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什麼信息用來衡量公司業績

什麼信息用來衡量公司業績

發布時間:2022-11-03 09:11:30

① 有什麼最能直觀 准確反映股票的業績

股票業績就是每股收益,是用公司的凈利潤除以總股本算出,一般業績0.3元以上就算績優股。股票業績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在市盈率上表現的,市盈率越小說明業績越好,但是企業的行業也有差異。每股收益就是投資者每股投資後的收益值,一般是最有代表力的。
其他的指標,比如每股凈資產,每股資本公積金之類都是用來衡量公司的資本實力的,也就是看公司的資本實力的大小。每股未分配利潤是表示投資者每股尚可以分配到的利潤,但是公司由於種種原因,保留了對這一部分利潤的分配,可能用於今後的其他大小用途!
凈資產收益率是表示,每股凈資產的收益率,也就是每股收益比上每股凈資產的比率!通常也是一種衡量公司盈利能力是否強勁的標准!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知識資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② 為什麼選roa衡量業績

選roa衡量業績是因為ROA是衡量公司資產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ROA以走勢平穩或上升者為好,ROA的兩大驅動因素分別為凈利潤率和和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回報率ROA,是以股東權益和負債為基礎測算的凈利潤回報率,衡量投入總資產的產出效果。

roa衡量業績的特點

資產收益率是業界應用最為廣泛的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之一,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資產利用效果越好,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銀行管理層出於戰略管理的目的,通常非常密切地關注這一指標。

缺陷是只考慮了企業的賬面盈利而未充分考慮風險因素,目前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採用經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綜合考核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roa也就是資產收益率,是公司業績盈利能力的重要直接指標之一。

③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是什麼

基於績效預算管理的企業動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通過對基於多維動態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使企業預算的編制與監控建立在動態的多視角分析的基礎上,彌補長期以來對企業績效主要採用傳統的財務評估方法的不足,即把企業績效評價制度作為一種反映企業過去的歷史經營狀況,以事後為主的靜態管理行為擴展為適應企業經營環境變化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以促進企業價值增值、提高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動態管理行為,建立起除財務指標考評之外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多視角的動態績效評價制度體系。 (一)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企業業績是多層面的,評價經濟效益的指標既可以是財務性的,也可以是非財務性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是使用最廣泛的指標,因為企業的長期目標幾乎總是純經濟效益性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直接與企業的財務目標相銜接且具有綜合反映企業業績的功能。在企業績效預算管理下,為了有效反映企業綜合業績,使企業各利益主體對企業經營狀況從各自角度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經濟效益指標從財務與非財務兩個方面反映企業績效。 1、財務指標:包括贏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成長能力、股本擴張能力和主營業務鮮明狀況等。其中前四個與我國現行的企業績效評價系統評價的內容相同,後兩個是根據上市企業的特點而考慮的。 2、非財務指標:主要從創新能力、研發費用率、新產品銷售率、新產品開發率、市場佔有率、顧客滿意度和合同交貨率等方面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二)社會效益評價指標 考察公司的社會效益主要從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其他責任四個方面進行,如是否合法地進行生產經營,是否導致嚴重污染,是否正確對待少數民族員工,是否恰當處理社會關系,是否正確處理顧客問題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公司清楚自己的社會績效在同行業中的位置,知道公司資源應重點分配給哪些利益相關者,還能促進公司經理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 在績效預算管理下,企業及企業內部各部門不能僅僅以完成或超額完成經濟預算指標為目的,還應從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否盡職盡責等角度對企業進行績效評價。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如重大事故發生率、安全生產率、泄密率、職工薪酬費用支付率、社會積累率、排污達標率和環境保護狀況等方面反映綜合業績。 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對於企業價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也是企業抵禦內外壓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更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④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是什麼

基於績效預算管理的企業動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通過對基於多維動態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使企業預算的編制與監控建立在動態的多視角分析的基礎上,彌補長期以來對企業績效主要採用傳統的財務評估方法的不足,即把企業績效評價制度作為一種反映企業過去的歷史經營狀況,以事後為主的靜態管理行為擴展為適應企業經營環境變化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以促進企業價值增值、提高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動態管理行為,建立起除財務指標考評之外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多視角的動態績效評價制度體系。
(一)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企業業績是多層面的,評價經濟效益的指標既可以是財務性的,也可以是非財務性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是使用最廣泛的指標,因為企業的長期目標幾乎總是純經濟效益性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直接與企業的財務目標相銜接且具有綜合反映企業業績的功能。在企業績效預算管理下,為了有效反映企業綜合業績,使企業各利益主體對企業經營狀況從各自角度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經濟效益指標從財務與非財務兩個方面反映企業績效。
1、財務指標:包括贏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成長能力、股本擴張能力和主營業務鮮明狀況等。其中前四個與我國現行的企業績效評價系統評價的內容相同,後兩個是根據上市企業的特點而考慮的。
2、非財務指標:主要從創新能力、研發費用率、新產品銷售率、新產品開發率、市場佔有率、顧客滿意度和合同交貨率等方面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二)社會效益評價指標
考察公司的社會效益主要從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其他責任四個方面進行,如是否合法地進行生產經營,是否導致嚴重污染,是否正確對待少數民族員工,是否恰當處理社會關系,是否正確處理顧客問題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公司清楚自己的社會績效在同行業中的位置,知道公司資源應重點分配給哪些利益相關者,還能促進公司經理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
在績效預算管理下,企業及企業內部各部門不能僅僅以完成或超額完成經濟預算指標為目的,還應從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否盡職盡責等角度對企業進行績效評價。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如重大事故發生率、安全生產率、泄密率、職工薪酬費用支付率、社會積累率、排污達標率和環境保護狀況等方面反映綜合業績。
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對於企業價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也是企業抵禦內外壓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更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⑤ 最常用的4大衡量績效財務指標都有那些

最常用的4大衡量績效財務指標有:

(一)財務效益狀況

基本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

修正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銷售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二)資產營運狀況

基本指標: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

修正指標: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不良資產周轉率,資產損失比率

(三)償債能力狀況

基本指標: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

修正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經營虧損掛帳比率

(四)發展能力狀況

基本指標: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

(5)什麼信息用來衡量公司業績擴展閱讀:

財務績效的體現:

(1)盈利能力。考核的立足點是經濟增加值(EVA)和銷售(利潤)增長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權益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標,評價企業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資本凈收益和資本增值的狀況,是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改進的發展趨勢。用銷售收入(利潤)增長率指標來衡量企業成長性。

(2)營運能力。它可以促進企業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增強贏利能力。主要評價指標有: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

(3)償債能力。它的強弱是企業經濟實力和財務狀況的主要體現,也是衡量企業經營是否穩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標有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4)抗風險能力。是指企業抵禦經營中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能力,可以從抗經營風險和抗財務風險兩方面設置指標。

⑥ 企業業績評價方法

企業的所有者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要選擇一位良好的經營者,這樣就必須對企業的經營者即企業的業績進行評價。今天,我為你帶來了企業業績評價 方法 。

企業業績評價方法
(一)主要以財務指標進行評價的方法

EVA(REVA)指標評價方法

80年代以來,在美國出現的幾種新的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應用最廣泛的就是EVA(Economic Value Added)方法。EVA是指企業資本收益與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更具體地說,EVA就是指企業稅後營業凈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包括借入資本和自有資本)和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如果這一差額是正數,說明企業創造了價值,創造了財富;反之,則表示企業發生價值損失。如果差額為零,說明企業的利潤僅能滿足債權人和投資者預期獲得的收益。

在EVA評價系統中,EVA為其核心指標。該理論認為無論是會計收益還是經營現金流量指標都具有明顯的缺陷,應該堅決拋棄;會計收益未考慮企業權益資本的機會成本,難以正確地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業績;而經營現金流量雖然能正確反映企業的長期業績,但卻不是衡量企業年度經營業績的有效指標。相反EVA能夠將這兩方面有效地結合起來,因此是一種可以廣泛用於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業績評價指標。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利潤。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不但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們的股價,而且大多數的私營企業也想方設法地促使它們的未來價值高於現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獲取的利潤究竟是高於還是低於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這種最低報酬指的是“資本成本”,因為這是企業為了使用投資者的資金而必須為投資者獲取的最低量。超過這個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稱之為“超額收益”。這種最低報酬率依據每個公司的風險級別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電話經營公司風險性更高的行業。相應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率就要比投資電話經營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較高的資本成本。

EVA的應用創造了使經營者更接近於股東的環境。經營者甚至企業的一般雇員開始像企業的所有者一樣思考,權益資本不再被考慮為“免費資本”,他們不再追求企業的短期利潤、而開始注重企業的長期目標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相一致,注重資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現金流量的增加,以此來改善企業的EVA業績。

REVA(Jeffrey,1997)是在對EVA進行修正的基礎上提出的。該指標認為公司用於創造公司利潤的資本價值既不是公司的賬面價值,也不是公司資產的經濟價值,而應該是其市場價值。所以,衡量股東的收益應該用公司的年度凈利潤減去以公司年初市場價值計算的資本成本。REVA相對於EVA指標具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無論何種情況下REVA指標只要為正值,股東的價值肯定會增加,這是因為REVA是按照公司的市場價值來進行計算的,而EVA指標為正值時股東的價值不一定會增加。其次REVA既可以單獨用所有者權益為基礎進行計算,也可以把所有者權益和負債一起進行計算,而EVA指標則不可以直接計算。

(二)主要以非財務指標進行評價的方法

1.德魯克以改革為核心的觀點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1995年前後寫了大量 文章 ,說明企業組織搜集其主要競爭對手信息的重要性。同時,他還強調每一個企業組織,都需要一個核心能力:“改革”。因此,他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幫助企業記錄和評價其改革方面。

根據德魯克的觀點:評價一個企業改革的出發點不能僅從其自身業績出發,而應仔細評估其所處行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改革,以及企業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強調業績評價系統必須首先突出管理部門的思想意識,通過設計一系列特定性質的問題,提醒雇員注意真正需要重視的方面,再提供一個內在的組織機構,使雇員能夠重視並發現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德魯克的觀點雖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模型,但他對競爭與改革的理解為非財務指標進入業績評價系統提供了基礎。

2.霍爾的“四尺度”論

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認為評價企業的業績需以四個尺度為標准,即質量、作業時間、資源利用和人力資源的開發。

質量尺度。霍爾把質量分為外部質量、內部質量和質量改進程序三種。外部質量是指顧客或企業組織外部的其他人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它是產品和服務的精髓。具體指標包括:顧客調查情況、服務效率、保修及可靠性等。內部質量代表企業組織的運營質量,包括總產量、生產能力、檢驗比率以及殘品和返工率等。質量改進程序是企業組織採用的確保高水平的內在和外在質量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公式化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質量改進就是明天的內、外質量。

作業時間尺度。霍爾認為作業時間是把原材料變為完工產品的時間段。具體包括:工具檢修時間、設備維修時間、改變產品和工序設計的時間、項目變更時間、工具設計時間和工具建造時間等。

資源使用尺度。該尺度用以計量特定資源的消耗和與此相關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時間利用和機器利用情況。前兩項指標是製造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直接成本,後兩項既包括直接成本因素,又包括間接和機會成本因素。

人力資源尺度。霍爾提出企業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資源貯備和能恰當評價和獎勵雇員的管理系統。

霍爾把質量、時間和人力資源等非財務指標導入企業的業績評價系統,並認為企業組織可以通過對上述四個尺度的改進,減少競爭風險。霍爾把作業時間作為業績評價標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作業時間的衡量有助於幫助企業關注潛在的增值區域,發現非增值活動。第二,作業時間的衡量提供了有關企業靈活性的有用信息。在今天的市場中,顧客是上帝,產品和服務滿足特殊需要的能力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為完成這一目標,企業必須以訂單為導向從事業務活動,而作業時間的衡量恰恰反映企業是如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

霍爾同時承認,要求企業作出全方位的改變是困難的,企業通常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取得四個方面的逐漸改進。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指標的改進不應以犧牲其他指標為代價,如作業時間的改進不應以降低質量為代價,同樣,在質量方面的改進也不應以犧牲資源為代價。但霍爾的“四尺度”論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沒有提出更具體的建議,這也是其缺陷所在。

(三)公司業績的綜合評價方法

1.卡普蘭和諾頓的綜合記分卡

羅伯特.S.卡普蘭(Robert S.kaplan)和大衛.P.諾頓(David P.Norton)的綜合記分卡是一種綜合性的業績評價系統,它既包括財務指標又包括非財務指標。綜合記分卡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評價企業的業績:(1)財務方面;(2)企業內部營運與技術方面;(3)客戶導向方面;(4)學習、創新與成長。

財務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如何滿足股東的需要,即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典型的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現金流量、盈利能力和利潤預測的可靠性等。

企業內部營運與技術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是否較好地完成了其核心工作。具體的指標有:產品製造周期、單位成本、收益率、廢品率、機器利用率、生產准備時間、生產能力利用率等。客戶導向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如何滿足客戶的需要。代表性的指標有:客戶滿意程度、市場佔有率、產品交送貨率等。

學習、創新與成長指標用來反映企業改進與創新的能力。具體指標有:員工滿意程度之員工流動性、員工培訓次數、員工建議數量等。

以上幾個方面的信息對企業組織的不斷發展十分重要。正如卡普蘭和諾頓指出的:成功的組織管理,要求管理部門和經理具有不斷調整構成業績評價標準的信息的能力。

一個設計優良的綜合記分卡能夠滿足企業組織的使命、戰略和內外部環境的需耍。卡普蘭和諾頓的綜合記分卡在幫助企業改進和強化管理部門的計劃和控制能力方面取得了實際效果。許多企業已開始採用綜合記分卡作為其業績評價標准,如蘋果電腦、紐西蘭電信公司等。

綜合記分卡的主要缺點是在學習、創新和成長方面,業績指標體系常常前後矛盾,缺乏明確的分界。例如,卡普蘭和諾頓認為員工滿意程度、員工建議數量以及每個員工的收入水平等均屬學習、創新和成長方面的指標。然而,員工滿意程度作為企業內部營運和技術指標也未嘗不可,同樣,每個員工的收入水平作為財務方面的指標似乎更為合適。實際上,創新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單獨界定為一個方面的指標似乎比較困難。

2.克羅斯和林奇的等級制度

凱文.克羅斯(Kelvin 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 Lynch)提出了一個把企業總體戰略與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結合起來的業績評價系統。為了強調總體戰略與業績指標的重要聯系,他們列出了一個業績金字塔。

在業績金字塔中,公司總體戰略位於最高層,由此產生企業的具體戰略目標,並向企業組織逐級傳遞,直到最基層的作業中心。有了合理的戰略目標,作業中心就可以開始建立合理的經營效率指標,以滿足戰略目標的要求。然後,這些指標再反饋給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作為制訂企業未來戰略目標的基礎。

在業績金字塔中,戰略目標傳遞的過程是多級瀑布式的,它首先傳遞給單位水平。由此產生了市場滿意度和財務業績指標。戰略目標再繼續向下傳給企業的業務經營系統,產生的指標有顧客的滿意程度、靈活性、生產效率等。前兩者共同構成企業組織的市場目標,生產效率則構成財務目標。

最後,戰略目標傳遞到作業中心層面。他們由質量、運輸、周轉時間和耗費構成。質量和運輸共同構成顧客的滿意度,運輸和周轉時間共同構成靈活性,周轉時間和耗費共同構成生產效率。
我國現行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總體上仍然是建立在傳統的財務數據基礎之上的,雖然近年來設置了非財務指標,但占的比重較小,而且都是評議指標,沒有給出計量方法,主觀隨意性較強。這種只注重財務要素和反映企業財務結果的指標體系, 不利於對企業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自然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影響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財務指標在評價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局限性:

1.財務指標評價系統過分重視取得和維護短期財務結果,助長了 企業管理 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為。現有的業績評價體系中,利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企業的經營者必須集中精力提高季度和年度的盈利數字,因此更加關注的是企業短期的盈利能力。為了追求較高的會計賬面利潤,管理者很可能利用他們手中擁有的經營權來作出使企業的短期利潤增加,但長期利益受損的經營決策,即經營決策中的短期行為。追求短期目標如通過削減研究與開發經費、 廣告 經費和機器維修來增加當年利潤等,都明顯地損害了企業的長遠利益。評價體系中利潤成分越高,企業的短期行為就可能越發膨脹,因為會計利潤只能反映過去的事實而無法充分顯示企業的未來潛力。

2.弱化財務指標的監控作用。財務指標大多以會計數據為基礎,這樣,會計數據在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那些不足均會帶入財務指標當中,從而導致財務指標“監控”作用的弱化。因為不同的會計政策選擇、不同的應計項目調整,會產生不同的會計盈餘數字。也許一些財務指標通過仔細的調整,可消除會計信息中存在的扭曲,但是,這將導致指標本身趨於復雜。而指標越復雜,就越難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指標的導向作用和監控作用就越低。

3.容易導致利潤操縱行為。特別是僅以少數財務指標作為考核標准時,更容易被操縱。由於業績考核往往是制定報酬、決定聘任、提升與否等契約的依據,為了實現其經濟和政治目標,經理有進行盈餘管理和利潤操縱的動機,並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或通過關聯交易來粉飾報表美化財務績效。

4.財務指標評價系統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用其來指導和評價信息時代的企業顯得捉襟見肘。因為信息時代的企業要投資於顧客、供應商、員工、工藝、技術和革新以完成創造未來價值的任務,這使得企業績效評價中不可計量的、不確定的因素越來越多,經營行為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單純的財務指標評價難以涵蓋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財務指標在上述幾個方面存在的缺陷,恰恰是非財務指標所欲彌補的。非財務指標可以不受會計信息局限性的影響,以用來評價各種經營行為,而同時又避免財務指標進行貨幣化計量時存在的困難。它還可以對現有經營行為進行直接的“描述”,從而使它能夠包含現時財務指標沒有包含的、卻能在未來財務指標上反映的企業價值信息。
企業業績評價標准
業績評價標准分為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標准。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包括國內行業標准和國際行業標准。國內行業標准根據國內企業年度財務和經營管理統計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分年度、分行業、分規模統一測算。國際行業標准根據居於行業國際領先地位的大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實際值,或者根據同類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的先進值,在剔除會計核算差異後統一測算。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按照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及指標類別,劃分為優秀、良好、平均、較低和較差五個檔次。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標准根據評價內容,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水平和出資人監管要求等統一測算,並劃分為優、良、中、低和差五個檔次。

猜您感興趣:

1.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有哪些

2. 什麼是企業績效

3. 企業財務評價方法有哪些

4. 企業績效管理有什麼方法

5. 什麼是經營績效

6. 企業員工年終績效考核評語大全

7. 財務績效的體現和意義

⑦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有那些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凈值報酬率。
盈利能力指標是衡量公司賺取利潤能力的指標,主要包括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收益率六項。實務中,上市公司經常採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凈資產等指標評價其獲利能力。
拓展資料:
1.企業的盈利能力指標有以下幾個:
營業凈利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銷售凈利率越高意味著企業競爭力強,盈利能力強。公式:營業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銷售毛利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銷售毛利與銷售收入的比率。銷售毛利率越高,企業盈利能力越強。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利潤額與成本費用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成本控制越好,盈利能力越強。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2.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是什麼: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是財務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則其給予股東的回報越高,企業價值越大。同時盈利能力越強,帶來的現金流量越多,企業的償債能力得到加強;
利潤是企業內外有關各方都關心的中心問題,是投資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是經營者經營業績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現,也是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盈利能力是企業經營人員最重要的業績衡量標准和發現問題、改進企業管理的突破口。對企業經理人員來說,進行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利用盈利能力的有關指標反映和衡量企業經營業績;通過盈利能力分析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⑧ 企業經營業績用哪些指標表現

企業負責人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基本指標一般為反映企業盈利水平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的指標如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等,分類指標由市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綜合考慮經營管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因素確定。

⑨ 看什麼財務指標來判斷一隻股票(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

主要就是看市盈率,市盈率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資者通常利用該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用該指標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間進行比較。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

然而,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然而,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確地估量了該公司的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 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資者能夠以較低價格購入股票以取得回報。每股盈利的計算方法,是該企業在過去12個月的凈收入除以總發行已售出股數。投資者計算市盈率,主要用來比較不同股票的價值。理論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愈值得投資。比較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不同時段的市盈率是不大可靠的。比較同類股票的市盈率較有實用價值。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0-13: 即價值被低估;14-20:即正常水平;21-28:即價值被高估;28+: 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深入的去了解一下。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識資料值得學習,還可以追蹤裡面的牛人學習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成功!

閱讀全文

與什麼信息用來衡量公司業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易所系統維護是多久 瀏覽:16
個人承包市場國家有哪些規定 瀏覽:358
傳遞信息怎麼更清晰 瀏覽:482
隱藏正在運行的程序是什麼 瀏覽:614
變電安裝技術總結怎麼寫 瀏覽:484
代理洗漱用品怎麼樣 瀏覽:691
國外農產品電商平台有哪些 瀏覽:951
白石洲到福田農批市場地鐵怎麼走 瀏覽:213
一份市場數據調查多少錢 瀏覽:598
夢幻剛買的好寶寶多久能交易 瀏覽:539
景泰牛肉麵調料怎麼代理 瀏覽:508
市場營銷沒用怎麼辦 瀏覽:329
公司產品被仿冒怎麼走法律程序 瀏覽:516
進貨時贈送產品為什麼有庫存單價 瀏覽:689
信息管理屬於哪個學科大類 瀏覽:325
世界最先進的停車場技術有哪些 瀏覽:658
交易所usdt怎麼解凍 瀏覽:946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校服多少錢 瀏覽:217
村民如何查詢被征地信息 瀏覽:614
微信上的小程序如何徹底刪除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