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美援朝志願軍總共犧牲多少人
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快就進行了一次國際化的持久戰爭,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抗美援朝,這不僅是一個反擊侵略者的戰爭,也是一個保家衛國的重要戰爭。在抗美援朝之前,我軍已經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抗日戰爭和三年的解放戰爭,國內的士兵已經特別疲憊,迫切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士兵,還是堅守自己的崗位,服從上級領導的命令,冒著生命危險去了朝鮮戰場,跟世界上最強的美國拚死作戰。那麼,抗美援朝這場戰爭到底有多慘烈?我們的志願軍犧牲了多少人,真實數據披露後令人傷心落淚。
其中,21051人四川。19766人山東,18499人吉林,13374人遼寧,11853人河北籍,11541人湖南,11048人河南,9468人重慶,8683人黑龍江,8444人江蘇,7183人湖北,6375人安徽。5488人山西,3418人廣西,3387人陝西,3361人浙江,3307人廣東,3258人江西,2957人貴州,1995人內蒙古,1604人雲南,1576人上海,1551人北京,1259人甘肅,1173人福建,808人天津,441人寧夏,93人新疆,91人海南,56人青海。單從人數上來看,四川的陣亡戰士最多。事實上,四川的戰士,不僅在抗美援朝期間,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抗日戰場上,也有很多戰士四川。民間有言,「川人從未負國」。川軍將領劉湘上將死在抗戰前線的時候,留下遺囑,他希望大家,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那麼,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有多大的人員傷亡呢?美國公布說,聯合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傷亡人數加起來足夠147萬餘人。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中國軍人確實在戰場上打出了自己的實力和威風。1953年7月,美國代表被迫簽署停戰協議,結束了這次慘烈的國際戰爭。
❷ 西安事變中,有多少人傷亡
西安事變沒有傷亡,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台灣,失去了自由;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東北軍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軍被取消。
(2)陝西在信息革命中死了多少人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
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陝北的紅軍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紅軍、游擊隊分別於同年8月和10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在8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路線,實行了持久戰的戰略方針,開辟了廣闊的敵後戰場,建立了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先後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
❸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去時多少人還剩多少人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人數,去時20.3萬餘人,還剩3萬餘人。
一、出發時人數:
1、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出發,軍委第一野戰縱隊(由紅軍總部和幹部團組成,下設4個梯隊)、第二野戰縱隊(由中共中央機關、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後勤部隊、衛生部門、總工會、共青團等組成)和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軍團,共8.6萬餘人。
2、1934年5月初,紅四方面軍長征開始時,共5個軍(第4軍、第9軍、第30軍、第31軍、第33軍)、11個師(第10師、第11師、第25師、第27師、第88師、第89師、第90師、第91師、第93師、第98師、第99師)、33個團。
再加上補充師、紅軍大學(原彭楊軍政幹校),婦女獨立1團、2團,炮兵團、特務團,共8萬餘人,加上隨行的黨政機關、醫院和工廠職工等,總計約10萬人。
3、1934年11月,紅25軍出發長征時,撤銷師的建制,軍直轄3個步兵團(第223、第224、第225團)和手槍團,共2980人。
4、1934年8月,紅6軍團奉命西征時,全軍團約9700餘人。西征途中,紅6軍團遭受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特別是在甘溪戰斗中遭受了重大損失。
1934年10月,紅6軍團在貴州印江縣木黃與紅3軍(紅2軍團)會師時,3300餘人。紅3軍(紅2軍團)同紅6軍團會師時,全軍約4400餘人。兩軍團合計約7700餘人。
二、到達人數:
中央紅軍主力(陝甘支隊)到達陝北時約7000餘人;紅25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時兵力約3400餘人;紅四方面軍除去犧牲的西路軍2萬餘人,保存下來約1.2萬人;紅二方面軍長征勝利時人數為1.1萬餘人。總計,紅軍長征勝利最後保留下來的兵力3萬多人。
(3)陝西在信息革命中死了多少人擴展閱讀:
紅二方面軍是各路紅軍長征中損失最小的。長征出發時1萬餘人,到將台堡會師時還是萬餘人。
紅2、6軍團行軍作戰中,雖有不少減員,但曾有很大補充。兩軍團從貴州黔西、大定、畢節退出時比從桑植出發時增加了3000餘人。到達盤縣時尚保持桑植出發時的數目。到達雲南中甸時,比桑植出發時約減少1000名,約1.6萬人。
1936年7月,紅2、6軍團同紅四方面軍會師時,其兵力數為1.43萬人。7月5日,根據中革軍委命令,紅2、6軍團和原屬紅一方面軍第32軍(紅9軍團)合編為紅二方面軍。
關於兩軍會師時的兵力數,任弼時1936年11月在《紅二、六軍團從湘鄂邊到康東北長征經過》一文中回憶道:「現在兩軍團人員共計一萬四千,比桑植出發時少三千餘。」
關於紅二方面軍兵力數量,1936年10月15日朱德、張國燾在給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報中說,據1936年9月1日統計:第2軍團7643人,第6軍團4059人,第32軍2677人,共計1.4379萬人。
1936年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東北的將台堡(今屬寧夏)同紅一方面軍會師。此時,紅二方面軍尚有兵力1.1萬餘人(一說1.33萬餘人)193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給共產國際的電報中說:「二方面軍約一萬人已與一方面軍回合與定邊、環縣地域。」
1936年11月,毛澤東在陝西保安會見紅二、四方面軍部分領導同志時,高度贊揚紅二方面軍在長征中為中國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毛澤東說:「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付出了大代價,二、六軍團討了巧,就沒有吃虧。你們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
❹ 抗日戰爭中國犧牲了多少萬人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1400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❺ 臘子口戰役死傷多少人
臘子口戰役沒有具體的傷亡統計數字。死亡人數最多幾十人,因為戰斗規模不大,且採取了佯攻和偷襲方式,敵軍一觸即潰。
1935年9月16日,毛澤東率一軍團來到臘子口外。在離臘子口不遠的朵里寺,向林彪、聶榮臻、羅瑞卿、劉亞樓等人部署臘子口戰斗。
紅2師4團遵照黨中央關於打開進軍甘肅通路的指示,發起了進攻臘子口的戰斗。下午4時,紅4團1營率先向臘子口守敵發起攻擊,但經過多次突擊未能攻下隘口。紅軍隨即改變戰術,以二營六連從正面進行強攻,另外以兩個連利用繩索攀登峽谷東側懸崖絕壁,迂迴至敵人側後制高點。
經過3個小時的激烈戰斗,17日拂曉紅四團正面強攻和迂迴部隊同時發起攻擊,一舉攻克臘子口並殲滅了敵守軍 。國民黨殘部撤向第二隘口,企圖利用天然屏障繼續阻擊,紅四團乘勝追擊,一舉擊潰敵縱深守軍,取得了臘子口之戰的勝利。
臘子口戰役的重要性
臘子口戰役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著名戰役。臘子口戰役的勝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進入陝甘的通道。聶榮臻元帥曾對此評論說:「臘子口一戰,北上的通道打開了。如果臘子口打不開,無論軍事上、政治上,都會處於進退失據的境地。
1935年9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先頭部隊到達甘肅省岷山縣以南的哈達鋪。紅軍各部先後在哈達鋪一帶休整。21日,中共中央進駐哈達鋪。
22日,毛澤東等在哈達鋪期間,通過國民黨的報紙了解到陝北紅軍的大致情況。是日,毛澤東、周恩來等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宣布要到陝北去,那裡有劉志丹的紅軍。並宣布陝甘支隊下屬3個縱隊。第一縱隊林彪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委;第二縱隊彭雪楓為司令員,李富春為政委;第三縱隊葉劍英為司令員,鄧發為政委。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羅鎮召開會議,正式決定以陝北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❻ 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死了多少將軍
至1945年6月,國軍中少將以上的高級將領,共犧牲115人。其中上將8人,中將42人,少將65人。
❼ 陝西7死2傷案:死傷者多為中老年人,是什麼造成了這起悲劇
這是因為鄰居之間發生了糾紛,所以才會行凶,目前死者已經跳河自殺了。
❽ 五次信息革命分別標志了什麼,主要代表是什麼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語言的產生。有了語言,人們得以有效地組織自己的社會關系,把學會的東西傳授給社會的新成員,並且一定的語言反映出講這種語言的人的經驗和正在發展的文化。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創造。文字把聲音和它所指的對象分離開來,同發出聲音者分離開來,使信息傳遞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文字的種類大大少於口頭語言,使人與人的交往頻率加大,易於形成較大的區域文化(民族文化)。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術的發明。這主要是指15世紀中葉德國人約·古登堡發明的鉛活字印刷術。中國人畢升早在11世紀中葉就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但這一發明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引起社會上信息傳播的革命性變化。古登堡的歐式印刷術帶來了近現代新聞事業,使人類大大加強了分享信息的能力,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經濟和政治。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訊和廣播電視的出現。地球上每一塊有人居住的地方上空,都充滿了無線電信號,人們頭腦中關於遙遠環境的幾乎全部形象,大多是經過這類媒介獲得,社會信息得到大大增殖。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計算機與電子媒介的結合。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在這個時代,與其說自然資源是人類的主要資源,力量和幸福的必要條件,還不如說信息是這種資源和條件。
(8)陝西在信息革命中死了多少人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就存在,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革。語言、文字是人類傳達信息的初步方式,烽火台則是遠距離傳達信息的最簡單手段。紙張和印刷術使信息流通范圍大大擴展。自19世紀中期以後,人類學會利用電和電磁波以來,信息技術的變革大大加快。
電報、電話、收音機、電視機的發明使人類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快速而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發明,數字通信、衛星通信的發展形成了新興的電子信息技術,使人類利用信息的手段發生了質的飛躍。
具體講,人類不僅能在全球任何兩個有相應設施的地點之間准確地交換信息,還可利用機器收集、加工、處理、控制、存儲信息。機器開始取代了人的部分腦力勞動,擴大和延伸了人的思維、神經和感官的功能,使人們可以從事更富有創造性的勞動。這是前所未有的變革,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飛躍。
信息技術革命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產手段,帶來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組織管理方式的變化,還引起了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將進一步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社會意識的變化,從而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也將隨之而變。
例如計算機的推廣普及促進了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形成所謂「3A」革命。計算機和通信技術融合形成的信息通信網推動了經濟的國際化。金融界組成的全球金融信息網使資金可以克服時差,在一晝夜間經全球流通而大大增值。跨國公司已控制著很大部分的生產與國際貿易。
同時,這種系統還擴展了人們受教育的機會,使更多的人可以從事更富創造性的勞動。信息的廣泛流通促進了權力分散化、決策民主化。隨著人們教育水平的提高,將有更多的人參與各種決策。這一形勢的發展必然帶來社會結構的變革。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進一步發展將使人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引起經濟和社會變革,使人類走向新的文明。
❾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一共死亡多少
據官方資料顯示:在持續14年的抗日戰爭(1931—1945年)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包括中國人民傷亡3120萬餘人,中國軍隊傷亡380萬人),其中,死亡人數達2100萬人。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4年間,中華民族以傷亡3500萬軍民的慘重代價,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❿ 512地震陝西省死了多少人大神們幫幫忙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四川汶川地震造成死亡人數已達14866人。 其中四川死亡14463人,甘肅死亡280人,陝西死亡106人,重慶死亡14人,河南死亡2人,雲南 死亡1人。 失蹤1405人,被埋25788人,受傷64746人,收治26206人,損壞房屋415萬余間、倒塌房屋21.6萬間。 截至14日16時,四川省震區共發生餘震3345次,最大餘震為6.1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