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動物利用動作傳遞信息的例子有哪些
動物利用動作傳遞信息的例子有蜜蜂是跳舞,鳥類多是啼鳴。
動物既有聲音也有動作,例如猩猩;還有一些動物的發聲近似語言,如海豚.陸地上的動物經常用氣味來定義領地。鹿科動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遇到危險時他們就會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就像搖動著的白色信號旗,以此來告訴同伴危險,快跑。
蜜蜂發現蜜源後會通過圓形舞和8字擺尾舞把蜜源的距離和方向告訴自己的同伴。一隻猩猩經過人的訓練,能掌握幾百個用手勢表達的單詞,與人進行簡單的交談。
動物的內容簡介:
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包括人。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態。
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並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後來,它們在不斷變換的生存環境下相繼滅絕。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仍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趨勢不斷進化並繁衍至今,並有了如今的多樣性。
❷ 信息傳遞方式有哪些
古代信息傳遞
在我國古代,紙還沒有發明以前,常見的「信」是用漆書寫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牘。由於木牘一般一尺長,故又稱為「尺牘」。後來,有人把信寫在綢子上,叫做「尺素」。
唐代張九齡詩雲:「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尺素指的就是「信」。「鯉魚」也可指代書信,典故出於漢樂府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信箋 信箋指信紙。「花箋」是一種小篇的用華貴紙張製成,並飾有花紋的信紙。古時著名的花箋很多,有五色箋,錦色箋,百韻箋,鳳尾箋等。或出之於吳,或出之於巴蜀。最著名的是蜀箋中的薛濤箋。
信封 我國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製成的。秦漢時,公私書信大多是寫在竹簡或木箋上,然後用兩塊刻成鯉魚形的木板,作為一底一蓋,將箋牘夾在中間。這種木板可算是歷史上最早的信封。到了唐代,自貞觀年開始,就用朝鮮厚繭紙制信封,形若鯉魚,兩面俱畫鱗甲,腹中可以藏書,名曰「鯉魚函」。
信使 古代稱使者為「信」或「使」,合之為信使。如司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以發卒之事。」相傳三國吳人葛玄與河伯書信往還,令鯉魚充信使。相傳大雁也傳書,因此,也稱信使為「鴻雁」。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有詩曰:「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
在外國的,有漂流瓶等。
比較特殊的方法: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鍾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狼煙等。
5、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
現代信息傳遞
電話,電報,網路通訊等。
從人類的傳播歷史來說,人類傳播信息方式的演變呈現這樣一個脈絡:視覺文化、聽覺文化(直觀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讀的精神」)——新的視與聽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圖像信息會占據主流,文學也會退到一種極其邊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能聽能看甚至能觸能聞的多媒體藝術。
但是,文字是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被圖像完全取代的,因為文字是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獲得抽象思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人類傳播不能缺少的傳播媒介。
1、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訊傳輸,如對講機,BP機(已淘汰),行動電話,收音機。
3、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4、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動物的信息傳遞
某個動物個體的姿勢、聲音等,在被看作主要是對同種其他個體起通信作用時,這就叫做動物的信息傳遞。熒蟲的發光起著告訴異性自己存在的作用。這就是一種信息傳遞。信息傳遞的種類與各個動物種的感覺機能有密切關系,許多種哺乳類,常利用體表的分泌物,尿糞等的臭味作為圈定自己的地盤的信號。
聲音是鳥類、哺乳類等高等動物的信息傳遞的主要手段,鳴禽類用鳴叫來宣告佔有地盤,據說吼猴可發出15—20種不同的鳴聲,黑猩猩(Chimpanzee)則能發出30種以上的不同鳴聲。
把臉部表情、尾部動作或全身姿態的變化等作為信息傳遞的手段,可以在許多哺乳類動物中見到,這些大致可以解釋為感情的自然流露應用於傳遞信息。但是靈長類有記號化的行為,研究日本猴的騎背(gmountin)現象就是一個例子。
騎背本是交尾的姿態,這里表示騎者高於被騎者的地位的確認以及被騎者對騎者的順從的手段。至於從獸類的聲音和記號化的行為等如何演變到人類的有音節的語言的進化進程,是眾說紛雲的。總的來說,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播有三種:生態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
信息傳遞把生態系統中的各組分聯系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是生態系統調控的基礎。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基本功能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信息傳遞
❸ 信息的傳遞性、普遍性、不完全性、時效性、依附性的實例都有哪些
普遍性
傳遞性
不完全性信息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人們由於外在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無所不包.同時,由於人的理性有限,人們通過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預見一切。
時效性
這是指信息從大眾媒介發出到受眾接收、利用的時間間隔及其效率。隨著大眾傳播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信息時效性有增無減的需求將會得到進一步滿足,信息傳播與接收將會越來越快。在時間面前,信息是易碎品。
即使是十分真實的、很有價值的信息,一旦失去了時效,它就會變成無人問津的東西。大眾媒介中的昨日消息、上午新聞,正迅速地被剛剛發生的、正在發生的甚至即將發生的信息所取代。人們對時效性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
例如.在咸陽出土的一個兩千年前的秦國軍書,現在看來已經是廢紙一張了,從信息的角度來看,由於距現在的時間太長了,起軍事價值幾乎為零。
又如…說個實際的吧..考試時作弊..,要是下課才把答案給人家,考試都結束了,那幾個破答案還有什麼用啊。雖然是個很不正經的例子吧..但本人覺得,對信息的時效性來說還是很恰當的。
依附性信息必須依附媒介才能傳播。
比如告訴別人信息必須通過嘴、或者通過紙筆寫出來,有的信息也必須通過報紙、電視、網路等傳播。總之,信息不能直接傳播,必須依靠媒介物體。
❹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的例子
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學信息、營
養信息和行為信息。
3 1 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以物理過程為傳遞形式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光、聲、熱、電、磁等都是物理信息; 動物的視
覺、聽覺、冷覺、熱覺和觸覺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過程。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識別, 有的表示威脅、挑戰, 有的向對方炫
耀自己的優勢, 有的表示從屬, 有的則為了配對等。
3 1 1 光信息。螢火蟲的閃光、蝴蝶的飛舞、花朵艷麗的色彩
等都屬於光信息。螢火蟲在夜晚是依據發光器官所發出的閃
光來尋找配偶的。有一種螢火蟲( photinus py ralis) 雄螢到處飛
來飛去, 但嚴格地每隔58 s 發光一次, 雌螢則停歇在草葉上
以發光相應答, 每次發光間隔時間與雄螢相同, 但總是在雄螢
發光2 s 後才發光。據研究, 每一種螢火蟲的發光頻率都不相
同, 這極好地避免了種間信號混淆和種間雜交。
3 1 2 聲音信息。人們最熟悉的聲音莫過於鳥類宛轉多變的
叫聲了, 鳥類和昆蟲的鳴叫聲非常類似於螢火蟲的閃光, 都具
有物種各自的特異性。澳大利亞蟬可發出800 Hz 的低頻聲,
其聲音強度在80 dB 以上, 由於雌蟬的感受器對800 Hz 的低
頻聲最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鳴叫著
的雄蟬群體中來。
3 1 3 熱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響尾蛇, 頭部有個頰窩, 能夠
感知0001 ! 溫差的變化; 響尾蛇能夠准確地捕食動物, 主要
就是靠頰窩對溫差的敏感性。
3 1 4 觸覺信息。有些動物交配行為的完成有賴於觸覺信
息。雄園蛛在生殖季節走近蛛網, 在網邊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節律牽動雌蛛所結網的蛛絲。雌蛛立即作出反應, 也像有美
食一樣沖了過來。這時, 雄蛛會暫時退到蛛網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網中央後, 它會又一次彈起蛛網。當雌蛛確認是雄
蛛的求偶信號時, 就會做好交配准備, 安靜地等在網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撥動蛛網,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與雌蛛的交配。
3 1 5 磁信息。由於生物生活在太陽和地球的磁場內,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響。生物對磁場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稱為是生物的第六感覺。候鳥在天空中成群結隊、南北長途往
返飛行能夠准確到達目的地, 特別是信鴿千里傳書而不誤, 在
這些行為中, 動物就是通過感知電磁場的變化, 從而確定自己
所處方位和運動方向的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學信息、營
養信息和行為信息。
3 1 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以物理過程為傳遞形式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
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光、聲、熱、電、磁等都是物理信息; 動物的視
覺、聽覺、冷覺、熱覺和觸覺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過程。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識別, 有的表示威脅、挑戰, 有的向對方炫
耀自己的優勢, 有的表示從屬, 有的則為了配對等。
3 1 1 光信息。螢火蟲的閃光、蝴蝶的飛舞、花朵艷麗的色彩
等都屬於光信息。螢火蟲在夜晚是依據發光器官所發出的閃
光來尋找配偶的。有一種螢火蟲( photinus py ralis) 雄螢到處飛
來飛去, 但嚴格地每隔58 s 發光一次, 雌螢則停歇在草葉上
以發光相應答, 每次發光間隔時間與雄螢相同, 但總是在雄螢
發光2 s 後才發光。據研究, 每一種螢火蟲的發光頻率都不相
同, 這極好地避免了種間信號混淆和種間雜交。
3 1 2 聲音信息。人們最熟悉的聲音莫過於鳥類宛轉多變的
叫聲了, 鳥類和昆蟲的鳴叫聲非常類似於螢火蟲的閃光, 都具
有物種各自的特異性。澳大利亞蟬可發出800 Hz 的低頻聲,
其聲音強度在80 dB 以上, 由於雌蟬的感受器對800 Hz 的低
頻聲最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鳴叫著
的雄蟬群體中來。
3 1 3 熱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響尾蛇, 頭部有個頰窩, 能夠
感知0001 ! 溫差的變化; 響尾蛇能夠准確地捕食動物, 主要
就是靠頰窩對溫差的敏感性。
3 1 4 觸覺信息。有些動物交配行為的完成有賴於觸覺信
息。雄園蛛在生殖季節走近蛛網, 在網邊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節律牽動雌蛛所結網的蛛絲。雌蛛立即作出反應, 也像有美
食一樣沖了過來。這時, 雄蛛會暫時退到蛛網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網中央後, 它會又一次彈起蛛網。當雌蛛確認是雄
蛛的求偶信號時, 就會做好交配准備, 安靜地等在網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撥動蛛網,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與雌蛛的交配。
3 1 5 磁信息。由於生物生活在太陽和地球的磁場內,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響。生物對磁場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稱為是生物的第六感覺。候鳥在天空中成群結隊、南北長途往
返飛行能夠准確到達目的地, 特別是信鴿千里傳書而不誤, 在
這些行為中, 動物就是通過感知電磁場的變化, 從而確定自己
所處方位和運動方向的
3 2 化學信息
生態系統的各個層次都有生物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參與
信息傳遞, 這種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通稱為化學信息。如酶、
維生素、生長素、抗生素、性外激素, 甚至尿和糞便等都屬於傳
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化學信息深深地影響著生物種間和種內
的關系。有的相互制約, 有的相互促進, 有的相互吸引, 有的相
互排斥。化學信息在生態系統中廣泛存在, 對它的研究近幾年
發展迅速, 並逐步形成一個分支學科∀ ∀ ∀ 化學生態學。
動物的嗅覺、味覺是典型的化學信息感受過程。動物根據
味覺信息要判斷食物可吃還是不可吃, 好吃還是不好吃, 從而
作出吃還是不吃、多吃還是少吃的決定, 而這些對於維持它的
生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知道, 狗具有非常發達的嗅覺, 能夠
感受空氣中一些化學物質所攜帶的氣味信息, 這對於狗在尋找
和選擇食物, 發現敵害, 躲避不良環境的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
3 2 1 動物與植物之間的化學信息。植物給人們的印象似乎
只能呆在那裡等待被動物吃掉, 然而, 事實並非如此, 如植物的
苦味是一個重要的化學信息, 對許多植食動物來說, 可以起到
拒食作用, 不過這種苦味對有些植食動物來說可能又是引誘的
信號。
3 2 2 動物與動物之間的化學信息。昆蟲性外激素是生態系
統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化學信息。例如, 雌蠶蛾釋放的性外激
素, 可以把3 km 以外的雄蛾吸引過來。雖然每隻雌蛾所釋放
的性外激素的數量不到0 01 mg , 但雄蛾仍然能夠作出反應。
小蠹甲在發現榆、松等寄生植物後, 會釋放聚集化學信息, 以召
喚同類來共同取食。棉蚜蟲受到七星瓢蟲攻擊時, 被捕食的蚜
蟲會立即釋放告警外激素, 通知同類個體逃避, 於是周圍的蚜
蟲紛紛跌落。螞蟻群體中的偵察蟻分泌的追蹤外激素能引導
同類覓食、去搬運食物等。
哺乳動物能發出很多氣味, 即使是動物的尿和糞便也包含
著許多的信息, 皮脂腺被廣泛認為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的信息
源。
3 23 植物與植物之間的化學信息。在生態系統中, 生產者之
間同樣發生著復雜的信息聯系。為人們熟知的是植物的他感作
用( allelopathy) 。他感作用是指植物在物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化
學物質, 對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產生某種影響的相互作用。植
物的他感作用有的是互利的。例如, 農民在種植莊稼時發現: 作
物中的洋蔥和甜菜、馬鈴薯和菜豆、小麥和豌豆混種或間種能夠
相互促進, 比單獨種植產量高。有的是相互拮抗、相互排斥的,
這種現象常稱為 異株克生現象 , 如某種黃瓜( Cucumis sativus )
能產生一種化學物質, 可以阻止絕大多數的雜草生長, 維持其在
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優勢。黑核桃樹下幾乎沒有草本植物, 這是
因為黑核桃樹皮和果實含有氫化胡桃酮, 這種物質被雨水沖到
土壤里後再被氧化成胡桃酮, 從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異株
克生現象是植物控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奇妙辦法。
3 3 營養信息
營養信息是指通過營養交換所傳遞的信息。食物鏈( 網可以看作是一個營養信息系統, 通過營養交換, 能夠把營養信
息從一個種群( 或個體) 傳到另一個種群( 或個體) 。由於食物
鏈中各營養級的生物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即符合生態金字塔規
律。因此, 生態系統中某一營養級生物的數量和質量的變化,
就會引起食物鏈中其他生物數量和質量的變化。
例如, 松籽歉收, 這就預示著松鼠數量的減少, 以松鼠為食
的貂、鼬等動物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在草原上, 當羊多時, 草
就相對少了; 草少了反過來又會使羊減少。因此, 從草的多少
可以得到羊的飼料是否豐富, 以及羊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信息。
達爾文發現, 在英國, 三葉草傳粉要依靠丸花蜂, 由此推
斷, 三葉草的繁茂是由於英國丸花蜂多, 而丸花蜂比其他地方
多的原因, 是因為那裡喜食蜂房和蜂子幼蟲的田鼠特別少, 而
那裡田鼠少的原因, 是因為村鎮中有許多貓。
那麼, 不妨照此推衍下去: 三葉草是英國牛群的主要食物,
而英國海軍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頭, 於是三葉草在生態學上與
英國海軍大有關聯; 這樣看來, 英國之所以能夠擁有一支強大
的海軍, 從而成為世界軍事強國, 最終應該歸功於貓。著名生
物學家赫胥黎更進一步幽默地說: 人所共知, 英國的貓是老姑
娘們喂養的, 所以英國能夠稱霸四海, 無論從邏輯上, 還是從生
態學角度上來看, 歸根結底, 都應歸功於英國那些愛貓的老姑
娘。
達爾文的 貓與三葉草 的故事, 加上這一番 演義 , 當然
是言過其實, 詼諧有趣。但就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個故事卻顯
示出營養信息的傳遞情況。
3 4 行為信息
行為信息是指某些動物通過特殊的行為方式向同種的其
他個體或其他生物發出的信息。在這些信息中, 有的表示威
脅、挑戰, 有的向對方炫耀自己的優勢, 有的表示從屬, 有的則
為了配對, 還有則是欺騙, 等等。
例如, 蜜蜂發現蜜源時, 就用舞蹈動作來表示, 以 告訴 其
他蜜蜂花源的方向、距離。蜜蜂中主要的舞蹈有兩種: 一種是
圓圈舞, 圓圈舞是採集了花蜜的蜜蜂向同伴傳達在蜂箱近距離
內采蜜的信號; 一種是擺尾舞, 擺尾舞是招呼同伴到百米以外
去采蜜的信號。其擺尾速度與蜜源距離有關。地行鳥鳥是草原
中的一種鳥, 當發現敵情時, 雄鳥就會急速起飛, 扇動兩翼, 給
在孵卵的雌鳥發出逃避的信息。有些鳥通過飛行姿勢和跳舞
動作來傳遞求偶信息。豪豬遭遇敵害時, 將其體刺豎直, 形成
可怕的姿態, 從而趕跑敵人.
❺ 生活中體現信息的特徵的例子
如下:
(1)可識別性
例如生活中的文字、聲音、圖片。
信息是可以識別的,識別又可分為直接認別和間接識別,直接認別是指通過感官的識別,間接識別是指通過各種測試手段的識別.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識別方法。
(2)可存儲性
比如可以保存到存儲器上,記事本,信件,紙張等。
信息是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存儲的。
(3)可擴充性
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多。
信息隨著時間的變化,將不斷擴充。
(4)可壓縮性
例人們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概括、歸納就可使之精練,從而濃縮。
(5)可傳遞性
信息的可傳遞性是信息的本質等征.例如TEL/Email/郵遞信件。
(6)可轉換性
信息是可以由一種形態轉換成另一種形態.例如把文字內容用聲音來記錄。
(7)特定范圍有效性 例信息所表達的內容
信息在特定的范圍內是有效的,否則是無效的。
別擔心,信息雖然是不確定的,但還是有辦法將它們進行量化的。人們根據信息的概念,可以歸納出信息是有以下的幾個特點的:
1. 消息發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發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見,信息量(我們用I來表示)和消息發生的概率是相反的關系。
2. 當概率為1時,百分百發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為0。
3. 當一個消息是由多個獨立的小消息組成時,那麼這個消息所含信息量應等於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根據這幾個特點,如果用數學上對數函數來表示,就正好可以表示信息量和消息發生的概率之間的關系式:I=-loga(P(x))。
這樣,信息不就可以被量化了嗎?既然信息可以被量化,那麼總得給它一個單位吧?人的體重是以公斤來計量的,人的身高是以米來計量的,那麼信息量該以什麼單位來計量呢?通常是以比特(bit)為單位來計量信息量的,這樣比較方便,因為一個二進制波形的信息量恰好等於1bit。
❻ 以前的信息傳遞有哪些方式,有哪些相關的事例
主要有飛鳥傳(飛鴿傳書、鴻雁傳書、飛雁傳書),驛傳(快馬加鞭),烽火,狼煙,旗語、燈光(三打祝家莊、孔明燈)等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代所有的巨型軍事工程體系而言。 烽火通信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信息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信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台。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信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信息,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信息聯系網路。 竹簡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也使用竹簡作為文字的載體。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刻寫或書寫文字。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冊"字,象徵著一捆簡片系二道書繩,而金文中的"典"字則表示"冊"在桌幾上。 相傳在漢武帝時,文人東方朔向皇帝上了一個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簡,派了兩個大力士才抬進宮,所以竹簡使用起來非常麻煩,而且時間長了會受蟲蛀、腐爛,不能長時間保存。 旗報、牌報、揭帖旗報源於我國古代的「露布」,通常由專人扛著,騎在馬上,賓士傳送,供沿途軍民閱覽,鼓舞士氣。牌報則是寫在木牌上的新聞傳播工具,而揭帖則是類似傳單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處散發。 報房起於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內就有以私人名義從事抄報活動的人,多為低層文吏,以刊刻抄邸報為自己的副業,到清代中、晚期演變成私營報紙。 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古時候。人們修築高高的烽火台。當發現敵人入侵時,便立即點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煙,來傳遞敵情信息,召集軍隊前來援助。後來,人們又發現了騎馬傳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國各地設置很多驛站,有專門的人接力傳遞信件,這樣,可以騎著馬把信息傳送到很遠的地方。再以後,人們又發明了用旗語、燈光傳遞信息的方法。 早在公元968年,中國便發明了一種叫"竹信"(Thumtsein)的東西,它被認為是今天電話的雛形。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卻始於 17世紀。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信息的辦法。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但他賜給這種通信方式的一個名字--Telephone(電話),卻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說,電話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聲音繚繞,響徹寰宇。100多年來,電話作為傳遞人類話音的基本功能雖無多大變化,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卻經歷了"磁石-共電-自動"的發展過程。 1753年2月17日,《蘇格蘭人》雜志上發表了一封署名C.M的書信。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電流進行通信的大膽設想。他建議:把一組金屬線從一個地點延伸到另一個地點,每根金屬線與一個字母相對應。在一端發報時,便根據報文內容將一條條金屬線與靜電機相連接,使它們依次通過電流。電流通過金屬線上的小球便將掛在它下面的寫有不同字母或數字的小紙片吸了起來,從而起到遠距離傳遞信息的作用。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 總的來說,古代傳遞方式與現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別,自從有了電,電報,電話,傳真,網路,有、無線電技術比以前快多了,但是也表小看古人,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能利用大自然的各種奇異力量來傳遞消息也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❼ 聲音傳遞信息的例子有哪些
聲音能夠傳遞信息的例子有:利用超聲波探測海底深度、利用超聲波探測魚群、B超、醫生用聽診器為病人檢查身體等。
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例子有:利用超聲波擊碎體內結石、利用超聲波清洗牙齒、爆竹聲震耳發痛等。
解析:聲音能夠傳遞信息的例子有:利用超聲波探測海底深度、利用超聲波探測魚群、B超、醫生用聽診器為病人檢查身體等。
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例子有:利用超聲波擊碎體內結石、利用超聲波清洗牙齒、爆竹聲震耳發痛等。
❽ 動物用語言傳遞信息的例子有哪些
許多昆蟲用身體各部摩擦發聲,呼吸空氣的脊椎動物發聲器官,最成功的屬鳥、鯨和人,人類借語言傳遞的信息量極大。以聲音為媒介的通訊方式有以下特點:聲音包括頻率、音質、清晰程度、響度、時間模式等,信息容量很大;產生和消失快,維持的時間短;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號源,脊椎動物頭部兩側有耳,還可定位聲源。
如果沒有信息傳遞,蝙蝠對周圍環境的識別、取食、飛行,萵苣、茄、煙草種子的萌發等生命活動將不能正常進行。通過信息傳遞,雌雄個體能相互識別、交配,保證種群的繁衍。將煙草、蛾和蛾幼蟲的天敵三種生物聯系起來。信息傳遞對生物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和種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義。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