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姓氏有哪些
1、孫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羋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
㈡ 中國姓氏大全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只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後妃。」
㈢ 姓氏的信息是什麼
姓氏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中國通常是維系血緣的隱形紐帶。在人們熟悉的「百家姓」背後,還隱藏著約 4000 個不常見的姓氏和20000個鮮為人知的姓氏。 中國姓氏起源 姓氏圖騰作為血脈延續的姓氏,最早出現在中國。據考證,中國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時是母系社會,人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組成,形象的說明最早的姓跟母親有關。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因為中國人很早就發現這條遺傳規律:近親通婚對後代不利。
㈣ 姓氏有哪些 姓氏簡單介紹
1、趙姓
趙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周穆王時的造父是漢族趙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總人口大約有2670萬,趙姓在北方地區是常見的姓氏之一。
2、錢姓
錢姓,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大彭國始祖篯鏗的裔孫)為得姓始祖。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2位。
3、孫姓
孫姓,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5%。
4、李姓
李姓,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5、周姓
周姓,中國十大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個以漢族人口為主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於姬姓,台灣土著族、瑤族、東鄉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壯族、羌族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㈤ 中國姓氏有哪些
1、張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國 。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達到了0.954億,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
2、李
李姓,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19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李姓人口達到1.009億人,為全國第二大姓。
宋朝第二大姓。元朝、明朝第三大姓。
3、王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
「王」字,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
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