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有哪些好的雜志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有哪些好的雜志

發布時間:2022-12-06 19:48:50

❶ 小學信息技術論文

也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生活化
教育回歸生活是一個永恆的話
題,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一門新學
科,其教學也需要生活化。
■ 精心設計開放的生活化課堂
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性、實踐性
強,目前我們的課堂都以操作、再操
作,實踐、再實踐為主要授課方式。
其實這門學科不僅僅只有技術,更有
其內在的文化。開設信息技術課的主
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的相
關操作培養「查找信息→選擇信息→
處理信息→內化並傳遞信息」的能
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並在這一
過程中形成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
習、終生學習的習慣。信息技術課與
生活緊密相聯,教師在解讀教材時應
合理運用生活元素,預設開放的生活
化課堂,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
率,增強學生熱愛學科學習的興趣。
筆者在教小學信息技術第一課
《信息與信息技術》時,設計了這樣
的生活化課堂:
[案例]
(上課鈴響)
師:同學們好!從今天開始唐
老師將和同學們共同學習一門新的學
科——信息技術課。到這里上課,你
們有什麼疑問嗎?
生:我想知道什麼叫信息技術。�6�8�6�8
師:很好,在回答同學們的問題
前,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以
後見到我會怎麼說?
生:唐老師好!
師:你真有禮貌,那你是怎麼
知道我姓唐的呢?
生笑:剛才你告訴我們的啊!
師:你真細心!那你能告訴我,
坐在你旁邊的同學叫什麼名字嗎?
生:×××
師:那你知道他家住哪裡嗎?
生:不知道。
(師用大屏幕出示班級所有學生
的個人信息。)
師:現在你知道了嗎?
生:知道了!
師:為什麼?
生笑:屏幕上有啊!
師:現在老師來回答你們提出
的問題——什麼叫信息技術。首先我
們應該弄懂「信息」的定義,其實就
在剛才,同學們已經不知不覺地接觸
了信息,比如老師說的話、屏幕上顯
示的內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
來,信息無處不在!那什麼是信息技
術呢?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要使
用的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
利用信息的技術。那麼你能再舉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嗎?
生:報紙上有信息,電視里有信
息,課本里有信息�6�8�6�8
師:說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
都會通過我們的感官系統(包括眼耳
鼻舌等)被我們獲取,下面請同學們
把教材翻開到第一課,利用5分鍾時
間來獲取信息。
(學生自學課文。)
師:好,誰來匯報一下你從課
本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匯報。)
師:同學說得很詳細,其實在我
們獲取了信息後,就自動進入了加
工、處理信息的過程,這是我們不知
不覺完成的。剛才匯報的過程就是信
息傳遞的過程了,信息加工、處理得
越好,傳遞出來信息就越完整,越具
體。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本節課知識的
理解,我們做一個小游戲——《擊鼓
傳花》,誰被選中就為我們講一段你
獲取到的有趣信息。
�6�8�6�8
[反思]
《信息與信息技術》是學生接觸
這一學科的第一課,而且「信息」和
「信息技術」這兩個抽象的概念又是
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為了讓學生
能夠自主建構知識,主動參與學習,筆者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來引出
「信息」與「信息技術」的概念,形
象直觀地詮釋了本來虛幻的定義。一
個「談話式」生活化的課堂不僅具體
了本來抽象的概念,而且還讓學生親
身感受到了「信息」,觸摸到了「信
息」,既攻克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課
堂的效率,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 構建生動有趣的生活化情境
新課程理念著重強調:教育應該
源於生活,回歸生活。教學應讓學生
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
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
主動進行學習。而教師的職責在於引
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
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
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筆者在教學程序設計中的排列
組合時,考慮到這些枯燥的理論知識肯定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創
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摸獎游戲。
規則:一個紙箱里有5 個玻璃
球,其中只有兩只紅球。每次只能摸
兩個球,如果誰能同時摸中兩個紅球
就能獲獎。
再加上誘惑性的「海報」,上面
寫著:
然後,我先組織學生一起來討
論:這樣的摸獎劃算嗎?為什麼?
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小組討
論,通過分析後,發現摸獎者獲獎的
可能性僅有10%,贏率很小。接著我
又順勢引導:剛才同學們分析問題、得出結果的過程就是程序設計中的排
列組合演算法。接下來我用系統的理論
知識將學生分析討論時零散的思維整
合起來,他們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組
合的知識,同時我還以此為契機教育
引導學生,在這場不公平的摸獎游戲
中,大多數摸獎者註定了會失敗。
通過這樣一種生活化的情境創
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輕松地完
成了學習任務。
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是
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向。作為課堂的設
計者、組織者與管理者的教師,應該
讓生活充分融入課堂,讓學習也和孩
子的其他生活體驗一樣,在不知不
覺、潛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們更加
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學
生課堂學習質量,才能更有效地促進
每一位學習個體自我的全面發展。

❷ 小學信息技術學什麼

小學信息技術主要內容是,了解電腦的基本操作,認識計算機。對電腦操作系統簡單可以簡單運用。會利用電腦對簡單的文字,進行排版和操作,最後保存。會簡單的使用辦公軟體。

小學信息技術是集知識性,技能性於一體,具有工具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的一門學科。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就顯得格外重要。

小學信息技術

小學信息技術是教學計算機使用以及軟體使用的一門學科。孩子們對這門學科比較有興趣,可以做到寓教於樂。小學學習計算機課程對以後學習計算機編程等方面的知識有很大幫助的,對日後工作使用計算機也有很大幫助。

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的信息素質。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是由信息技術課程和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兩大部分組成。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人的發展。

❸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信息技術優質課(word操作篇)

掌聲因你精彩的課堂而響起——淺談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優質課​
一、從教學設計入手,精選文化主題
教學能力評比是對教師各方面素質綜合考查,如何在一節課中體現自己的能力,選手要從教學設計入手,優質課就像是時裝發布會,在了解時裝流行趨勢後,每個設計師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設計師設計的時裝不可能馬上在大街上就能看到,但你可以看到它的影響,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要了解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流行趨勢,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每一堂優質課不可能原封不動的進入到常規當中,優質課是來源於常規,又高於常規,最終又作用於常規教學,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課程中文化主題性教學設計是當前以及今後一段時間的流行趨勢。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文化主題性教學設計是用來設計一種文化主題教學情境,並且對情境中的各項活動的先後順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分析課程目標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分析教學對象及環境,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然後進行文化主題的設計。文化主題設計是整個文化主題性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是文化主題性教學活動的基礎。文化主題的挖掘應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緊扣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切合學生實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體現人文性和藝術性,體現積極健康的信息文化。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文化主題性,每一環節或單元的課程內容總會蘊涵著某種文化主題,關鍵是我們怎樣去創設或挖掘,並在此基礎上往新的目標發展。
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文化主題性教學,首先應從學生社會生活與實踐、學習生活中挖掘文化主題的案例,離學生越近、離生活越近的時事與技術內容的結合就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打扮演示文稿》(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上))。理解怎樣在幻燈片中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和圖片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脫離具體的事例或者情境來任由學生來上機操作的話,學生能掌握在幻燈片中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和圖片的操作,但這只是簡單的完成知識性與技能性的教學目標;很難完成體驗合理修飾後的演示文稿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的情感性教學目標,如果我們結合社會上發生的熱點新聞或時事,則主題挖掘的思路就會打開。像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響了抗震救災的全民族攻堅仗,在這期間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感動了你、我,感動了中國。我們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大災,我們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大愛。大災點燃了大愛,大愛拯救了大災。大災是大愛的「導火索」,大愛是大災的「溶解劑」。如果沒有這場大災,我們甚至不會發現,原來我們13億人的心,靠得是這么近;我們13億人的力量,聚在一起是這么大。我們可以緊扣住這個全民族都關注的突發性災難事件,挖掘出文化主題《地動天不塌 大災有大愛——打扮愛的演示文稿》。在教學中讓學生將贊美、真情、大愛溶入到自己製作的演示文稿中,把最好的祝福獻給災區同胞。
在精選文化主題時,我們應避免出現大而空的文化主題,設計主題時要做到小事件、大背景。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個參加信息技術教學能力初賽選手的課題:《動物奧運會——畫出生動的圖形》、《畫出生動的圖形——為奧運加油》、《自做漂亮的賀卡——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操作》、《添加藝術字》、《我要當個小記者——給文章插圖》、《母親節的賀卡》;很明顯前兩個課題抓住了08年一件大事——奧運會做為文化主題,第一個課題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動物也能參加奧運會?教師是怎樣組織教學的?本節課教師確立了一個既符合時代信息,又貼切兒童心理的「動物奧運會」的主題,在學習技能技巧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脈搏,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很自然的吸引人往下看;第二個課題本人認為還是將情感主題放在前,技術主題放在後的課題形式比較好,因為需要通過情境創設、渲染,文化主題的貫穿,來構建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要靠技術主線作為骨架來支撐;《自做漂亮的賀卡——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操作》這個課題讓人看後很困惑,是讓學生自己做漂亮的賀卡,還是製作賀卡呢?這個課題,文化主題不鮮明,可從社會生活與實踐、學習生活中,從校園文化、當地文化、中華文化中,從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來挖掘文化主題,要「製作賀卡」,那麼要作什麼樣的主題賀卡,教師應在課題中予以說明;《添加藝術字》課題沒有體現出整堂課的文化主題,在課後的點評中我評價這堂課為「這是一節非常優秀的常規教學課」,教師參加教學能力評比要將平時上課的內容加以升華;《我要當個小記者——給文章插圖》課題本人認為文化主題「我要當個小記者」的范圍可以再縮小一些,更有針對性,結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作為切入點,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如:環保小記者、奧運火炬報導團;《母親節的賀卡》課題文化主題制定得很好,母親為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在母親節為母親送上一張精美的電子賀卡,但題目中沒有體現出技術主題,怎樣做出電子賀卡,採用了什麼技術,教學應在課題中予以說明,只有技術的支撐才能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
二、文化主題性教學的組織及其管理
文化主題性教學結構由情感主線與技術主線支撐起整個課堂教學的架構,文化性主題與技術內容將平行的、均衡發展的情感主線與技術主線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學生技術學習的內容,在學生完成知識性與技能性的教學目標後,再回歸情感主題的過程。把教學目標融入到文化主題中,融入到可操作性的教學環節中,使三維教學目標,能夠均衡地、有效地落實。
在初賽中筆者發現選手在文化主題性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展開,大都能以網路平台為依託,普遍採取分小組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等教學方式來進行,但小組合作學習時,大多流於形式,如:在分小組的環節,教師只是說分成四人(或兩人)小組合作學習,並為小組的每位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但課堂上出現了不足四人(或兩人)的小組怎麼辦,這個小組怎樣合作學習?筆者認為這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角色轉換,老師加入這一小組的合作學習,並讓小組的其它同學給「我」分配學習任務;在小組學習過程這一環節,教師應引導己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幫助小組的其它同學,體現合作學習的過程;分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學生學習成效的反饋,很遺憾,許多選手沒有真正的理解這一點,通常的情況是老師說一句「完成的小組請舉手」,然後就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了,有哪些小組遇到了困難,他們是怎樣合作解決的,教師心裡沒數,這自然也影響到下一環節的教學工作的成效,筆者認為可以讓巳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將自己學習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網路平台展示出來,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參與討論、交流(有沒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然後,教師留給時間讓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繼續完成,巳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可以在完成作品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創意,教師此時只是引導者與參與者。
三、建立文化主題教學的評價策略
信息技術學科主題性教學不是教學目標而是教學策略、是教學手段,這就決定了文化主題性教學的評價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評價理念。在評價中堅持促進學生的發展是評價的前提與目標,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要有利於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的原則。良好的評價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方法來配合,在課堂中可採用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相互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筆者在聽選手的比賽課時,感覺教師評價學生的語言太單一化、程式化了,如:回答正確、答對了、你答得非常地好等等,在這方面信息技術學科的老師應向其它學科的老師學習,教師應多使用帶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如:太棒了,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有很強的觀察能力、you are my sunshine boy(gril)、你真是個學以致用的孩子……。在學生互評時,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畢竟有限,老師要當好傾聽者,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主要方面,適時加以引導,並給出鼓勵性的語言評價。
四、細節決定成敗
當完成主題性教學設計等工作後,教師在課堂上還應注意細節的處理。 1、教師的教態問題,筆者也注意觀察到有部分選手在比賽時有雙手支在講台上的習慣,在上課時也經常有夾雜著口語「嗯、啊、……和……挨得很近搞得……、到圖片先」等等的問題,上優質課時教師的語言要有穿透力,要「精」,有啟發性,層層遞進,用主題感染評委;2、板書的內容宜精,可將剛領性的內容保留在黑板上。3、學生與教師支配的時間為7:3,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約為28分鍾,這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教學主導有很大的不同,但技術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會出現冷場,可採取分任務、分段式教學。4、上課時與評委的眼神交流,獲得評委的肯定;5、上課時背景音樂的聲音一定要小,音樂的長度和學生練習時間相當。
總之,上一節優質課如同在舞台上表演魔術,每一個買票進場看錶演的觀眾都想知道魔術的機關,都想看到魔術師表演時露餡,教師應抱著魔術師的心態,精心進行主題文化設計,注意課堂上每一個細節的處理,才能使表演成功,評委的掌聲一定會因你精彩的課堂而響起。
【參考文獻】
《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的文化主題性實施策略》 黃振余編著 海南出版社

閱讀全文

與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有哪些好的雜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qq清理數據如何保存聊天記錄 瀏覽:102
股票交易費用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954
linux怎麼運行程序運行 瀏覽:464
改名後身份證信息多久更新 瀏覽:542
程序員請老闆吃什麼 瀏覽:95
富達將在什麼時候交易 瀏覽:777
數據運營怎麼做 瀏覽:798
莆田移動數據包月多少錢 瀏覽:973
u盤里有驅動程序是干什麼的 瀏覽:350
大數據什麼時候用的 瀏覽:520
如何運行戴爾診斷程序 瀏覽:195
渤海證券的交易密碼多少位 瀏覽:820
傳媒技術哪個學校好 瀏覽:557
產品溢價是什麼意思 瀏覽:618
什麼方法躲過大數據 瀏覽:53
react的props有哪些數據 瀏覽:828
蘋果快充數據線有什麼區別 瀏覽:501
紅棗加工有哪些技術 瀏覽:87
小程序怎麼加流量 瀏覽:571
怎麼提取程序代碼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