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威勝水表故障代碼ERR23
Err23是對地短路故障,首先檢測電機是否對地短路,如果是短路,應情況更換電纜或電機;若沒有發生短路,就要更換變頻器的驅動板了。
威勝水表可在APP頁面內用微信或支付寶繳費,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繳費。
威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勝信息」)成立於2004年,注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為智能電網、智慧能源(水/氣/熱)、智慧路燈、智慧安防/人防等領域提供物聯網綜合應用解決方案,主要產品為電監測終端、水氣熱感測終端、通信網關、通信模塊及智慧公用事業管理系統,產品貫穿物聯網感知層、網路層與應用層,其中通信網關為公司核心產品。2020年1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掛牌上市,成為湖南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威勝信息擁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是多款產品的行業首創者,開發了填補國內行業空白的無線公網通信中繼器(WFCT)系列產品,解決了行業內多廠家、多型號產品的兼容問題;參與制定了38項國家團體標准,其中國家標准20項,團體標准18項;主持《高級量測體系下計量終端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擁有超過600項有效專利,其中發明專利逾90項。威勝信息具備領先的智能製造能力,通過自主設計的智能製造生產線,成為引領行業智能製造發展方向的標桿。威勝信息獲得省級科技成果鑒定數十項,「AMI」高級量測體系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高級量測體系下計量終端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被國家能源局授予「科技進步獎」,並加入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是中國智能量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7年度優秀成員單位。
『貳』 威勝信息股吧
1、威勝信息股票股吧是專業的股票信息分析論壇,股民朋友可以在這里暢所欲言,分析討威勝信息股票的最新動態。威勝信息股吧,即威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交流平台,以股民為主要參與群體,分享投資經驗,表達思想,結識股友的網路空間。。
2、威勝信息股票股吧提供威勝信息股票行情走勢、交易情況,技術分析等實時動態,以及威勝信息股票的行情研報,公司的運營狀況,財務報表等有關威勝信息股票的信息,都可在威勝信息股票股吧了解。
3、威勝信息信息股吧數據顯示,威勝信息股票短期趨勢:短期的強勢行情可能結束,投資者及時短線賣出、離場觀望為宜。中期趨勢:有加速上漲趨勢。長期趨勢:迄今為止,共10家主力機構,持倉量總計1.15億股,占流通A股70.12%近期的平均成本為35.65元,股價在成本下方運行。多頭行情中,並且有加速上漲趨勢。該股資金方面呈流出狀態,投資者請謹慎投資。該公司運營狀況良好,多數機構認為該股長期投資價值較高。
拓展資料
1.威勝信息科技公司業務范圍包括電力自動化終端和系統、能耗信息採集終端和系統、綜合能源自動化管理系統、工業電氣自動化終端和系統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軌道交通電氣自動化終端和系統;通信產品開發、生產銷售、通信工程;電力監控、配電監控裝置、能耗分析及收費系統、智能交通監控設備及系統、新能源汽車交換用電設施及系統、網路、通信基站設備、感測器、變壓器售電管理系統等。
2.根據威勝信息的保證金交易信息,2021年12月8日凈利潤為530萬4800元;保證金余額6383.04萬元,比前一日增長9.06%。 融資方面,當日融資購買988.6萬元,融資還款458.12萬元,融資購買凈額530.48萬元。融券方面,賣出15000股,償還120200股,剩餘117.36萬股,融券余額3593.66萬元。融資融券合計余額9976.7萬元。
『叄』 長沙威勝集團工資待遇怎麼樣
威勝集團平均工資為6386元/月,其中53%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4000-6000元/月,15%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4000元/月以下。
據分析數據統計,威勝集團年終獎平均10127元。 威勝集團員工分享說:公司一般一年到一年半會調薪,幅度大概在500左右,更多的需要自己和領導去協調。公司薪酬體系完善,比不上北上廣,但是在長沙算是可以的。
研發和測試沒有加班費,生產、銷售、市場、技支、財務什麼的都有加班費,加在一起有很多比研發還好,銷售做的好的話工資是挺不錯。
集團簡介、員工素質:
威勝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能源計量設備、系統和服務供應商,於2005年12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是在境外上市的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專業集團。
2011年集團實現銷售合同額近30億元,繳納稅收過億元,產品目前已出口至1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團現有員工3000餘人,擁有專業的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技術研發團隊。
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0多名,其中碩士學歷以上高級人才佔40%。公司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家高校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
在行業內首家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和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公司每年將營業收入的6%投入到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以確保領先一步的技術與產品。
集團現有員工3000餘人,擁有專業的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技術研發團隊,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0多名,其中碩士學歷以上高級人才佔40%。
公司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家高校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在行業內首家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和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公司每年將營業收入的6%投入到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以確保領先一步的技術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