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雷達影像可以提供什麼信息
雷達通過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Ⅱ 雷達測定目標狀態的原理是什麼
雷達(radar)原是「無線電探測與定位」的英文縮寫。雷達的基本任務是探測感興趣的目標,測定有關目標的距離、方問、速度等狀態參數。雷達主要由天線、發射機、接收機(包括信號處理機)和顯示器等部分組成。
雷達發射機產生足夠的電磁能量,經過收發轉換開關傳送給天線。天線將這些電磁能量輻射至大氣中,集中在某一個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傳播。電磁波遇到波束內的目標後,將沿著各個方向產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電磁能量反射回雷達的方向,被雷達天線獲取。天線獲取的能量經過收發轉換開關送到接收機,形成雷達的回波信號。由於在傳播過程中電磁波會隨著傳播距離而衰減,雷達回波信號非常微弱,幾乎被雜訊所淹沒。接收機放大微弱的回波信號,經過信號處理機處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顯示器,顯示出目標的距離、方向、速度等。
為了測定目標的距離,雷達准確測量從電磁波發射時刻到接收到回波時刻的延遲時間,這個延遲時間是電磁波從發射機到目標,再由目標返回雷達接收機的傳播時間。根據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為:S=CT/2
其中S:目標距離
T:電磁波從雷達到目標的往返傳播時間
C:光速
Ⅲ 雷達的工作狀態分為幾種有哪些
一、雷達種類繁多,分類方式也不盡相同。
1、按照雷達信號形式分類,有脈沖雷達、連續波雷達、脈部壓縮雷達和頻率捷變雷達等。
2、按照角跟蹤方式分類,有單脈沖雷達、圓錐掃描雷達和隱蔽圓錐掃描雷達等。
3、按照目標測量的參數分類,有測高雷達、二坐標雷達、三坐標雷達和敵我識對雷達、多站雷達等。
4、按照雷達採用的技術和信號處理的方式有相參積累和軍用雷達非相參積累、動目標顯示、動目標檢測、脈沖多普勒雷達、合成孔徑雷達、邊掃描邊跟蹤雷達。
5、按照天線掃描方式分類,分為機械掃描雷達、相控陣雷達等。
6、按雷達頻段分,可分為超視距雷達、微波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激光雷達等。
二、雷達工作原理
雷達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當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傑作FMCW測速測距原理,同時,它的信息載體是無線電波。事實上,不論是可見光或是無線電波,在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都是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別在於它們各自的頻率和波長不同。其原理是雷達設備的發射機通過天線把電磁波能量射向空間某一方向,處在此方向上的物體反射碰到的電磁波;雷達天線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設備進行處理,提取有關該物體的某些信息(目標物體至雷達的距離,距離變化率或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測量距離原理是測量發射脈沖與回波脈沖之間的時間差,因電磁波以光速傳播,據此就能換算成雷達與目標的精確距離。
測量目標方位原理是利用天線的尖銳方位波束,通過測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從而根據仰角和距離就能計算出目標高度。
測量速度原理是雷達根據自身和目標之間有相對運動產生的頻率多普勒效應。雷達接收到的目標回波頻率與雷達發射頻率不同,兩者的差值稱為多普勒頻率。從多普勒頻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達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變化率。當目標與干擾雜波同時存在於雷達的同一空間分辨單元內時,雷達利用它們之間多普勒頻率的不同能從干擾雜波中檢測和跟蹤目標。
Ⅳ 雷達的相關知識
雷達的相關知識。
雷達意為無線電探測和定位。一般指利用發射和接收反射電磁波發現目標並測定其位置的電子設備。主要組成部分有發射機、天線、接收機和顯示器等。按工作狀態分脈沖雷達和連續波雷達兩類。廣泛應用於偵察、警戒、導航、跟蹤、瞄準、制導和地形測量、氣象探測等方面。
雷達的工作原理是:雷達設備發射電磁波信號後,如果有目標物體碰到雷達信號就會反射回波,雷達接收器就會接收到回波信號,回波信號包含了目標的距離、方向和速度信息,雷達天線接收反射波後送至接收設備進行處理,提取有關該物體的某些信息,根據雷達發射波束還能測得出目標的角度。
雷達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中,譬如汽車的倒車雷達裝置。雷達是汽車泊車安全輔助裝置,在倒車時,自動啟動倒車雷達,不用回頭看就可以知道車後有沒有障礙物,是以聲音或者更直觀的顯示監測告訴賀駛員車輛周圍的障礙物,可以彌補駕駛員視野看不到的死角和視線模糊的地方,使停車和倒車更容易、更安全。
雷達是根據蝙蝠在黑夜裡高速飛行而不會與任何障礙物相撞的原理設計開發的。雷達的優點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測遠距離的目標,且不受霧、雲和雨的阻擋,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特點,並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雷達裝置裝在駕駛台上,它不停地提醒司機車距後面物體還有多少距離,到危險距離時,蜂鳴器就開始鳴叫,提醒司機對障礙物的靠近,及時停車。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於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達的出現,是由於一戰期間當時英國和德國交戰時,英國急需一種能探測空中金屬物體的雷達(技術)能在反空襲戰中幫助搜尋德國飛機。二戰期間,雷達就已經出現了地對空、空對地(搜索)轟炸、空對空(截擊)火控、敵我識別功能的雷達技術。
各種雷達的具體用途和結構不盡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發射機、發射天線、接收機、接收天線,處理部分以及顯示器。還有電源設備、數據錄取設備、抗干擾設備等輔助設備。
雷達所起的作用跟眼睛和耳朵相似,當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傑作,同時,它的信息載體是無線電波。 事實上,不論是可見光或是無線電波,在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都是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別在於它們各自的頻率和波長不同。其原理是雷達設備的發射機通過天線把電磁波能量射向空間某一方向,處在此方向上的物體反射碰到的電磁波;雷達天線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設備進行處理,提取有關該物體的某些信息(目標物體至雷達的距離,距離變化率或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Ⅳ 簡述雷達相對運動顯示方式有哪些特點
1.船首向上圖像不穩相對運動顯示特點有:1)掃描中心代表本船位置在屏上不動,船首線代表本船船首方向,顯示周圍運動物標相對於本船的運動狀態,固定物標則與本船等速反向運動。
2.船首線指固定方位盤(圈)的零度並代表船首方向。在方位盤上可讀得物標的相對方位(舷角)。故這種顯示方式又稱為「相對方位顯示方式」。3)本船轉向時,船首線不動而物標回波反轉,圖像留下一段弧形余輝。特別是在船首有偏盪或頻繁改向時。會使圖像模糊不清,影響觀測。
3.運用場合:判明前方來船處在本船的左舷還是右舷,判斷碰撞危險十分方便,所以常用作觀測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