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人信息被泄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人為倒賣信息,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機構員工主動倒賣信息;
(二)PC電腦感染,電腦感染了病毒木馬等惡意軟體;
(三)網站漏洞,攻擊者利用網站漏洞,入侵了保存信息的資料庫;
(四)手機漏洞。使用了黑客的釣魚Wi-Fi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㈡ 數十億條個人信息明碼標價售賣,個人信息都是怎麼被泄露的呢
1、首先通過快遞進行泄露,很多人都會在網上購買一些東西,而商家會在快遞的包裝上寫上購買者的電話姓名和住址,購買者拿到快遞之後對快遞上的單信息沒有進行銷毀導致泄露的,或者在運輸過程中有一些人就抄下了購買者的信息。
2、另外火車票上面也會有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很多人用完火車票之後就會隨地亂扔。被一些不法分子撿到之後,就會進行電子掃描,讀出個人信息。
3、在一些社交軟體上進行實名認證,現在很多軟體都需要進行實名認證了,有些不安全的軟體就會倒賣用戶的認證信息。
二、怎麼預防個人信息泄露?
網路上真的防不勝防,一些不正規的網站最好不要去實名認證。在網購的時候最好使用假的名字,火車票要扔掉之前,先把裡面的二維碼撕掉。
㈢ 22.8%網民遭遇個人信息泄露,我們的個人信息究竟是如何被泄露的
現在是大數據的時代,我們的信息基本上都是透明化的,如果想要知道你的個人信息有很多種方式,有關22.8%網民遭遇個人信息泄露,我們的個人信息究竟是如何被泄露的?我覺得有以下的看法。第一,電話號碼早就已經被倒賣過好幾手了,所以在平時我們不要隨便給別人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如果你隨便寫電話號碼的話,之後肯定會有廣告或者是詐騙分子打電話給你進行推銷。另外,互聯網的普及使公民的信息無法再私人化,通過簡單的手段就可以獲取到一個人的全部信息。最後,我們生活在社會上,不可能與外界隔絕關系,個人信息只要有人知道,那就會傳播。平時在使用手機的時候,我們的信息其實也在暴露當中。一些手機軟體會分析用戶的喜好,進行實時推送。我們的手機實際上監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不要用人臉識別,最好使用指紋解鎖以及付款。
1、電話號碼早就已經被倒賣過好幾手了。
在平時我們不要隨便給別人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如果你隨便寫電話號碼的話,之後肯定會有廣告或者是詐騙分子打電話給你進行推銷。
有關22.8%網民遭遇個人信息泄露,我們的個人信息究竟是如何被泄露的?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認可本篇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㈣ 網上個人信息泄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網上個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有可能是有人非法出售別人的個人信息
這不僅違背了我國法律
也侵犯了個人隱私
其次,有可能是,你用了網吧等公共區域的電腦
來填寫個人信息
之後並沒有將其清理干凈
最後也有可能是,你填寫信息的某個網站
將你的個人信息泄露出去
㈤ 信息泄露的原因是什麼對學生、用戶、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是因為一些不法分子想要通過這件事情賺取高昂的利潤,所以用戶的信息才會被泄露。如果信息泄露了,那麼所有的用戶都會接收到源源不斷的垃圾信息,也會接收到接二連三的騷擾電話,不僅影響學生上學,而且用戶也會產生一種反感的情緒,對於社會而言影響是巨大的!
信息泄露之後,會有什麼具體的危害嗎?
當你的個人信息被泄露之後,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便是有一些不法分子會冒充公安要求你轉賬,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信以為真,然後轉賬給對方,從而導致上當受騙!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千萬不要讓個人信息泄露。
㈥ 究竟有哪些途徑會導致個人信息的泄露
其實可能會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途徑是比較多的。首先像我們平常在去購買手機卡的時候,對方就會要求我們在上面填上一些自己的身份信息,像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實際上都是比較基本的個人信息。那麼可能一些人還會要求你提供身份證號碼,那麼我們在去購買手機卡的時候,如果說是在專業的像電信或者是移動公司去購買的話,那麼對於個人的信息他們是有保密條款的,所以說在這種途徑之中還不太可能會被泄露。
這是因為他們傳遞給了其他的平台,通過這種個人信息共享的方式去實現他們之間利益的交換,但是在這其中用戶的個人隱私卻完全被泄露,所以說像平常一些要求我們提供個人信息的平台或者是軟體是我們應該是更加的謹慎的。如果說是不那麼必要的提供的話,盡可能的還是去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