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中表示信息的最小單位是什麼
比特。
比特(BIT,binary system),計算機專業術語,是信息量單位,是由英文BIT音譯而來。同時也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單位,為信息量的最小單位。在需要作出不同選擇的情況下把備選的刺激數量減少半所必需的信息。
即信號的信息量(比特數)等於信號刺激量以2為底數的對數值。L.哈特萊1928年認為對信息量選用對數單位進行度量最合適。
(1)下列哪個不是信息量單位擴展閱讀:
比特的歷史
在由Joseph Marie Jacquard(1804)開發的Basile Bouchon和Jean-Baptiste Falcon(1732)發明的穿孔卡中使用了由離散位編碼的數據,後來被Semen Korsakov,Charles Babbage,Hermann Hollerith和早期採用。 IBM等電腦製造商。
該想法的另一種變體是穿孔紙帶。在所有這些系統中,介質(卡或磁帶)在概念上承載了一系列孔位置;每個位置可以穿或不穿,因此攜帶一點信息。按位編碼文本也用於摩爾斯電碼(1844)和早期數字通信機器,例如電傳和股票代碼機(1870)。
拉爾夫·哈特利建議在1928年使用對數度量信息。克勞德·E·香農(Claude E. Shannon)在1948年開創性的論文「交流數學理論」(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中首次使用了bit這個詞。
他把自己的起源歸功於1947年1月9日寫過貝爾實驗室備忘錄的John W. Tukey,他將「二進制信息數字」簡稱為「比特」。有趣是,Vannevar Bush在1936年撰寫了「信息點」,可以存儲在當時機械計算機中使用的打孔卡上。由Konrad Zuse建造的第一台可編程計算機使用二進製表示法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