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息系統風險有哪些
信息系統風險有:
(一) 資料庫風險: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是貯存基本信息的記憶庫。建立資料庫的重要活動有:
1. 選擇需要包含的數據類別及每種數據類別所應搜集的數量,這些數據類別的多少及數量取決於經濟單位認為是否能夠滿足可行決策。
2. 決定數據的格式、類型以及執行RMIS預期功能所要求的直接調用能力。
3. 修改和定期檢查實際數據。
(二) 軟體風險:在選購已編好的RMIS軟體或僱用其它軟體公司編制或經濟單位自己編制RMIS軟體時,風險管理人員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
1.可行性;
2. 友好的用戶界面;
3. 靈活性;
4. 綜合性;
5. 容錯性;
6. 兼容性;
7. 分析能力;
8. 安全性;
(三) 硬體風險
(四) 人事風險: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中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提供和解釋數據,設計、組建、安排並維修硬體。
Ⅱ 科技風險種類
IT戰略風險:主要包含企業IT與企業發展戰略一致性、IT的價值呈現、IT的創新發展等戰略部署漏洞和威脅。
業務支撐風險:主要包含IT對業務需求的響應能力、IT對業務流程的支撐能力、IT內控合規的保障能力、IT的履約能力、IT的業務績效等業務支撐能力漏洞與威脅。
數據資產保護風險:主要包含企業的生產運行數據、服務運營數據、經營決策數據,以及與之相關的中間業務數據的不完整、不準確、不合規等質量問題與威脅。
信息安全風險:主要包含日誌安全、數據安全、內容安全、介面傳輸安全、終端顯示安全、業務敏感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統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漏洞與威脅。
信息技術風險:主要包含企業信息技術創新所需要的相關技術不配套、不成熟,或者技術創新所需要的相應環境、設施、設備不夠完善所造成的問題與威脅。
信息系統開發風險、測試與維護風險:主要包含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過程活動(包括信息系統計劃管理、需求分析、規劃、采購、開發、測試、部署、維護、升級和報廢等)帶來的合規性、健康性和防禦能力的漏洞與威脅。
信息科技運行風險:主要包含數據資產訪問與管理、IT服務運行操作、IT服務級別管理等方面帶來的運行能力漏洞與威脅。
業務連續性管理風險:主要包含常規和特殊業務場景下,IT服務組合的中斷和異常,對於企業帶來的經濟和社會聲譽損失和威脅。
外包管理風險:主要包含外包選型、外包能力部署、外包服務實施、外包績效管理、外包資源管理等方面對外包目標實現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帶來的漏洞和威脅。
Ⅲ 互聯網醫院的利與弊都有哪些
互聯網醫院的「利」:
1、互聯網醫院通過整合復診、隨訪、咨詢服務,讓患者足不出戶享受醫療服務,可以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
2、互聯網醫院隨訪中心的人員會依據醫生制定的隨訪路徑和在線門診時段,定期安排好出院、門診和體檢。患者在線與醫生進行視頻復診或圖文復診,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開具處方,醫院將葯郵寄到患者家。
互聯網醫院的「弊」:
1、目前公立醫院的互聯網醫院成本補償機制和激勵評價機制不完善,無法有效調動醫院和醫生持續開展線上診療業務的積極性。
2、從患者的角度看,一方面,患者對互聯網診療的認知不足,培養就醫習慣還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目前絕大部分互聯網醫院只能實現本省份范圍內的醫保報銷,外省患者尚無法享受醫保報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選擇互聯網問診。
Ⅳ 醫學新技術的風險問題往往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Ⅳ 技術風險屬於風險調整因素嗎
不屬於。信息技術風險大致包括如下5方面內容:(1)完整性風險(integrityrisk)。即數據未經授權使用或不完整或不準確而造成的風險。這種風險通常與用戶界面的設計、數據處理程序、災害恢復程序、數據控制機制及信息安全機制等有關。(2)存取風險(accessrisk)。即系統、數據或信息存取不當而導致的風險。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日益普及的今天,存取風險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存取風險主要與業務程序的確立、應用系統的安全、數據管理控制、數據處理環境、網路安全、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狀況等有關。(3)獲得性風險(availabilityrisk)。即影響數據或信息的可獲得性的風險。主要與數據處理過程的動態監控、數據恢復技術、備份和應急計劃等有關。(4)體系結構風險(infrastructurerisk)。即信息技術體系結構規劃不合理或未能與業務結構實現調配所帶來的風險。主要與信息技術組織的健全、信息安全文化的培育、信息技術資源配置、信息安全系統的設計和運行、計算機和網路操作環境、數據管理的內在統一性等有關。(5)其它相關風險(otherbusinessrisk)。即其他影響企業業務活動的技術性風險。主要與信息技術對業務目標的支持、業務流程周期、存貨預警系統、業務中斷、產品信息反饋系統、業務的流動性管理等有關。
Ⅵ 信息科技風險屬於哪類風險的范疇
信息科技風險屬於操作風險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