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2.0如何查看自己視頻
設置錄制路徑。通常教師信息技術2.0平台都是用戶自己設置錄制視頻的存放路徑,錄制完畢後可以前往該路徑進行查看視頻。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中小學教師培訓系統,強「種子」教師和培訓者開展「三個課堂」相關培訓的能力,加強國培、省培、市縣培訓項目有效銜接。
⑵ 我在學校上信息課的電腦上面的暴風影音5,即使老師斷網了,我依然能在上面搜索並觀看視頻,可我家的電腦
竟然斷網了那就絕對不可能從網路獲取視頻 你學校的電腦應該是之前有人看過緩存下來的
⑶ 信息技術2.0的線上學習視頻能用手機看嗎
信息技術2.0的線上學習視頻能用手機看嗎
信息技術2.0的學習可以通過電腦,也可以用手機,比較方便。未完成學時的話,在學校或者上級部門通知的時候(都會進行階段性提醒)就要選取適合自己的方式,盡快聽課,這不僅是提升自己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作為一名教職員工應盡的責任。
⑷ 如果要看是視頻課程,要怎麼操作
最好下載下來看就是。
⑸ 怎麼樣在手機上看電腦視頻課程
操作設備:戴爾電腦操作系統:win10操作軟體:火狐瀏覽器1、在電腦中打開火狐瀏覽器,如下圖所示:2、點擊右上角的更多選項,再點擊擴展和主題,如下圖所示:3、搜索學習通組件,如下圖所示:4、點擊網課小工具,如下圖所示:5、點擊添加到firefox,如下圖所示:6、進入學習通網頁,點擊網課,如下圖所示:7、學習通網課會自動播放視頻刷網課了。
⑹ 大學計算機課,怎麼跟老師的電腦相連,也與同學一樣觀看教學視頻
這個不需要學生操作的,同一個機房,同一個區域網。由老師那邊的教師端控制就行了,如果連不上,估計是你這個學生機的問題,跟老師反應一下,讓他解決就好。
區域網的覆蓋范圍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之內,其具備的安裝便捷、成本節約、擴展方便等特點使其在各類辦公室內運用廣泛。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體共享、列印機共享等功能,在使用過程當中,通過維護區域網網路安全,能夠有效地保護資料安全,保證區域網網路能夠正常穩定的運行。
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簡稱WLAN,是在幾千米范圍內的公司樓群或是商場內的計算機互相連接所組建的計算機網路,一個無線區域網能支持幾台到幾千台計算機的使用。現如今無線區域網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多。現在的校園、商場、公司以及高鐵都在應用。
無線區域網的應用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很大的幫助,不僅能夠快速傳輸人們所需要的信息,還能讓人們在到聯網中的聯系更加快捷方便。
⑺ 如何利用微課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
一、什麼是微課?
按照國內微課程發起人,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老師的理解:「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准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通俗來說,藉助手機、ipad或攝像機將授課教師的操作演示、推理講解錄制下來,或者使用電腦屏幕錄制軟體,將屏幕演示和語音講解錄制下來,經後期編輯優化後,將之應用於教學實踐活動中,就是現在最為熱門的微課。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課中的優勢
在現階段,微課雖然可以藉助移動終端觀看和學習,但畢竟其主流的傳播媒體還是電腦,而在信息技術課上,每節課我們都可以很輕松地使用到電腦和網路,因而,在信息技術課上使用微課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
1、教師在微課的製作方面具有優勢。信息技術教師無論是使用屏錄軟體錄制,還是在拍攝視頻的後期剪輯方面,都比其他學科教師更有優勢,幾乎不需要專門的培訓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術教師製作微課,幾乎沒有技術方面的屏障。
2、網路化課堂教學環境有利於微課的實施。信息技術課在網路教室里進行,網路化的教學平台為微課的傳遞與使用提供了必備的硬體支持,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隨時暫停,自行操作。這種邊學邊練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學生的自學。
3、微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信息技術教師一周的課時量約為 10-14節,也就意味著同樣一次課,有可能要重復多遍。這種不厭其煩的講解與指點,考驗老師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師的精力,甚至失去教學的激情。如果將教師最精彩的講解過程,製作成一個個微課,就可以大大提升老師上課的效率。而且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基礎薄弱的學生又佔用了老師的一些時間,為了保證一節課大部分同學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這二維目標的基本實現,教師就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進行作品的藝術加工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了。所以,微課可以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輔導不同程度的學生。
三、微課的類型
常用的微課類型按照微課的傳遞方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比較常用的微課有以下幾種類型:
1、講解說明型:以學科知識點及重點、難點、疑點的講授為主。
2、操作演示型:針對具體的實例演示其操作步驟、強調細節。這是信息技術課目前適用范圍最廣的類型。
3、主題活動型:剖析主題活動的探究目的,指導探究方法。
4、解題推理型:針對某個典型的例題或者程序任務的講解分析,或者是推理演算,重在思路的分析與過程。
四、微課的作用
1、微課可以作為分層教學資源,實現非同步式教學。
學生的差異性是不可避免的,老師有責任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同時盡可能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獲得各自的發展。老師首先是一個組織者和協調者,他需要將知識點按操作難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
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能力,挑戰不同難度的內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務,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不同級別的微課,適合於不同程度的孩子們學習,不用強迫所有的孩子都從簡單的開始練習,也不會因為個別同學的起點低,而放棄對他們的教學。微課就像幾個老師,同時指導著幾種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練習,有效解決了分層學習的問題。
2、微課作為自主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自我建構。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獨立學習、獲得新知識的基本能力,也是終身學習所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教育教學的方式在變,技術能改進我們的學習方式。有了微課,我們提倡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嘗試操作,遇到困難時,再看微課提示。這樣一來,學生信息技術課上的學習,就不再是機械的操作與模仿,而是主動地去建構,使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3、微課作為課堂演示資源,高效再現操作細節。信息技術課上,操作技能類的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如果其中有一個步驟沒做到位,就會導致後面的操作全部失敗。教師講解時,不管學生記不記得住如此復雜的操作流程,也必須一次性講完整個操作過程,學生練習時,也許就會因為某一個小步驟不對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務,類似的場景屢見不鮮。因此,老師可以根據任務的需求,邊講解邊操作,製作成微課。使用微課這樣一種動態的視頻教學,可以加上滑鼠點擊提示,配上紅圈或者輔助文字,再加上老師的語音講解,學生不僅可以非常直觀地學習,還能隨時暫停、快進,以適應自己學習的進度。利用微課的方式輕松地再現了教師的操作細節,突破了重難點,學生就能快速地掌握製作技能。
五、微課的設計與開發要精心
微課的設計和開發是一個系統的工作,要想開發實效性強的微課,必須規范開發流程。有學者認為微課的開發過程一般經歷:確定教學內容、細分知識點、分析學習者特徵、設計微教案和微課件以及微練習、撰寫視頻錄制腳本、教學活動實施及拍攝過程、微視頻後期編輯、微教學反思、形成微課資源包上傳微課平台、微課教學應用、微學習和微反饋、微課資源動態優化和完善。
只有把微課的設計、開發、應用、反饋、完善等環節結合起來,微課才會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同時在信息技術教研中才能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微課的開發設計應該從單個知識點往微課程的開發設計轉變,微課本身是碎片化的,單個知識點就能做成一節微課,但只有系列化、聯系性、層次化的教學才能給學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識技能。將一個知識分散,進行梳理和分類,做成幾個有層次、連續性的單個微課,對每個微課都進行微教案設計、微課件製作、微練習等資源的設計開發,形成一個主題鮮明的專題微課程。
六、微課在教與學中的運用要合理
微課是一種很好的分層教學資源。學生的差異是必然的,目前一般一位教師要面對40位以上的學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但教師有責任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一節課一般包括課前復習、新課導入、新課講授、知識拓展、小結與練習等五個環節。眾所周知,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內容分為基礎性內容和拓展性內容,在新課講授環節,教師可以針對本節課中的重難點進行點撥,運用微課讓學生觀看問題的詳細解析。知識拓展環節,可以選擇一些反應社會發展、具有前沿性的課外知識放進微視頻中,讓學生觀看作為課內知識的補充。如作品製作課時,將製作重難點製作成微視頻,讓學生可以自己控制觀看進度,基礎技能較好的學生能快速掌握製作技巧,完成後還能觀看到一些有創意的能開拓自己眼界的資料;而基本技能較弱的學生可以重復、緩慢的學習每個操作,讓其快速、更好的鞏固基本技能,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創造思維的培養了。
七、在信息技術中使用微課不能亂用、濫用。
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實施有其前提與依據。信息技術課堂有多種課型:理論知識課,實踐性知識課,作品製作評析課。不同課型對微課的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要用到微課。如理論性課和作品的評析課,這部分課型更需要的是教師面對面的講解和師生的互動交流,亂用微課反而會越俎代庖,形成重復講授,影響上課的效率與質量。實踐性知識課型和作品製作課這些偏重實踐的課型,需要學生主動的探究,動手去實踐,可以說是實踐性非常強,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處理日常計算機的技巧,教師應該積極去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探究,假如對每一個操作都使用微課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動力,以及失去學習的興趣,老師也容易陷入對微課教學的依賴,所以微課使用也要慎重,應該按需發放,內容也不能過於全面,而應該主要針對難點,或是一些有創意的確實能開拓學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導意義的。微課的內容設計上能夠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顯得更為重要。
信息技術課堂的改革,微課給我們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轉變,運用好微課可以服務課堂,提升課堂。不管哪種課改模式都是為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希望通過微課這種手段的引進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快樂高效,讓微課給信息技術課堂帶來春天。
⑻ 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
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信息技術這門課從誕生起就被人們劃入了「副科」:領導不重視,師資力量弱;老師不當回事,上課憑經驗,沒有任何資料和模式可參考;學生也只把這門課程當休閑,課堂上就是玩玩游戲、上上網。平時開課少,我們的老師每天不是忙著給學校打材料,就是幫同事修電腦,做個課件等等,做著一些本不屬於我們的工作,這些客觀原因確實存在。但是身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夠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那麼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一、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學習任務
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評價一堂課是不是成功,一條主要的評價標准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所以確定學習目標很關鍵。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一樣,注重實踐,教學模式多以上機操作為主,教學內容有較強的目的性。翻開教材,每一課都有相應的教學目標,我們要做的根據教學目標安排好相應的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例如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探索發現式教學法、實踐啟發式教學法等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很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在具體設計任務的時候要記住一點,任務一定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的。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課:編輯數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對工作簿中的數據進行編輯處理;2.培養信息加工與信息處理的意識。為此,我們可以制定一個任務:「每人製作一個5行10列的課程表,標題為:幾年幾班課程表」。這個任務當中就包含了選取單元格;數據的輸入與修改;合並單元格(要輸入標題);設置數據格式(字體字型大小);設計單元格格式(邊框粗細等單元格的行高等)等子任務。在完成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對EXCEL工作表中的一些基礎操作也逐漸的熟練和掌握,從而也就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多進行演示操作
《信息技術課程標准》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上機練習時間不少於70%,也就是說教師的理論指導時間只有30%,但這30%的理論指導決定著學生在接下來的70%的時間里都應該做什麼。那麼我們在這30%的理論指導時間中應該做什麼呢?就是多進行演示操作,教師在安排好學習任務後就是分步驟的實施,在學生完成各種學習任務之前,教師都要有相應的演示操作。還是以這堂課為例,教師安排好學習任務後,接下來就要根據任務進行的階段要進行階段性的教學演示,如何在工作表中合並單元格、插入單元格、添加刪除數據、刪除整行整列、設置單元格格式等等,在演示操作過程中盡量做到標准操作,簡化操作,操作過程中配合講解,要讓學生看明白、聽清楚教師的每一次操作都是怎麼回事,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學生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尤其是在講解重難點的時候一定要慢。切忌不要滑鼠滿屏幕亂飛,看的學生眼花繚亂,眼睛跟不上滑鼠,教師在點左鍵或者右鍵的時候也不說明,一通操作下來學生看的直暈,效果還不如看教材自學。在演示之前教師也要多練習,避免出現以上情況。
三、勤巡視,多指導
在安排好學習任務,演示操作之後,接下來就是學生的實踐操作練習,一定要安排充足的練習時間,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巡視指導非常重要,這個時候教師不能犯懶,一定要走在學生中間,一方面指導學生操作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對於經常出現的錯誤要及時提出來以防其他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重復錯誤,浪費課堂時間,比如在學習FLASH時候繪制圖形,學生經常忘記選取圖形工具後忘記把滑鼠換回箭頭工具,導致經常出現錯誤操作。例如WORD在設置完標題格式後,在輸入正文的時候,字體格式會默認繼承了標題的格式,學生會經常性的出現這種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指正,在設置完標題後一定要將字體格式換回來,然後再輸入正文。再比如EXCEL在輸入公式或者粘貼函數的時候,由於操作失誤導致滑鼠所選單元格一直呈虛線環繞狀,也不撤銷,其實只要敲一下回車就能解決問題等。在指導學生操作的時候不要替學生做,而是指導學生該如何做,這是咱們很多老師經常犯的毛病。另一方面能夠掌握學生對操作的熟練程度,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任務。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和展示。
四、做好課前准備
一是設備的准備,也就是電腦好使不好使,是不是每天機器里都有本課要用的應用軟體,軟體能不能用,滑鼠鍵盤能不能正常使用,區域網能不能通,電子教室能不能用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提前解決好,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時甚至修電腦修半節課,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備好設備的正常使用。
二是素材的准備,主要包括視頻、音頻、圖片等,其實以我們目前的教學環境來說,使用次數最多的就是圖片,WORD教學需要,EXCEL教學需要,FrontPage和Flash用就更多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這些圖片素材的收集和累積完全可以由學生來完成。7年級上下冊的第三單元都涉及到網路知識,我們可以在上課的同時讓學生在網路上搜索、下載指定類型的圖片素材,統一存在電腦的指定位置方便以後使用。或者直接拿出一節課,這堂課同學們就上網下載圖片,下課前比一比誰下的圖片又多又漂亮。如果微機室沒這個條件上不了網那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前自己准備一些素材,現在網上免費的素材資源非常多,隨處可下。下好之後利用電子教室下發到學生電腦指定位置就可以了。此外就是成品作品的准備,例如上Word排版時要提前准備幾篇已經製作好的精美的板報;上Excel篩選排序時,提前准備好示範操作的表格或者圖表上FrontPage課時准備好現成的網站站點;FLASH動畫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