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快速了解一個行業
找到這個行業內的企業,進去做幾個月,帶著學習的目的進行工作,帶著創業的目的進行學習,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02
第二種:找到懂行的人聊天。給自己一個目標,每天必須找一個行業內的人士進行聊天。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拿出來問,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怎麼來找這樣的人,也很簡單呀。你可以直接到店裡,找店老闆,老闆不理你,你可以找店員呀。當然,你需要給人家一些好處。但這個好處很簡單,無非是一頓飯錢,或者一杯飲料,甚至一根煙就能跟別人聊很久!你要是每天都能搞定一個人,聊上兩個小時,聊一個月,我想再怎麼著你也是個准專家了!
03
第三種:到書店。我發現書店是個很好的地方,是一個免費的圖書館呀。而且裡面的東西都是最新的。你花上個幾天時間,泡一泡書店,也許能給你許多收獲。不要太依靠網路的信息,網上的免費資料,許多是不完整的。而在一個中型城市以上的書店,裡面的資料多的驚人。你想開個店,現在書店裡面的"開個賺錢的小店"系列書非常多,雖然內容在我看來不怎麼樣,但起碼能給你一些感性的認識,一些知識點,從中你可以再去引申找到更多的答案!在這里補充一下,知識體系的完善,是一種鏈接式的提高。你在看某本書時,發現書中提到一個概念你不懂,然後你就去找專門的談這個概念的書來學習,就象網路上面的"超級鏈接"一樣,通過一個個的鏈接,逐漸就可以把你的知識體系豐富起來!
04
第四種:參加各種展會或會議。平時多關注一些本地的新聞報紙,看看有沒有什麼展會或會議的機會,如果你沒事,周末時可以到一些酒店多去走走,不是去拿紀念品,而是去學習、去結交朋友。給自己印一盒名片,一點也不貴,好好想一想上面寫什麼。哪怕編一個公司和職位呢,也可以呀。可以把這個職位編得大一點,不是去騙人,而是這些東西容易讓你與別人初次接觸!因為人們都喜歡結交成功人士嘛。只要你的目的不是吭蒙拐騙,你有什麼不敢寫的。我有這樣一個體會,如果之前沒打過什麼交道,突然之間去找別人了解什麼事,多半人家會提防你。而如果是在一次會議上你們認識,相互遞了名片,又聊了幾句,接下來再打電話聯系什麼的,就會方便的多,畢竟從心理上來看,你們的地位是平等的。
『貳』 如何了解一個行業。。。
貌似網上有一則經典橋段,可以提供給你參考。
如何在一周內摸清一個行業?
一周之內真的能摸清一個行業?
在和咨詢、投行、投資、獵頭這些行業的人聊天的時候,我反復聽到「一周」這個時間,於是我也開始好奇:你們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在一個星期之內了解一個行業?你們都是如何做到在一個星期之內摸清一個行業的?
在一周之內「摸清」一個行業依然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頂尖專家,也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高管。但是,你能了解一個行業的全局,現今狀況、過去、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的發展趨勢,熟悉那個行業的行話,拿捏這個行業的基本信息。
這有什麼用?
你能和那個行業內的人自如對話,你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結合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看到新的機遇,你能在你的客戶面前讓他刮目相看,你還能拿到一份好工作,了解你的上司在做決策的時候會考慮什麼...
所以我們微信公共賬號「改變自己」邀請了三個嘉賓來和我們說,他們是如何做到在一周之內摸清一個行業的。
—————————— 第一期 咨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內摸清一個行業——————————
有一個咨詢公司的創始人招聘員工時,布置了這樣一份任務——一周之內給我一份某一個行業的報告。來投簡歷並寫報告書的不乏國內外名校的學生,可是他失望的發現沒有一個應聘者達標了,他收到的那些報告書都沒有一個亮點。
一個星期之內如何摸清一個行業的情況呢?讓他來和我們說說吧。
一默是恆嘉智略咨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銷售無處不在》的作者。
他說:
「了解一個行業」這件事本身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過,如果我們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問對幾個關鍵問題著手。這些關鍵問題圍繞著一個根本問題:這個行業的鏈條是如何運轉起來的?
1 這個行業的存在是因為它提供了什麼價值?
2 這個行業從源頭到終點都有哪些環節?
3 這個行業的終端產品售價都由誰分享?
4 每個環節憑借什麼關鍵因素,創造了什麼價值獲得他所應得的利益?
5 誰掌握產業鏈的定價權?
6 這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如何?
而信息獲取的渠道,則包括:
1 金融投資機構的行業報告;
2 咨詢公司的分析報告;
3 行業交流網站或論壇的熱門帖子;
4 業內企業的培訓課件;
5 參加行業展會或者論壇;
6 從業者的私下交流。
其中1-4,都可以通過網路搜索獲得。
——————————第二期 IT咨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之內摸清一個行業——————————
有一個IT界的小牛,在IT咨詢公司工作。
我問他:「做咨詢是不是經常要在短時間內摸清一個行業啊?」
他說:「是啊。」
「要多久?」
「一個星期吧。」
「哈哈,一個星期就可以?能打敗那個行業的多少人? 」
"90%吧。"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嘉賓,熊節。他在IT咨詢公司ThoughtWorks已經工作8年了,也是《重構》的譯者,看看他的經驗之談吧:
五天之內,三步讀懂一個行業
作為職業咨詢師,在很短時間內熟悉一個行業,是我經常要面對的工作內容,我也很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根據我的經驗,對於掌握了基本商業知識的咨詢師而言,一個星期之內熟悉一個之前陌生的行業並非難事。當然一個星期不會讓一個新鮮人成為行業專家,但是足以讓一名咨詢師在這個行業里順利開展工作。
這有限的五個工作日,必須高效地利用。我的建議是分三步走:首先,確保自己不會亂開黃腔;其次,讓自己進入這個行業的對話;第三,爭取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觀點。
* 第一步:首先不要開黃腔
進入一個新的行業,首先應該了解這個行業里的領導企業——很可能正是你馬上需要去服務的企業。了解一個領導企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讀它的財務報表。上市企業的財務報表都是公開的,並且通常會附上很有用的董事長致投資者函。閱讀一份財報,就可以了解很多基本的信息:這家企業的所有權性質、主要業務、主要客戶、收入結構、成本結構、員工規模、人才結構、戰略方向、主要風險……即便你真正想了解的企業是非上市企業(比如華為),它也必定與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比如中興)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閱讀財報可以讓你對這個行業里的主要玩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不至於提一些太離譜的問題或者建議。
如何閱讀財務報表,一個比較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杜邦分析法。我有一篇文章介紹過如何用杜邦分析法來解讀一家知名上市企業(中興通訊)的財務報表和企業經營狀況,(文章見此)在我做了這個練習一年後,中興通訊2012年中期財報報出巨虧,利潤率持續走低正是導致該企業及其幾家主要競爭對手從2012年起開始大幅裁員的直接原因之一。
花一天時間讀完一兩家企業的財報之後,接著就得下點死工夫,讀一本這個行業的綜述性書籍,例如對於保險行業我推薦《風險管理與保險》。讀這樣一本書的目的,第一是更深入地理解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慣例,比如你得知道財產險和壽險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異所以它們的經營也會很不同;第二是掌握一些行業里的「黑話」,比如當你聽到「承保」、「核保」時你得知道這都是指什麼。我個人而言,讀這本書是用業余時間,加起來用了8小時左右。
『叄』 如何「看懂」一個行業
一個行業存在即有道理。看懂是一個時間問題急不得,得沉下心去看去做去想去領悟,用時間來積累自己。想一兩天看懂一個行業或者只是袖手旁觀那就是痴人說夢了。比如說你想看懂沙縣小吃,你不去親自摸一摸鍋碗瓢盆,不去買那些一條龍的套料,你以做包子鋪的的方法自己發麵包包子蒸包子那你一輩子可能都弄不透沙縣小吃為什麼那麼便宜的真諦。當然如果你人品夠好能夠找到一個師傅帶你你的進步會非常快的
『肆』 職場人如何看清行業的趨勢
其實這個問題很大,很難著手。因為從投資的角度,創業的角度,就業的角度來看都會有些不同。我就泛泛談談吧。
先提觀點:
1.看天花板 ;2.看持續性;
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企業或行業的產品(或服務)趨於飽和、達到或接近供大於求的狀態。
已經達到天花板的行業:極度飽和的行業(如鋼鐵行業)。
對於投資而言,其投資機會是那些在行業蕭條期末端仍有良好現金流,極具競爭能力的企業,他們可以去並購低效企業。
對於創業而言,這種行業已經不適合同類競爭品進去了,沒有任何優勢。只能到供應鏈或者服務優化上去找機會。
對於就業,這個行業已經非常穩定,你基本不可能隨著這個行業成長,一旦進去,就是按部就班,要求大發展會有難度。
產業升級創造新的需求,舊的天花板被解構,新的天花板尚未或正在形成。(如汽車行業和通訊行業)
對於投資和創業而言,其投資機會在於技術創新帶來新需求。
對於就業而言,可以考慮進入最有潛力的新公司,或者最願意改變的老公司,當公司發展,你也有機會。
行業的天花板尚不明確的行業。(如人工智慧、新能源等)
這類行業歷來都是偉大企業的搖籃,重點挖掘那些細分行業里具備領軍地位的優秀企業――即:小行業里的大公司。
持續性:
持續性是指這個行業可見地能存在多少年。
貫穿人類發展的行業:教育、醫療等
這些行業不用講,生生世世,永遠都在。。無論投資、創業、就業永遠都有機會,但同樣的,這種行業的競爭不會小,而且成為巨頭非常難。
特定世代的行業:比如蒸汽機、比如石油
這種行業請關注是早期還是晚期。基本可以參考上方天花板一節所講。
特殊風口吹起來未必長久的行業:比如直播
目測會有人噴,但是我的確不看好直播,理由以後說。但拋開直播而言,這種類型的行業,蜂擁進去,無論投資、就業、創業,基本都是曇花一現。
所以我的理念是,去具有一定時代持續性而非特殊風口的行業、去天花板暫未完全形成或者目前距離天花板還有遙遠距離的行業。
其實職場也是類似的,請想像一下,你能在這個單位最高做到什麼位置,達到什麼成就,最多做多久。可以參考歷史數據。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覺得會超過歷史所有人,打破記錄,這是聰明人最容易犯的錯誤,越聰明越容易犯。把自己稍微當做傻瓜,去找一條順風順水的船,不用出力,你也可以早發白帝城,暮到上海灘。
『伍』 如何快速地了解一個陌生行業/領域
想要快速的了解一個陌生行業,我們只能先從大方向入手,簡單的了解框架雖然不能讓我們完全看懂這個行業,但是能掌握大體的方向和脈絡,我們可以從一些具體的方向入手,比如說弄清這個行業的服務內容或者商品特性,然後接著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一下需求這方面的問題,最後就可以開始找一些內行的人聊天摸索一些內部的東西。
首先需要大概的弄清這個陌生行業的一些基本情況,可以通過查詢這個行業裡面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或公司官方網站,了解他們在提供什麼和能提供什麼。然後查閱一些相關的書籍資料或者文章來了解整體方面這個行業的基本信息和前景。
我們需要了解的方面不僅僅是供應方和市場兩個方面,還有熟悉從生產源頭到用戶終端之間的環節和流程,利益獲得的方式,利潤分配以及利潤空間等等,產品能提供的價值,用戶對於該產品的需求和滿意度。
『陸』 行業分析的方法
行業分析的方法:
一、收集信息
分析任何事物,首先要對選定的事物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為了建立對行業的整體認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搜集這個行業的信息。
那麼我們該如何搜集信息呢?
搜集信息的維度我劃分以下三個:
分析報告
新聞資訊
找人咨詢
二、了解行業
對一個行業進行分析需要先建立對行業的整體認知,也介紹了一些收集信息的渠道。
收集信息時,我們要注意不能盲目地收集信息,收集到的信息要在我們後續去了解和分析行業時能夠用到。
首先我們先要利用收集的信息去解答三個問題:
行業的產業鏈有哪些環節?
行業有哪些頭部企業?
行業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2.1 行業的產業鏈有哪些環節?
對一個行業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這個行業的構成是怎樣的?這個行業從源頭到終點都有哪些環節?每個環節的上下游是誰?
了解整個行業的產業鏈,能夠讓你認知到自己所處環節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當行業發生變化的時候,你能夠清晰地捕捉到是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
2.2 行業有哪些頭部企業?
一個行業的頭部企業也是從小規模逐漸演變為頭部,一個頭部企業所經歷和面臨的問題,可能是這個行業絕大多數從業者都會遇到的問題。
比如票務市場,不論一級市場的大麥還是二級市場的摩天輪,用戶的負面評價都集中在價格浮動與票價過高和沒有及時收到票。比如拼多多當前面臨的商家問題,不論京東還是淘寶,之前也都曾經歷過。
從頭部企業可以看出這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格局,頭部的生存狀態也意味著這個行業最終的生存狀態。
2.3 行業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每一個行業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了解一個行業的生命周期能夠讓你意識到,行業當前的著力點在何處,和可能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這個行業所處的階段是早期、中期還是晚期?這是市場是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
行業產生階段性變化的時機,往往是最能夠抓住機會的時機。
3.1 常用的分析模型
當我們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的時候,有很多種常用的方法論。每一個方法論都有其適用的場景。——《如何快速了解一個行業—實戰篇》
以自身為主體,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經營策略;
商業畫布模型主要用於分析企業價值,通過該模型可以得出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
生命周期理論用於去判斷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階段,以把握企業發展節奏與規避風險。
3.2 行業的天花板如何進行預估?
行業的天花板並非固定不變的,隨著市場的變化,其舊天花板可能會被解構,產生新的天花板。
行業的天花板一般可以通過推算行業內的消費者數量或消費頻次來進行大致判斷,也可根據整個市場的消費數據和變化趨勢進行判斷。
3.3 每個環節提供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對於每一個環節的核心價值判斷,能夠讓我們看清在一個行業里,掌握哪些核心資源才能讓一條產業鏈持續地正常運轉。
現場娛樂行業其上游是文藝表演團體、演出經紀公司和主辦方,核心價值是生產消費內容;而大麥與摩天輪作為中間的消費服務平台,提供的核心價值是連接內容與消費者;其下游是演出場館,核心價值是提供消費者與內容的承載空間。
四、預測行業
4.1 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對於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是綜合多個維度的判斷,在此我們可以藉助的各種方法論進行分析和判斷。
4.2 存在哪些潛在的機會?
對於機會的判斷同樣是信息的二次整理和主觀推斷分析。
『柒』 如何才能了解到某個行業最前沿的信息
接著可以了解各行業的人物,尤其是這些行業「權勢人物」在一些行業年會、產品展銷會、研討會等等會議上的表態,看他們對該行業進展、格局的看法。這些人都有長期從業經驗,是了解一個行業的捷徑,但要注意其片面性。
『捌』 如何了解各行業的最新資訊和動態
1.傳統/網路媒體
傳統媒體如電視新聞、報紙雜志(經濟觀察,每日財經報)、廣播(中國之聲、經濟之聲)等等,網路媒體包括像微信、微博、新聞門戶網站,客戶端等等。
2.政府網站
如中國政府網、地方政府網站、地方主管部門網站,如XX省人民政府、XX財政廳等等。建議可以把這些網站收藏在瀏覽器的網路收藏夾內,方便快捷,也不會遺漏,隨時隨地登錄瀏覽器賬戶查看。
3.行業相關協會、雜志網站以及論壇
以環保行業為例,如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世界環境雜志、中國固廢網、環評愛好者論壇等等,這些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大多與行業息息相關,缺點可能就是更新稍慢。
4.藉助行業動態監測軟體
行業瞬息萬變,商機也稍縱即逝,每時每刻整個行業都處在一個動態變化中,尤其是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渠道眾多。因此,為了快速、准確、實時的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建議企業可以採用一些技術手段,如行業動態監測軟體,不僅能夠為企業提供全網全行業並分平台的7*24小時實時監測服務,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還能夠幫助企業監測所關注的行業招標信息、用戶需求、知識產權風險、供應鏈信息等內容,幫助企業實現業務創新,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玖』 [轉載]談如何快速了解一個行業
對於任何一個行業,我們要了解的無非是:
1. 這個行業是怎麼掙錢的。
2. 這個行業現在能不能掙錢。
3. 這個行業以後能不能掙錢。能掙多久錢,需要多久掙錢……
4. 這個行業掙一筆錢需要多久,周轉長么。
5. 這個行業掙錢容易么?風險大么,是不是掙了錢把人都整進去了?靠周轉?資本金?大數量?大體量?高負債?還是高科技?
6. 行業亂不亂?是監管嚴重,灰色 監管,還是江湖呢?是站著掙, 躺著掙,還是彎著掙呢。
第一,讀新聞
想了解一個行業?先讀100條新聞再說,剔除重復的。讀各種行業大事,行業政策,行業八卦,不懂的行業名詞先都記下來,看時間排名比較靠前的行業政策。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公司,快破產的公司都記下來。帶著商業模式的框架去讀,找其中的關鍵點。
第二,讀賣方研究報告
1)先讀行業內研究。
賣方的行業研究分幾種不同的研究方法。先找時間較新、較為完整的。讀明白掙錢的周期,掙錢的點,掙錢是否容易。讀完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對行業有個大概的了解,對行業名詞不懂的一定要去查。了解行業上下游和渠道。
2)讀行業周報。
行業周報一般數據比較多,多讀幾家不同的賣方研究就能知道大家都在看什麼數據了。這個時候開始查每個數據的統計結構,采數據的點,重要程度,是否靠譜, 然後結合特殊行業要求(例如有的行業看存貸比,有的行業看庫存,有的行業看沉澱資金,有的行業看周轉)。
3)看行業靠前的龍頭和行業尾巴的招股說明書。
不僅要看內容,風險提示, 還要看是誰做的、誰寫的所在的地區老闆是誰。
4)讀行業公司的深度研究和近期研究。
先讀深度研究,深度研究一般是在這個公司轉型(例如並購了一個公司,添加了一個產業鏈之類的)時候發的,結合時間前後和價格,看看到底這個轉型是真是假,對公司影響如何。查公司換過幾個高層,董事和經理。另外讀給這個公司做承銷時候的那個券商的首次報告。讀完了那個承銷商的,查查這次承銷中誰落選了,再讀讀那個落選的券商的首次覆蓋報告。然後去查這個公司的負面新聞。看看到底是行業問題還是老闆問題。是老闆問題PASS,是行業問題就要當心了。
5)讀公司研究中的數據:可以做一個范范的估計,各個公司類比一下,對於每個公司做一個大概的 (其實是肯定不準的)估值,心裡有個譜。每個行業看重點數據。
第三,吃飯,電話,喝酒,聊天
通過跟不同的人聊天,能夠直接接觸行業人士,得到更為直觀的感受。這個時候找誰聊,怎麼聊這里很關鍵的。
1)前面的閱讀使你對這個行業有了一定了解,但也會有疑問。那麼就打電話到3種券商或者經紀的研究員那裡:你熟的關系好的;你不熟的但是長期COVER這個行業的券商研究員; 最後是你自己的經紀行的券商。把你對於盈利點和風險點所有的疑惑,都去好好咨詢下,在問之前你腦袋中先形成自己的一套邏輯。
2)行業大腕。如果肯下苦工,做過很深入地研究找到了商業點,人家還是願意和你分享的,如果自己有底子能告訴他們一些他們不了解的就更好了。
3)各行各業的好朋友:一般就是拜託朋友約來約去了,但想聽到real insight還是要下一些功夫的。
4)咨詢公司和會計事務所以及律所的好夥伴。有大的項目或者需要了解的是在身後或者過於niche,這個時候就要請咨詢公司來幫忙做個活了。
5)行業的中層幹部以及中等公司: 說實話直接約大公司的大腕太難,想深入了解行業的話還是看跟大腕的熟悉程度以及場合,要不然會什麼實話都聽不到、要不然就是全場打哈哈。
第四,整理
最後就是寫報告和整理了。建議去看高盛的,高盛的每個行業團隊是有自己的思路的。一般會先弄個白板然後再把盈利能力、風險點、風險水平、上下游鏈、政策法規都整理一遍,一邊整理一遍讓別人繼續補充,然後再做領先指標。
第五,跟蹤行業信息
行業不是你了解就了解完了的。現在 更多的行業已經是交叉性的。例如金融行業對重資產和輕資產行業的影響;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房地產對互聯網用戶增量與電信行業的影響;科技行業的發展對於互聯網的影響進而對醫葯行業的影響。做宏觀的好處是在大腦中形成一張地圖,各個行業可以串聯起來。
『拾』 怎樣快速了解一個行業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發展規律,不是毫無規律可循的。而談到投資,就要尊重這些行業發展規律,逆規律投資將發生嚴重損失。
按最粗淺的劃分,行業可以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這些產業相互都有聯系,又各有各的規律,應該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研究。不單要研究行業的現狀,還要了解行業歷史;不單要知道中國該行業的歷史和現狀,還要知道國外該行業的歷史和現狀。所謂「博曉古今,可立一家之說;學貫中西,或成經國之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按最粗淺的PE、PEG、PB等等指標,甚至把自己作為一個公司的所有者角度,以這些投資思想來投資,顯然太淺薄了。應該具有歷史眼光,從行業本身在古今中外的發展歷史中發掘行業規律,然後結合市場當時對該行業或公司的估值水平,考慮通脹和機會成本後,在低價時買入,高價時拋出。這就是所謂的「歷史分析法」。
比如航運業,就要知道這是顯然的周期性行業,和經濟周期幾乎一致,要求投資人對宏觀經濟有較強的把握能力;比如化工業、煤炭、水泥、房地產、酒等行業,就要知道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波動很大;再比如農業、農田方面,則又是一個新領域。所以站在投資的角度看,不是所有行業都能投資的。投資者只能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在自己十分了解的行業內投資,低買高賣,如果要投資其他行業,必須對那個行業的古今中外,以及現在的格局有深刻了解,不然就是魯莽,就是瞎投。
在公司行為方面,可以分為戰略行為、戰術行為。戰略行為一旦定錯,至少1、2年會付出代價,有時甚至倒閉。而戰術行為要視情況嚴重,重大的戰術錯誤會演變成戰略錯誤,釀成悲劇。投資的時候要注意所投資公司在戰略、戰術兩方面的動作,根據自己對該行業運行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判斷該公司的戰略制定是否出現重大失誤,戰術行為是否會演變成戰略錯誤。一個企業,最重要的部門就是營銷、財務,投資者就相當於是這個公司的財務總監,對這個公司了如指掌,自然知道內在價值是多少。而投資家,就相當於是各個行業的財務總監,能對各行業的領頭公司定出適合自己的內在價值。
一個行業在一個階段里都只有那麼幾個企業家,都是一個江湖。應該了解該行業歷史上的演進過程,了解一個又一個江湖,只有站在歷史、中外的角度上,才能看清未來。
熟悉一個行業後,再去熟悉另一個行業;先熟悉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然後再熟悉各個國家,這樣久而久之,就能孰能生巧,就能不斷加速自己了解一個行業、一個公司的速度,就能變成投資家,應此投資家本身就必須是一個中國、西方政治經濟史專家。
要想快速了解一個行業,首先,可以上這個行業的行業協會網站,然後把該行業的所有企業名錄下載下來、關鍵性行業人物下載下來。
接著可以了解各行業的人物,尤其是這些行業「權勢人物」在一些行業年會、產品展銷會、研討會等等會議上的表態,看他們對該行業進展、格局的看法。這些人都有長期從業經驗,是了解一個行業的捷徑,但要注意其片面性。
下面就可以透過該行業協會、法律部門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該行業有系統性的認識。行業的法律法規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了解該行業的格局、組成部分、運作機理,又可以隱約地透露出行業內的運作規則和運作機理。還可以去了解一下管理該行業的政府部分對該行業的看法(可以通過其行動)
此外還可以關注學校相關專業、該行業學術界、其他相關上下遊行業、廠商對行業競爭格局的看法。這個可以多了解學校里一些熱門專業,學術界的一些焦點,行業廠商的一些競爭焦點。
最重要的是知道資本市場參與者對該行業、公司的看法,利用他們認識上的偏差導致的投資機會。
最後,應該了解一下該行業在中國歷史上、國外歷史上的發展脈絡,了解行業本質和運行規律,把握這個規律。經過上述幾個過程,才算是對一個行業做到有所了解,而要做到深刻認識,則要在後面不斷跟蹤,不斷加強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和認識,逐漸地就會成為該行業的專家,服務於投資活動。
總之,經過以上的調查了解,投資者對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應該能做到這么幾點才行。
1. 了解國內外、歷史上該行業所有宏觀環境下的表現:包括政府政策、經濟、社會狀況、技術革新對該行業的影響;
2. 了解該行業在國內國外普遍的運行規律。了解國內的競爭格局、發展階段。要能對下面該行業的前景要能形成判斷,從而判斷投資價值所在;
投資,一定要堅持價值投資,投機行為長期看是不可靠的。投資的本質,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了解它的內在價值,然後低買高賣。
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