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技術的歷史有多久

信息技術的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12-06 16:17:39

❶ 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

信息產品技術發展趨勢

引言

當今世界上it產業(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核心產業,資料表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有65%來自高技術產業,其中主要是it產業的推動(參見圖1)。目前在我國,it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不到30%,但正在迅速增長之中。例如,在it產業比較發達的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區,工業產值僅占整個北京市工業產值的14%,但它對北京市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份額達到了50%,這充分說明了it產業的重要地位。網際網路時期的到來

網際網路的興起是世紀之交的一件大事,現在網際網路已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領域,使人類社會發生、並將繼續發生重大的變化。例如電子商務將改變經濟領域的格局,網上教育將沖破傳統教育的限制,網上娛樂將使人們進入豐富多彩的「數字化生活」。圍繞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新技術、新業務、新用戶、新環境等等層出不窮,整個it產業都將圍繞著網際網路向前發展。

我國網際網路的起步較遲,如圖2所示,目前在網際網路上使用中文的比例還很少,但目前在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很快,圖3的預測表明,十年內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的網際網路大國,這正是我國it產業發展的絕好機遇。什麼是「後pc」?

時期 以主機為中心 以pc為中心 以網路為中心
人和計算機的關系 許多人用一台計算機 一個人用一台計算機 一個人用許多台計算機
資源、計算能力、軟體 集中在主機 集中在本地(pc和區域網) 分布在網際網路上
使用方法 人適應計算機 人和計算機彼此適應 計算機適應

表1. 計算機發展的三個主要時期網際網路時期是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的第三個時期,各時期的主要特點如表1所示。在第一個時期,一台大型計算機可以帶數以百計的終端給許多人共享,這種方式也被稱為分時系統。那時數據信息、軟體和計算能力都集中在主機上,而計算機的使用也很繁雜,主要地是作為專家的工具。在第二個時期,一個人用一台pc,數據信息、軟體和計算能力集中在本地的pc和區域網上,計算機的使用也比較容易了,出現了更友好的圖形界面,人們可以通過指點圖標、菜單來進行工作。在第三個時期,一個人將使用許多台計算機,而數據信息、軟體和計算能力則分布在網際網路上。此外,計算機將變得更聰明、更友好,今後人不必適應計算機的要求而應當由計算機來適應人的要求,計算機將能聽、能說、能看、能思考、能和人交流等等。現在我們正處在由第二個時期向第三個時期過渡的階段,這是一個充滿變革和動盪的階段,有人稱之為「後pc時期」。

pc在網際網路時期的地位

那麼,pc時代是否已經過去了?對這個問題現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不久以前,ibm公司的總裁gerstner先生說,pc時代已經過去了。而微軟的蓋茨先生則認為,pc前途無量。他們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恐怕是因為pc給他們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方面,ibm的pc部門在1998年虧損高達10億美元;而另一方面,蓋茨因pc軟體的收益使其個人財富在1998年超越了1000億美元,所以他們兩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也是不足為奇的。

但即使說pc時代已經過去的人也承認,pc仍然是一個極其巨大的市場,在it領域的產品和服務中,pc仍然處於領導地位。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pc已不再是主宰用戶購買意向的主要因素,它也不再是應用發展的主要平台,現在無可爭辯的事實是,網際網路已經取代了pc的地位,它已經比pc有更大的影響和更快的發展速度了。

看來,現在說「pc時代已經過去」或者說「pc前途無量」都有失偏頗,還是上面說的比較客觀,即我們正處在由pc時期向網際網路時期過渡的階段,或者說從pc時期進入了後pc這個過渡階段,並將逐步地過渡到網際網路時期。

網際網路家電應運而生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聯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教育、娛樂等等的必要條件。雖然pc已經把聯網作為它的主要應用,但pc不可能是聯網的唯一手段,將會有愈來愈多的聯網設備涌現出來,人們不認為它們是pc,它們看起來也不象pc,所以人們稱之為「網際網路家電」或「信息家電」。這類信息家電,將包括電視機頂盒、聯網電話(有線和無線)、聯網游戲機、掌上計算機、專用聯網控制器以及所有能夠聯網的設備在內,它們將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用戶的各種聯網需求而迅速普及。估計四、五年後,這些信息家電的總數將會超過pc,成為主要的聯網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pc是否會退出歷史舞台?對此我們大可不必擔心,pc的強大處理能力和通用性使它仍將是網際網路上的主角,尤其是它將是網際網路上內容和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另外,我們不要小看pc的適應能力,歷史證明,它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化。例如兩年多以前,oracle和sun公司曾經利用網際網路的興起,發動了一場旨在對抗pc的「網路計算機(nc)」運動,但pc業界很快作出反應,吸收了nc的合理思想,使pc適應了nc的要求並最終扼殺了nc。現在,當信息家電萌發生機之時,pc也迅速作出了應變,我們看到pc的價格一降再降,並出現了「免費pc」,例如有些公司宣布,只要簽訂三年的入網協議,就可以送一台pc(有的是退給用戶400美元左右,這也相當於送一台最便宜的pc),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以收取入網費代替購買pc的價錢,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上述這些措施都將增強pc作為聯網設備的競爭力,對信息家電形成挑戰。預計今後pc將繼續以低價和它的通用性、高性能等等優勢來維護其作為聯網首選設備的地位。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認為比pc便宜是促使信息家電發展的主要動力。在聯網作為主要應用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計算機的速度、容量等等技術指標,而是如何使用戶更容易獲得信息,在這方面目前的pc並不是很理想的。盡管pc的用戶界面比過去的主機有了很大的改進,通過引入所謂圖形界面後,用戶已經可以不記命令,只需要用滑鼠器指點圖標或菜單就可以進行操作了,但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pc還是太難用,令人望而生畏。另外,pc的功能也太多、太「通用」了,以致於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永遠只用到它的很小一部分功能。再說,pc的初衷是作為人們的工作工具,在聯網應用的情況下,人們需要達到多種多樣的目的,包括購物、娛樂、通信、教育、管理家務等等,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專用聯網設備,這決不是哪一種「通用」設備能夠包打天下的。正是上述這些不同的需求使更便宜、更小巧、更專用的信息家電在很多場合比pc更適合人們的需要,這是信息家電能夠挑戰pc、迅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

3c——計算機、通信、家電的融合

信息家電是是幾個領域彼此融合的產物,主要是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三個領域的 融合,鑒於這三個英文詞的頭一個字母都是「c」

❷ 信息技術發展的歷史

http://www.dczx.net.cn/student/content.asp?id=10
http://www.thjy.e.cn/uploadfile/20059160125864.doc

❸ 信息技術的發展史分哪幾個階段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大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隨著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軍制、科研、迫切需要解決的計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進,1946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❹ 說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經歷了哪5次信息技術革命

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語言成為人類進行思想交流和信息傳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時間:後巴別塔時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現和使用,使人類對信息的保存和傳播取得重大突破,較大地超越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時間:鐵器時代,約公元前14世紀)
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使書籍、報刊成為重要的信息儲存和傳播的媒體.(時間:第六世紀中國隨代開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紀才進入臻於完善的近代印刷術)
第四次是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使人類進入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的時代.(時間:19世紀)
第五是計算機與互聯網的使用,即網際網路的出現.(時間:現代,以1946年電子計算機的問世為標志)

❺ 信息技術的發展史分哪幾個階段

1、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語言成為人類進行思想交流和信息傳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時間:後巴別塔時代)

2、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現和使用,使人類對信息的保存和傳播取得重大突破,較大地超越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時間:鐵器時代,約公元前14世紀)

3、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使書籍、報刊成為重要的信息儲存和傳播的媒體。(時間:第六世紀中國隨代開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紀才進入臻於完善的近代印刷術)

4、第四次是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使人類進入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的時代。(時間:19世紀)

5、第五是計算機與互連網的使用,即網際網路的出現.。(時間:現代,以1946年電子計算機的問世為標志)

(5)信息技術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構成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已進入以知識經濟為特徵的信息社會,而信息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則是信息,主要表現為知識或智力,從而使信息成為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2、信息是實施有效管理的基礎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管理。從靜態構成看,管理離不開人、財、物、事等因素。而有效的管理在一定的意義上取決於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必須了解人、財、物、事的過去,分析其現狀並預測其未來的變化趨勢,而這正是管理信息的基本內容。

3、信息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在現代社會,決策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客觀規律,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獲取及時、准確、全面的信息。准確地掌握信息,正確地使用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各級部門領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❻ 信息技術的五次發展歷程分別發生在什麼年代

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語言成為人類進行思想交流和信息傳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時間:後巴別塔時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現和使用,使人類對信息的保存和傳播取得重大突破,較大地超越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時間:鐵器時代,約公元前14世紀)

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使書籍、報刊成為重要的信息儲存和傳播的媒體.(時間:第六世紀中國隨代開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紀才進入臻於完善的近代印刷術)

第四次是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使人類進入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的時代.(時間:19世紀)

第五是計算機與互連網的使用,即網際網路的出現.(時間:現代,以1946年電子計算機的問世為標志)

拓展資料:

《財富》全球論壇年會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這些影響世界跨國公司對中國的有形投資,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描繪,從智力的較量所折射出的各自成功歷史的光環,展現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初現端倪的十大趨勢。

趨勢一

快吃慢。正處於局部大爆發階段,佔領局部市場(特別是美歐市場)的領先地位將有利於成為全球市場標准化制定者,成敗的關鍵正從傳統意義上的"大吃小"模式轉化為"快吃慢"。

趨勢二

地變天。由於信息技術本身的跨國界,傳統意義上的地緣經濟、地緣文化、地緣軍事、地緣政治正在讓位於現代意義上的網路經濟、網路文化、網路軍事、網路政治等。

趨勢三

西融東。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將使世界的財富在三維空間再一次進行劃分,作為技術革命發源地的西半球經濟圈對乍暖還寒的東半球經濟圈滲透愈演愈烈,與此同時東半球國家藉助信息革命升級換代自身產業結構,以擺脫下個世紀被淪為新一輪全球網路圈地戰的"殖民地",對西方先進技術也在無奈中積極引進著。

趨勢四

聰變傻。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已從單一信息技術產業擴張為跨產業的革命,越來越多的聰明人,不斷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術產品,以面向成百上千倍於技術用戶的普通百姓。

趨勢五

窄拓寬。以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電子商務革命,為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走向終端用戶的傳輸通路提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無論是在電信基礎層,還是接入服務層,還是商務應用層,帶寬越拓越寬,已成為競爭與制勝的重要因素。

趨勢六

分讓直。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可以將廠商與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連接起來。傳統意義上的分銷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銷交互制的沖擊。

趨勢七

老讓少。由於創新是信息技術革命的靈魂,那些成於過去也終將歸於過去的老資格企業、老朽思想的企業家將讓位於致力革新,充滿生氣的新企業和少年英雄(美國1999年40位最富有的年輕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來自信息技術)。

趨勢八

收即開。當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潮流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傳播時,既要妥善處理好技術領先國與技術接受國之間平等與不平等關系,又要處理好東西政治體制的不同,南北貧富差距加大的現實關系,穩健的信息技術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十分重要,先制定規則,再進行開放可能是明智之舉。

趨勢九

高喝低。由於這場信息技術革命使得東西方政治與軍事沖突出現有利於西方的不均衡,南北方經濟與利益摩擦差距拉大,全球產業將再次劃分結構,高技術含量的剝削低技術含量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掀起。

趨勢十

技變貿。信息技術革命從軍事到科研,從教育到商貿,2003年全球電子商務僅企業之間的貿易額將超過1萬億美元。以信息技術革命為誘因,以全球電子貿易為形式,以爭奪全球財富的制高點為實質的新世紀"制網權"戰爭已經開始。

❼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五次信息革命)的時間

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語言成為人類進行思想交流和信息傳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時間:後巴別塔時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現和使用,使人類對信息的保存和傳播取得重大突破,較大地超越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時間:鐵器時代,約公元前14世紀)
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使書籍、報刊成為重要的信息儲存和傳播的媒體。(時間:第六世紀中國隨代開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紀才進入臻於完善的近代印刷術)
第四次是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使人類進入利用電磁波傳播信息的時代。(時間:19世紀)
第五是計算機與互連網的使用,即網際網路的出現。(時間:現代,以1946年電子計算機的問世為標志)

❽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分五個階段:
1、語言的使用
2、文字的出現和使用
3、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
4、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5、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簡介: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特徵:
數字化、網路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虛擬化

❾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 時間

絕大多數研究人類起源的專家認為:通過口語進行交流,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顯著的特徵。一些科學家曾成功地訓練黑猩猩使用復雜的手勢或輔助工具交流信息,但無論怎樣訓練,這些人類的遠親始終只能發出少數單詞的音,「口語能力」實在是糟糕透頂。
人類社會也存在許多有趣現象,對英國16000對雙胞胎的研究表明,語言障礙和遺傳有很大的關系,但這些症狀很難和某個具體的基因聯系起來。對天才語言學家(他們能流利地說多種語言)的基因和大腦的研究,可能揭示基因對語言學習方面的貢獻,盡管這種看法一直被人忽略,但事實上多得驚人的職業語言學家本身就是語言學家的後代。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猜測人類擁有與語言能力有關的獨特基因,理由是語言如此復雜,普通的兒童卻能在年幼時自然地學會說話。最新科研成果揭示:語言與基因之間的確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0世紀90年代,牛津大學威康信託人類遺傳學中心及倫敦兒童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對一個患有罕見遺傳病的家族中的三代人進行了研究,這個家族被研究者稱作「KE家族」,「KE家族」的24名成員中,約半數無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頭,閱讀存在障礙,而且記不住詞彙,不能理解和運用語法,難以組織好句子。該家族三代人中存在的語言缺陷使科學家們相信:是他們身體中的某個基因出了問題!
最初,他們把這個基因叫做「語法基因」(即「KE基因」)。盡管揭示人類語言能力的奧秘還需要獲得更多的遺傳信息,但這個英國家族的機能缺失現象表明了基因對人類普遍語言能力的重要意義。知道「KE基因」是語言的主宰者遠遠不夠,還必須搞清它們究竟在哪裡。為了找到「KE基因」的棲身之處,牛津大學的遺傳學家安東尼·摩納哥(Anthony Monaco)和他的研究小組尋找了幾年,直到1998年,他們才把范圍縮小到7號染色體區域,而這個區域內存在約70個基因。安東尼說:「這幾年的研究工作就像是一次尋找基因的『染色體長征』。」
兩年前,他們的研究有了一個歷史性的飛躍,一個叫「CS」的英國男孩出現了,他雖然和「KE家族」沒有任何親緣關系,卻患有類似的疾病。通過兩者基因的對比,研究者們發現,一個被稱為「FOXP2」的基因在這個男孩和「KE家族」的身上同樣遭到破壞,這也是他們病症所在。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十分興奮地說:「相同病例的突然出現,使我們漫長的尋找時間縮短了1—2年。」於是,「FOXP2」基因有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稱呼——語言基因。
研究者發現,「FOXP2」基因屬於一組基因當中的一個,該組基因通過製造一種可以粘貼到DNA其他區域的蛋白質來控制其他基因的活動。而「CS兒童」和「KE家族」的「FOXP2」基因突變,破壞了DNA的蛋白質粘合區。具體說,是構成「FOXP2」基因的2500個DNA單位中的一個產生了變異,使它無法形成大腦發育早期所需的正常基因順序。科學家們對「KE家族」的大腦圖像進行研究後發現,患有遺傳病成員的基礎神經中樞出現了異常。口舌的正常活動正是由這個區域來控制的,患者腦皮層中與講話和語言相關的區域也不能正常工作。
「FOXP2」基因的發現,為基因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繼續尋找其他與發音相關的基因的機會,尤其是那些由它直接控制的基因。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這么一個微小的基因變化,竟然能破壞像語言這么重要的功能。盡管人類的每一個基因都有兩個副本,而「FOXP2」基因當中的一個副本出了問題,就能造成大腦發育不完全的嚴重後果。
此後,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了語言基因「FOXP2」。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2002年8月27日報道,繼去年10月第一個語言基因FOXP2的研究成果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之後,部分科學家以老鼠、猴子及人類為實驗對象,研究「FOXP2」基因在不同物種中的表現,並進一步論證語言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聯。結果令人難以想像:語言源於「FOXP2」基因的變異,人類會說話是個意外。
由德國萊比錫市馬普人類進化研究所的遺傳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率領的小組與英國研究者進行了合作,著手追溯「FOXP2」基因的進化歷史。他們測定了一些靈長類(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獼猴)及小鼠的「FOXP2」基因,並與人類「FOXP2」基因序列進行了比較。研究小組在2002年8月14日的《自然》雜志網路版上報告說,人類和小鼠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7000萬年以前,從那時到現在,該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上只產生了3處變化。其中2處變化發生在約600萬年前人類支系與黑猩猩分離以後。基因掌握著蛋白質形成的「密碼」,而蛋白質是生物體中一切運動的杠桿和傳動裝置。「FOXP2」基因上的變異明顯改變了相關蛋白質的形態,因此,某種程度上使得變異基因賦予人類祖先更高水平的控制嘴和喉嚨肌肉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發出更豐富、更多變的聲音,為語言的產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FOXP2」基因存在於所有哺乳動物。「FOXP2」基因關鍵的片斷上共有715個分子。其中,老鼠只有3個分子和人類不一樣,黑猩猩則更少,才2個。這極其微小的差別,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基因的變異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它主要由細胞的復制機制出了問題而引起。大多數的變異有害無益,但也有意外。這種「偶爾的意外」因為它的先進性而得以在人類進化中迅速傳播。FOXP2就是例證之一。德國科學家們指出,這種變異正好發生在20萬年前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出現的時候,之後,現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並排擠掉其他原始的競爭對手,主宰了地球。
「FOXP2」基因是目前發現的第一個與語言有關的基因,研究人員現在還不知道其他基因在語言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更不清楚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認為,還有很多很多的語言基因有待探索。類似「FOXP2」這樣與人類語言能力相關的基因,可能還有10個到1000個之多,尚待繼續研究。專家們認為,語言基因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最終,我們需要知道語言基因如何導致腦結構的誕生,以及腦結構如何導致語言的產生。這一工作剛剛開始。要完全把握這一過程要花費50到100年的時間。科學家希望,能再找到更多與語言有關的基因,並逐漸證實語言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

❿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

分五步,一、語言的產生,二、文字的產生,三、印刷術的產生,四、電磁波的產生,五、多媒體技術的產生。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的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費用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954
linux怎麼運行程序運行 瀏覽:464
改名後身份證信息多久更新 瀏覽:542
程序員請老闆吃什麼 瀏覽:95
富達將在什麼時候交易 瀏覽:777
數據運營怎麼做 瀏覽:798
莆田移動數據包月多少錢 瀏覽:973
u盤里有驅動程序是干什麼的 瀏覽:350
大數據什麼時候用的 瀏覽:520
如何運行戴爾診斷程序 瀏覽:195
渤海證券的交易密碼多少位 瀏覽:820
傳媒技術哪個學校好 瀏覽:557
產品溢價是什麼意思 瀏覽:618
什麼方法躲過大數據 瀏覽:53
react的props有哪些數據 瀏覽:827
蘋果快充數據線有什麼區別 瀏覽:501
紅棗加工有哪些技術 瀏覽:87
小程序怎麼加流量 瀏覽:571
怎麼提取程序代碼 瀏覽:26
甘南咖啡技術培訓哪裡找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