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釋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使用者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使用者是企業的經營者和財務科長,經營科長。如果是車間財務報表,還可以依據該報表開展班組經濟分析活動。供參考。
2. 財務信息需求主體關注的主要財務信息有哪些
財務信息需求主體包括股東和潛在投資者、債權人、內部管理者、政府和企業供應商。
1、股東和潛在投資者的需求信息主要與企業價值評估有關。影響企業價值的主要因素是未來的盈利能力,投資者需要關注投資風險,關注企業的財務安全信息。
2、債權人關注企業未來償付本息的能力,著重分析企業償債能力和企業的信用風險和違約風險。
3、內部管理者與股東之間存在委託代理關系。保持它的價值。企業內部管理者需要充分利用現有財務信息在日常經營中找出企業的不足和不足,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同時,從財務信息的內容來看,企業內部管理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它們既是財務信息的需求,又是財務信息的供給方。
4、政府對金融信息的需求是基於其不同的作用。首先,政府作為公共管理部門,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企業作為稅收的主體,需要接受政府監督是否合法納稅。此時,政府主要需要與增值稅和所得稅有關的財務信息。其次,政府也可以是企業投資者,要求的內容與其他企業大致相同。
5、企業供應商也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他們重視與信用風險和企業償債能力有關的財務信息,並對企業未來的狀況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合理的信貸政策。
3. 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通常包括哪些人員
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有以下七種人員:
1、投資者:投資者是指投入現金購買某種資產以期望獲取利益或利潤的自然人和法人。廣義的投資者包括公司股東、債權人和利益相關者。他們通過財務報表,來判斷是否要對企業繼續投資。
(3)財務分析信息的需求者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財務報告的組成:
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根據《會計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
1、會計報表,會計報表是指企業以一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由會計賬簿的數據整理得出,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書面文件,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企業會計報表按其反應的內容不同,分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變動表。其中,相關附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補充報表。主要包括利潤分配表以及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附表。
2、會計報表附註,會計報表附註是為便於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會計報表附註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增進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和突出重要的會計信息。
4. 舉例說明會計信息需求者有哪些,他們都需要關注哪方面的會計信息
摘要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5. 財務分析的意義和內容是什麼
1、財務分析的意義:
(1)可以判斷企業的財務實力。
(2)可以評價和考核企業的經營業績,揭示財務活動存在的問題。
(3)可以挖掘企業潛力,尋求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途徑。
(4)可以評價企業的發展趨勢。
2、財務分析的內容:
財務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企業所有者、企業債權人、企業經營決策者和政府等。不同主體出於不同的利益考慮,對財務分析信息有著各自不同的要求。
(1)企業所有者作為投資人,關心其資本的保值和增值狀況,因此較為重視企業盈利能力指標,主要進行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2)企業債權人因不能參與企業剩餘收益分享,首先關注的是其投資的安全性,因此更重視企業償債能力指標,主要進行企業償債能力分析,同時也關注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經營決策者必須對企業經營理財的各個方面,包括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及發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詳盡地了解和掌握,主要進行各方面綜合分析,並關注企業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
(4)政府兼具多重身份,既是宏觀經濟管理者,又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和重要的市場參與者,因此政府對企業財務分析的關注點因所具身份不同而異。
財務分析是根據企業財務報表等信息資料,採用專門方法,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過程。
6. 財務分析信息的需求者有哪些
企業經營管理者,企業所有者即股東、投資人
7. 企業財務會計的信息使用者包括什麼
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機關、職工和供應商。
8.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
1、投資者,企業財務報告的首要使用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從於投資者的需要;
2、債權人,作為債權人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可以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衡量貸款風險,作出貸款決策;
3、政府及有關部門,通過制定宏觀調控和管理措施,進行稅收征管,調節國民經濟,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
4、社會公眾,了解企業產品質量、價格變動情況、企業在同行業中所處地位、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及其信譽情況,監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8)財務分析信息的需求者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財務信息使用者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利用會計信息進行日常經營活動管理及制定公司戰略決策的內部管理人員;另一類為利用會計信息做出各項決策的外部人員,如投資人、債權人、政府機關等。
這兩類信息使用者對財務信息都有需求,但兩者需求重點不一樣。內部管理人員更多需要的是管理會計信息,外部人員需求的更多是財務會計信息,而目前財務經理為企業提供的更多的是財務會計信息,所以這些信息往往無法滿足內部管理人員需要。抽絲剝繭,我們一一分析下兩者差別。
1、兩者對會計政策與方法選擇的自由度有差
外部人員需要的會計信息需嚴格遵守公認會計准則或制度,而內部管理人員在會計政策與方法選擇上除了考慮管理決策所涉及的成本效益問題外,就沒有任何其他限制。
2、報告關注時點
外部使用者更多關注經營成果,重視對歷史的評估;內部管理人員更關注未來。比如看財務報表,外部使用者更多關注若干年來的變化,從而找到變化趨勢;而內部管理人員是將當期指標與預算指標進行比較,找到未來改善的空間。
3、報告時期的關注
外部使用者需要的財務報告就是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而內部管理人員需要的報告期就很靈活,可以是每小時的,每天的等等。
4、報告類型
外部使用者要的就是概括性報告,主要體現的是企業整體狀況,一般就是會計准則規定的相關報告內容;而內部管理人員一般需要的是詳細報告,可以是包括產品、部門、區域的,也可以說內部管理人員有什麼樣的決策需求,財務經理就應該提供詳細程度的報告。
外部信息者需要財務信息,財務經理只需提供公允會計准則規定的報告就OK了,但內部管理人員需要財務信息時,除了公允會計准則規定的報告外,我們更應該提供能滿足以下要求的會計信息。
9. 企業的財務信息一般有哪些用戶,他們各自有什麼樣的需求
一般用戶有:股東、潛在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內部管理者、政府包括國民經濟綜合管理部門、企業供應商。
各自的需求:
1、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最關心的信息是投資安全和投資收益,主要是投入資金的回報率,包括資本金收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率。
2、債權人最關心的信息是債權的安全和債權收益,包括貸款到期的收回和利息的按期償付,主要指標是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以及企業的收益能力等。
3、企業內部管理者為了企業的經營決策、管理決策和近期、遠期的發展,也需要了解和掌握大量的財務信息。
4、各級政府包括國民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為了宏觀控制、管理和決策,也需要了解企業各個方面的財務信息。
5、企業供應商也需要關注財務信息來分析、判斷企業的未來狀況,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9)財務分析信息的需求者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利用是企業財務信息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利用好企業財務信息才能切實發揮企業財務信息的「晴雨表」和「預警器」的作用。
分析企業財務信息的方法主要是採取「比較法」,即進行縱向的比較和橫向的比較。縱向的比較主要是企業自身從歷史到現在的發展順序比 較;橫向的比較則是和國內先進的企業、世界一流的企業和行業領軍的企業比較,看看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