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聯網時代信息量真的很大,我們應該如何辨別和過濾不良信息
現在互聯網發展十分的迅猛,可以說信息量也是很大的,我們在生活中接觸互聯網的時候也比較多,但是我們應該如何去辨別和過濾這些不良信息呢?一定要擦亮雙眼,一定不要被一些不良的信息所蒙騙,使自己遭受損失。
網路是一個全民公用的空間,可以說誰也不能保證不良信息不會侵犯我們,我們只有擦亮雙眼,防止自己被這些信息所侵犯,當然了,也希望有關監管部門對於這些不良的信息能夠實施監管,能夠有一個過濾的程序,還我們一個文明的互聯網平台。
B. 如何應對職場信息過量有什麼好的辦法
如何應對職場信息過量,其實現在真的信息很多,就拿學習來說:以前我們可能會因為缺乏知識而無知,現在我們可能會因為知識泛濫而導致我們不知道該學什麼?每天我們的朋友圈,我們的公眾號會有大量的信息推送。可是哪些信息對我們有用呢?
以上是本人對於職場信息過剩的看法,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呢?
C. 面對信息,如何高效地處理
我們日常面對信息有兩種場景,一是我們被動會接收到信息,比如我們的下屬向我們匯報,我們的合作夥伴向我們推銷,亦或是我們的客戶向我們提出意見。第二種場景是我們主動的去獲取信息,第二種場景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我們主動去觀察周圍的現象,二是我們為了解決問題有意識的收集信息。應該怎麼辦,我有如下思考:
一、被動接收信息,如何處理?
1、首先,要關注信息的本身,也就是關注信息的事實層面。
有時候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接收了很多非事實層面的東西,比如下屬小王主管向你匯報,說幹事小張幹活不靠譜,沒有時間觀念,工作標准不高。這個時候你需要問清楚小王主管,到底小張哪裡不靠譜,在哪些事情上有什麼具體的表現,沒有時間觀念是一周或一月有多少次遲到,或者在哪些工作上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上報成果,一定要問到具體的層面,而不僅僅是接收夾雜著情緒、偏見甚至錯誤的信息。我們需要回歸事實的本身。
2、其次,要關注到信息的關聯利益方,也就是思考信息和信息提供者的關系,確保自己沒受到誤導。
信息的背後是人,信息傳達的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者是人的產出成果。
屁股決定腦袋,利益是信息的內核。所以我們要高度關注信息是什麼人提供的,傳遞這些信息和他有什麼利益牽扯,有時候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有其他的目的。下屬們往往報喜不報憂,但我們對信息要有清晰的判斷,不能被牽著鼻子走。
3、再次,要關注到我所接受到的信息對我產生的影響。
圍繞著這些信息,進行匯總判斷,尤其是要思考清楚這些信息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會產生如何的影響。
信息相當於是提供給我們的數據,歸根結底還是利用這些信息採取行動,及時的採取正確的行動,才是我們接受信息的落腳點。
二、主動獲取信息,如何處理?
(一)主動觀察現象
我們有著對世界尤其是未知的好奇,幾乎每天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都在變化,我們在好奇地觀察著這個世界,如何更深一步的看透事物?我有如下思考:
1、觀察事物,首先要思考背後的原因和邏輯。
比如你看到自己經常走過的沿街商鋪掛上了「吉店轉讓」,不僅僅止步於「又一家店鋪黃了」或者「實體經濟不好乾啊」這之類的感慨或判斷,而是要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他們家的店鋪為什麼會倒閉,是選址地和目標客戶匹配度不高導致客流差,還是產品不好或者是服務差勁,亦或是周圍同類商家的競爭導致。
將上面的現象更深一步的思考,你可以觀察一下他的同行業做得怎麼樣,如果也很差,是不是整個行業在走下坡路?如果有好有差,就要考慮是不是商圈的問題,把自己置身於老闆,想想自己會如何運營這樣一家小店鋪?
只有多進行這樣的思考,而不僅僅讓自己為現象下一個簡單的判斷,才能讓自己的思考深度不斷深入。
2、觀察事物,其次要鍛煉自己預測產生變化和結果的能力。
還是上面的問題,如果倒閉的是一家旅行社,你分析原因,線上經濟的攜程、去哪兒、途牛等給了他們巨大的沖擊,導致客流銳減。那麼你需要進一步思考,線上旅遊網站會徹底摧毀線下的旅行社嗎?將來的旅行社應該是什麼樣子?線上的旅行社會不會布局線下?當前的旅行社生意還是一個好生意嗎?如果你是老闆,你是及時止損還是轉型?通過你收集的信息和思考,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時間會驗證一切,或者你可以將你的判斷在旅遊業分享出來,聽聽更多人的意見,確保自己不是胡亂的想法。
3、觀察事物,最後要思考這個事情之於我應該採取的措施和行動。
替別人操心,落腳點還是關注自身。要想想自己觀察的事情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所經營的業務有無影響?
很多時候是變化已經發生,而我們還不夠敏感,沒有看到。
我們要認真思考,我們應該採取的措施和行動,怎麼規避掉潛在的風險或改編已經釀成的不好的影響,不斷鞏固我們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比較優勢,立足於不敗之地。
(二)主動收集信息
主動收集信息是我們最常遇見的場景。如何做,我有以下思考?
1、首先,將關注的落腳點放到需要解決問題的本身。
收集信息,歸根結底是為了解決事情。有時候我們收集信息非常膚淺,泛泛從網路上查了點資料,這不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做事情,要聚焦,先將問題的核心點找出來,圍繞著核心點收集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高效。
2、第二,關注需要解決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要深入思考什麼是這個問題產生的核心訴求,最根本的訴求?要關注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舉個例子,你女朋友在中午吃什麼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鬧別扭。這個時候,你需要知道問題的關鍵不是這一頓午餐,而是你女朋友覺得你不體貼她、不遷就她,甚至於覺得你不像以前那麼愛她。你洞察了這個核心訴求,才能採取正確的行動,而不僅僅是就這個事情道歉,這樣治標不治本。
3、第三,要關注第一線現場。
哇哈哈的宗慶後每年抽出三分之二的時間去看現場,到全國各地的商超、雞毛小店去調研,拿到第一手的資料,到底我的產品賣得怎麼樣,不能僅僅看面上的銷量,在一線去看、去問、去聽,這才是解決問題實實在在的態度。
4、第四,高效全面的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不能只用老辦法,要建立自己信息收集的高效系統,准確是第一位,高效是第二位,時間如此寶貴,只有高效才能做到全面。
5、第五,正確地作出判斷。
信息收集完成後,是對決策者的極大考驗,決策者必須通盤考慮作出正確的判斷,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判斷的背後是准備壓上的人、財、物。
6、第六,堅定而靈活地實施執行。
圍繞著判斷,我們要做出行動實施方案,對此,我們要有兩個原則,一是堅定,二是靈活。堅定是因為我們基於正確、全面信息做出的判斷,是大概率正確的,所以我們要堅定執行才能成事。靈活是因為市場隨時在起我們預想不到的變化,也許行業黑天鵝會降臨,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敏感和靈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將收益獲取到最大。
D. 如何應對互聯網上過剩的信息
現在互聯網上充斥的信息量大到無法想像,很多時候在我需要獲取某些信息時,卻找到了很多相關信息,到最後我自己也分不清楚到底哪些資料是我有的,哪些是沒有的了,每次找的時候也都需要藉助於搜索功能,一方面影響操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影響心情。其實面對網路上的海量信息,也有方法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篩選效率:
1.盡早確立自己的領域,善於使用標簽 給自己貼上一定的標簽,信息檢索時對應自己的標簽查看相關。
2.盡量對自己的關注對象聚焦,關注領域不要超過3個,這些領域間應是互聯聯系十分緊密的,你所關注的信息應該只屬於所標注領域及其周邊。
3.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的80%的學習過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去努力的。
4.對收集的資料要進行先判斷後保存,選擇有品質的資料,知識是財富,但互聯網上的知識是良莠不齊的,你需要有側重點的去取。你是寶石鑒定師,就別去取對自己而言不熟悉稀有金屬,否則你拿到的可能是毫無價值的西貝貨和劣質品。
5.三秒鍾放棄原則,拿到一份資料之後看三秒鍾,如果覺得暫時用不上就果斷放棄,千萬不要抱著以後還有可能用得上的原則,果斷的刪除不需要的資料。
6.充分的;利用網路上的資源,比如rss,豆瓣,博客,特別是博客,利用博客做為自己知識存儲的工具,一方面便於查閱,另一方面還有助於你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樹立個人品牌。
7.對信息源進行分類; 對信息接收進行優先順序分類;注重信息的接收與吸納的轉化比例。
E. 如何判斷信息價值 怎樣鑒別與評價信息
信息的鑒別與評價
一、教學對象分析:
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如何鑒別與評價信息的問題,而紛繁復雜信息世界裡也很容易擾亂人們的注意力。因而,學會准確地鑒別和評價信息,對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能鑒別和評價信息,並掌握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2、能對信息形成敏銳的洞察力,能對信息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能識別並抵制不良信息。
三、教學重點:
掌握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難點:
能對信息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信息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
五、教學方法:
講解,探究,任務驅動和自主學習相結合。
六、教學過程:
在信息時代,信息給給人帶來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是各類信息紛繁雜亂,魚龍混雜,真偽難辨,因此,有效地鑒別與評價所獲得的信息,是利用信息的前提。
那麼如何對獲得的信息的價值進行鑒別和評價呢?在這節課中我們將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一)、從信息的來源鑒別信息的方法:
案例分析:
案例一:李明在網上登記了自己的基本個人資料後,收到一封來自國外的航空信件,說他中了23萬元現金大獎,只要他立即電匯150元的手續費,兩天內就可以將現金送到他手上。
探究分析:
(1)李明從那裡獲得「中獎」信息?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為什麼?
(2)該中獎信息本身有沒有可疑之處?
(3)李明問銀行,銀行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
(4)除了公安機關跟蹤調查,還有什麼可以辨別該中獎信息的真偽嗎?
(5)評價李明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地址等資料的行為,你會這樣做嗎?為什麼?
案例二: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大學生求職的高峰期,面對鋪天蓋地的招聘信息,如何快速准確地鑒別真假信息防備上當受騙。
(1)關注招聘部門所發布的信息要素是否全面
如沒有刊登企業名稱的單位很可能是沒有經過合法登記的公司。
(2)長期刊登的招聘信息
例如有些信息幾乎常年累月都刊登在報紙上或晚報上,而且待遇優厚。這種招聘信息的真實性大家可想而知。
(3)要留心招聘單位是否只留下EMAIL或者郵政信箱
個別非法中介打著招聘的晃子,來獲得大量求職者的個人信息並通過出賣求職者得個人信息來從中獲利。
(4)要留心招聘單位招聘量是否過大,招聘人數過多。
歸納總結:
1、查看信息的來源,判斷信息的要素是否齊全。
2、邏輯推理、查閱、調查的方法進行考證和進行深入的調查。
3、信息的來源是否來自權威部門。
4、判斷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觀存在、構成信息的各種要素是否真實,與同類信息進行比較。
5、研究此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6、實地考查。
7、要學會分析和鑒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要善於學習,善於動腦。謹防上當受騙。
二)、從信息的價值取向進行判斷
一個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他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信息,因為這些信息對於他來說是有價值的。
信息對於每個人的價值是各不相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的信息對於我們來說,有的有用,用的無用,有的真實,有的虛假,因而,因社會角色的不同,知識背景不同,生活經歷不同也就決定了信息的價值取向的多樣性。
案例分析:
例一:關於世界飢荒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1)新聞記者:及時報道食物缺乏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其中包括人員傷亡、國家和地區目前的救濟活動和食品援助運輸工作以及進行中的救援行動計劃。
(2)歷史學家:研究該國或該地區的歷史、地理和人口狀況,確定造成目前這種飢餓狀況的各種因素。調查每個國家的面貌,除了確定上面這些因素,還要了解每個國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期望值、兒童的道德水準以及其它相關的重要統計資料。
(3)政治學家:調查造成該國飢餓問題的政治、法律和經濟因素,明確該國的管理模式和影響以上方面的各種因素和人。
例二:當前物價上漲,各種生活必需品上漲幅度大大超過人們的心裡承受能力。關於物價上漲信息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如政府官員,經濟學家,家庭主婦,學生等。
三)、從信息的時效性進行判斷
在信息來源都可靠的前提下,還要判斷信息的實效性,判斷的方法是:
1、對突發性或躍進性的事實,在第一時間里做的報道,具有很強的實效性。
2、漸進性的事實,應在事實變動中找到一個最新、最近的時間點來判斷實效性。
3、過去發生的事實,新近才發現或披露出來的,可以通過說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時間和來尋根探源的方法加以彌補。
例如:每年都有西方軍事報道中國在建造「航空母艦」的新聞。如下面的信息
(1) 中國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建航母。
(2) 中國在修復「瓦良格」號航母。
(3) 在中國北部港口大連親眼目睹「瓦良格」號航母已經完工。
(4) 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在西北某地建起了滑躍起飛跑道的訓練設施,這里多風,與航母真實環境相似。
(5) 中國有兩艘新的國產5萬噸級航母也正在上海建造之中,其中一艘將於2014年下水,另一艘則將於2020年下水。
七、教學總結:
本節通過一些具體案例分析得出,可以從信息的來源、信息的價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時效性對信息價值進行判斷。通過學習,讓學生們能了解如何對信息進行鑒別和評價,使得信息能夠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物資和精神財富。同時信息的鑒別與評價過程還應參照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信息是否真實可靠。
(2)信息來源是否具有權威性。
(3)信息是否可用。
(4)信息是否具有時效性。
(5)信息包含哪種情感成分。
(6)信息是否具有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