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最關注的氣象信息有哪些
環境溫度、環境濕度、露點溫度、風速、風向、氣壓、太陽總輻射、降雨量、地溫(包括地表溫度、淺層地溫、深層地溫)、土壤濕度、土壤水勢。
氣象上常用的測定儀器有液體(如水銀)氣壓表和固體(如金屬空盒)氣壓表兩種。氣壓記錄是由安裝在溫度少變,光線充足的氣壓室內的氣壓表或氣壓計測量的,有定時氣壓記錄和氣壓連續記錄。
人工目測記錄的定時氣壓是通過移動槽式或固定槽式水銀氣壓表測量的。基準站每天觀測4次,基準站每天觀測24次。連續壓力記錄和遙測自動觀察定時壓力記錄使用金屬彈性膜盒作為感測器記錄。
可以獲得任何時間的壓力記錄。這些儀器是用來測量這個站的氣壓的。根據該站海平面高度、該站氣壓、氣柱溫度等參數可計算出海平面壓力。
(1)科學天氣信息有哪些擴展閱讀:
自動氣象站數據採集器採用高性能微處理器作為主控CPU和大容量數據存儲器,可連續存儲數據8000餘條。同時可與大容量數據採集卡連接,實現海量數據存儲。
適用於野外無人狀態下的長期監測。標准化工業控制設計,攜帶型防震結構,大屏幕中文圖形液晶顯示屏,輕觸膠片按鈕。適合在惡劣的工業環境中使用。具有斷電保護功能,當交流電源發生故障時,由充電電池供電,可維持48小時以上。
氣象監測:系統配備交流電、直流電、太陽能電池等多種供電方式。太陽能電池的功率高達15瓦。在全功率條件下,可保證連續7天不間斷供電。
可靠的三防設計,防護等級達IP65,完善的防雷、抗干擾等防護措施。可支持各種室內外顯示屏。工作環境:溫度:-50~80℃,濕度:100%,抗風等級:≤75m/s。
參考資料:網路-氣象監測
2. 關於天氣的小知識有哪些
1、冰雹概念
冰雹是從強烈發展的積雨雲中降落到地面的固體降水物,小如豆粒,大若雞蛋、拳頭,直徑一般為5至50毫米,大的可達30厘米以上。雖然冰雹天氣時間短、范圍小,但突發性強,往往伴有雷電大風,較大的冰雹會使所經之處房屋倒塌、樹木電桿這段、農作物被毀、危及人畜安全。
2、冰雹預警信號
冰雹預警信號分為兩級,分別以橙色、紅色兩種顏色表示。
3、如何應對冰雹
(1)密切關注最新氣象預報和冰雹預警信息;
(2)避免戶外活動,戶外人員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並迅速利用手中物品遮擋頭部;
(3)驅趕家禽、牲畜進入有頂蓬的場所,妥善保護易受冰雹襲擊的汽車等室外物品或者設備;
(4)注意防禦冰雹天氣伴隨的雷電災害;
(5)駕駛人員注意減速慢行,找安全地方暫避;
(6)氣象部門適時開展人工防雹作業。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氣象災害科普知識——冰雹
3. 天氣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氣壓:大氣的壓力,它是在任何錶面的單位面積上,空氣分子運動所產的壓力。
氣溫:表示大氣冷熱程度的量。它是空氣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單位一般用攝氏度℃,或用熱力學溫度K。
大氣濕度(簡稱濕度): 它是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或潮濕的程度,可以由比濕(g)、絕對濕度(pv)、水氣壓(e)、露點、相對濕度等物理量表示。
風: 空氣相對於地面的運動。氣象上常指空氣的水平運動,並用風向、風速來表示。風是一個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風向是指風的來向。風速是指單位時間內空氣在水平方向運動的距離,單位用m/s或km/h表示。(0-12級)
雲: 懸浮在空氣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在常規氣象觀測中要測定雲狀、雲高和雲量。
降水:指從雲中降落的液態水和固態水,如雨、雪、冰雹等。
蒸發: 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氣象上指水由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
輻射:能量或物質微粒從輻射體向空間各方向發送過程。氣象上通常稱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球表面輻射和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
日照: 表示太陽照射時間的量。氣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觀測到的實照時數。
能見度:是指視力正常的人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能夠從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認出的目標物(黑色、大小濕度)的最低水平距離,單位:m或km。能見度表示了大氣清潔、透明的程度。觀測值通常分為10級。
(1)絕對濕度:單位體積(1m3)的濕空氣中含有水汽的質量(kg)。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可得到:
(2)相對濕度:空氣的絕對濕度ρw與同溫度下飽和空氣的絕對濕度ρv之比。它等於空氣的水汽分壓Pw與同溫度下飽和空氣的水汽分壓Pv之百分比。
(3)含濕量:濕空氣中1kg干空氣所包含的水汽質量(kg),氣象中也成為比濕。等於水汽質量(kg)除於干空氣質量kg。
露點或霜點在不改變氣壓和混合比的情況下,把純水(或純冰)平面附近的空氣冷卻到飽和時的溫度。
飽和差空氣在某溫度下的飽和水汽壓與當時實際水汽壓的差值。其單位和氣壓的單位相同。
4. 天氣預報包含哪些內容
晴、多雲、陰、陣雨、雷陣雨、雷陣雨伴有冰雹、雨夾雪、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陣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霧、凍雨、沙塵暴、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暴雨到大暴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大到暴雪、浮塵、揚沙、強沙塵暴、霾
(4)科學天氣信息有哪些擴展閱讀
天氣是指某一個地區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而天氣現象則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閃、雪、霜、雷、雹、霾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
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
天氣預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某一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
如我國中央氣象台的衛星雲圖,就是我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准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台准確預報寒潮、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
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觀測資料,應用天氣學、動力氣象學、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某區域或某地點未來一定時段的天氣狀況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預測。它是大氣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人們生活有重要意義。
如今人們外出,只須收聽或觀看天氣預報,就可以決定是否帶雨具,而在過去,則要顧慮天氣情況。那麼,氣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呢。
5. 有關天氣的知識
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所以可以理解為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http://ke..com/view/39315.htm
自己慢慢看,希望能採納我哦^_^~~
6. 天氣預報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天氣預報的內容包括:
1、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
2、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最高最低氣溫。
3、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風向和風力。
4、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特殊的災害性天氣。
我國中央氣象台的衛星雲圖,就是從「風雲一號」等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准確率。
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常用術語
晴:天空雲量不足3成。
陰:天空雲量佔9成或以上。
霧: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內,影響交通運輸。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陣雨:忽下忽停並伴有電閃雷鳴的陣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隨著積雨雲中激烈的垂直運動,反復上升凝結下降融化,成長為透明層相間的小冰塊降落,對農作物有影響。
凍雨:雨滴凍結在低於0℃的物體表面的地面上,又稱雨淞(由霧滴凍結的,稱霧凇),常墜斷電線,使路面結冰,影響通信、供電、交通等。
雨夾雪:近地面氣溫略高於0℃,濕雪或雨和雪同時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達到或超過5.0毫米。
霜凍:溫度低於0℃的地面和物體表面上有水汽凝結成白色結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沒結霜稱黑霜對農作物都有凍害,稱霜凍。
低壓槽和高壓脊:呈波動狀的高空西風氣流上,波谷對應著低壓槽,槽前暖空氣活躍,多雨雪天氣,槽後冷空氣控制,多大風降溫天氣;波峰與高壓脊對應,天空晴朗。
冷鋒和暖鋒:冷鋒即冷空氣的前鋒,在冷、暖氣團交界處、冷空氣向暖空氣推進。冷鋒上多風雨激烈的天氣,鋒後多大風降溫天氣;反之為暖鋒,鋒上多陰雨天氣、鋒後轉多雲和晴天,氣溫回升。
大風:用風矢表示,有風向桿和風羽組成。風向桿指風的來向,有8個方位。風羽由3,4個短劃和三角表示大風的風力,垂直在風向桿末端的右側(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