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5、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後果發生地。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一種特殊的侵權損害賠償訴訟——因產品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由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6、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7、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損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8、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9、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了解管轄法院以後,就可以確定在哪個法院去起訴,從而在實踐中節約訴訟時間和訴訟成本。

三、被告身份信息明確、管轄法院確定後,需要先審查你的證據以後再去起訴。

很多人發生糾紛後,只想著起訴解決,但是起訴的目的是拿到勝訴的判決書。可能因為經驗缺乏等眾多原因,很多人簡單咨詢後立即起訴,立案後,法院通知被告以後,原告此時發現自己的證據可能不充分,再聯系被告,被告已經知道自己被起訴了,肯定不會再願意搭理你,那麼你如果要再從被告那裡搜集證據基本不可能。

所以,很多民事糾紛,在起訴前,雙方可能還沒有完全鬧掰,基本還可以聯系,特別是對於一些民間借貸案件,很多時候,對方欠錢不還,要錢往往是通過或者打電話要錢的,如果確定要起訴,在催告時候注意方式方法,也就是必須要說清楚某某人借了多少錢,現在還欠多少錢。

實踐中,很多人的聊天記錄就是,啥時候還錢,不還怎們怎麼之類的話語,而實際有用的記錄基本沒有,這樣的證據,即便起訴了,法官也很難給你認定。確保證據准備充分再寫訴狀立案。

⑦ 起訴一個人需要對方什麼信息

法律分析:
起訴一個人需要提供對方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工作單位等具體信息,還需要註明起訴理由,以及提供相應證據。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衍生問題:
起訴一個人流程怎麼走
一、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本院管轄。
二、起訴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起訴狀;
(二)身份證明;
(三)證據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⑧ 起訴別人需要知道對方什麼信息

需要知道對方的姓名、住所等基本信息,以使對方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法律分析
我國民事訴訟實行立案登記制,也就是說,對於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民事起訴,法院應當予以受理。對於不符合法定立案條件的民事案件,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現行規定來看,原告提起的訴訟符合以下幾項條件的,法院就應當立案審理。第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即原告適格。第二,起訴狀中有明確的被告。第三,原告提出了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第四,受理案件的法院對該民事糾紛有管轄權。其中,「有明確的被告」要求原告應提出被告的基本信息。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可以看出,原告應列明被告的姓名,如果被告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應當列明被告的名稱。除此之外,原告還應列明被告的住所以及其他基本信息,例如民族、身份證號碼以及工作單位等。只有當原告提供的被告信息足以使被告與其他人區分開來時,被告才是明確的,法院才應受理原告的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九條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
起訴狀列寫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補正。原告補正後仍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⑨ 起訴被告需要什麼材料

法律分析:訴訟需要提供的材料如下:起訴書、證據材料、原告身份證以及證明被告的資料、如委託他人訴訟,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託書及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並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相關法律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⑩ 訴訟需要提供被告的身份信息嗎

民事起訴狀一定要提供被告的住址,包括家庭住址,或者工作單位,以及其他可以聯繫到被告的住址都行。但不提供被告的身份證號碼和家庭地址是可以的。被告的身份證號碼不是在起訴狀中必須寫的,所以寫起訴狀不知道被告的身份證號碼是不要緊的,但必須將被告的住址或者工作單位寫清楚,以便法院聯系被告,通知被告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必須要有明確的原被告,如果沒有被告的以下信息,法院不會受理:名字、年齡、籍貫、常住地、聯系方式。其他的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復印件等不是必須材料。其中名字和年齡不要求絕對正確,比如被告名字中某一個字錯誤,但是與被告本名中的字是音近或形近是沒有影響的,年齡也是如此,而聯系方式和住址是通知被告的主要方式,至少有一個是能夠聯繫上被告人的。如果原告在起訴狀中的被告名字或年齡與被告實際名稱或年齡相差太大,導致原告提供的被告根本不存在,或者聯系方式與住址存在錯誤,導致無法將應訴通知材料送達,無被告應訴,則視為原告起訴無明確被告,裁定駁回起訴。沒有被告上述材料的,可以通過委託律師到公安部門去咨詢了解和調查。
拓展資料:
根據法律規定,原告在寫起訴狀時,必須寫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和聯系方式。對於被告的身份證號碼,可以不予書寫。原告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時,對於被告的信息,不需要詳細的說明,只要原告提供的信息能將被告與其他人區別開來,人民法院能明確知道被告是誰,人民法院就會作立案處理,對原告提起的民事訴訟進行審理;原告提供的信息,無法將被告與他人區別開來的,不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人民法院應當不予立案,並且告知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知道後,能提供被告其他信息的,可以再次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閱讀全文

與法院需要被告人哪些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盛期貨要下載哪個app交易 瀏覽:426
金數據如何在填完後顯示信息 瀏覽:143
司法技術室是什麼意思 瀏覽:719
創業板上市找什麼公司代理 瀏覽:895
肉類調理品有什麼產品 瀏覽:656
柘城對比淅川辣椒市場哪個大 瀏覽:79
餐飲小程序怎麼找紅利 瀏覽:438
微信發了多少條信息怎麼看 瀏覽:107
目前市場上的仿製葯有哪些 瀏覽:703
西部數據2400mb是什麼意思 瀏覽:516
什麼產品可以消痘 瀏覽:395
c語言如何查找源程序 瀏覽:374
吉客優品代理怎麼做 瀏覽:967
plc程序sftl什麼意思 瀏覽:763
標普技術進展如何 瀏覽:356
代理服務行業的賬怎麼做 瀏覽:53
歐盟農產品標准怎麼查看 瀏覽:854
什麼情況下可以不使用實質性程序 瀏覽:123
短期交易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64
客房入住信息多久消失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