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科學院量子科學應用研究所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科學應用、通信與量子技術專家顧強、尹浩2016年10月12日在「2016年中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的量子通信發展到了組網應用階段,2020年中國區域量子通信網路可成熟應用,2030年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路可投入應用。
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今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2日,中科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墨子號」正在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在軌測試,目前狀態良好,預計11月中旬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工作,隨後衛星將交付使用,正式開始科學實驗。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介紹,量子衛星在軌測試包括衛星平台測試、有效載荷測試、天地鏈路測試三部分,目前衛星平台測試和有效載荷測試已經完成,天地鏈路測試部分完成。
此外,記者從論壇現場獲悉,量子通信「京滬干線」將於今年年底建成。
尹浩表示,「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等地,將成為大尺度量子通信技術驗證、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平台。
中國銀監會銀1行業信息科技監管部副主任單繼進表示,圍繞「京滬干線」,2016年12月,將完成京滬異地量子骨幹線路、合肥、濟南、上海城域量子線路的建設工作,實現京滬量子骨幹網整體貫通,啟動山東銀監會、安徽銀監局、上海銀監局向中國銀監會的量子保密通信銀1行業金融數據採集系統遠程報送應用,啟動工商銀1行網上銀1行數據的京滬異地災備傳輸應用。
本次論壇是在中國科學院的指導下,由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和中國信息協會聯合舉辦。為更加完善產業鏈,推動量子技術的應用推廣,中國信息協會量子分會與中國量子通信產業聯盟12日在論壇上宣告正式成立。國科量子、科大國盾量子、阿里巴巴、神州信息等企業或研究機構成為聯盟或分會首批成員。
神州信息、科大國盾量子、國科量子、蘇州科達、信威通信等企業同日在論壇發布了量子密鑰應用系統以及面向金融、政務、大數據等領域的信息安全解決方案等合作成果。
神州信息總裁周一兵表示,在推動量子技術與國家電子政務應用融合的過程中,神州信息業已完成量子系統與安全可靠信息系統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適配,並取得良好效果,為量子系統和量子產品在安全可靠政務平台的推進提供了通路。神州信息還通過量子+傳統加密的方式去幫助銀行提升核心業務系統的安全抗攻擊能力,開拓量子技術與金融核心業務系統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B. 全國各地哪些城市有光學物理和量子通信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最大的研究所之一。經過四十多年的創新歷程,西安光機所已發展成為一個以戰略高技術創新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近期所內重點學科領域為瞬態光學、空間光學、光電工程、光電子學、光子技術、信息光子學、水下光學等。所內現有七個研究室、三個中心,其中「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實驗室」系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是由原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原中科院長春物理研究所於1999年7月整合組建而成,以知識創新和高技術創新為主線,從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多學科綜合性基地型研究所。
就目前而言,西光所能比長光所能略強一點,因為西光所先後承擔了我國「載人航天任務」、「繞月探測任務」等重大工程項目及國家攀登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任務。國家扶持力度比較大.
C. 合肥的IT業發展的很好嗎為何被稱為中國的矽谷
矽谷,世界著名高科技產業園。
矽谷是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盡管美國和世界其他高新技術區都在不斷發展壯大,但矽谷仍然是高科技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該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擇址矽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經發展到大約1500家。一個世紀之前這里還是一片果園,但是自從英特爾、蘋果公司、谷歌、臉書、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總部在這里落戶之後,這里就成為了一座繁華的市鎮。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矽谷出了無數的科技富翁。
矽谷的主要區位特點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頂尖大學為依託,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同時還包括加州大學其他的幾所校區和聖塔克拉拉大學等等。矽谷以高新技術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同時擁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爾、蘋果公司、思科、英偉達、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
合肥的IT行業發展才剛剛起步,被稱為中國的矽谷還言之尚早,不過合肥的未來科技發展也是一片光明。
合肥的同樣以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中國頂尖大學——中國科學科技大學為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除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外,211院校安徽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也為合肥輸送了重要人才。不僅這些學校。還有不少國內頂尖高校將在近幾年在合肥設立分校。
北航合肥科學城項目自簽約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與北航確立的「121」戰略合作布局(打造1個科教融合的北航合肥科學城,2個科技產業園及1個量子精密測量與感測技術中心),北航與新站校地雙方共同編制了《北航合肥科學城發展規劃(2017-2025)》,目前規劃已提交省政府。
按照規劃,科學城項目近期計劃總投資44億元。其中:一期建設創新研究院,佔地115畝,建築面積18.3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0億元,主要布局微電子、量子精密測量與感測、天臨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通用航空、智能交通與智能汽車、醫工交叉等6個研究中心,以及通航產業技術研究院。二期教學板塊佔地896畝(含學生宿舍、體育場館等),建築面積約70萬平米,計劃投資約34億元,重點建設微電子學院、國際民航學院、創新管理學院、商學院、醫學院及北航合肥研究生院等。
到2025年,科技城將聯合建成1個國家實驗室,打造1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集聚100個科技型規模企業,引育1000名高端人才(暫命名「江淮學者」),形成10000名在校生規模,帶動千億產值。根據計劃,北航合肥科學城將在2018年正式啟動研究生招生。微電子學院、國際民航學院、創新管理學院、人工智慧學院等四個學院也在籌備成立中,這幾個學院也有望2018年在合肥啟動招生。
D. 哪些大學有量子信息科學專業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3
E. 我國科學家創造量子直接通信最遠紀錄達100公里,這意味著什麼
我國科學家創造量子直接通信最遠紀錄,這意味著我國量子直接通信科技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我國在量子直接通信的領域又突破成功,遠遠超過了之前的18公路的記錄,這是一個令國人為之歡呼振奮的消息,作為一個公民,也深深地為我國科技的高速發展感動驕傲和自豪。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吶喊助威了!
F. 我國科學家實現100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這是怎麼做到的
4月12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發來消息,我國科學家成功設計出了一種相位量子態與時間戳量子態混合編碼的量子直接通信系統,能夠實現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量子直接通信距離。
此前公開發表的成果中,量子直接通信的最長距離是18公里,而今後的量子直接通信系統能夠實現100公里,而且還能支撐廣域量子網路的一些廣泛應用。
正是有這些科學家和科研團隊,我們的科技、生活都在飛速進步。
G. 中關村軟體園在量子領域實現了哪些布局
中關村發展集團多措並舉,率先實現了量子領域生態布局。落地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在量子物態科學、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開展基礎前沿研究。同步引入國開啟科量子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國盾量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領域的高科技企業,推動量子技術實用化、規模化、產業化。結合量子領域發展需要,針對高端技術人才招聘難度大、持續性研發資金投入高、企業人才留用實際需求多等一系列問題,提供全要素管家服務。以中關村軟體園為依託,一個覆蓋量子領域各創新主體的良好產業生態正在形成。
H. 我國科學家創造量子直接通信最遠紀錄,這會對通信行業有什麼影響
量子直接通信以量子態作為載體編碼和傳輸信息,改變了傳統保密通信的雙信道結構,將雜訊信道下的可靠通信發展為雜訊和竊聽信道下的可靠和安全通信,不僅能夠感知竊聽,還能夠阻止竊聽。
新系統的通信速率也得到提高,在30公里的光纖距離,通信速率達到22.4千比特每秒。新系統在激光脈沖頻率上還有大的提升空間,相應的通信距離、速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滿足部分場景的應用需求。
在以往的系統中,抽樣檢測和信息傳輸均採用相位量子態。此次,清華團隊研發的新系統採用相位量子態和時間戳量子態的混合編碼,大大降低雜訊影響。量子直接通信距離首次達到100公里,可以在無中繼條件下實現城市之間的點對點量子直接通信,同時可以支撐基於安全經典中繼建立的廣域量子網路的一些應用。近年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取得了快速進展,對於實際應用,提高安全信息速率和通信距離等性能很重要。有助於實現無中繼條件下城際量子直接通信。
I. 北京量子研究院有編制嗎
有編制。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於2017年12月24日揭牌,不設行政級別,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薛其坤院士出任首任院長。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將在量子物態科學、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開展基礎前沿研究,並推動量子技術實用化、規模化、產業化。
簡介
該研究院主要工作有:在原始創新方面,要建設量子信息科學技術綜合性實驗和研發平台,開展科技攻關,產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實現前沿技術突破性進展和自主創新能力跨越式提升;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探索科研人員產權激勵、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在本地溢出轉化等創新政策。
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動力和活力,將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機構,承擔好「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任務;在培育人才方面,大力引進全球頂級人才,形成以國際一流科學家為核心的結構穩定、學科全面的研究梯隊,同時組建一支由世界級水平工程師組成的技術保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