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德導航的實時路況信息是如何獲取的
目前,提供路況服務的公司主要三家,世紀高通,北大千方(收購了原來的掌城),九州聯宇。他們給網路地圖和google地圖這些路況數據的應用商提供數據。路況的採集主要的模型就是浮動車模型,也就是用GPS記錄浮動車的速度和方向,然後根據道路匹配計算出路況。目前主要的浮動車都是計程車公司提供。 還有一些成本較高的路況採集方法就是地感線圈、測速攝像頭,這些數據一般都在國家部門。 一種相對比較成本高的方式,就是定點上報,也就是在固定的地方有專門的上報人員或者設備來實時上報路況。傳統的路況信息檢測方法,就是在城市的主幹道上安裝地感線圈、測速雷達和視頻監測工具,這些裝置主要是來檢測道路的佔用率、車流量、車速等傳統的路況信息。基於GPS的路況信息監測,這種方式主要就是依賴於計程車上的GPS。像廣州的計程車上的GPS終端,每隔一定時間(10s~30s)就會向監測中心發送一次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車輛的位置信息,然後購買這些信息的使用權即可。上面說的很好,補充一點,基本每部車上都有導航吧,就算沒有開車人手機上也裝有地圖軟體吧,軟體後台自動會把當前定位數據顯示到總機,總機會根據你定位數據的移動速度判斷出路段暢通或者擁堵,都知道阿里的大數據很牛逼,這也是。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就是高德更新地圖的。手機其實也有內置感測器,其中的加速感測器,經常被過載的話,就會反饋為車輛經常,剎車或啟動,證明了,此時路況較為擁堵。
2. 哈弗F7導航的其他設置界麵包括哪些內容
哈弗F7導航的其他設置界麵包括:
〉 清除數據
觸摸【立即清除】按鈕,可清除全部歷史數據,包含收藏夾、電子眼、搜索記錄、目的地記錄等。
〉 恢復設置
觸摸【立即恢復】按鈕,可以將導航所有設置項目恢復到出廠默認狀態。
〉 衛星狀態
觸摸【衛星狀態】按鈕,切換至衛星界面,可查看衛星定位的詳細信息。
〉 關於我們
觸摸【關於我們】按鈕,可以查看版本信息、服務條款和幫助信息。
此問題適用於2018款車型。
3. 想問一下車的導航怎麼用,每一個按鈕代表啥想連接手機藍牙怎麼弄知道的請幫幫忙!越詳細越好!
圖像看不清楚!但是都一樣的!只要你不懂 地圖卡和設置裡面的東西,你可以隨便琢磨的!至於藍牙,你先看你導航界面裡面有藍牙 或者無線連接 這功能否。點擊他們——-手機匹配-------手機搜索--------手機上找到相應的導航名稱----------注意-----手機匹配下面有些有白條,看是否真在匹配------找到後有些直接匹配---有些要密碼(1234,或者0000)連接--------有些在藍牙界面有音樂的圖標---可以放你手機上的音樂-------車就可以播放出你的手機音樂--------有些手機不兼容 導航藍牙顧匹配不起-------
4. 哈弗H4導航路線界面上有哪些信息
哈弗H4此界面可查看不同路線規則下引導路徑的概況,包括起點、終點、全程時間、全程距離。
此問題適用於2018款車型。
5. GPS導航地圖怎麼用凱立德導航詳細評測
經常聽朋友抱怨說現在的導航儀並不好用,操作體驗差、地圖更新不及時、路線規劃不合理等等,其實想想也是,導航儀並不像手機 凱立德導航系統界面介紹 凱立德系統界面 打開凱立德後即進入導航界面,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大家都知道有完整了解過其界面功能嗎?接下來對其系統界面進行簡單分析。位於下部的菜單縮放按鍵,點擊即可對凱立德導航界面菜單進行隱藏/打開,長時間無操作即自動隱藏。 語音提示設置 首先看下位於右上角這一側的三個功能按鍵,分別為:語音設置、視角選擇、衛星信號狀態。語音設置中可對導航語音提示進行詳細設置。 導航視角切換 凱立德為用戶提供了三種導航視角,分別為以北為上、以行駛方向為上、3D視角,用戶可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切換。 K碼介紹再來看看凱立德K碼,使用說明系統中已詳細闡述,雖然看上去挺實用,例如可與車友分享地理位置信息,但目前K碼仍不支持存儲功能,從某種角度來說還比較雞肋。 地圖比例凱立德地圖比例可縮小至1000km,也可放大至25m。分為15個等級:25m、50m、100m、200m、500m、1km、2km、3km、5km、10km、25km、50km、100km、200km、1000km。筆者不清楚1000km的顯示比例意義到底在哪,也許只是為了證明用戶還在地球吧。 FM功能凱立德用戶在行駛過程中稍微留意會發現有個FM圖標,點擊該圖標即可收聽該路段上提供的廣播頻道,很方便。 導航過程在導航界面的地圖區域,未進行導航規劃之前,可以:1.在地圖區域長按進入瀏覽模式;2.拖動游標確定目的地/始發地;3.確定目的地後可進行選路方式。
6. GPS導航地圖怎麼用凱立德導航詳細評測
經常聽朋友抱怨說現在的導航儀並不好用,操作體驗差、地圖更新不及時、路線規劃不合理等等,其實想想也是,導航儀並不像手機
凱立德導航系統界面介紹
凱立德系統界面
打開凱立德後即進入導航界面,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大家都知道有完整了解過其界面功能嗎?接下來對其系統界面進行簡單分析。位於下部的菜單縮放按鍵,點擊即可對凱立德導航界面菜單進行隱藏/打開,長時間無操作即自動隱藏。
語音提示設置
首先看下位於右上角這一側的三個功能按鍵,分別為:語音設置、視角選擇、衛星信號狀態。語音設置中可對導航語音提示進行詳細設置。
導航視角切換
凱立德為用戶提供了三種導航視角,分別為以北為上、以行駛方向為上、3D視角,用戶可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切換。
K碼介紹再來看看凱立德K碼,使用說明系統中已詳細闡述,雖然看上去挺實用,例如可與車友分享地理位置信息,但目前K碼仍不支持存儲功能,從某種角度來說還比較雞肋。
地圖比例凱立德地圖比例可縮小至1000km,也可放大至25m。分為15個等級:25m、50m、100m、200m、500m、1km、2km、3km、5km、10km、25km、50km、100km、200km、1000km。筆者不清楚1000km的顯示比例意義到底在哪,也許只是為了證明用戶還在地球吧。
FM功能凱立德用戶在行駛過程中稍微留意會發現有個FM圖標,點擊該圖標即可收聽該路段上提供的廣播頻道,很方便。
導航過程在導航界面的地圖區域,未進行導航規劃之前,可以:1.在地圖區域長按進入瀏覽模式;2.拖動游標確定目的地/始發地;3.確定目的地後可進行選路方式。
7. 汽車導航儀怎麼用啊
具體方法如下:
1、首先打開汽車導航儀進入主頁面,點擊「找目的地」。
(7)導航界面每個信息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使用汽車導航儀注意事項:
1、建議在駕駛機動車或騎自行車時不要操作導航系統,保證行車安全。
2、若在飛機上使用導航儀,建議先咨詢航空公司。在飛行途中使用電子設備必須非常謹慎。
3、請勿靠近會產生強烈無線電或放射線的場所使用導航儀,可能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行。
4、使用時請多加小心不要讓導航儀摔落、或與硬物摩擦撞擊,否則可能會導致機器外觀損壞及硬體損壞。
5、請勿將導航儀設備暴露於潮濕或雨水中,如果設備進水或受潮,可能會導致設備故障,甚至無法維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車載導航儀
8. 高德導航術語怎樣理解
高德導航術語理解方法如下:
准備材料:高德地圖、智能手機
1、在開始之前,建議先打開手機設置,主屏幕上方的快捷設置欄就可以,檢查一下,打開移動數據開關,打開位置信息開關,這是使用手機導航的一些前提條件。
9. 導航設計
此文章講解了什麼是導航設計到導航設計的各種類型如何運用到自己的項目當中去.
希望該文章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1、明確用戶角色和任務流程
2、搭建清晰合理的信息架構
3、靈活運用導航模式
4、利用推薦演算法來簡化、關注拇指操作熱區來創新
1、明確了用戶群體和核心任務之後,就可以解構功能流程、通過信息架構來搭建app的骨骼
2、合理的信息架構
從用戶認知出發 :卡片分類法、讓用戶自己的認知來組織功能點,具體分為封閉式分類和開放式分類
封閉式分類由產品自身特點設立部分分類;
開放式分類完全由用戶自行分類;
劃分優先順序:明確哪些是最重要的、次要及不重要的.
可以從三個維度來評估需求強弱、使用頻率、任務數量、輔助一決策工具、獲取最優解.
1、可達性:
移動應用的導航功能可以說是所有頁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保證其可達性,並把最關鍵的要素盡量突出,同時不要影響到內容本身。
2、目的性 :
確保導航中的每個按鈕要素簡單明了,有明確的引導用戶點擊的目的性。讓用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以及操作結果是什麼。但是不要弄得太過花哨,這樣會迷糊用戶,起到發作用。
3、易於理解:
如果想設計比較高端的導航功能(例如鏈接圖片、允許滑動或其他手勢導航,或者訪問隱藏菜單),務必在設計過程中前後保持一致,以便用戶熟悉你所使用的模式,同時還加入一些額外的信息(例如小箭頭、文字或改變顏色或高亮等)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並以微妙的方式對用戶進行引導。不要給用戶呈現「看得見摸不著的導航功能」。
4、通用性:
導航功能應當以一定的形式顯示與移動應用的各個界面。各個導航模式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結構應當在應用內保持一致,可以根據背景進行小幅度調整。
1、多個高頻需求
2、單個高頻若干個低頻
3、單個高頻無低頻需求
1、平面導航 : 最常見的標簽時導航、可上方、下方但一般都是在下方
2、分層導航 : 是展現功能架構的父子級,每個頁面都有一個子級、直到抵達終點. 要去往另一個終回到父級,從頭選擇另一個子級.
3、內容驅動導航 : 多見游戲化娛樂型產品,這類具備豐富的多樣性
4、抽屜式導航 : 隱藏、收起非核心的操作與功能
跳板式/桌面式:
宮格式導航也叫跳板式導航與快速啟動版,是一種類似於手機桌面各個應用入口的導航方式。每個入口的信息都是比較獨立的,用戶進入一個入口後,只處理於此入口相關的內容,如果要處理其他入口內容,必須要先回到入口總界面。將主要入口全部聚合在頁面,讓用戶做出選擇。採用這種導航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少,往往是用在二級頁作為內容列表的一種圖形化形式呈現,或是作為一系列工具入口的聚合。可以做一級導航以及二級導航也可稱為數據入口。
優點:功能擴展性性強可以增加多個入口。
缺點:單項承載信息能力弱,層級深不合適頻繁的任務切換。信息互斥,無法給互相通達。只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操作步驟。無法讓用戶在第一時間看到內容,選擇壓力較大。
宮格式導航適合入口獨立互斥,且不需要交叉使用的信息歸類。
標簽式 :
標簽式導航,也就是Tab式導航,是IOS平台上公認的最經典的導航模式,市場上80%的應用都在使用,標簽式導航關注的是平行空間的展示。
標簽欄中可以變形,但不能做導航來使用,而是一個行為召喚按鈕,行為召喚按鈕是強調某項重要功能的快捷實用,該功能需要是應用最核心且最常用的功能,優先順序很高。
優點:適用於多個內容體系,且重要程度相似平級關系,能頻繁在不同頁面切換,且切換成本 低,只需要一次點擊即可。
缺點:佔用一定高度空間,且標簽數量有限最多5個標簽。
選項卡式:
導航在android平台上與ios平台上有不同的規范,規范就不多說了。主要說ios上選項卡的表現,選項卡導航的本質是實現容器內不同視圖或內容的切換。目前市場上主要3種形式的選項卡:可分為分段式、固定式、滑動選項卡。
分段選項卡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寬度相同的分段組成,正常情況下不會超過4個。在視覺上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描邊按鈕。分段選項卡經常作為二級導航,對主導航內容再次分類,即可在頂部導航的下方,也可在頂部導航欄上。
分段導航的缺點是標簽之間相互關聯,只能點擊切換,操作效率較低。
固定選項卡於滑動選項卡,兩者都可以直接點擊或左右滑動切換選項,且一級和二級導航都能使用。他倆的區別就是滑動選項卡可以有更多選項,直接通過手指滑動導航找分類,適用於相關類別多的應用。
列表式導航:
結構清晰、易於理解、冷靜高效、能夠幫助用戶快速的定位去到對應的界面。這種導航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導航模式,純粹的列表時導航很少見,一般都是搭配著其它的導航來一起使用,大部分都是依附於標簽導航之上的,在二次層級上,它們還會將列表分模塊進行展示。列表中可以放置圖片、標題或者詳情文字來展示信息,列表本身是一個傳達信息效率很高的載體,因此使用列表的時候要注意每個列表所佔的屏幕空間,以及每屏能夠顯示多少條列表等。
有幾種常見的形式列表
分組模式:有多個列表層級組合而成的導航。能很好的解決次要功能非常多的問題。
標題式列表:一般只顯示一行文字有的顯示一行文字加一張圖片。
內容式列表:主要以內容為主,所以在列表中就會體現出部分內容信息,點擊進去就是詳情。
抽屜式:
目的:是帶給用戶更為沉浸的體驗。
特點:閱讀為王,點擊切換少,專注於主題信息本身。
表現形態:抽屜式導航很符合產品的二八法則,產品中只有20%的功能常用,所以要凸顯剩下的80%不常用,因此要隱 藏,隱藏非核心的操作與功能,讓用戶更專注於核心的功能操作上去。
優點:它不像標簽導航一樣強調平級關系切換,而是突出重要核心的功能。側邊導航收納的標 簽可以是5個以上,節省屏幕空間。
缺點:無法快速完成導航切換,操作成本高,可見性低。
何種情況下適合使用抽屜式導航:如果應用的功能和內容都在一個頁面里邊。只是一些低頻操 作內容需要顯示在其他頁面里邊,為了讓主頁面看上去干凈美觀,可以選擇把這些輔助 功能放在抽屜欄里。
註: 需要用戶有一定參與的信息層級,最好不要放置在抽屜欄中。
如果你的信息層級繁多,可以考慮將輔助類內容放在抽屜中。
在大屏時代使用抽屜欄,手勢操作顯得尤為重要,從屏幕邊緣喚出抽屜欄是個很好的選擇。
抽屜式導航在android平台上比ios更常使用,由於ios上,抽屜導航沒有專門的設計規范,所以使用上比較隨意,表現形式也不受拘泥。
主要風格分為三種:1.浮層,導航抽屜處於主頁上層。2.疊加式,導航抽屜處於底部。3.嵌入層,導航和主頁處於同一層。詳細見下圖
下拉菜單式:
下拉菜單式導航並不常用。下拉菜單和抽屜導航類似,是以突出內容為主的導航模式,一班位於產品頂部。一般情況下,下拉菜單很容易被滑動選項卡取代,且滑動選項卡可以結合手勢操作,使用的效率更高,要做下拉菜單式導航要有很明顯的優先順序區分。
優點:節省屏幕空間
缺點:不適合結合手勢,操作負荷大,不能頻繁卻換功能。
下拉菜單式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由頂部滑出,一種是由底部滑出
點聚式
是將導航頁面分層,無論你達到APP的那個頁面,懸浮ICON都是永遠懸浮在上面,你依靠懸浮層隨時可以去想要去的地方。
註:懸浮icon會遮擋某些頁面的操作,在設計的時候應該要考慮進去,無論在那個頁面永遠為懸浮icon留有位置。它更適應大屏的導航模式,注意不要讓它遮擋住某些頁面的操作。
10. 移動APP的常見的幾種導航形式
當確定了APP的設計需求和產品的整體結構之後,要著手開始規劃和製作APP的原型及UI界面。一款APP的好與不好,很大部分取決於APP界面布局的合理性。這個時候就要想以最優的設計結構將APP的內容展現給用戶,那麼,如何將信息以最優的形式展現出來呢?這就涉及到了APP的導航應用方式,可以說一個優秀的導航設計對一款App的核心體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知道了導航的重要性,在考慮導航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可達性:
移動應用的導航功能可以說是所有界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保證其可達性,並把最關鍵的要素盡量突出,同時不要影響到內容本身。
2.目的性:
確保導航中的每個按鈕要素簡單明了,有明確的引導用戶點擊的目的性。讓用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以及操作結果是什。不要弄的太過花哨,這樣反而會讓迷惑用戶,起到反作用。
3.易於理解:
如果想設計比較高級的導航功能(例如鏈接圖片、允許滑動或其他手勢導航,或者訪問隱藏菜單),請務必在設計過程中保證前後一致,以便用戶熟悉你所使用的模式,同時還應加入一些額外的信息(例如小箭頭、文字或改變顏色或高亮等)來吸引用戶注意力,並以微妙的方式對用戶進行引導。不要給用戶呈上「看得見摸不著的導航功能」。
4.通用性
導航功能應當以一定的形式顯示於移動應用的各個界面。各個導航模式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結構應當在應用內保持一致,可以根據背景進行小幅度的調整。
明確上述幾點注意事項後,將APP的信息結構分層,把主要、最核心、最根本的功能放在第一層級,次要內容放在第二層級甚至更深。然後根據層級關系、結構關系確定導航的形式。
結合產品的深度和廣度來共同探討一下目前APP界面常見的幾種導航形式,並分析其優缺點,從而進一步判斷每一種導航形式更適合應用於哪種類型的APP!
標簽式導航,也就是常說的Tab式導航。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常見的導航形式。
標簽式導航可分為 頂部標簽式導航、底部標簽式、舵式導航(底部擴展式導航)。
頂部標簽式導航
頂部標簽式導航顧名思義,存在於頁面的頂部。頂部標簽導航多應用於Android平台,因其平台特性,底部含有虛擬的物理按鍵,如華為手機存在手機屏幕內的物理按鍵。
很多App為了適配安卓平台,採用了頂部標簽式導航,目的是為了不與底部虛擬按鈕組合在一起產生的信息堆疊和誤操作,這也是一種妥協行為。但不斷升級的Android平台app現如今也和ios盡量保持一致。
不過也有很多ios平台根據產品結構應用此類型的導航。
上圖是蝦米音樂app首頁導航模式,採用了頂部標簽式導航。這樣設計是為了 更多展示標簽下的內容,還有一點是支持快捷操作 。方便展示/點擊下方快捷區域的內容和按鈕(當前曲目、歌手、播放/暫停和下一曲)。
底部標簽式導航
底部標簽式導航是最常用的導航形式,一般存在於頁面底端,不超過5個模塊。
如果應用需要用戶 頻繁的在不同分頁切換 ,可以採用這種導航,如上圖微信最新版的APP界面設計圖。這種導航欄符合拇指操作熱區。
舵式導航(底部擴展式導航)
舵式導航是底部導航的一種擴展形式,是一種變體。因為它的樣式很像輪船上用來指揮的船舵,兩側是其他操作按鈕。
當頁面有處於同一層級的幾大部分內容,同時又需要一個非常重要且頻繁操作的入口 ,就可以採用這種APP導航模式。 中間項標簽不緊操作最頻繁,最重要,且需要引人注意,方便尋找 。
左圖為懶人聽書App,右圖為新浪微博手機客戶端。兩款App的主要功能都採用了舵式導航的布局方式,將操作最頻繁的按鈕進行特殊處理,在視覺設計上突出,與導航上的其他按鈕進行區分,引導用戶操作。
頂部導航+底部導航(雙導航模式)
今日頭條和網易新聞這種新聞類APP,由於內容、分類較多,運用頂部和底部雙tab導航,而切換頻率最高的tab放在頂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新聞在每個tab都是沉浸式閱讀,最常用的操作是在一個tab中不斷地下滑閱讀內容,將常用的tab放在頂部,向左或向右滑動切換tab的手勢操作,能帶來更好地閱讀體驗。
在兩種情況下可以選擇頂部tab式導航:某項功能必須固定在底部,那麼其他tab只能固定在頂部,但為了方便操作,頂部tab導航最好支持手勢操作,即滑動即可切換;該APP是沉浸式體驗,如新聞、小說等,為了帶給用戶更好的閱讀體驗,可以將tab放在頂部。
實際上,底部Tab模式導航在iOS和Android上一直是最安全的一種導航模式,他不怎麼出彩,但是絕對不會犯錯。在大屏幕時代,底部Tab模式的導航更能適應,也更好設計。
適用於:
入口分類數目不多,可以控制在5個以內,且用戶需要在入口間頻繁切換來執行多個任務
注意:
結構太過復雜而且不穩定的應用不適合標簽式導航。
抽屜式導航模式一般採用將導航主體隱藏在app側邊的方式,以一個按鈕來呼出導航,在使用完成之後在使用相同的按鈕隱藏起來。一拉一縮,從形象上與抽屜類似,因此稱之為抽屜式導航。
抽屜式導航的核心思路是「隱藏」。隱藏非核心的操作與功能,讓用戶更專注於核心的功能操作上去。 設想你的產品信息層級有非常多的頁面和內容,難以在一屏內顯示全部內容,那麼你一定首先會想到去設計一個底部或頂部的tab導航,但導航太多無疑顯得臃腫,而且使用戶難以點擊,那麼這個時候,抽屜式導航是個不錯的選擇。
抽屜式導航存在幾個缺陷:
1.左上角的導按鈕存在於單手拇指操作熱區難以到達的位置,導致導航按鈕難以觸達;2.降低了用戶對產品一半的參與度;3.可見性低。
有些人認為「現在的APP的發展不僅僅是從前單一的功能,功能隨產品的發展變得越來愈多,抽屜式導航已經不適應大多數的產品,這種導航終將被遺棄」。但是,導航欄的使用方式並不是單純隨著看產品的功能增加而不被使用,而是隨著整個產品的信息結構和功能形式來設計決定的。拋開產品的功能表現而去講產品設計是不合理的。
何種情況下適合使用抽屜式導航:
1.如果應用主要的功能和內容都在一個頁面裡面。只是一些低頻操作內容需要顯示在其他頁面里。為了讓主頁面看上去干凈美觀,可以把這些輔助功能放在抽屜欄里。
2.如果應用有不同的視圖,且他們是平級的,需要用戶同等地對待,抽屜欄將會浪費掉大多數的用戶對於側邊欄中入口的潛在參與度和交互程度。
3.在大屏時代使用抽屜欄,手勢操作顯得尤為重要,從屏幕邊緣喚出抽屜欄是個不錯的選擇。
注意:
需要用戶有一定參與的信息層級,最好不好放置在抽屜欄
跳板/快速啟動/宮格導航是將主要入口全部聚合在頁面,讓用戶做出選擇。
採用這種導航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少, 往往用在二級頁作為內容列表的一種圖形化形式呈現,或是作為一系列工具入口的聚合。 如下圖新浪微博,點擊導航欄中間的發布按鈕,彈出二級菜單,這個二級頁面就是採用的宮格式導航,作為發布微博的入口。
這種導航模式非常常見,但是卻不常用。
無論你用的是Android還是iOS,每天一打開手機,宮格式導航就會對你說hello了。
每一個APP都是一個宮格,這些宮格聚集在中心頁面,用戶只能在中心頁面進入其中一個宮格,如果想要進入另一個宮格,必須要先回到中心頁面,再進入另一個宮格。每個宮格相互獨立,它們的信息間也沒有任何交集,無法跳轉互通。因為這種特質,宮格式導航被廣泛應用於各平台系統的中心頁面。
宮格式導航的缺陷 :
信息互斥,無法相互通達,只能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的操作步驟。無法讓用戶在第一時間看到內容,選擇壓力較大。
何種情況下適用於宮格式導航:
適合入口相互獨立互斥,且不需要交叉使用的信息歸類
注意:
一旦入口需要有所交集,必然導致更多的操作負累,這個時候只能根據產品特性做出權衡,如果不適合,建議果斷拒絕這種方式。
列表式導航結構清晰,易於理解,冷靜高效,能夠幫助用戶快速的定位去到對應的頁面。作為輔助導航來展示二級甚至更深層級的內容
列表式導航分為3類: 標題式列表、內容式列表、嵌入式列表。
標題式列表 :一般只顯示一行文字,有的顯示一行文字加一張圖片等等。
內容式列表: 主要以內容為主,所以在列表中就會體現出部分內容信息,點擊進去就是詳情。
嵌入式列表: 嵌入式其實就是由多個列表層級組合而成的導航。能很好的解決次要功能非常多的問題
所有關於列表導航的例子大部分都是依附於標簽導航之上的。前面我就說過現在以列表形式作為主導航的產品是越來越少,因為確實它不是一個好的主要展示形式。 列表項目可以通過間距、標題等進行分組,形成擴展列表。 列表菜單導航可以將重要的UI部分以列表的形式進行呈現,讓用戶可以滾動查看自己要執行的操作或內容。
而在二次層級上,它們還會 將列表分模塊進行展示 ,如微信中「我的」模塊「新消息通知、隱私、通用」是一組,「幫助與反饋、關於微信」又是一組。雖然你能看到,但是不仔細觀察就不會發現其中的要點。只要善用這個細節,可以更好的加以區分次要功能,並提升用戶體驗度。
懸浮icon導航,是將導航頁面分層,無論你到達APP的哪個頁面,懸浮icon永遠懸浮在上面,你依靠懸浮層隨時可以去想要去的地方。
懸浮式icon會遮擋某些頁面的操作,在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進去,比如無論在那個頁面永遠為懸浮icon留有位置。
標簽式導航: 最常用、最不易出錯,請第一時間考慮它
抽屜式導航: 如果你的信息層級繁多,可以考慮將輔助類內容放在抽屜中
跳板式/宮格式導航: 不建議在APP中作為主導航使用,如果非使用不可,請增加跳轉的關聯性
列表式導航: 作為輔助導航來展示二級甚至更深層級的內容,每個APP必不可少,但請注意數量與分類
懸浮式導航: 更適應大屏的導航模式,不妨試一試,但注意不要讓它遮擋住某些頁面的操作
還是那句話,優秀的app導航設計,能夠合理地完美展示產品的功能,並快速引導用戶使用,增強用戶的識別度。合理的導航設計,會讓用戶輕松達到目的而又不會干擾和困擾用戶的選擇。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還有一路陪伴的行業大牛為我指點迷津!如果內容觀點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