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息系統具有哪些結構詳細論述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和軟體結構
信息系統(Informationsystem)是由計算機硬體、網路和通信設備、計算機軟體、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主要有五個基本功能,即對信息的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信息系統經歷了簡單的數據處理信息系統、孤立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統三個發展階段。
信息系統的作用與其他系統有些不同,它不從事某一具體的實物性工作,而是關系全局的協調一致。因而組織越大,改進信息系統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大。信息系統的運轉情況與整個組織的效率密切相關。
(1)信息體系結構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由於系統集成要讓不同廠家的不同產品和設備互連在一起,讓不同網路和不同系統互連在一起,介面問題就成為信息系統實現的關鍵點。
介面設計的主要工作一般包括硬體模塊介面、操作系統介面、異構資料庫介面、軟體開發平台介面、人機界面介面等內容。進行系統集成之前首先要對產品、技術和系統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具備設計開發介面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信息系統的成功。
迄今為止信息系統的集成尚沒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規范和標准可以遵循,因此還需要工程開發人員和科技工作者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對系統集成制定相應的規范、流程和管理方法。
B. 信息系統具有哪些結構詳細論述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和軟體結構
結構
基礎設施層:由支持計算機信息系統運行的硬體、系統軟體和網路組成。
資源管理層:包括各類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信息,以及實現信息採集、存儲、傳輸、存取和管理的各種資源管理系統,主要有資料庫管理系統、目錄服務系統、內容管理系統等。
業務邏輯層:由實現各種業務功能、流程、規則、策略等應用業務的一組信息處理代碼構成。
應用表現層:是通過人機交互等方式,將業務邏輯和資源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以多媒體等豐富的形式向用戶展現信息處理的結果。
(2)信息體系結構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信息系統的五個基本功能: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
1、輸入功能:信息系統的輸入功能決定於系統所要達到的目的及系統的能力和信息環境的許可。
2、存儲功能:存儲功能指的是系統存儲各種信息資料和數據的能力。
3、處理功能:基於數據倉庫技術的聯機分析處理(OLAP)和數據挖掘(DM)技術。
4、輸出功能: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都是為了保證最終實現最佳的輸出功能。
C. 信息化的體系框架包括哪些方面
我國陸續建成了以「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工程為代表的國家級信息系統,形成了以信息系統為核心支撐的國家信息化運行體系。
兩網: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
一站:政府門戶網站。
四庫: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資料庫。
十二金:
第一類是對加強監管、提高效率和推進公共服務起到核心作用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宏觀經濟管理系統建設(金宏)
第二類是增強政府收入能力、保證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稅、金關、金財、金融監管(含金卡)、金審5個業務系統建設;
第三類是保障社會秩序、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金盾、金保、金農、金水、金質5個業務系統建設。
D. 信息系統的三層結構分別是什麼
三層結構是:
1、數據訪問層:主要看你的數據層裡面有沒有包含邏輯處理,實際上他的各個函數主要完成各個對數據文件的操作。而不必管其他操作。 位於最外層(最上層),離用戶最近。用於顯示數據和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為用戶提供一種互動式操作的界面。
2、業務邏輯層:主要負責對數據層的操作。也就是說把一些數據層的操作進行組合。業務邏輯層(Business Logic Layer)無疑是系統架構中體現核心價值的部分。它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業務規則的制定、業務流程的實現等與業務需求有關的系統設計,也即是說它是與系統所應對的領域(Domain)邏輯有關,很多時候,也將業務邏輯層稱為領域層。
3、表示層:主要對用戶的請求接受,以及數據的返回,為客戶端提供應用程序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