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代信息系統的架構包含三個要素:構件,模式和規劃,想了解下其中的規劃含義和主要內容,實現方式等。
所謂戰略規劃,主要是解決戰略目標和戰略措施的確定。從某種意義上采講,現代物流就是傳統物流的信息化,就是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物流業務進行整合、優化,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水平的目的。從長遠來看,還要解決諸如物流與生態環境、物流與國家安全等戰略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要依賴量化的分析,因此物流信息系統應支持這些戰略目標的需求。所以也可以認為信息化就是發展現代物流的核心技術,物流信息化的戰略發展規劃就是從科技角度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規劃。一個好的物流戰略信息規劃要具備這樣幾個特點:1、全局性:盡管不能滿足從總經理到操作員所有的需求,但要從中找到重點。2、前瞻性:能比今天遠一步、再遠一步,如何看得更遠,依賴於公司的戰略。3、可操作性:就是規劃如何落地,這是最難的。一方面是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是顆粒度不能太大4、全面性:就是I A T O幾部分都要全。5、統一性:物流信息系統是一個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要保證系統的統一性,一致性,關鍵是要統一大家的思路,領導大家朝著一個方向走。
樓主可以參考下。
⑵ 信息系統具有哪些結構詳細論述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和軟體結構
信息系統(Informationsystem)是由計算機硬體、網路和通信設備、計算機軟體、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主要有五個基本功能,即對信息的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信息系統經歷了簡單的數據處理信息系統、孤立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統三個發展階段。
信息系統的作用與其他系統有些不同,它不從事某一具體的實物性工作,而是關系全局的協調一致。因而組織越大,改進信息系統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大。信息系統的運轉情況與整個組織的效率密切相關。
(2)如何認識信息系統架構擴展閱讀:
由於系統集成要讓不同廠家的不同產品和設備互連在一起,讓不同網路和不同系統互連在一起,介面問題就成為信息系統實現的關鍵點。
介面設計的主要工作一般包括硬體模塊介面、操作系統介面、異構資料庫介面、軟體開發平台介面、人機界面介面等內容。進行系統集成之前首先要對產品、技術和系統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具備設計開發介面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信息系統的成功。
迄今為止信息系統的集成尚沒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規范和標准可以遵循,因此還需要工程開發人員和科技工作者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對系統集成制定相應的規范、流程和管理方法。
⑶ 什麼是系統架構設計
簡單一點,系統架構設計就是一個系統的草圖,描述了構成系統的抽象組件,以及各個組件之間的是如何進行通訊的,這些組件在實現過程中可以被細化為實際的組件比如類或者對象。在面向對象領域中,組件之間的聯通通常面向於介面實現的。
是人們對一個結構內的元素及元素間關系的一種主觀映射的產物。架構設計是一系列相關的抽象模式,用於指導大型軟體系統各個方面的設計。
「架構」一詞最早來自建築學,原意為建築物設計和建造的藝術。但是在軟體工程領域,軟體架構不是一個新名詞,只是在早期的著作中人們將軟體架構稱為軟體體系架構。這就是架構的概念。所謂架構,就是人們對一個結構內的元素及元素間關系的一種主觀影射的產物。
無論何種系統架構應用領域,目的都是一樣的,即完整地、高一致性的、平衡各種利弊的、有技術和市場前瞻性的設計系統和實施系統。
(3)如何認識信息系統架構擴展閱讀
系統架構的主要任務是界定系統級的功能與非功能要求、規劃要設計的整體系統的特徵、規劃並設計實現系統級的各項要求的手段,同時利用各種學科技術完成子系統的結構構建。
在系統架構中,由於對軟體越來越深入的依賴,軟體架構的任務也體現出重要的作用。而且系統架構與軟體架構是緊密聯系和相互依賴的。
1997年,Eberhadrt Rechtin 與MarkW Maier 在其論著中,為計算機科學總結了系統架構方面的實踐成果,從而奠定了系統科學和系統架構在計算機科學中的基石。
⑷ 信息系統的三層結構分別是什麼
三層結構是:
1、數據訪問層:主要看你的數據層裡面有沒有包含邏輯處理,實際上他的各個函數主要完成各個對數據文件的操作。而不必管其他操作。 位於最外層(最上層),離用戶最近。用於顯示數據和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為用戶提供一種互動式操作的界面。
2、業務邏輯層:主要負責對數據層的操作。也就是說把一些數據層的操作進行組合。業務邏輯層(Business Logic Layer)無疑是系統架構中體現核心價值的部分。它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業務規則的制定、業務流程的實現等與業務需求有關的系統設計,也即是說它是與系統所應對的領域(Domain)邏輯有關,很多時候,也將業務邏輯層稱為領域層。
3、表示層:主要對用戶的請求接受,以及數據的返回,為客戶端提供應用程序的訪問。
⑸ 有關信息系統的架構設計
最近在幫朋友設計足球培訓班的管理系統,目前還是千頭萬緒不好下手。趁此機會對信息系統本身做了思考,整理成筆記。
在這個筆記里,我們把管理系統,B端系統之類,都暫且叫做信息系統,因為我感覺信息+系統這兩個單詞可以完美的切合要描述的對象。
所以我覺得可以這么去理解信息系統
第一,其實都是一堆 信息 在連接關系中的 流動或者計算
第二,信息系統是 連接 起整個業務涉及到的人和資源的一片網路
幾個基礎問題的靈魂拷問
1.信息系統內的所有的功能模塊,有什麼價值和作用?
我覺得有三大類作用: 感測器,控制器,決策或輔助決策
感測器,指的是信息收集模塊,比如說,網約車司機端收集司機和乘客的實時GPS位置信息,在線教育通過攝像頭收集老師的講課視頻信息等等。
控制器,指的是 指令下發和反饋信號 。比如說,網約車司機端收到一個訂單,那麼這就是一條指令。司機點擊接了這個訂單,就是指令的反饋信號。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實指令的信息反饋,也是可以理解為一種感測器,但是這里我們為了思考方便,可以不去糾這個邏輯模糊點。控制器要起到的作用是能夠對相應的 資源或者人 有控制能力。指令之所以能夠控制對應的資源,是因為指令可以收到反饋,根據反饋可以 設計制度來進行對其的正負向的激勵 (政策設計)
決策或者輔助決策,指的是系統內所有信息的挖掘,可以產生更好的決策。比如滴滴可以刻畫一個城市的交通熱點之類。
2.該如何思考信息系統的設計
從連接關系的角度來思考 。比如,系統內連接哪些資源或者人,這些資源或者人的控制目標和控制手段應該是怎樣的。比如連接司機,希望司機准時接人不跑單之類,把目標定下來。
從系統本身的角度來思考。 比如,系統中發生哪些事件,這些事件影響哪些狀態的改變,系統整體效率的指標有哪些,由什麼決定,是否有提升空間,理想提升空間能多大。有價值的數據有哪些,能夠刻畫出什麼樣的決策支撐之類。
從每個端的角度思考。 無論這個端是連接在資源上還是角色上,都要思考這個端對系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是感測,還是控制,還是兩者皆有。控制政策
3.評估信息系統的好壞與平台戰略
廣義上來說,一切互聯網都算是信息系統。不過那種純C端的東西最難的部分是如何影響控制那些用戶,而且多半是利用了許多人性的底層的東西,對系統本身的架構設計倒是不難。大部分的B端產品連接的角色多半跟系統有利益關系,所以影響他們可以用更直接的利益手段。
其實一個好的信息系統,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其實是核心的指標,感知能力越強,控制能力越強,基本就是個越好的系統,比如說淘系的廣告系統相對於網路SEM和抖音廣告來說,能夠感知更多用戶購買之後的行為,這些感測出來的信息對控制商家進行良性競爭有幫助。網路缺失這個能力,點完廣告之後用戶就與網路無關,加上是競價系統,就會傾向把用戶賣給最惡心的商家。
⑹ 什麼是構架
架構一般指軟體架構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關的抽象模式,用於指導大型軟體系統各個方面的設計。 軟體架構是一個系統的草圖。軟體架構描述的對象是直接構成系統的抽象組件。各個組件之間的連接則明確和相對細致地描述組件之間的通訊。在實現階段,這些抽象組件被細化為實際的組件,比如具體某個類或者對象。在面向對象領域中,組件之間的連接通常用介面(計算機科學)來實現。 軟體體系結構是構建計算機軟體實踐的基礎。與建築師設定建築項目的設計原則和目標,作為繪圖員畫圖的基礎一樣,一個軟體架構師或者系統架構師陳述軟體構架以作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實際系統設計方案的基礎。
軟體構架是一個容易理解的概念,多數工程師(尤其是經驗不多的工程師)會從直覺上來認識它,但要給出精確的定義很困難。特別是,很難明確地區分設計和構架:構架屬於設計的一方面,它集中於某些具體的特徵。
在「軟體構架簡介」中,David Garlan 和 Mary Shaw 認為軟體構架是有關如下問題的設計層次:「在計算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之外,設計並確定系統整體結構成為了新的問題。結構問題包括總體組織結構和全局控制結構;通信、同步和數據訪問的協議;設計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設計元素的組成;定標與性能;備選設計的選擇。」【GS93】
但構架不僅是結構;IEEE Working Group on Architecture 把其定義為「系統在其環境中的最高層概念」【IEEE98】。構架還包括「符合」系統完整性、經濟約束條件、審美需求和樣式。它並不僅注重對內部的考慮,而且還在系統的用戶環境和開發環境中對系統進行整體考慮,即同時注重對外部的考慮。
在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軟體系統的構架(在某一給定點)是指系統重要構件的組織或結構,這些重要構件通過介面與不斷減小的構件與介面所組成的構件進行交互。
從和目的、主題、材料和結構的聯繫上來說,軟體架構可以和建築物的架構相比擬。一個軟體架構師需要有廣泛的軟體理論知識和相應的經驗來實施和管理軟體產品的高級設計。
⑺ 如何理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與作用
對於企業來說信息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當代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依賴於信息的獲得和利用﹐特別是任何企業決策都需要信息。信息是一種資源,利用好信息資源可更好地開發和利用種種其它資源。主要用於開發和利用企業信息資源的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簡稱MIS)的發展和廣泛應用表明人們普遍認可有效地利用企業信息可幫助企業更好地制訂企業規劃﹐做好企業決策﹐並改善企業的效益。管理信息系統包含抽象的系統概念和管理概念﹐以及具體的信息技術和實際應用。信息系統是與信息加工,信息傳遞,信息存貯以及信息利用等有關的系統。信息系統可以不涉及計算機等現代技術,甚至可以是純人工的。但是,現代通信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系統的處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現在各種信息系統中已經離不開現代通信與計算機技術,所以所說的現代信息系統一般均指人、機共存的系統。信息系統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信息的載體是數據,數據的具體形式各種各樣,如數字,文字,圖像,聲音等等都是數據的形式, 文件是數據的集合單位,資料庫是更加復雜的數據文件,文件以某種格式存放在物理介質中。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信息是世界一切事物狀態,屬性和變化的反映。世界萬物聯系與發展的過程在人腦中的反映就是信息獲取,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的過程,它們的關系就是客觀與主觀的對立統一,當主觀思維與客觀事實一致時對應的信息便是真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是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系統論研究的是系統內部各部分之間有機結合形成的整體,體現的是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存在。資訊理論研究的是信息的採集,存儲,加工,輸出,傳遞等過程中的規律。控制論與系統論和資訊理論緊密聯系,三者是三位一體的關系,既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區別,無論是人的大腦還是計算機的CPU,處理的都是數據/信息,人類的語言是人類思維的載體,而語言的形式無非就是文字,數字等符號,而在人類的形象思維中,圖形又是表象的載體,因此,人的思維(無論是邏輯思維還是形象思維)是數據/信息的採集,存儲,加工,輸出的過程,人的思維系統可以看作是一套信息系統,眼睛可以採集文字(如看書),圖像(看圖),耳朵採集聲音,經過大腦編輯,處理,輸出結果,如計劃,觀念,判斷,沒有信息,就無法輸出結果,也就沒有任何決策,行為活動也便變得混亂(大概只能靠潛意識了)。企業管理同樣也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各部門,各員工之間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也存在一個信息系統。可見,信息是思維過程的意義的體現,思維的過程也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因此,在人與客觀世界的關系中,尤其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人在主觀上能處理的只能是信息,通過反應客觀世界的信息來認知客觀世界,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過程就是人腦信息系統運轉的過程,企業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也構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統,具體的信息以計劃,文件,報表等形式體現。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信息,人類會如何。讀書處理的是信息,工作處理的也是信息,每天面對的現實世界也自動向我們反饋信息,人類是如此的離不開信息,而信息系統無處不在。從信息處理的過程來看,一個信息系統模型大致包括一下要素:1.信息數據2.輸入2.數據處理/信息處理3.輸出4.過程式控制制和結果反饋從信息數據的來源來看,信息可分為:內部信息外部信息在管理中,信息系統的要素有:管理主體(管理者,管理機構)管理客體(所有管理活動),目標,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指揮,控制,決策等基本管理活動。環境信息: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是特定的信息系統,是信息系統在管理中的應用。管理信息系統中包括管理數據處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辦公自動化是軟體公司的一個產品概念,所有計算機信息系統都是自動化的,所有的管理軟體都是辦公方面的應用,也都是一定程度的自動化操作。以下是網上出現的來自專業書籍的一些概念,由本詞條的前任編輯者提供數據處理系統是由設備、方法、過程,以及人所組成並完成特定的數據處理功能的系統。它包括對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傳輸或變換等過程。例如,在數據變換這一范圍內就有一系列操作都屬於數據處理,像數據的識別、復制、比較、分類、壓縮、變形及計算活動等。一個數據處理系統可能包含幾個子系統,其中有些子系統本身就是數據處理系統。答案補充
管理信息系統是收集、存儲和分析信息,並向組織中的管理人員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統。它的特點是面向管理工作,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種信息。由於現代管理工作的復雜性,管理信息系統一般都是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按照它所面向的管理工作的級別,可以分為面向高層管理、面向中層管理和面各操作級管理的三種類型。按其組織和存取數據的方式,可以分為使用文件的系統和使用資料庫的系統兩種類型。按其處理作業方式,可以分為批處理和實時處理的系統兩種類型。按其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方式,可以分集中式和分布式兩種類型。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特徵是具有協助各級管理者的一個信息中心,具有結構化的信息組織和信息流動,可以按職能統一集中電子數據處理作業,通常擁有資料庫,具有較強的詢問和報告生成能力。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是在切實了解客觀系統中信息處理的全面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合理地改善信息處理的組織方式與技術手段,以達到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從60年代後期開始,逐步發展了管理信息方面各種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的方法與工具。管理信息系統的廣泛建立,有效地改善了各種組織管理,提高了電子計算機的應用水平。答案補充
決策支持系統是把數據處理的功能和各種模型等決策工具結合起來,以幫助決策的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它能夠在復雜的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中,給各級管理人員或決策者提供有關的信息資料,並協助決策者制定和分析決策。決策支持系統使用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是資料庫、模型庫以及可能進行實時處理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其基本特徵是能夠協助管理者或決策者,特別是協助高層管理者制定決策;系統的重點在於易變性、適應性以及快速的響應和回答;系統允許用戶自己啟動和控制。決策支持系統面對的是決策過程,它的核心部分是模型體系的建立,它提供了方便用戶使用的介面。廣泛地建立和應用決策支持系統,將極大地提高決策的科學水平。答案補充
辦公自動化系統是由計算機、辦公自動化軟體、通信網路、工作站等設備組成使辦公過程實現自動化的系統。計算機也叫辦公處理機,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包括硬體設備、操作系統;資料庫和網路軟體等。辦公自動化軟體具有辦公、信息管理以及決策支持等功能。通信網路:可採用用區域網、乙太網或其他他網路,以適於不同部門、不同區域的需要。工作站:可以是簡單的字元終端或圖形終端,也可以是數據、文字、圖像、語音相結合的多功能的工作站,如國產0520個人計算機即可成為該系統的智能工作站。一個比較完整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即含有信息採集、信息加工、信息傳輸、信息保存四個基本環節,其核心任務是向它的各層次的辦公人員提供所需的信息,所以該系統綜合體現了人、機、信息資源三者之間的關系。
⑻ 「系統架構」是什麼意思都有哪些架構
系統架構(Framework 或Architecture)或軟體架構的定義很難明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面向對象范疇中,我認為就是通過若干類、抽象類及其介面有機組成的軟體系統,其中類起的作用好比建築物中的磚瓦鋼筋水泥樓板,而介面和抽象類中沒有實現的方法好比其中的一個個空間,包括大廳,走廊,房間,廚房,衛生間....,架構使用者的任務就是往這些空間中填充東西,也就是實現那些介面和抽象方法,從而可以創建一座定製了的建築物。進一步,可以對這個建築進行修飾使其外觀更加漂亮。當然也可以進行改動,以便結構更加合理。
示例:
以上顯示了使用 UML 建模的結構或靜態視圖。 它將成為參數化協作的一部分,然後會綁定到實參上對模式進行實例化。
構架風格軟體構架(或僅是構架視圖)可以具有名為構架風格的屬性,該屬性減少了可選的形式,並使構架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樣式可以通過一組模式或通過選擇特定構件或連接器作為基本構件來定義。對給定系統,某些樣式可作為構架描述的一部分記錄在構架風格指南(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設計指南文檔的一部分)中。樣式在構架的可理解性與完整性方面起著主要的作用。
邏輯視圖:類圖、狀態機和對象圖。進程視圖:類圖與對象圖(包括任務 - 進程與線程)。實施視圖:構件圖。部署視圖:配置圖。
⑼ 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層次結構、功能結構、軟體結構之間的關系
簡單地講,所謂系統的結構就是指MIS的組成。本章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介紹了MIS的基本結構、功能結構、管理/職能結構、網路計算結構。其中基本結構、管理/職能結構是本章的重點,要求同學們完全理解並掌握,網路計算結構是本章的難點,要求同學們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第1節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結構
MIS的基本結構可以概括為4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處理器、信息用戶和信息管理者。此外,MIS還包括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和現代化的管理等擴展部件,這些是MIS的三大支柱。
同學們在復習時,應以書中的圖4-1為基礎,從總體上理解掌握本節內容。
第2節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
到底什麼是MIS的功能呢?很難給出嚴格的定義。一般來說,從MIS的使用者角度來看,任何一個MIS都有一個目標,具有多種功能,各功能之間又有各種信息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從這種意義上講,所謂功能結構就是指從功能角度來描述MIS的組成。
同學們結合書中的例子,理解本節內容。
第3節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職能結構
本節主要是從管理的角度來描述MIS的組成的。這些內容十分重要,希望同學們在理解的基礎上,重點掌握。
第一、MIS的層次結構。管理活動一般分為高中低3個層次,與此相對應,我們可分別建立戰略計劃子系統、管理控制子系統和執行控制子系統,這就構成了MIS的縱向結構。
第二、MIS的職能結構。從橫向來看,一個企業或組織的管理活動是按職能劃分的,與此相對應,我們可分別建立若干個基於職能的子系統,這就是MIS的職能結構。
第三、縱向和橫向交叉在一起就形成了MIS矩陣結構,即書中所說的交叉結構。
第4節管理信息系統的網路計算結構
MIS網路計算結構大致可劃分為4種,即集中式處理模式、文件伺服器模式、客戶機/服務式模式,以及Web Server(或稱B/S)模式。這方面的知識對MIS的開發建設至關重要,是實踐中經常用到的。希望同學們按以下邏輯理解本節內容。
首先理解各種網路計算模式基本原理,通過與文件伺服器方式的對比,重點掌握C/S方式的原理,在此基礎上理解B/S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