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力碼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分公司怎麼樣
北京力碼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分公司是2013-04-18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雙峪路甲23號-4號。
北京力碼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7067315672K,企業法人徐峰,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北京力碼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基礎軟體服務;應用軟體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數據處理;計算機維修;計算機技術培訓;銷售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電子產品、機械設備、通訊設備、五金交電、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及一類易制毒化學品)、文化體育用品、日用品。(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力碼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Ⅱ 怎麼理解管理信息系統既是技術系統又是社會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是社會系統的抽象表達,社會系統的各個實體之間通過信息發生相互作用,而把這些實體抽象成為管理信息系統里的節點,將不可見的信息具體化,進行分類、檢索和儲存,提高信息的質量,就可以提高實體之間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效率。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採集、信息的傳遞、信息的儲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維護和信息的使用六個方面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具有以下四個標准:確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採集與可加工、可以通過程序為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可以對信息進行管理。
(2)石景山區參考技術信息哪裡來擴展閱讀:
系統作用
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資源
對企業來說,人、物資、能源、資金、信息是5大重要資源。人、物資、能源、資金這些都是可見的有形資源,而信息是一種無形的資源。以前人們比較看重有形的資源,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以後,信息資源就顯得日益重要。因為信息資源決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資資源。信息資源是人類與自然的斗爭中得出的知識結晶。
2、管理信息是決策的基礎
決策是通過對客觀情況、對客觀外部情況、對企業外部情況、對企業內部情況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所以,決策和信息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過去一些憑經驗或者拍腦袋的那種決策經常會造成決策的失誤,越來越明確信息是決策性基礎。
Ⅲ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業務部門
信息資源中心
信息資源中心(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主要業務單位之一,同時也是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命是為發展國家科技事業、建設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各類科技信息保障。主要任務是全面系統地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各種類型和各種載體的科技文獻信息並面向全國開展服務。信息資源中心下設資源建設部、信息服務部、院士著作館、數字圖書館研究室。
1、館藏資源
信息資源中心主要承擔工程技術各學科領域內的文獻資源建設任務。近幾年來隨著文獻購置經費的不斷增長,館藏文獻的規模、品種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發展,館藏的完整性、連續性和特色化程度不斷提高,文獻的滿足率和保障率達到了一定水平,初步具備了為國家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文獻信息資源保障的功能和能力,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工程技術領域專業圖書館。
2、文獻服務
信息資源中心目前實行365天到館讀者「一站式」服務、24小時全天候網上信息服務,技術手段先進,服務方式靈活多樣。
(1)文獻閱覽服務
◆ 查目廳目錄檢索服務:提供本所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館藏目錄檢索服務及讀者閱覽咨詢服務;
◆ 期刊閱覽服務:提供近兩年中外文現刊及檢索參考工具書閱覽服務;
◆ 特種文獻閱覽服務:提供中外文過刊、中外文會議、學位論文等文獻閱覽服務;
◆ 縮微文獻閱覽服務:提供美國政府科技報告及七國兩組織專利的縮微文獻閱覽服務;
◆ 電子資源檢索和閱覽服務:提供光碟或網路版資源的檢索和閱覽服務。
(2)原文提供服務
◆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注冊用戶的網上原文提供服務;
◆ 本所、北京地區以及國內其他圖書情報機構的館藏原文代查服務;
◆ 向大英圖書館、加拿大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國外機構提供長期的館際互借服務。
(3)科技查詢服務
◆ 國家、省、部、市、地等各級科研項目的開題立項、成果鑒定、成果報獎、新產品開發與申報等的查詢;
◆ 國家一級科技查新機構的評估、認定以及科技查詢人員的資格培訓;
◆ STN系統歐洲服務中心FIZ中國總代理。
(4)論文收錄引證服務
向全國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個人開具科技論文收錄及被引用證明。
3、院士著作館
院士著作館在科技部和中國工程院的倡議下,於2004年6月3日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其使命是全方位收集院士科技文獻,建設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知識寶庫;展示院士風采,傳承院士精神,宣揚院士思想,傳播院士文化;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豐富的信息保障,為推動自主創新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院士著作館現已收藏有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近千位院士的3000多部學術著作和3300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900多件院士風采物品,建有可供檢索查詢的院士信息系統。院士著作館建有大型煅銅浮雕壁畫《院士名山》,以漢代竹簡的藝術形式鐫刻捐贈著作的院士,以此教育啟迪後人。
4、科研
數字圖書館研究室是信息資源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利用現代化手段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開展檢索語言和檢索技術的研究,組織實施數字圖書館系統的發展規劃。研究室具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以中青年技術骨幹為主力,全面擔負中心的信息技術支撐功能,保證網路系統、伺服器系統、自動化系統、數字化系統的可靠運營;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在英漢科技詞庫、漢語主題詞表、電子政務主題詞表、科技資料體系建設等領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此外,研究室還負責全國信息與文獻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以及國家標準的研究、開發與制定工作。
目前,信息資源中心正按照科技部科技基礎條件大平台的建設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我國工程科技文獻信息保障能力,為提高我國工程科技創新能力做出貢獻。
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15號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資源中心
郵編:100038
戰略研究中心
戰略研究中心是中信所主要的業務部門之一,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員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科技專業背景、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並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本中心主要跟蹤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和發展戰略,開展情報分析研究,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中心下設科技動態跟蹤、知識管理、戰略基礎研究和戰略應用研究等四個專業研究室,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圍繞科技部的中心工作開展相關的情報分析研究,提供決策支持,並為其他政府部門提供情報服務;
◆跟蹤報道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發展動態、科技戰略、科技政策及其採取的相應措施;
◆在軟科學研究領域,開展新學科、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
◆開展科學與科技決策支持研究,建設支持國家科技決策的信息資源庫與知識庫,開展知識服務;探索建立知識管理開放實驗室;
◆開展科普統計分析研究,探索實踐數字科普;
◆承辦《中國軟科學》、《高技術通訊》、《全球科技經濟瞭望》、《科學》等刊物,以及《科技參考》、《互聯網信息專報》、《決策參考》等內刊;
◆接受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會的委託,協助開展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資源共享促進中心
資源共享促進中心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下屬的研究中心,圍繞科技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科技資源共享政府領域應用、科技資源共享行業領域應用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接受科技部等政府機構和行業機構委託,承擔與科技資源共享管理和促進相關的研究、實踐、服務工作,促進國家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開展競爭情報研究;促進實用技術成果轉化以及專利、標准和技經貿信息的傳播。
◆ 科技資源共享管理研究
資源共享促進中心主要致力於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共享模式、共享政策、共享技術、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情況等的跟蹤研究,承擔相關研究課題,完成相關研究報告,提供相關信息服務。
◆ 政府信息資源整合服務
在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在信息資源整合應用中的需求,以國家科技文獻資源建設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網路傳播與信息處理技術,提供政府信息資源組織和整合咨詢服務、系統設計、系統集成開發等服務。
◆ 產業信息資源整合服務
在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重點產業在信息資源整合應用中的重點需求,充分利用現代網路傳播與信息處理技術,以持續滿足產業發展與集成創新為目的,集合各類科技信息資源和技經貿信息資源,建設重點產業的信息服務體系。開展信息咨詢、競爭情報咨詢等服務。
信息技術支持中心
信息技術支持中心的業務定位於結合情報學研究應用實踐的需要,開展知識組織技術、信息內容服務技術和情報技術的開發應用研究,為情報研究與服務提供先進技術支持。其重點內容包括智能信息檢索技術、信息服務元數據與標准規范、數字圖書館應用技術、信息內容建設與服務等。
作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網路管理中心,信息技術支持中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保障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網路服務系統以及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管理與維護。同時中心還承擔著中信所信息安全和技術管理職責,為中信所資源建設與信息服務提供系統設計、應用開發、運行維護和網路管理與服務等。
另外,信息技術支持中心是全國信息與文獻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第四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承擔著相關文獻標準的制定及日常管理工作;是中國情報學會計算機技術應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同時中心也面向信息管理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學習和研究支持。
情報方法研究中心
情報方法研究中心下設圖書情報研究室、科學計量學研究室、學會辦公室和幾個期刊編輯部。
中心的主要業務領域包括圖書情報領域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科學計量學研究與科技論文統計分析,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與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的日常管理與運作,《情報學報》、《中國信息導報》和《大眾軟體》的編輯出版。同時受科技部委託,承擔全國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心的主要工作:
◆ 開展情報學理論方法與情報用戶的研究。其中重點開展知識組織、知識管理、信息構建、現代情報技術、信息管理與服務等領域的研究;
◆ 開展圖書館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其中重點開展數字圖書館與數字科普研究;
◆ 開展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研究和科技論文統計分析工作;
◆ 承擔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 接受中國科技成果研究會的委託,協助開展中國科技成果研究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 承擔《情報學報》、《中國信息導報》、《大眾軟體》的編輯出版工作;
◆ 接受科技部委託,承擔全國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究生部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自1978年開始招收情報學專業研究生,至今已有35年的歷史,是國內最早開展情報學研究生教育的單位之一。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情報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開展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即在職研究生)的培養工作。1998年起與北京大學合作培養情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經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10月,我所被人事部批准為首家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管理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生部是中信所下屬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社會培訓的歸口部門。
主要任務:
◆情報學博士生、碩士生培養;
◆圖書館學碩士生培養;
◆辦好圖書館、情報和檔案管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情報學、圖書館學、信息管理、知識管理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研究;
◆接受科技部及社會各界委託,開展各類在職教育與在職培訓;
◆探索基於網路的遠程教育,拓展各類信息人才培養方式,促進全民信息化教育;
◆承擔科技部計算機軟體培訓中心的相關工作。
中信所憑借自己知識密集的雄厚實力及其高層次的研究實踐,造就了眾多的情報信息領域專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師、導師隊伍。到2005年,中信所研究生部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65名,頒發碩士學位299個;招收在職研究生379人,其中161人獲碩士學位,全日制和在職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總人數為460名,其中許多人成為國家機關、信息單位、駐外機構和各類企業的業務骨乾和中堅力量。除了學歷學位教育外,研究生部還承擔科技部委託的培訓班和研討班。同時,面向社會開展相關領域的培訓班,包括計算機應用培訓、信息分析師教師認證暨信息分析師認證培訓、全國科技查新與文獻檢索培訓等,培訓人員達數百名,滿足了市場對不同人才的需求。
中信所研究生部採取開放辦學方式,與國內外同行和相關國際組織在人才培養、學術領域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並選送部分優秀研究生赴國外進修深造。
21世紀是知識經濟佔全球經濟主導地位的世紀。知識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資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因素。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培養大量高層次知識創新人才,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歡迎各界人士報考中信所,竭誠為您更新知識,提高創新能力提供學習機會。
Ⅳ 現代技術有哪些
1、輻射技術
在高分子材料領域,輻射技術已用於聚烯烴的輻射交聯,不飽和聚酯類樹脂的輻射固化,橡膠的輻射硫化,聚合物輻射降解以及輻射接枝改性等,已有產品實現工業化生產。
2、海洋工程技術
海洋工程技術:包括海洋發電技術、海洋鑽探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海洋油礦開采技術、海岸風力發電技術、海層探測技術、海洋物質分離技術、海水提煉技術、海洋建築設計等。
3、航空航天科學技術
航空航天科學技術是20世紀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自其形成以來,一直汲取基礎科學和其他應用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高度綜合了工程技術的最新成果,並引領許多學科專業的發展,甚至促成某些專業的形成。
4、現代生物技術
也稱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5、光電子技術
光電子技術是先進的技術,對傳統 產業的技術改造、新興產業的發展、產業結 構的調整優化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Ⅳ 石景山的資料!!急用!
石景山位於北京的西郊,海拔僅183米,曾被稱為燕都第一仙山。為什麼被如此稱呼,具體的緣故我還不知曉。唯一清楚的是石景山早在上個世紀之初的1919年龍煙公司在此開設當時京津地區最大的鋼鐵廠之後,這座「仙山」就基本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將近一個世紀。 現在的石景山還有剩些什麼呢?2004年一些進駐石景山考古的專家在其西坡發現了一雙眼古井。從井底發現的一石欄殘本上可以看出,這至少是明朝時期就有的井。 石景山最早的時候被叫做碣石山。根據山海經中記載,曾經提到關於石景山的,是大禹治水時所經過的第四十四座山,又名石徑山、石經山。 在石景山的西坡,現存一些佛教的遺跡,是古代名剎——金閣寺,北京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之一,是石景山成為「燕都第一仙山」的歷史見證!它是現如今的北京地區最早供奉最高神「上帝」的寺廟,有北京地區最早的藏經洞,有北京地區獨有的「石室瘞窟」遺存,有保存重大歷史信息的摩崖石刻,是古代帝王及名人游覽的勝地! 金閣寺建於石景山頂,是石景山上最早的古建群。《帝京景物略》談到石景山時講:「山最上,金閣寺。」與五台山的金閣寺有「金頂浮空」的勝景相一致。該寺在地理位置上,佔有碧霞元君廟以西的山體。根據碑文,金閣寺在明代也曾「朱堞金扉,龍楹螭殿」「殿閣輝煌宏麗」,堪稱是當時北京地區的建築奇觀! 對於金閣寺的歷史可追溯到晉唐時期。山上現存明萬曆年間的碑刻載:「且夫凈土寺,古《劉師堰石記》雲:金閣寺自晉唐以來,所藏石經,碎而言斷,岩穴鮮有存焉。」說明在金閣寺之前,石景山上已有了藏經史,金閣寺是繼承了晉代以來遺留的佛教遺產。該寺在唐初武德年間建成了玉皇殿,在唐代的元和四年至十四年進行過擴建或重修,擴建人應該是幽州盧龍兩節度使劉總。「元和」是唐憲宗李純年號,「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如果按唐碑的年代推算,金閣寺距今已有約1200年的歷史。比起唐大歷五年(770年)建的五台山金閣寺僅僅晚了三四十年。 金閣寺更有石室瘞窟、孔雀洞、普安洞、普觀洞、本來洞、還源洞、石佛等遺跡,證明金閣寺是北京地區最早的寺廟之一!該寺在唐代極為有名。《明武宗實錄》記載:「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皇)上微行石經山,經玉泉亭數日乃還。石經山寺,朱寧所營建也,窮極壯麗,乃邀(皇)上幸焉。」實錄中所說「石經山寺」,即唐代古剎金閣寺,明代末年改稱凈土寺。實錄中所說「朱寧」即錢寧,賜姓朱。又據《日下舊聞考》引《戴斗夜談》稱:「正德中,錢寧建碧霞元君廟於石經山,窮極壯麗。都人歲以元旦往祠,至四月士女又群集。」從記載可知,正德年間石經山(石景山)確實有廟存在,且皇帝也曾去游幸過,從中可以想像的到金閣寺當初的鼎盛時期。 明代嘉靖年間,因明世宗崇道毀佛,金閣寺可能遭難。萬曆年間太監甄進、張允中、李志義、董實等28人領頭捐資重修金閣寺內的一進院,並買地四頃八十畝和山地二頃多作為廟產。當時的金閣寺住持為法名如安的僧人,並帶有徒弟和徒孫8人。萬曆四十二年(1614),大太監王體乾、宋晉等領頭捐資修了金閣寺的玉皇殿,改名為天主宮。當時的住持道士叫王真善,帶著4個徒弟。 該寺清代在乾隆年間還有玉皇殿和回香殿存在,後來趨於頹敗。位於石景山南坡的玉皇殿在去年(2007年)被當地政府再次重修。而那明萬曆年間時的石碑仍然立在大殿之前。 在這當中穿插一有趣的故事。在石景山的西南坡,有一個「孔雀洞」。從現存的石刻上可以推斷此為唐朝就有。據清代和珅主編的《日下舊聞考》記載,此洞為唐憲宗時的劉總所造,即上面所提到的幽州盧龍兩節度使。至於為何取名孔雀洞?孔雀源於古印度的孔雀王朝。當時的第三任國君即阿育王,是佛教史上最有名的護法名王。而孔雀洞的用途即為收藏佛經,即用「孔雀」命名則為此理。但說到有趣的是,阿育王在其前半生爭奪王位時,曾殺死了他99個兄弟,至於皈依佛門則是後來的事情。而相對比之下,當時的節度使劉總本人也曾經有過殺兄弒父的經歷,因此他如此積極的修建藏經洞,並以此命名為孔雀洞,或許是在自我慰藉罷了。 順著這大殿往下,有一道教遺址。據殘留的遺跡斷定為道教祖師太上老君。再垂直而下則是保存仍完好的碧霞元君廟。 位於石景山上的碧霞元君廟,是石景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它背風向陽,氣勢宏大,占據著石景山上中心點的位置。在這些古建築群落中,有古井、東天門、碧霞元君祠、天空寺、元君殿、戲台、古碑等景觀。尤其是東天門附近的御制碑,是雍正乾隆兩代帝王在同一石碑上題辭,堪為少有。 碧霞元君廟,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太監錢寧建。據《日下舊聞考》引《戴斗夜談》記載:嘉靖元年(1522)二月,皇帝派三名官員來石景山把廟拆毀,並命李默撰文敘述毀廟原因。嘉靖皇帝平毀碧霞元君廟,是因為太監錢寧把正德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上,無惡不作,為所欲為。所以,皇帝把錢寧處死並平毀他所建的一切廟宇。萬曆年間(1573—1619),董常侍復建碧霞元君廟,雖不如錢寧所建「窮極壯麗」,但仍吸引了不少香客前往。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碧霞元君廟重修。有《重建石景山大殿碑記》碑文記載,修建人為北辛安「士庶商賈眾善人等」和「遠近村莊善男信女」。當時,廟里的住持僧人為「性」字輩,徒弟為「海」字輩。 在石景山上其實並非只有金閣寺和碧霞元君廟,還有一座人們不大熟悉的金閣寺下院,這便是《宛署雜記》記載的「法明寺」,與「法門寺」僅一字之差。何謂「法門」?法門者,佛門也。何謂「法明」?唐代有位高僧,法號法明。以高僧法號命名寺院,是極其普遍的現象,人們熟知的法海寺、寒山寺,就是以高僧法號命名的。有趣的是,唐代高僧法明,陝西人,和劉瑾是同鄉。作者寫過著名的《大雲經》,進獻給武則天,書中有「當今聖母者,彌勒下生也」的句子,竭力吹捧武則天。這部經,受到歷代「聖母」的推崇,正德皇帝之母張太後也不例外。 法明寺位於石景山東麓,地勢極佳,在堪輿家看來,這里是建寺的理想之所。這里雖距永定河不遠,但有石景山作為天然屏障,又有茂密的森林遮擋噪音,聽不到渾河洶涌的濤聲,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1919年,北洋政府的幕僚黎元洪、馮國璋、段祺瑞等集資,成立了「官督商辦龍煙鐵礦有限公司——石景山煉廠」(簡稱龍煙公司)開始建廠,花巨資購買國外製鐵高爐,並聘請美國工程師格林,對設備安裝進行指導。為便於開展工作,龍煙公司在石景山法明寺故址,修建「龍煙別墅」,供格林使用。而當時的這個石景山煉廠即為後來年利稅總額居全國之首的首都鋼鐵廠的前身。 自2005年首鋼為了改善首都北京環境污染的進一步減少,而決定搬遷起,被鋼鐵廠重重包圍近一個世紀的石景山這一燕都第一仙山,又慢慢重新綻放其獨特的光芒。
Ⅵ 信息技術的由來是什麼
語言的創造。從猿向人轉變時發生,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語言,獲得了人類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質手段,有了加工信息的特有的工具概念。
創造出來的語言重要性:
人們藉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生影響。語言這種文化現象是不斷發展的,其現今的空間分布也是過去發展的結果。
(6)石景山區參考技術信息哪裡來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的繼續發展:
1、文字的發明。發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它使人類信息傳遞突破了口語的直接傳遞方式,使信息可以儲存在文字里,超越直接的時空界限,流傳久遠。
2、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是在封建社會發生的變革。這一發明擴大了信息的交流和傳遞的容量和范圍,使人類文明得以迅速傳播。
3、電報、電話、電視等現代通訊技術的創造。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這些發明創造,使信息的傳遞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加快了信息傳輸的速度,縮短了信息的時空范圍,信息能瞬間傳遍全球。
3、電子計算的發明和應用。20世紀中葉出現的電腦,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類大腦及感覺器官加工處理信息的局限性,極大地增強了人類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Ⅶ 現代信息技術包括什麼
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
是藉助以微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手段,對聲音的、圖像的、文字的、數字的和各種感測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
它的核心是信息學。
(7)石景山區參考技術信息哪裡來擴展閱讀:
現代信息技術的社會影響:
當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時代邁進,信息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潤滑劑";
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地滲透到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信息產業正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在這股席捲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傳統形態與功能等。
城市發展的諸多方面也無一例外地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影響,城市正面臨著新的發展契機。
Ⅷ 北京市石景山區電子一所在什麼位置啊
電子一所全名叫「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地址:北京石景山區魯谷路35號電科大廈鐧懼害鍦板浘
Ⅸ 什麼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哪幾種技術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人們在信息獲取、整理、加工、傳遞、存儲和利用中所採取的各種技術和方法。信息技術不僅被嵌入在產品中,還嵌入在服務中。
現代信息技術是以電子技術(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通信技術為命脈、以信息應用技術為目標的科學技術群。
1、信息的基礎技術
信息基礎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基礎,它涵蓋了各種新產品、新能源、新設備的開發與製造技術。近年來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影響最大的就是微電子技術和光電子技術。
2、信息的主體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是有關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控制、展示和存儲等的技術,它的主體技術主要包括信息獲取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控制技術、信息展示技術以及信息存儲技術。
(9)石景山區參考技術信息哪裡來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涉及圖像、聲音、字元、數值、用戶、硬體/軟體設施、人機交互系統等感知、傳遞、處理和應用信息的系統、計算機系統、網路通信系統、創造、分配、使用、整合和處理信息進行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的社會形態等等。
人們對信息技術的定義,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圍、層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凡是能擴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術,都可以稱作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包含通信、計算機與計算機語言、計算機游戲、電子技術、光纖技術等」。
現代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徵」。
信息技術是指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用以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包括提供設備和提供信息服務兩大方面的方法與設備的總稱。
信息技術是人類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標准化的經驗、知識、技能和體現這些經驗、知識、技能的勞動資料有目的的結合過程。
信息技術是管理、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有關方法、手段與操作程序的總稱。
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一類技術的總稱。
信息技術指「應用在信息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應用;計算機及其與人、機的相互作用,與人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種事物。」
信息技術包括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即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術。
信息技術是研究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術。
Ⅹ 科技文獻信息源有哪些特點
一、科技圖書
一般來講,圖書是指內容比較成熟、資料比較系統、有完整定型的裝幀形式的出版物。科技圖書是一種重要的科技文獻源,它大多是對已發表的科技成果、生產技術知識和經驗的概括論述。科技圖書的范圍較廣,主要包括:學術專著、參考工具書(指對某個專業范圍作廣泛系統研究的手冊、年鑒、網路全書、辭典、字典等)、教科書等等。對要較全面、系統地獲取某一專題的知識,參閱圖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科技期刊
期刊(Periodicals)也稱雜志(Journals 或 Magazine),是指那些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匯集了多位著者論文的的連續出版物。科技期刊在科技情報來源方面佔有重要地位,約占整個科技信息來源的65%~70%。它與專利文獻、科技圖書三者被視為科技文獻的三大支柱,也是科技查新工作利用率最高的文獻源。
科技期刊的特點是:每種期刊都有固定的名稱和版式,有連續的出版序號,有專門的編輯機構編輯出版,與圖書相比,它出版周期短,刊載速度快,數量大,內容較新穎、豐富。
三、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通常是指發明人或專利權人申請專利時向專利局所呈交的一份詳細說明發明的目的、構成及效果的書面技術文件,經專利局審查,公開出版或授權後的文獻。廣義的專利文獻還包括專利公報(摘要)及專利的各種檢索工具。
專利文獻的特點是:數量龐大、報道快、學科領域廣闊、內容新穎、具有實用性和可靠性。由於專利文獻的這些特點,它的科技情報價值越來越大,使用率也日益提高。本書第四部分第十九章將專門介紹專利文獻及其檢索。
四、科技報告
科技報告(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又稱研究報告和技術報告,是科學技術工作者圍繞某個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正式報告,或對某個課題研究過程中各階段進展情況的實際記錄。科技報告自20世紀20年代產生以來,發展迅速,已成為繼期刊之後的第二大報道科技最新成果的文獻類型。從報道的內容看,科技報告大多都涉及高、精、尖科學研究和技術設計及其階段進展情況,客觀地反映科研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科技報告的特點是:單獨成冊,所報道成果一般必須經過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單位審定鑒定,其內容專深、可靠、詳盡,而且不受篇幅限制,可操作性強,報告迅速。有些報告因涉及尖端技術或國防問題等,所以一般控制發行。
目前,世界上各發達國家及部分發展中國家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科技報告產生,尤以美、英、法、德、日等國的科技報告為多。
在科技查新工作中利用較多的是美國國家技術信息服務局NTIS(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U.S Deportment of Commerce)出版的《美國政府研究報告通報與索引》,有資料庫和檢索刊物以及縮微平片等多種形式可利用。
五、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本科生、研究生為獲得學位資格(博士、碩士和學士)而撰寫的學術性較強的研究論文,是在學習和研究中參考大量文獻、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而完成的。
學位論文的特點是:理論性、系統性較強,內容專一,闡述詳細,具有一定的獨創性,是一種重要的文獻信息源。
學位論文除在本單位被收藏外,一般還在國家指定單位專門進行收藏。國內收藏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指定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國家圖書館。檢索國內學位論文可以利用《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檢索國外學位論文可利用Dialog國際聯機系統或國際大學縮微膠卷公司(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編輯出版的《國際學位論文文摘》、《美國博士學位論文》以及《學位論文綜合索引》等檢索工具。
六、會議文獻
會議文獻是指各種科學技術會議上所發表的論文、報告稿、講演稿等與會議有關的文獻。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會議論文集已超過4千種,會議論文數十萬篇。國內已有《科技會議論文資料庫》可供檢索。
會議文獻的主要特點是:傳播信息及時、論題集中、內容新穎、專業性強、質量較高,往往代表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內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了該學科或專業的學術水平、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會議文獻是科技查新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七、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是指各國政府部門及其設立的專門機構發表、出版的文件,可分為行政性文件(如法令、方針政策、統計資料等)和科技文獻(包括政府所屬各部門的科技研究報告、科技成果公布、科普資料及技術政策文件等),其中科技文獻約佔30%~40%左右。
政府出版物的特點是:內容可靠,與其他信息源有一定重復。藉助於政府出版物,可以了解某一國家的科技政策、經濟政策等,而且對於了解其科技活動、科技成果等,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美國政府出版物數量最多,每年有幾千篇公開,其他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法國等也出版一定數量的政府出版物。查找美國政府出版物可檢索索引性刊物《美國政府出版物目錄月報》(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收藏)。
八、標准文獻
標准文獻是技術標准、技術規格和技術規則等文獻的總稱。它們是記錄人們在從事科學試驗、工程設計、生產建設、商品流通、技術轉讓和組織管理時共同遵守的技術文件。其主要特點是:能較全面地反映標准制訂國的經濟和技術政策,技術、生產及工藝水平,自然條件及資源情況等;能夠提供許多其他文獻不可能包含的特殊技術信息。它們具有嚴肅性、法律性、時效性和滯後性。標准文獻是准確了解該國社會經濟領域各方面技術信息的重要參考文獻。
檢索國內標準的檢索工具主要有《中國標准化年鑒》、《中國國家標准匯編》、《國家標准和部標准目錄》、《中國國家標准文獻資料庫》等;檢索國外標准文獻的檢索工具主要有《國際標准文獻資料庫》(中國標准情報中心編)、《ISO國際標准目錄》、《美國國家標准目錄》、《英國標准年鑒》等中譯本資料及各國標準的原版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