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用信息技術解決了什麼問題

用信息技術解決了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2022-11-27 00:11:20

❶ 利用信息技術解決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什麼問題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進行整合,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實現自主式學習、探索性學習、協作式學習,為語文遠程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通過一定數量文質兼美的文章及書籍的閱讀,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要求。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我們嘗試將網路技術整合於語文教學中,尋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交叉點,通過一種全新的手段,突破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讓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網路技術相融,以探求一種高效、新穎的閱讀教學模式。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語文教學中,應用到閱讀和寫作當中,無疑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它所蘊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語文觀」的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路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既能促進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又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使學生獲得獨特情感體驗的對話情境,讓學生在入境、析境、建構表達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意義建構,並藉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進行拓展閱讀訓練,開闊視野,增加生活體驗。
1、拓展閱讀內容,培養信息技術素養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用於閱讀教學適合信息時代對閱讀的要求。多媒體和網路信息量大、傳輸快,用來搜集信息、擴展知識、開闊視野,有著極大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對閱讀內容作一些適當的補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課文內容涉及的相關資料等,既能讓學生在充分涉獵的基礎上自主學習,也有助於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同時,信息技術進入語文閱讀教學,閱讀和思考的對象不再僅僅是文本語言,還有大量的文外語言、圖像、圖片等。網路給學生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使學生產生了點擊的茫然和篩選的困難。因此,教師一定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如根據閱讀內容建立信息庫,讓學生共享;向學生推介相關的優秀站點;指導學生對網路快速瀏覽,提高對信息的敏感性以節省時間等等。

2、創設閱讀情境,激勵主動學習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是閱讀活動的能動參與者。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又產生憤悱之情和閱讀急切感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正是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不可否認,傳統教學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然而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閱讀教學更勝一籌。以往閱讀教學採用的文字教材、錄音教材、錄像教材,其信息組織結構都是線性的。線性結構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聯想和想像能力的發揮。而多媒體和網路閱讀材料是呈網狀的,它們有利於激發個體的積極性、張揚個性,加快個體進入文本獲取知識的速度。
3、豐富閱讀感受,推進創新發展
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大大增加了學生看和聽的機會,文、圖、聲的有機結合又大大擴充了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溝通、思維發散、能力遷移。信息技術的應用多渠道地充實了學生的閱讀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不同角度闡發、評價和質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行自主意義建構,鍛煉和提高了自己的創新能力。
5、促進了課外名著研讀,深化鞏固閱讀效果
新課程標准規定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推薦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意在課內外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的良好設想如何落到實處呢?我們的做法是每學年指定一本名著進行研讀,初一是《西遊記》,初二是《水滸傳》,要求學生按周次循序漸進閱讀,並作好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了《西遊記》和《水滸傳》的研讀網頁。《西遊記》研讀網頁內容包括:《西遊記》電視劇和《西遊記》全文,專家研究西遊記的論文,網上有關西遊記的精彩貼子,及文化、歷史的相關資料,還有供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水滸傳》研讀網站內容包括:《水滸傳》全文,《水滸傳》電視劇本,大量研究水滸諸方面尤其是文學成就的論文,水滸連環畫、漫畫,相關詩詞、俗語、成語、歇後語,網上精彩水滸網站的鏈接,也有供學生交流的讀書心得體會的水滸論壇。事實證明,名著研讀網站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內容,尤其是專家論文對引導研讀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並且以互動形式促進了學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顯的,也是其它媒體所無法取代的,為實現新課標規定的名著閱讀探索了一條有效的新途徑。
二、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作文教學
1、創設情境,為寫作教學創建理想的環境
多媒體的運用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提供認識事物的相對完整有序的動態表現。既可再現難忘的往事,也能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生可圍繞同一主題利用多媒體展開廣泛的收集。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並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利用軟體提供的圖像、動畫、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並茂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觀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情感體驗。
作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錄像,可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如指導學生寫作《初中生活二、三事》時,將攝錄的拔河比賽和勞動基地勞動競賽情況播放,錄像顯示的沸騰場面一下子扣動了學生的心弦。鏡頭中學生不僅看到別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動作,還能看到參賽時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賽高潮階段,啟示學生捕捉精彩的細節,學生情緒得以充分調動,情動而辭發,寫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利用多媒體上豐富的資源,可豐富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同一主題寫作素材的積累,尤其是時間及條件上不能帶領學生去參觀,學生無法親臨其境的情境。美伊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指導時事作文《給布希總統的一封信》一題時,要求學生收集相關事件的文字、圖像,視頻信息等,尤其關注中央電視台製作的節目「面對面」「直通巴格達」「東方時空」。通過收集、歸類、交流、分析、綜合,學生對戰爭有了近距離的接觸,了解目睹了戰爭的災害,對作戰雙方人民的不幸耳聞目睹了,心中便有話可說了。
利用多媒體,可動用圖像,創設情境,可運用音響,渲染情境,也可運用動畫,展現情境。圖文音像並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學生的寫作素材便如源頭活水取之不盡,為創建理想的寫作數學環境提供保障。
2、觀察訓練,激發想像能力
學生的觀察往往是無目標、無序、出於好奇,看熱鬧,或是走馬觀花。利用多媒體軟體,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採用不同的觀察方式,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力的關鍵是學生學會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由於多媒體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而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學生有的對「成因」感興趣,有的對「比較」感興趣,根據興趣展開網上的豐富的收集,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又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有了觀察興趣,再指導學生制定觀察的計劃,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在這一教學研究中,教師根據計劃,以名著為腳本,製作不同景物,如日出、日落,海,春、夏、秋、冬,花草樹林的多媒體軟體,引導學生調動各種感官邊觀察邊思考。由於多媒體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有利於學生觀察習慣的養成,圖文音像並茂的情景,令學生心動,學生自然調動各種感官去細心體會海的形貌、色彩、音響、動靜、冷暖、明暗。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幻想,發揮自己創造性」。學生聯想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心理特點,所想像的內容常以某種具體的東西作為直接依據。用電腦顯示中國地圖,上面配有線條、顏色和簡單的文字,讓學生看著地圖,去尋找嚮往的首都,去尋找長江、黃河,並用已有的地理知識,生動的語言,把尋找的地方描述出來,我可以經常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像,使他張開想像翅膀,激起濃厚的寫作興趣。聽鳥鳴,想像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聞水聲,想像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洶涌澎湃大海;錄上段馬達聲、車鳴聲、人流聲,想像出海場面、告別情形、歡騰鬧市、正在啟動的火車。
3、評議批改,全面提高作文效率。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大量的、持續的寫作實踐基礎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可以選擇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有典型錯誤的作文發送到每個學生的終端機上,供全班同學共同賞析和評議。這種基於多媒體網路的評議批改,由於全班學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個學生都來積極參與評議和修改。在網路環境下有利於學生在寫的過程修改、寫後修改,教師評析完修改,更有利於養成什麼時候有「靈感」什麼時候改。改變過去學生寫作,單純是教師的評議,而學生只看分數的狀況。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個學習者共同參與修改,協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師重在選擇典型作文重點改,同時組織學習交流評改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口語交際教學
1、創設交際情境,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觀察、聆聽、表達、合作、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能力的綜合訓練。人們進行交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對某一內容進行交流的。在教學中,我們應以教材為根據,運用多媒體創設與教材相關的各種交際的情景,組織口語交際活動,使交際活動熱烈、生動、活潑,使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際的能力。如《保護有益的動物》,讓學生觀看動物在森林中嬉戲的場景,一隻只可愛的動物在畫面中奔跑,這一段錄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種大自然和諧的氣氛,讓學生身臨其景,感受動物給大自然帶來的歡樂。學生心情非常興奮,紛紛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再讓學生觀看動物們受到虐殺的圖片,利用圖片的效果震撼他們的心靈,學生情感感染下,「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在聽、說、問、議、交流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水到渠成地開動腦筋,學生的創新精神便伴隨著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識的活動而不斷的發展。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文本進行適當補充,創設有效的情景,讓學生會說能說。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就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2、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口語交際的多向互動
單獨的個人是不能構成交際活動的,交際往來必須由雙方或多方才能構成。因此,口語交際課必須呈現多個的交際方面和多種交際往來的形式,具有活動的互動性。口語交際課堂上一般是教師與學生集體的交往、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交往、學生與學生個體交往、學生三人以上的集體交往、小組與小組的交往等,如果我們的背景僅僅是一間教室,學生的思維、想像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種交流中就不能充分發揮。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我的想法」這一內容時,就先請同學們看課件(《我選我》這一課的動畫,回憶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情景),為學生創設了相互交流的情景,學生很快就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怎樣,王寧說了些什麼等,並回想起以前班裡選班幹部的情景,一下子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喚醒了他們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在小組討論時他們踴躍發言,交流非常積極。在全班進行交流時學生們有的說很佩服王寧的勇氣,支持他;有的說自己其實也想當班幹部,但怕同學們說自己,不好意思提出。最後我在總結時肯定了大家勇於發表不同的意見,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鼓勵大家要相信自己,給予勇氣展現自己。因此,教師根據材料所設定的話題,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創設真實場景,解決好學生「怎樣說」的問題,學生在情景中,圍繞話題,人人參與,進行同桌、小組、全班等多向交流,就能逐步提高口語交際的技能技巧。
通過信息技術與口語交際的整合,營造了良好的口語交際的環境,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重視了學生的參與精神的培養,養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使用信息技術優化了綜合性學習教學
課改的亮點之一是「綜合性學習」,其要求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等等。在教學研究中,有意識地注重語文新課程中的「綜合性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現信息技術信息量大,操作簡單快捷,形象直觀的特點,又給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讓語文課堂更優質,更高效。
1、通過信息技術,使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問題化。
根據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特點,由教師和學生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在網路上呈現出來,為學生在課內外的探究性學習設置邏輯起點。例如,在學習了蒲松齡的《狼》以後,開展關於「狼」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時,將學習內容化為若個問題,進行探索。你掌握了多少含有「狼」的成語,你能分析這些成語的感情色彩嗎?你會講一、二個有關狼的故事嗎?你是從哪裡看(聽)來的故事?你認為故事中的狼,是個什麼形象?你能用你所搜集到的關於「狼」的成語或俗語,寫一段表現「狼」的委屈、或人類貪婪的文字嗎? 你在《母狼的智慧》一文中了解到與你思想深處的「狼」有什麼不同的東西嗎?屠戶刀下的「狼」與獵人槍口下的「狼」的命運都是死亡,你對它們的感情一樣嗎?請你利用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說說你是「殺狼」的「聰明獵手」,還是「護狼」的「使者」。要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你的觀點。通過以上六個問題的設置,極大地引發了學生參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熱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狼這種動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喚醒少年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動物,珍愛生命意識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文學的魅力所在。如果脫離了信息技術的支持,是決達不到這種效果的。
2、通過信息技術,將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研究化。
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並放置在網路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路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探究型。
例如在學習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一課時,將《記承天寺夜遊》、《醉翁亭記》、《西湖游記》等有關寫景類散文進行匯編整理,供學習探究分析。通過,不同的身份、處境、思想性格等各方面的比較得出:寫景類散文的思想精華,完全取決於作者的對人生的態度。從而把握「物以情遷」、「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散文分析的術語。
在探究不同作者的世界觀的同時,也讓學生的思想深處進行了一次洗禮,從而樹立起為中華偉大的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正確人生觀。
3、通過信息技術,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網路化
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學生從網路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造教學內容的能力,從而養成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習慣。
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在課前,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為「橋梁分類」「橋梁建材」「橋梁之最」「中外名橋」「橋的故事」「橋的命名」「橋詩」「橋聯」「橋梁設計」等既符合學生興趣又符合語文學習特點的學習小組,由教師引導學生對網路資源進行查找、篩選、分析、討論,然後做成網頁、文檔或幻燈片等電子作品,到課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所收獲的知識,最後教師與學生對各學習小組的學習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
4、通過信息技術,將語文綜合性學習結果創新化
網路只是環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上述的改革,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合作性得到發揮,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例如,我們結合《記承天寺夜遊》一文的學習,適時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活動題目: 抒情入畫——自題自畫寫幽情說明。每人各畫一張承天寺夜遊圖;交換所畫夜遊圖,人各一張;根據所持創意不同的圖畫,在課文中找尋最恰當的詞句,題寫於畫面上(不限一句);共同欣賞比較,鑒賞畫題是否相符,觀摩切磋。
該活動的實施,充分利用了所學成果。要在真正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生活中旅遊知識,還要有比較熟練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才能搞好這項活動。活動本身就融合了知識性、文學性。達到了信息素養與文學素養的培養效果。
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教師獲取的信息將大大豐富,不但可以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還可以獲取教學內容的最新知識,最新信息,使整個課堂呈現出開放性的特徵,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綜合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增加了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此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某些方面更為深入學習和探索,當遇到特殊問題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展開討論,時空不再受到限制,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能通過網路與整個世界共享資源和知識,與教師、同學共享各種信息資源、學習資源,學生的學習世界成為了一個可以無限擴展的世界。學生可以利用網路上所能得到的一切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學習過程的開放性,使得學生有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選擇機會。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學會了分享、合作、溝通。
總之,能夠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特徵,做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處理好多媒體與教師講解的關系,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覺地深入到教學內容的深層,不斷激活他們的思維靈感,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掘其創造潛能,就一定能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優化,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❷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什麼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小學語文教學節奏慢、語文學習壓力大等問題。
1、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由於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以及活潑好動的天性,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精神不集中的現象。這樣很容易對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造成干擾。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可以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融入絢麗多彩的圖片與動感的視頻資料,能讓小學階段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與美好,充分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樂趣,增加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求知慾望。
2、解決了小學語文節奏慢的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其引入到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中,不僅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升小學階段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加快課程的教學節奏,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3、有效緩解語文課堂的學習壓力。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緩解語文課堂的學習壓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了較為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將會更加有利於小學階段學生進入語文情境,大大減少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產生的枯燥厭倦心理。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對於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實現小學階段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❸ 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解決教學中的哪些問題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路、校園網和網際網路(Internet)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路規模在中國的不斷高速擴大,信息技術對現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中學課堂教學已從理論走向實踐,走向發展,對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不僅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成為對學校、老師的評價標准,到今天也成為許多有條件學校的教學常態。

在這種形勢下,許多教育工作者改變了觀念,積極投入到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運用中來。廣大教師也掀起了自製教學課件的熱潮,在網路中能查詢到的有關教學的各種影音素材、備課資料、教學課件已數不勝數。這些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和教學常規。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是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們獲取知識,單靠聽覺只能記憶約1/6,單靠視覺,只能記憶約1/4,而同時使用視聽兩種感覺,則能記憶大約是2/3。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❹ 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哪些問題

(1) 聯系實際課堂化
化學是一門密切聯系實際的學科,學習化學離不了化工生產過程,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模擬化工生產過程,編寫出化工生產的流程圖,如工業生產硫酸、工業生產硝酸、合成氨、煉鐵煉鋼、煤加工等,也可以根據工業生產實際,模擬實物及反應器中的反應現象。還可以播放實際生產過程的影片,使學生感受到貼近生活,猶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動態過程「可視化」、空間想像「直觀化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經常牽涉到一些化學反應歷程,而化學反應歷程又難以在教室里形象展示。學生缺少感性認識,想像力又受年齡和知識結構水平限制,難於理解。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模擬化學反應歷程使學生看到化學健的拆分及重新組合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3) 微觀現象「宏觀化」
化學教學中涉及到一些微觀問題難於在教學中具體體現,藉助多媒體技術能將微觀現象放大處理。如物質結構中的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內容是難於用語言描述清楚的,傳統的教學藉助於模型可以降低講解難度,但模型的製作、保存和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多媒體的三維動畫功能則可以輕易解決化學模型問題.
(4) 課堂容量「巨大化」
運用電腦多媒體網路輔助化學教學,可充分發揮其信息容量大、省時省力的優勢,這也是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在復習階段,即化學知識分塊復習階段,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全面的知識總結與大劑量的鞏固訓練活動。若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事先製作好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復習教學,則不但能增大化學教學容量,加大訓練密度,還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開拓學生視野,極大地提高了化學課的復習效率。另外利用多媒體的人機對話、不僅界面友善,其超文本、人工智慧、可編著工具、虛擬現實等功能,可以使學習者沿著自己的思路,適應自己的需要去發展學習的過程,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必能極大地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❺ 信息技術可以解決教學中的哪些問題

一、教師的觀念轉變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教師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筆和黑板是絕對不行的。而中學數學,由於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學生學起來容易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學會多媒體教學設計,並能在教學中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不僅是在公開課、研究課中使用多媒體,更要在家常課中普遍使用,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教師就自加壓力,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學習課件製作技術,提高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而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每個教師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路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的教學。在此過程中,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數學教學需要越來越多地體現出教學過程的信息化,原本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逐步顯現出了它在數學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但「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❻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而教師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本文試著從以下方面來論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製作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課件;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❼ 利用信息解決了哪些問題

現在利用信息解決了一下的問題:
(1) 信息設備裝備化。即各級組織、機構、團體、單位主動地將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網路設備等應用於作業系統,輔助作業順利完成。

(2) 信息技術利用化。如利用信息獲取技術(感測技術、遙測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光纖技術、紅外技術、激光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自動化技術)等,以改進作業流程,提高作業質量。
(3) 信息內容數字化。一方面將設計信息、生產信息、經營信息、管理信息等各類作業系統信息生成和整理出來;另一方面使上述各類信息規范化、標准化或知識化,最後進行數字化,以利於查詢和管理。
(4) 信息服務完善化。建立起信息服務體系,比如聯機服務、咨詢服務、系統集成等。通過信息服務將信息設備、信息技術、信息內容形成一個整體,並使其發揮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
(5) 信息人才遞增化。加強對各類信息人才的培養與重視,使信息人才的比重日益增加。信息人才的形成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原有的信息工作人員能力的自我提升, 使其快速掌握現代信息知識,比如計算機操作、聯機檢索、上網查詢等;另一方面是投入資金直接培訓新手。同時給全體人員普及信息知識,使人們能逐漸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
(6) 信息投資傾斜化。在每年的財政預算或投資計劃中,對信息化的投資給予傾斜,重點支持信息人才的培養、信息設備的裝備、信息技術的利用、信息內容的開發和信息服務體系的完善,有目的、有計劃地快速推進信息化建設。
(7) 信息政策封閉化。盡快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條例,並日益使這些政策相互完善,不留漏洞,為各項信息工作提供指導和規范。這樣,既可引導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又可確保信息安全,杜絕虛假、有害信息的傳播。信息設備裝備化、信息技術利用化、信息內容數字化、信息服務完善化等四化,一方面由信息投資傾斜化、信息人才遞增化所推動、所實現;另一方面通過自身的發展不斷產業化,即信息產業化。而信息政策封閉化則為上述六化的實現與完成提供良好的約束機制和外部環境。

❽ 在教學中用信息技術解決了哪些問題

隨著當今社會知識信息激增和「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展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已勢在必行。 人的認識不僅僅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更多的是在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活動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整合,能改善傳授式、接受式學習方式,加強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探究性,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懷參與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教師的觀念轉變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教師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筆和黑板是絕對不行的。而中學數學,由於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學生學起來容易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學會多媒體教學設計,並能在教學中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不僅是在公開課、研究課中使用多媒體,更要在家常課中普遍使用,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教師就自加壓力,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學習課件製作技術,提高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而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每個教師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路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的教學。在此過程中,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數學教學需要越來越多地體現出教學過程的信息化,原本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逐步顯現出了它在數學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但「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四、教學要善於運用信息技術 中學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及邏輯性強的特點,而信息技術對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強大互動式特點使多媒體課能充分創造一個圖文並茂的、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多媒婆體輔助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極大地激起學生探討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初一教學全等三角形這一章時,學生對通過平移、旋轉、翻折能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這一概念沒有感性認識,雖然在一些簡單的題目中能按部就班,但在面對一些圖形復雜的題目時,就找不到對應點、對應角、對應邊了。這時,如能使用多媒體,使三角形動起來,這樣學生就能很形象的看出哪兩個三角形全等,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學起來就輕鬆了。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在函數的教學中也必不可少。如在初三講在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一章時,通過多媒體,學生在看到通過列表、描點用光滑的曲線畫出圖像,得到拋物線是二次函數的圖像時,學生很興奮,都想要自己畫一下。再將拋物線沿X軸Y軸左右和上下平移時,拋物線的變化情況,學生能很直觀地得出函數的平移法則,而且記得很牢,對對稱軸左右兩側是上升、下降學生也能自己得出結論。對於像講函數圖像與性質時採用多媒體的教學,便於學生切實理解。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像、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等,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產生特有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用信息技術解決了什麼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看不到系統升級信息 瀏覽:686
沈陽鋼材市場有哪些 瀏覽:386
離婚簡易程序聯系不到對方要多久 瀏覽:862
如何發信息撩撥老婆 瀏覽:197
無錫哪裡賣舊傢具市場 瀏覽:914
技術家庭英語怎麼寫 瀏覽:713
安美拉代理商在哪些地區 瀏覽:854
怎麼提取表格中的相同標簽的數據 瀏覽:432
市場上的哪些牛肉是進口的 瀏覽:766
明日之後第三季配件如何交易 瀏覽:808
中國市場未來十年什麼行情會好 瀏覽:956
dbfview怎麼導入數據 瀏覽:686
層析技術有多少種 瀏覽:963
紡織技術上升紡織品價格如何變動 瀏覽:551
描寫市場景象的怎麼寫 瀏覽:417
途觀天窗數據怎麼讀 瀏覽:552
品牌數據線都是哪些工廠代工的 瀏覽:852
數據線100個表示什麼 瀏覽:595
怎麼測自己是什麼臉型小程序入口 瀏覽:614
脊椎骨脫落手術技術如何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