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信銀行提醒:消費者如何安全用卡
隨著信用卡的使用日益普及,如何安全用卡,成為關系消費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對此,中信銀行提醒消費者,要提高防範意識,形成良好的用卡習慣,在以下方面更須特別注意:ATM安全防範在ATM上查詢、取款時,要留意ATM上是否有多餘的裝置或攝像頭;輸入密碼時應盡量快速並用身體遮擋操作手勢,以防不法分子窺視;不要向他人透露您的密碼;也不要設定簡單數字排列(如888888)或本人生日日期作為密碼;刷卡進入自助銀行的門禁無需輸入密碼。選擇列印ATM交易單據後,不要將它們隨手丟棄,應妥善保管或及時處理、銷毀單據;操作ATM時,如果出現機器吞卡或不吐鈔故障,不要輕易離開,可在原地及時撥打ATM屏幕上顯示的銀行服務電話或直接撥打銀行的客戶服務熱線進行求助;刷卡消費防範在商場刷卡消費時,不要讓銀行卡離開您的視線范圍,留意收銀員的刷卡次數;輸入密碼時,應盡可能用身體遮擋操作手勢,以防不法分子窺視;拿到收銀員交回的簽購單及卡片時,應認真核對簽購單上的金額是否正確,卡片是否確為您本人的卡片;刷卡消費時若發生異常情況,要妥善保管交易單據,如發生卡重復扣款等現象,可憑交易單據及對賬單及時與發卡行聯系。妥善處理您的銀行賬單。網上銀行安全防範登錄正確的網上銀行網站。直接在瀏覽器中輸入銀行網站地址進入網站頁面,並將該網址添加至您的收藏夾,方便下次使用;不要通過其它網站鏈接訪問網銀網站。不輕意透露賬號和密碼。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賬號、密碼信息,不要相信任何通過電子郵件、簡訊、電話等方式索要賬號和密碼的行為。對於已經向不明人員或網站提供賬號及密碼的,請立即通過網上銀行或櫃面服務修改密碼,或通過發卡銀行客戶服務電話申請掛失。網上購物須謹慎。了解與您交易的網上商戶。
㈡ 中信銀行遭遇瘋狂聲討背後:不冤,「慣犯」!多次因泄露信息被罰
文 張洋 林夏淅
編輯 ✎ 邢昀
最近銀行的幺蛾子真不少。
前腳有中行原油寶事件,讓投資者不僅虧了本金,還得倒貼銀行一大筆;後腳中信銀行被曝泄露個人賬戶流水,在脫口秀演員池子與其經紀公司笑果文化的矛盾中成為焦點。
原油寶事件涉及到的投資者還只是6萬余戶,銀行流水若未經嚴格管控,涉及到的可就是正在吃瓜的你我他了。
這一波操作,實實在在撕開了銀行的內控問題,失信於客戶。目前,上海市銀保監局已經介入調查。
01
配角變主角
池子與笑果文化的解約大戰,最先倒下的是中信銀行。
池子和笑果文化「一拍兩散」,原本只是眾多藝人與經紀公司合約矛盾中的一例。但池子在笑果文化寄來的材料中發現自己在中信銀行的賬戶流水後,事情就變了味道。
大家吃瓜的主角也變成了中信銀行。
根據池子的說法,中信銀行為了「配合大客戶要求」,未經本人要求和允許,向笑果文化提供個人賬戶明細。
雖然笑果文化回擊稱,池子未經允許擅自參加商業活動,自己委託律師代理處置雙方經濟糾紛,採取的財產保全、提起仲裁、證據收集等法律行動,均在法律及合同的框架之下進行。
不過中信銀行5月7日凌晨給出的回應承認了自己的違規行為,笑果文化確實聯系過開戶支行(虹口支行),要求查詢其為池子支付勞務工資記錄,該行員工未嚴格按規定辦理,提供了池子的收款記錄。
中信銀行處分了相關員工,撤了支行行長的職,並向池子進行了鄭重道歉。
不過這事並沒有完,中信銀行這波操作秀了下限。為了服務好大客戶,違規泄露客戶個人賬戶交易明細,普通人是不是基本等於「裸奔」。
在銀行里,大客戶基本上是「上帝」。某銀行客戶經理告訴市界, 各銀行支行之間或多或少會因業績壓力存在搶客戶的行為,大客戶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優勢。
2019年4月,笑果文化完成B輪融資後,新增兩位股東,注冊資本從183.54萬元增至189.21萬元,當時媒體報道笑果文化的新估值大概在30億元,貨真價實的「大客戶」。
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對市界分析,流水是櫃台打的,所以大客戶應該找行長級別的人去查某個人流水,然後行長再去找櫃員進行操作。櫃員可以選擇同意或拒絕,這取決於個人選擇,但拒絕後確實很可能被施壓。
據市界了解,櫃員其實只需要根據對方姓名和身份證號就能在系統里查詢到客戶流水,並且不留下痕跡(各家銀行系統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出於私下關系查詢,這種行為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合規,但不太會出問題,算是行業內「默認規則」。
上述銀行工作人員分析,「一旦列印出來,性質就不一樣了,更何況還蓋上了公章」。
根據雙方的矛盾點,笑果文化要求中信銀行提取池子的銀行流水,大概率是為了證明池子曾經參加過其他商演且獲得了酬勞,或者是證明自己向池子足額支付了演出報酬。
但不管是出於哪種目的,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通過這種違規方式獲得的銀行流水,能夠作為笑果文化在經濟糾紛中的證據嗎?
某執業律師告訴市界,因取證過程有問題直接導致證據作廢在中國很少,這屬於程序正義的做法,歐美國家的刑事案件比較重視,而國內目前更重視結果正義,只要這個證據有助於查清事實,一般不會作廢。
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庭的執行法官表示,法院也會根據材料進行調查證實,如果材料真實,就具有證明力,可以作為證據,只是出具人(銀行)會受到處罰。
02
不是第一次
泄露客戶信息,中信銀行不是第一次,在國內也不算新鮮事。
李彥宏曾說「中國人多數情況下願意用隱私換便利,獲用戶許可後可收集數據」。
他因為這句話觸犯眾怒,被罵得狗血淋頭,但也只是罵罵而已,因為客戶對公司來說,就像是放在案板上的肉。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商業環境。 客戶隱私相比公司通過出賣客戶信息獲得的利益,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得一提。
池子有400萬粉絲,可以在微博上曝光中信銀行為討好大客戶泄露客戶信息的行徑,但大多數普通人,連信息被泄露都不知道,更別提維權。
實際上,銀保監會和央行一直在嚴厲約束銀行泄露客戶信息行為,一旦銀行違規就會受到處罰。
中信銀行一份發行文件中顯示,2014月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三年時間內中信銀行子公司、分支機構受到銀監會、央行行政處罰的案例,多達150多起,累計罰款金額為1.1億元。
這其中有一些處罰正是因為泄露客戶信息。
2014年,中信銀行石家莊支行因為查詢客戶關聯企業的信用報告,但未按規定取得信息主體書面授權,被罰款6萬元。跟這次查詢池子銀行流水的操作如出一轍。
雖然受到處罰,但中信銀行並未從中吸取教訓,石家莊支行之後,太原支行、天津支行、廈門支行照樣為其他人查詢客戶的徵信或信貸信息,均遭到罰款,每筆罰金為5萬元。
銀行不可能不知道泄露客戶信息是違規的,但依舊有動力頂風作案,恐怕區區5萬罰金,跟爭取大客戶動輒上億的存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個人或企業信息泄露外,中信銀行還有不少其他違規行為被罰。
2020年2月,北京銀保監局對中信銀行開出2020萬元的罰單,原因包括流動信貸資金被挪用流入房地產開發公司、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違規為房地產企業支付土地購置費用提供融資等。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銀行設法為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不惜違規操作,背後仍然離不開一個利字。
Wind數據顯示,中信銀行近幾年正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狀態,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信銀行的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75.84億元和480.1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79%和7.87%。
與五大行相比,中信銀行2019年收入規模是排名第一的工商銀行的1/5左右,但增長幅度已經超過了五大行。
這一波操作之後,中信銀行的信任危機不知道是否會給業績帶來反噬。
03
個人維權之路艱難
廣東聖馬律師事務所丁倚健律師告訴市界,「中信銀行的行為已經構成侵犯個人信息罪,池子還可以追究中信銀行隱私權民事侵權,以及違反存款儲蓄合同的責任,並尋求賠償」。
丁倚健覺得最好的維權方式,就是直接將中信銀行告上法院,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果池子追究中信銀行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253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在美國,類似的案件,一般是通過集體訴訟的形式完成。2018年萬豪集團5億客戶信息遭到泄露,幾個小時後就有客戶對萬豪酒店提起了集體訴訟,索賠125億美元,受影響的客戶每人分得25美元。
集體訴訟讓泄露信息的公司針對所有受害者進行賠償,因此賠償金額通常較大,會吸引律師積極參與。目前,我國並沒有與美國一樣的集體訴訟制度,但設立了與之類似的共同訴訟與代表人訴訟制度。
目前,更好的方式是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行政機關、檢察院作為代表,向泄露信息的公司提起公益訴訟。
我國第一起個人信息公益訴訟,是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北京網路網訊 科技 有限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2018年1月,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不過兩個月後,鑒於網路公司對App整改到位,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申請撤訴了。
信息泄露的問題上,個人維權獲得的賠償跟投入的訴訟精力不成正比,導致多數人只能選擇忍耐。
而銀行業務依靠信任維系,客戶基於信任,把儲蓄、交易信息、身份信息全部交付給銀行保管,中信銀行的騷操作正在讓這種信任化為泡影。
㈢ 中信銀行泄露儲戶信息,農行員工轉走儲戶存款,銀行還安全嗎
2020年不知道怎麼了,先是一波說來就來的疫情,讓大家措手不及。而受疫情的影響,經濟整體下行,大家都感受到生活的壓力。
而緊接著,銀行頻頻爆出負面新聞,這讓很多普通老百姓很迷茫,「我的錢到底放在哪才安全呢?」
先來盤點一下,近期銀行爆出的負面新聞。
河南一孤寡老人去世,住院期間,告訴侄女自己有一個8萬元的存摺,並把密碼告訴了侄女。
這位孤寡老人,既無子女,兄弟姐妹也都去世了,這個侄女是她唯一的親人。而且,老人生病期間,一直是這個侄女在照顧,其後事,也只能有這唯一的侄女來料理。
但老人去世後,侄女去銀行取錢,卻無法取出。銀行給出的答復是:不知道是否有其他親屬和有繼承權的人,怕引起糾紛。而咨詢相關法律人士,給出的答案是,侄女既不是第一順序繼承人,也不是第二順序繼承人,無法繼承老人遺產,這筆錢歸國家所有。
既然法律有明文規定,自然有其道理,但法律界內人士表示,這種情況可以起訴到法院,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決,也就是說,老人的侄女還是有希望拿到這筆存款。
河南的郅女士稱家裡老人210萬存款被銀行工作人員轉走,家人8年後才發現。
郅女士稱,疫情期間在家裡對賬,發現有210萬對不上賬。原來,在2012年,因為做生意經常需要轉賬,農行的一名工作人員稱,可以辦理U盾網上銀行,可以網上轉賬。並說:卡你拿走,可以網路轉賬,這樣也省得來回跑銀行。
結果幾天之後,郅女士母親收到簡訊,有210萬被轉走,於是給這位銀行工作人員打電話。銀行工作人員說,錢是借給別人用,給利息。
直到2020年,郅女士才得知實情。郅女士來到鞏義市某農行,這名銀行工作人員並未正面回應,而是躲躲閃閃。
郅女士稱,之前來銀行,該工作人員已經承認此事,並說,一年還12萬,還20年。郅女士不同意,但U盾還在該工作人員手中。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說到泄露個人信息,是令每一個人都煩惱的,而現在的人,都非常注重保護個人的信息。
但就在幾天之前,卻發生了銀行泄露儲戶信息的事情,讓大家感到非常震驚。
5月6日,脫口秀演員王越池(藝名:池子)發微博稱,中信銀行將其近兩年銀行交易流水泄露給笑果文化,原因竟然是「配合大客戶的要求」。
池子原本也是笑果文化旗下藝人,後因民事糾紛與笑果文化打官司。
而就在幾天前,笑果文化寄給他的案件材料里竟然有他在中信銀行的個人賬戶交易明細。
未經過王越池本人同意,也沒有司法機關的調查令,中信銀行向笑果文化泄漏其銀行交易流入的行為,這已然違法。
更令人震驚的是,中信銀行稱這是「配合大客戶的要求」。
目前,銀保監會已經就此事展開立案調查。
銀行頻發爆出負面新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銀行在制度建設、監管、員工管理等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
那這是否就意味著銀行就不值得被信任?我們老百姓的錢放在銀行安全不安全呢?
我想,這個問題還是要辯證的看待。
首先,雖然近期接連爆出銀行負面新聞,但應該說這是個案,並不具備代表性。
就以農業銀行來說,全國營業網點超過2萬個,僅員工就有47萬。這么多的營業網點,這么多的員工,只有某一個員工發生這個問題,也是在所難免。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個別人發生問題,要想完全杜絕,難度還真是不小。
況且,作為普通老百姓,如果不把錢存在銀行,危險性可能更大。
前不久,也有這樣一件事。一個農戶做生意賺了200萬,他不放心銀行,覺得銀行不安全,就把錢埋在了院子里。
可幾年之後挖出來,錢全部霉爛變質了,直接經濟損失幾十萬元,這也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啊。
如果我們把錢存進銀行,就算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還可以尋求途徑解決。如果錢在自己手裡發生了問題,那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所以,目前來看,錢還是放在銀行最安全,您覺得呢?
㈣ 中信銀行泄露池子個人流水被罰450萬,這件事情對中信的影響有多大
據有關報道,這幾天中信銀行泄漏了脫口秀演員池的用戶隱私。3月19日,銀保監會對中信銀行公布行政許可信息公示表,中信銀行關鍵違反規定違反規定客觀事實偏向顧客信息收集、保障等,處罰四百五十萬余元。處理決定的時間是二零二一年3月4日。
對於此事,中信銀行指出,“相關查驗發現問題,本行十分重視,詳細分析,立案偵查改革創新,進一步健全查驗體制,提升核查、懲罰和責任追究的關鍵步驟流程優化,提升對外包公司顧客信息管理系統的強制性管束和監管等。目前為止,相關難題早已整頓結束。目前為止,脫口秀演員池和米未傳媒經濟發展合同糾紛案中,米未傳媒寄來他的材料包含池自己銀行帳戶交易明細。以後,池塘在社交平台上述說中信銀行沒經自身願意私自泄漏了自身的銀行流水賬單。
㈤ 中信銀行泄露池子個人流水被罰450萬。對此,你怎麼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個人信息不安全,經常被泄露。著名脫口秀演員到中信銀行個人銀行上次水池,中信銀行的這種行為,池塘直接在微博上曝光,將中國中信銀行告上法庭,甚至幾個月後,這種情況下有一個結果,池中最終贏了,中國中信銀行因為處罰450萬泄露用戶數據。游泳池的個人用水漏了。讓我們來看看它對泳池的影響。
這對泳池有什麼影響?
當時,有一個游泳池和文化之間的經濟矛盾Xiaoguo,但中信銀行提供的收入記錄文化的辭職Xiaoguo私下裡,這非常不利於池,池,甚至可能導致失去訴訟,甚至賠償一大筆違約金。雖然這次起訴中信銀行時,遲震採取了強硬態度,雖然拖延了10個多月,但遲震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並獲得了相應的經濟補償。
㈥ 我從來沒有辦過中信銀行的卡,也沒有預留電話,為什麼會收到中信銀行的簡訊信息如下:
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可能。 一是您的個人信息被泄露,被他人用於銀行卡。 第二個是你的手機號碼。 原主沒換手機號,但之前有相關賬號 。
拓展資料
銀行卡有兩種,借記卡和信用卡。 借記卡是我們平時在銀行櫃台辦理並存錢的卡。 我們用多少錢,沒有透支功能。 信用卡就是我們所說的信用卡。 銀行會給客戶一定的金額。 客戶可在最終還款日前提前消費並還款。
先說信用卡。 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可以查詢您的信用卡。
1.信用報告查詢。 通過徵信報告獲取信息是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 一般建議朋友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網上徵信平台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 徵信報告會詳細記錄您名下的信用卡數量、信用額度、銀行和當前狀態。 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將我們所有的信用卡一一列出,留作備用。
2.客服電話查詢。 通過電話銀行查詢也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大家要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知道我們有好幾張銀行信用卡,然後再打電話一一查詢具體的信用卡信息。
我也有兩種方法可以查詢我的借記卡。
1. 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 登錄後,我們可以查看銀行是否有借記卡,我們名下有多少借記卡,他們有多少錢等等。 如果您不記得您的用戶名或密碼,您現在可以自行找回。 如果你從來沒有注冊過,各大銀行也已經實現了網上自助注冊。 2.簡訊查詢。 很多朋友沒有注意到。 事實上,我們每天收到的簡訊中都有一定的信息量。 一般來說,只有在銀行開戶的朋友才能收到銀行發送的簡訊,比如生日祝福、理財推薦、優惠活動等。 如果我們沒有刪除簡訊的習慣,只要在簡訊中查找「銀行」二字,就可以知道自己辦理了哪些銀行業務,留下了信息。 然後,我們可以撥打這些銀行的客服電話,輸入我們自己的身份信息,查詢我們在銀行的具體業務情況。
操作環境:小米11
㈦ 「脫口秀大咖」池子銀行流水外泄事件,給銀行敲醒了哪些警鍾
2020年5月,脫口秀演員池子在微博上公開報道,中信銀行未經授權將其個人信息泄露給了“前老闆”小國文化。隨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消費者保護局對中信銀行展開了調查。經過10個月的調查,結果終於發布了。 3月19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處以罰款,中信銀行被罰款450萬元。其主要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包括:不完整的客戶信息保護系統和機制;客戶敏感信息管理不善;並在未經客戶授權的情況下進行查詢。向第三方提供各種內容,包括其個人銀行帳戶的交易信息。
中信表示,整改已經完成。 2020年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通宵公開致歉信,確認其員工“未嚴格遵守規定”,已按照規定對相關員工實施了制裁,並撤銷了該分支機構。經理。 。罰款公告後,中信銀行還回應稱,中行高度重視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立即進行了調查和整改。到目前為止,相關問題已得到糾正。
㈧ 中信銀行泄露池子個人流水,被罰450萬!侵犯公民隱私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近日,中信銀行不經過本人同意泄露了池子(王越池)的個人流水信息,最後導致被罰款450萬元人民幣。
很多人看到“脫口秀演員池子手撕中信銀行”的詞條都應該感到熟悉,在2020年池子與笑果文化鬧翻了,此事還鬧上了熱搜。歷時10個多月,這件事終於有了下文。
不經過公民本人同意,就私自泄露公民的信息,這侵犯了公民隱私的什麼認定標准?
這要看泄露的公民信息數量、透露信息的隱秘程度、和被擴散信息的時空范圍,以及對被擴散人造成的精神傷害和物質造成等等方面綜合進行判定。
如果公民的手機收到了來自房產公司,中介等等各種推銷電話簡訊的狂轟亂炸,這個時候公民的個人信息很有可能就被被賣了,這是一種灰色的產業鏈。而這種行為就是觸犯了公民的隱私權益,涉嫌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