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
在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而且使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科學思考,為他們以後發展為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礎。根據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談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淺見。
所謂信息素養,指的是利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工具獲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從而綜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與學習效能的能力。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因為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技術性高、實踐性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始終把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培養結合起來,加強對基本功的訓練。理論知識、特別是軟體應用,如果單憑課堂講解或用多媒體大屏幕演示,還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學生只有通過親身操作,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為以後的學習打下牢固基礎。所以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對學習信息技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也就培養了同學們以下方面的能力:
1、獲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互聯網、書籍等,或自己進行調查、參觀等,主動地去發現信息,並收集到所需的信息。
2、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分類,然後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並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和組織。
3、利用信息的能力:運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它手段,分析、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碰到的實際問題。
4、協作意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交流的范圍,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別人的聯系和協作。
以上幾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後,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會得到逐步的提高,同時,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逐步的提高。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除了培養同學們的信息素養外,還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1、創設好的學習環境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而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而且還可以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我在講授電腦繪畫《附件-畫圖》一課時,自製了課件,通過幾幅不同季節的圖畫反學生帶入特定的環境,並用動畫的漸變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季節的變化,體會其多變的美,培養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進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創造慾望。
2、推行問題式教學模式
問題式教學模式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通過互相合作來解決這些問題,發現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培養其創新精神。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知」。可見,營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詞學生創造思維的心靡,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應克服扼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行為,注意挖掘教材內容中潛在的教育因素,採取問題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寬松、民主、和諧、平等、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學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設計出針對性、啟發性較強的問題,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對於在回答疑難問題時出現的不同主張和見解,要「沙裡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變教師「一言堂」或唱「獨角戲」的老方法,還學生以自我學習和鑽研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敢於質疑發問、想像猜測,敢於打破常規、不拘一格。例如在《excel-函數的應用》教學中,設計一些易出錯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錯誤,進一步鞏固學過的知識點,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
主體性和創新性密不可分,創新是主體性的最高體現。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要創設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去主動參與,把他們智慧的火花盡量激發出來。在課堂中由於時間有限,傾向於訓練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課外則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發揮,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延伸到課外,把課外這個第二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外成為課內所學知識的有益鞏固與補充,從而促進課堂教與學,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4、理論聯系實際
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競賽,進行自由辯論,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啟發思路,以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機統一。其主要途徑有三:一是通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用計算機編輯文稿,用窗口畫筆畫出簡單的彩圖和製作書簽、卡片,用計算機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幫助老師完成考試成績的計算與管理等;二是通過輔助教學,來發揮計算機的工具性優勢,淡化學科本位意識,根據現有條件盡可能地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三是通過解決學習上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當今世界,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深入。現代教育技術所強調的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
㈡ 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之我見
信息是知識的基礎,是創造的源泉,也是人類解開自然之謎的向導。未來的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未來的教育是培養信息能力的教育,未來的人才是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能力的人才。因此,我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極為重要的工作就是應好好地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問題,即採用哪些有效辦法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如下是本人通過進行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探討而得到的幾點淺顯的見解。 其一,加強課堂有效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設置信息技術課程,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目前培養信息素養最主要的手段,它是培養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信息意識的加強,信息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訓練、培育,還有學生自己的鍛煉、積累和體念。針對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差異較大的情況,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同一個教學內容分成幾個階段,教師創設不同的教學環境,提供不同的硬體、軟體、輔導和任務,讓基礎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任務和問題驅動下,從不同的階段開始學習,在規定的課時內最終完成即可,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例如:在教學《採集網上信息》一課時,可把這一內容細分為三個小任務:首先是保存完整的網頁,這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其次是文字的保存,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再次是保存圖片,相對來說,這個操作比較容易。完成以上三個小任務,包括基礎較差的學生,都已經基本掌握了保存網頁和網上文字、圖片的方法,提高了獲取信息的能力。 其二,加強學科課程教學整合,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許多教育技術研究人員在從事各門學科教育的教育技術研究工作中發現,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技術的應用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教學在學校的應用推廣,使學生能大量接觸信息技術,從而進一步培育信息意識與情感,提高信息倫理道德修養,熟悉與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各種信息能力。信息素養是一種注重實踐操作的素養,如果能夠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那麼它不但能夠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如果在語文、數學與英語教學中推廣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學生不但能夠學習語文、數學和英語方面的學科知識,而且由於需要使用鍵盤打字、使用滑鼠檢索有關信息,因此能夠提高學生操作信息系統的能力;由於體會到信息系統能夠十分方便地組織信息、表達信息、呈現信息、傳播信息和解決問題,學生會感到信息技術的便利、實用,由此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與情感;具有這種意識、情感是一種重要的潛在因素,他們會懷著好奇心開始鑽研信息技術與應用信息技術的奧秘,以後就有可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信息技術人才。 其三,創設信息應用情境,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創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情境,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條件。信息素養的培養要經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一方面學生素養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啟發與引導,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努力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自己獲取、加工、處理、傳輸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和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條件和環境,從信息能力的培養來說,除了信息系統的使用能力以外,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等能力均與具體的知識范疇有關。所以,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創設情境,加強自己的信息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這方面的信息獲取能力。 其四,正確指導學生處理信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人們面對的信息越來越多,一些不良的信息也夾雜其中,這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信息,還要教會學生怎樣處理信息。學生獲取信息往往出於自身的需要,他們要自覺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擾和侵蝕,並且對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整理,然後分門別類、留取精華、去其糟粕。信息技術教學需要訓練的是引導學生根據信息任務和信息來源判斷現有信息來源是否有用,然後有條理地整理出來。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深入細致地鍛煉學生。例如: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料摘抄下來;在計算機中建立文件夾存放電子信息;使用網路收藏夾或郵箱存放網路信息;使用電子表格對相關的原始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同時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分類摘記,對獲取的大量信息進行排序、編碼、建立索引等存貯處理,使摘錄的信息資料系統化、簡明化。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得到提高。 其五,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以實際動手操作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必須動手,但是有一些學生一時間接受不了新知識,一時間不敢下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身實踐,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在實踐過程滲透應用意識,體驗信息技術帶給人類的便利。例如:利用電子表格統計學校各個班級學生人數,統計期中、期末考試班級的總分、平均分;同學之間嘗試互發郵件和收閱郵件等。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良好的應用意識,養成了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並為將來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人人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未來社會向我們提出的要求,是未來社會公民生存的需要。作為一名信息技術任課教師,我們不僅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教給學生,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如何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學生的一輩子都很重要,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轉變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為學生提供獲取、處理、運用信息的機會,積極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造就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盡到自己最大的責任。
㈢ 什麼是信息素養如何培養中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培養中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應用,使信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在中學階段信息技術旨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及應用信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問題。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基本的信息素養應該包括以下幾點:1.駕馭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加工信息及表達信息的能力。2.能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高效的學習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應在初中階段 「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具體來說主要是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1)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會使用信息的採集、編輯、發送、存儲工具。(2)獲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據學習目標採取多途徑地搜集學習資料獲取信息。(3)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鑒別真假信息、篩選分析、概括表達信息的能力。 (4)創造信息的能力:能尋找信息生長點,發現與創造新信息。(5)表達信息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語言使信息表達具體化、簡潔化。(6)信息協作意識的能力: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自覺清除信息垃圾,避開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和干擾,能夠與他人進行信息共享及合作。
二、培養中學生信息素養的舉措
中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內容豐富,採取的措施也是多種多樣,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教學體會。
1.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養的,教師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資源進行教學。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我校非常重視教學環境的現代化建設,每間教室都配備多媒體白板教學,有先進的廣播系統,有2間電腦室共配備了110多台XP系統的電腦等。互聯網也覆蓋了整個校園。這些硬體設施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奠定了物質基礎,為學生營造了優良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在信息技術課上學生可以利用網路進行分組討論、交流,進行協同學習,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共事的能力;學生使用電子郵件、聊天室、虛擬環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與教師進行交流與討論,實現網上輔導和答疑。這樣的環境和氛圍,特別有利於培育中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
2.注重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素養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的素養。教師集體的信息素養狀況對學生的信息意識的啟發和學習熱情有直接的影響。
我校每年都對教師開展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力求有一支信息素養好,具有較高教育技術能力水平的教師隊伍。只有老師們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路操作技能,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軟體,更重要的是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和強化信息意識,開發和利用網上信息為教學服務,才能努力創設培養信息素養的學習環境,組織引導學生使用多媒體手段,全方位地感知,認識學習對象,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指學生對具體信息的認識過程及對信息的判斷、捕捉能力。信息意識屬於意識形態范疇,它的發展變化和培養既受社會因素的制約,也受自身文化素質的制約。中學生應該在充分了解信息意識含義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信息意識,注意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結構的完善,把對信息的認識水平、價值發現、開發利用變成自覺的行動,久而久之,在潛意識里就會逐漸地樹立起信息意識。
4.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活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人們成功地進行信息活動所必須具有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構成信息素質的核心。在教育環境逐漸信息化的趨勢下,需要學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去實現知識的探索、發現與運用。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是指對於給定的課題、目的、問題,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對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與人協同地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和創造,並能根據受者的情況,發布信息、傳遞信息。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是以信息技術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讓學生動手設計製作電子小報、製作個人網站等。通過實踐應用,既激發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真可謂是一舉多得。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活動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形成、發展起到主導的作用。
5.注重學生信息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
信息倫理道德指在信息的開發、傳播、檢索、獲取、管理和利用過程中,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規范人們的行為准則,指導人們在信息社會中作出正確的或善的選擇和評價。在對信息的使用上要有正確的、積極的態度,要自覺遵守無害、公平參與、知情同意、尊重知識產權等信息倫理道德原則,這是信息社會每個公民應具備的信息倫理道德,也是學生信息素養重要的因素。
因此,對學生開展信息倫理道德教育是必須的,包括能正確識別污染信息:欺詐、垃圾、暴力、種族歧視和仇恨、色情、封建迷信等信息。例如網路是一把雙刃劍,能傳播有用信息也能傳播有害信息如病毒,此時就要求學生發揚信息道德,自覺傳播有益於人類的信息,抵禦不良信息甚至扼殺它;能理性看待黑客問題,把技術用在積極的方面如反黑客,而不是用於惡性方面如破壞網路資源。當然,教師還可結合生活及新聞實例,結合知識技能的學習,在實踐中教育學生在信息技術應用中要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不抄襲不侵害他人信息,共同遵守網路協議及相關法律法規,使學生意識到這些信息素養離自己並不遙遠,做個快樂、健康、積極向上、守法的好公民好學生。
6.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學科教學中
我們應該把信息素養的培養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課堂教學作為傳統教學組織形式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它把信息素養的精神、意圖整合到課程和教學的要求中,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有利於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課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學科的學習知識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其它學科課程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網路技術的發展,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學科知識環境。基於此環境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良好的信息素養 ,而良好的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離開基礎知識,信息素養的形成就會變為空談。反過來,信息素養在學生各科學習中和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它慢慢地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同時不可忽視基礎文化的學習。
三、結束語
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的整體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及人力、物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為之不懈努力,使之貫穿於整個素質教育中,以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
㈣ 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信息素養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指出:通過教學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要善於發揮網路教學的優勢,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嘗試。 一、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素養。 如果說希望學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乘風破浪,首先教師要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舵手,掌握駕馭輪船的本領。這本領就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是學生學習的前提。要想培養學生信息獲取的能力首先要教給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學生必須學會上網,通過在搜狐、google、網路等網站鍵入關鍵詞進行網上沖浪,從而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其次,要使「舵手」不偏離航道,就應幫助學生「信息定向」。網路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是學生提取信息的資源庫。但是,網路資源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可為「形形色色、魚龍混雜」。所以學生提取什麼樣的材料是教師首先考慮的問題。教學中應該注重結合課堂教學提出一些相應的「拓展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後時間上網查閱資料。例如:我校王小飛老師執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時,就很好的整合了相關資源。王老師帶領學生在課上直接登陸為教學設計好的主題網站,學生通過點擊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可以迅速地了解到諸如:最先登上月球的是誰?宇航員在太空艙里是怎麼生活的?等問題。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他們甚至還點開了視頻,親眼目睹了宇航員在太空艙里生活的影片。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二、提高學生分析加工信息的素養。 所謂「信息分析」就是指對獲取的原始信息進行篩選、鑒別、整理、分類。這種能力的培養對於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學生只有養成了這種「信息分析」的習慣,才會使自己積累的資料具有更強的實用性和可信度,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中,經常指導學生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分類,引導學生掌握各種分類的方法,定期對學習資料進行交流、評比、展覽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某一類所需要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只是一些「食物」,並非自身成長所需要的「養料」。把「食物」轉化為「養料」的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學生只有把獲取的信息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重新組織整理、內化存儲才能使信息真正的服務於自己的學習。 三、提高學生創造性利用信息的素養。 信息創新是信息加工的高級階段。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就會大大降低信息的價值。信息創新就是在信息加工過程中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等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從表面現象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得創新的信息。教學中要十分注重這種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發揮的空間,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大膽發表不同的觀點,尤其是對於學生「標新立異」的看法更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只有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才能爆發出創新的火花。信息利用的能力就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使知識「外化」的過程,也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 例如,我校杜科春老師在教「面積的計算」時,先安排學生上網找一找我們周圍的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有關面積的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讓學生設計一個裝飾自家房間的方案(如:要購買什麼規格的方磚、需要購買多少、需要多少塗料、大約需要准備多少錢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種需要的驅動下主動探究,然後再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數學真正為自身生活服務。就是在這種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信息利用的能力。 四、提高學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和自然界對話」的過程。尤其是在「高級認知」場合要求多個學生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任務。而網路教學正好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交流環境。首先,網路教學能夠使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內部交流和組際交流更充分。由於受教學時間的限制一堂課中往往只有幾個小組發言,交流不夠充分,參與度低。而網路教學則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在小組內部進行小規模討論,然後再在小組之間展開大規模討論。這樣可以使每位學生(即使性格孤僻的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網路教學還可以拓寬交流的范圍,它不僅可以提高班內師生交流的效率,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結構關系,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的教學,而且還可以實現班級、學校甚至不同國家之間師生的交流,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通過「貢獻智慧、分享成果」進而學會合作。又如,我校「回首五千年,再敘中華情」大型宣講活動,正是將信息收集與交流分享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全校以班級為單位選擇不同的歷史朝代,大量的收集資料,各個班又分小組以不同的形式來展示一個朝代的諸如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方面。整個活動開展的轟轟烈烈,收效顯著,影響空前。所以網路教學還可以成為學校、家庭、社會之間信息交流的一條寬頻,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和全方位生活方式。
㈤ 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標是培養中小學生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指的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面的修養和能力。作為信息社會的一個人,不僅應具備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應具備創造信息、發布信息的能力,這種信息能力是要求信息社會的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人們要迎接社會的各種挑戰,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信息素養恰恰是現代人綜合能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時代的學生必須具備的信息素養包括: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信息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分析和理解信息內容的能力──科學分析思維能力的培養;利用信息的能力──融入信息社會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學校教育中,學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素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其培養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積極創造信息素養環境
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影響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信息技術課教師需不斷地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及時地轉變教育思想觀念,讓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注重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一種獲取知識的慾望。同時,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即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成就感。要想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的學習和使用氛圍,首先要求教師搞好課堂設計,盡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識變成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了解這些抽象知識的動態。例如在講「計算機病毒」一節內容時,不能泛泛而談計算機病毒的特徵、種類,而應把病毒發作時所表現出的特徵對學生有所展示,這當然可以通過找一些圖像資料或做課件展示病毒發作時的情景及其危害,讓學生對計算機病毒有感性認識。
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能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如使用軟體和Internet資源來備課,自己能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並根據教學需要應用於教學任務。二是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運用自己的信息技能進行自身的建構學習。
二、採用主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把握好教學過程結構關系要素的轉換:老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發現探究者;教材由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資源之一;電腦媒體變展示工具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
採用主題教學,增加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創造一個互動的交流環境,使學生初步樹立協作精神,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際教學中,可採取以下環節進行:
1.確定主題:確立本節課要完成的實際內容,展示實際完成的作品,讓學生從整體上有一個感性認識,激發起學生創作或創造的慾望。
2.提出問題:圍繞主題,提出本節課學習的中心內容,考慮用什麼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優選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3.分析問題:教師可根據本節課的問題,作一下簡單或詳細的流程演示,讓學生對解決的步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解決的思路清晰後,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己去探討、處理問題。教師可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線索或步驟。
5.評價及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採取個人評價和集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可採取對某一學生進行講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和總結,亦可讓學生相互評價。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育中,要特別重視信息活用能力的培養,即以信息技術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何分析問題,如何根據問題的分析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演算法,如何評價與完善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工具的掌握更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養中,與具體機器、軟體操作能力相比較,應更注重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課堂的時間是短暫的,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培養、提高信息素養的機會,結合教學,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對課堂進行延伸,讓學生創造並創新出好的作品。
1.結合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創作作品,讓學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選出好的作品展示。
2.開展「系列信息技術應用競賽」活動,培養學生探索和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
3.學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術去解決一些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鼓勵學生使用計算機。
4.積極創造環境,讓學生在學、用信息技術的氛圍中潛移默化,並成為一種習慣。
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技術課,二是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活用、實踐。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在內容上必須相互滲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養的培養顯性地和隱性地貫穿於學校的各科教學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性推動作用。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以信息技術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即以信息技術方法,例如使用多媒體,使用網際網路學習其他課程的有關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其他課程的學習,充實、完善或補充信息技術課程的不足,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更全面、更具體、更生動。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既有利於其他課程內容的學習,也利於信息技術的學習。不僅如此,它對學校的教學改革,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搞得比較好的是信息技術與語文、數學的整合,例如,在數學中,老師可以用《幾何畫板》來製作難以動態演示的幾何狀態、函數圖像,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製作課件,來促進數學的學習等等。
五、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掌握。有些人認為信息技術就是操作機器和使用軟體,這是一種錯覺,在信息技術中,應特別重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應在一定理論指導下去選擇,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才發揮作用。
2.操作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應當特別重視信息活用能力的培養,即以信息技術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了解決問題,需要用計算機、需要一定的軟體,這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我們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完成任務與驅動知識的學習。信息技術教育中應採取主題教學(任務驅動)的方法實現信息科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只看到任務的完成,還要看是否驅動了知識的學習。任務驅動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去探索、去發現有關的信息科學的知識,任務驅動中,既要完成任務,更要通過完成任務驅動知識的學習。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不是以某種技能為目標的技能培訓。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目前,中小學正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但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還需要信息技術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討。應將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其培養作為學校素質教育及學校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大問題予以高度重視,認真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校教育的現代化。
㈥ 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湖南省資興市龍溪學校 侯傳保
【關鍵詞】培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教學一、明確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
設立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不同於其它學科,它的教學是建立在對各種軟體的操作基礎上。從這一點上講,信息技術教學其實就是在教學生如何使用這些軟體。但是新的軟體也以驚人的速度層出不窮,因此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使學生掌握每一種軟體的使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使學生培養成具有相關能力,能夠不斷探索、舉一反三、自主探究學習知識。學習知識的過程,也就是信息的接受、運用的過程。只有具備這種信息獲取、傳輸、分析、處理和應用的能力的學生,才能夠源源不斷的學到知識,提高信息素養。這也達到我們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
二、明白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硬、軟體的關系
其關系:信息技術的范疇遠大於計算機學科的內涵,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的計算機及其軟體的操作能力的培養應歸於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還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養,即:能夠快捷有效地獲取信息,熟練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評價信息,准確地處理信息,創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們具備終生學習的意識和利用信息技術處理生活、學習問題的能力。與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相比,計算機硬、軟體是第二位、淺層次的。可以設想,今天一些優秀的硬、軟體,如CPU、Office、Wps、windows等將來都有可能被更好的硬、軟體取代,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卻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對於編程而言,具體的語言是可選的、多變的、愈來愈強大、易用的,而演算法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卻始終不變。這便要求教師不僅教會學生使用信息工具——計算機,更要教會學生從信息技術的角度,正確理解、判斷、評價信息,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路,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這樣說,信息技術課的設立是為了培養創新人才,而不是培養計算機的操作者。
三、 引導學生樹立較強的信息意識。
首先應在信息技術課上要使學生全面清晰掌握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給出信息的兩個定義。1.信息的通俗定義,信息是人們表達、傳輸、保存、加工處理的有價值的消息、情報、知識等。2.科學定義,信息是人們感知到的各種刺激中所包含的內容。注意,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於學生已有概念,即學生產生條件反射時所建立的刺激概念,如視覺刺激、聽覺刺激中所含的內容。接著應向學生講清信息的分類、信息傳遞媒介、信息的表示形式等以及與信息有關的操作有表達、傳輸、處理加工、保存等。有人認為學信息技術就是學電腦——計算機,這種觀點的是不對的。信息技術的范疇遠大於計算機,由於在信息技術中計算機是作為學習信息的一種工具出現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工具應用的角度去學習使用計算機,處理好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的關系。
在教學中如果不能有意識地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教師教會學生暢游網路世界,而學生卻利用它去瀏覽網上的不健康的信息,或痴迷於網路的聊天、游戲等,以至於荒廢了學業不說,還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見對信息的理解、評價和正確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計算機的具體操作更為重要,這就要求信息技術課教師能夠經常、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素養、道德、法規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信息觀,而不是僅僅限於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
四、創設條件、情境,學生自主學習、應用信息技術。
一個人信息素養的高低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他能否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決不是一門信息技術課就能解決的問題。各學科教師創設條件,積極倡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機會運用信息技術學習,進而學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這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1、信息技術教學融入其它學科內容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學了信息技術,就是用不好。例如:學了Word的應用,就是想不到把自己喜歡的作文輸入電腦,排版列印出來。學會了網際網路搜索引擎,卻不知用它去查一下語文課文中的「索溪谷」的相關資料。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積極引導學生把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其它學科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為其它學科學習服務。以Word教學為例,如果單純從信息技術教材出發,學生掌握了相關的Word知識,知道怎樣打字、排版和列印後,學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發展,教學任務也可以算完成了。如果從信息素養的角度出發上述做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還沒有把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內化為一種素質、能力,還沒有學會自覺運用信息技術工具去學習新的知識,便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了Word的應用,卻不會實際運用。因此,只有在信息技術學用結合的環境下,學生的信息素養才能穩定地提高。為此我們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充實與調整。Word教學有機整合數學內容示例:A、文字的輸入 學會用拼音法輸入數學中的一段漢字、標點等字元。B、文字修飾 學會把上次輸入的課文內容排版C、插入圖片 學會在上次排版的課文插入適當的圖片,並調整圖片的大小與位置。D、列印預覽 學會列印上次的課文內容,並與課本比較,誰更美觀?E、應用、鞏固Word應用技能 輸入一篇學生自己滿意的作文並排版列印,參加展覽。
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看出Word教學有機整合數學內容,這樣學生在掌握了相關的Word知識後,能積極應用起來。學生用Word知識有機整合數學內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自覺運用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素養也漸漸地提高了。時間一長,其它信息技能,學生也會慢慢用起來。
2、信息技術教師與其它學科教師合作開展教學。
信息技術教師應經常與其它學科教師聯系,交流教育教學情況,商討合作教育教學事宜。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工具,一旦學生掌握了便可為其在學習其它知識時發揮作用。對其它學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例如學習「畫圖、PPT」軟體的使用時,可以與美術教師聯系;學習「EXCEL就與數學教師溝通……探討教學合作事宜。實踐證明:雙方的合作無論對於信息技術還是其它學科的學習都是有益的。3、信息技術教師與其它學科教師聯合布置作業。
教師適當布置一些運用信息技術的練習,讓學生的信息技能有用武之地。例如:語文課《看雲識天氣》的預習作業:上網查找一些雲與天氣的有關資料,課堂上交流。這樣學生便可把信息技術課上網路知識用起來。學習了電子幻燈片的使用後,可以與自然科學老師聯系:讓學生把自己的小實驗小調查的結論用電子幻燈片的形式反映出來,在多媒體電教室中放映出來,供大家學習交流,想想看吧,當學生們站在講台上播放幻燈片介紹他們的成果時會是何等的高興啊!你能說他們的信息素養沒有提高嗎?
通過與其它學科教師的合作,並不增加學生的負擔,相反卻增加了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機會,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五、加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教師要轉變觀念,師生之間是學習交流的關系,而不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教學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這樣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提高信息能力。
我相信:通過大家積極營造信息技術應用氛圍、努力創設信息技術應用機會、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提高學生信息技能,逐步增強學生信息素養是指日可待的。
㈦ 如何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內涵廣泛,分不同層次。我認為,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信息意識 一個人有沒有信息素養、有多高的信息素養,首先要看他有沒有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有多強,即碰到實際問題,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術去解決。 信息意識是指對信息、信息問題的敏感程度,是對信息進行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的自覺程度。 2.信息能力 發現信息、捕獲信息,想到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問題,是信息意識的表現。但能不能採取適當的方法,選擇適合的信息技術及工具,通過恰當的途徑去解決問題,則要看有沒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運用信息知識、技術和工具解決信息問題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與掌握、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與管理、信息技術及其工具的選擇使用、信息處理過程的設計等能力。 3.信息道德 信息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帶來了根本性變革,同時也引出許多新問題。如個人信息隱私權、軟體知識產權、軟體使用者權益、網路信息傳播、網路黑客等。針對這些信息問題,出現了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信息關系的行為規范,這就形成了信息倫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遵守信息倫理,體現了一個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這三者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和基本內容,信息意識是信息能力的基礎和前提,並滲透到信息能力的全過程。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才能激發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進了人們對信息及信息技術作用和價值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應用信息的意識。信息道德則是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正確應用的保證,它關繫到信息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握好這個特點,不斷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特點的教學方法,切實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創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氛圍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養的,教師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資源進行教學,並有意識地提倡學生採取多種形式來獲得和利用信息。首先,做好學習信息課程的宣傳工作,否則學生就很容易把它當作休閑課、玩耍課,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也變得很難了。所以我把水平高的學生和水平低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共同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讓水平高的學生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其次,我也讓學生不失時機的接收或收集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科學知識。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也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思想意識情況。從而創設一個良好的校內學習信息課的氛圍。 2、提高計算機使用技術,培養學生獲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時代與計算機息息相關,提高計算機使用技術,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的能力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必要條件。信息技術課程要求學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體以及網路知識等,這些內容是計算機基礎知識,其中Office軟體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從技術層面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這些軟體,更要引導他們利用這些軟體來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 3、轉化學生上網觀念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豐富廣闊的信息資源空間,但是很多學生沒有充分利用這些網路資源,也缺乏分析、辨別信息的能力。據調查,網路游戲和網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網的主要內容,而且網路游戲充斥著暴力等內容,嚴重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轉化學生的上網觀念,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內容。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上網的良好習慣,多角度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及道德規范》一節時,教師可採取課堂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上網的道德修養和安全法規。辯論開始後,辯手們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開始了唇槍舌戰,課堂氣氛高漲。
㈧ 如何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
小學信息素養已成為時代發展對小學教育的現實要求,它包括信息知識,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識是是實施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這里我就想就其它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感想。 一、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首先要培養小學生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個體主動利用信息資源以解決問題的心理傾向。信息意識的培養,即是讓他們認識到信息是資源,及時有效地利用資源可以使問題得到全面、深入的解決就可以了,在小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和年齡特徵,我認為激發學生對信息資源的興趣,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對於小學生而言,信息意識的培養,即是讓他們認識到信息是資源,及時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資源可以獲得許多有趣的知識,可以使問題得到全面、深入的解決,可以擴大眼界,提高文化素養。 具體來說,一是要使小學生重視信息資源在解決各種問題中的作用,訓練小學生在面臨困難情境時,不僅善於從自己已有知識中尋求解決辦法,還要主動地尋求各種信息資源,通過信息加工,發現新的解決辦法,最終養成積極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習慣。 二是要讓小學生重視信息的溝通,不僅要善於獨立地獲取和利用信息,還要與其他人相互協作、相互溝通,共享信息資源。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往往可以通過讓學生查閱資料獲取信息,然後再通過這些信息的交流與碰撞讓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 二、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其次要培養小學生信息能力 信息技能的培養,指的是對小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信息處理能力是涉及信息知識以及對具體的信息獲取、組織、處理、加工、表達、通訊、評價等的能力,這是個人信息素養的基礎。在小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培養信息能力的主要內容是: 其次是獲取信息的能力。讓小學生了解如何檢索信息來源,選擇最佳的信息來源,並在選定的信息來源中查找所需的信息。 信息的獲取指的是:確定信息來源、選擇最佳信息來源;檢索信息來源、在信息來源中查找信息。我們提出了這些問題,到哪些地方去找信息資料呢?這一步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 信息來源有了,需要解決技術問題,怎樣查找?我們可以和學生討論可以去查找。比如: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圖片、圖書等等,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學生開始使用的重要的信息來源還有網路資源等等。 然後是整理信息的能力。讓小學生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與比較,篩選出與當前問題有關的信息。 信息的整理指的是對信息的組織和處理:學生在信息來源中通過閱讀、觀察、聆聽、觸摸等方式來感受信息、篩選出有關信息。 最後是表達信息的能力和評價信息的能力。讓小學生把相關的信息組織起來,並以適當的方式加以表達。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來自多種信息來源的信息組織起來、把組織好的信息展示和表達出來。能否適時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這個環節是關鍵一環,檢驗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最佳體現。教學中可以淺顯地告訴學生:讀懂你的信息資料,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說出來,還可以談談你的想法。 引導小學生對所獲取並運用的信息進行評價,以確定信息資源的價值,對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信息技術的入門靠信息技術課程,但要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則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相整合,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了就有機會用,得到適時、適量的實踐,從而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三、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應著重培養小學生信息道德 在當前這個信息化社會中,網路成為最大的信息資源。網路具有開放性和匿名性,人人可以自由上網,並在網上瀏覽信息、下載和利用網路資源,甚至在網上發表任何越軌的言論而很少受到懲罰。網路又具有跨國性和即時性,網路既傳播著科學知識和健康信息,也傳播著一些反動的、迷信的、色情的東西,國內外敵對勢力也在不遺餘力地利用這個陣地向我們進行滲透。小學生天性好奇,又缺乏辨別力,很容易在如此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中迷失人生的方向。因此,必須加強信息道德教育。小學生信息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讓小學生認識到,信息資源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引導小學生自覺維護信息資源,反對破壞信息資源的行為。 三是要讓小學生從小樹立知識產權意識,在最初使用信息資源時就形成尊重知識產權人權利的習慣。 總之,信息素養的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
㈨ 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指的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面的修養和能力。以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為核心的信息素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的字里行間都充滿教師要樹立「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多方面且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