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時代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基本特徵:
1、智能化
知識的生產成為主要的生產形式,知識成了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源。這種資源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無限制的"創造。這一過程中,知識取代資本,人力資源比貨幣資本更為重要。
2、電子化
光電和網路代替工業時代的機械化生產,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廠化的機器作業。有人稱之為"柔性生產"。
3、全球化
信息技術正在取消時間和距離的概念,信息技術及發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全球通信衛星網的建立,國家概念將受到沖擊,各網路之間可以不考慮地理上的聯系而重新組合在一起。
4、非群體化
在信息時代,信息和信息交換遍及各個地方,人們的活動更加個性化。信息交換除了社會之間、群體之間進行外,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換日益增加,以至將成為主流。
(1)信息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從全球范圍看,有下述若乾重要特徵可以證明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首先,信息產業化已經成為歷史潮流,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正在實現製造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化,從而引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革命。
其次,在生產方式上,發達國家正在由規模經濟向非規模經濟和聚合經濟過渡,從而使受規模經濟觀念束縛的工業化國家和企業從信息和信息經濟中獲得了活力。
第三,在組織結構上由層序化向分子化結構演變,使非集權化成為當今世界組織結構改革的主導方向,並使企業組織國際化進一步成為趨勢。在國家層次上,由於組織結構的「分子化」過程和國際化組合,民族國家的地位和形式已經開始受到新概念的挑戰,在全球開始出現各種類型的區域組合。
第四,多目標社會效益和民主參與,正在成為企業和政府的重要價值觀念。由於我們正在進入的時代是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的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全社會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在發達國家,工業化提供的財富條件已經使社會將更高階的關心推到了前台,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念正在轉向更強調社會資源、知識資源、政治資源以及人力資源。
㈡ 信息化有哪些主要特徵
1.信息化的特徵和定義。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識為主要資源、以計算機、數學為支撐、以信息處理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過程。
觀點一:信息化是一種過程,是指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識信息的生產率的提高過程,其本質就是知識化。
觀點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普遍地採用信息技術。
觀點三:信息化是指經濟發展從以物質和能源為基礎向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的轉變過程。
觀點四:信息化是指從事信息處理的部門以及各部門的信息活動(包括信息的生產、傳輸、交換和利用)的作用在國民經濟中相對擴大,並最終超過農業、工業、服務業的過程。
觀點五:信息化是指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並且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地位的動態過程,它體現了由物質產品起主導作用向信息產品起主導作用的根本性轉變。
觀點六:信息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比較充分的信息資源共享,以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信息化的內涵和特徵:「四化」
「四性」
1.智能化
1.綜合性
2.電子化
2.競爭性
3.全球化
3.滲透性
4.非群體化
4.開放性
2.數字鴻溝的概念。「在所有的國家,總有一些人擁有社會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術。他們有最強大的計算機、最好的電話服務、最快的網路服務,也受到了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們出於各種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計算機、最可靠的電話服務或最快最方便的網路服務。這兩部分人之間的差別,就是所謂的『數字鴻溝』。」
由於信息技術的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對於信息技術的運用的不平等,導致國與國之間、族群與族群、甚至個人與個人間產生「擁有(Have)」與「未擁有(Have-Not)」信息技術資源的情形逐漸增加。
數字鴻溝是因地理區隔、族群、經濟狀況、性別,以及技術、知識及能力在使用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資源應用上差異所造成的差距。
3.簡述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一)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思維主體:個人,人腦---群體,人-機
思維客體:現實世界---虛擬
思維中介:工業文明---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
(二)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
資源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自然資源的日益枯
竭、工業污染的加劇、環境退化
技術進步---信息相關產業:生物技術、電子技術
---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對管理方式的影響
電子化管理:通過網路,以電子方式來履行管理的職
能,建立專門的系統、電子資料庫。
(四)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1.思想大大的交流、滲透並相互影響
2.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3.訪友、購物、會議、娛樂等事情都可能通過網路進行
㈢ 信息的特徵是什麼
信息具有很多的基本特徵,如:普遍性、客觀性、依附性、共享性、時效性、傳遞性等等。下面通過對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徵描述和討論交流,來進一步地認識和理解信息的概念。
普遍性與客觀性
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事物所表達出來的信息也是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因此,信息也是普遍存在的。由於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所以信息也是客觀的。
依附性
信息不是具體的事物,也不是某種物質,而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屬性。信息必須依附於某個客觀事物(媒體)而存在。同一個信息可以藉助不同的信息媒體表現出來,如: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影視和動畫等。
共享性
非實物的信息不同於實物的材料、能源。材料和能源在使用之後,會被消耗、被轉化,如圖1-1-4所示。
信息也是一種資源,具有使用價值。信息傳播的面積越廣,使用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和作用會越大。信息在復制、傳遞、共享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重復產生副本。但是,信息本身並不會減少,也不會被消耗掉。
時效性
隨著事物的發展與變化,信息的可利用價值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失去其使用價值,可能就是無效的信息了。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及時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這樣才能體現信息的價值。
傳遞性
信息通過傳輸媒體的傳播,可以實現信息在空間上的傳遞。如: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的現場直播。向全國及世界各地的人們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程。縮短了對接現場和電視觀眾之間的距離,實現了信息在空間上的傳遞。
信息通過存儲媒體的保存,可以實現信息在時間上的傳遞。如:沒能看到「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的現場直播的人,可以採用回放或重播的方式來收看。這就是利用了信息存儲媒體的牢固性,實現了信息在時間上的傳遞。
(3)信息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
狹義上,訊息就是符號的排列的順序。但作為一個概念,訊息的定義呈現出多定義而又無定義的局面。一般來說,與訊息這一概念密切相關的概念包括約束(constraint)、溝通(communication)、控制、數據、形式、指令、知識、含義、精神刺激、模式、感知以及表達。訊息是人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使這種適應反作用於外部世界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互相交換的內容和名稱。
㈣ 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有哪些
1、現代信息技術是藉助以微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手段,對聲音的、圖像的、文字的、數字的和各種感測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它的核心是信息學。
2、現代信息技術包括ERP、GPS、RFID等,可以從ERP知識與應用、GPS知識與應用、EDI知識與應用中了解和學習。
3、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的技術群,它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
4、信息技術(簡稱IT)是指在信息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導下擴展人類信息功能的技術。一般說,信息技術是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為主要手段實現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和利用等功能的技術總和。
(4)信息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
1、城市規劃的科學性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根本依據,是指導城市建設,實施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龍頭作用。
2、產業結構巨大變化
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產生了一大批以往所沒有的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使傳統產業明顯帶有信息化的痕跡,從而獲得新的出路, 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呈現取代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趨勢。
3、城市布局結構變換
由集聚走向集聚與分散並重。爆發於18世紀的產業革命,使資本和人口向城市集中,開始了近代的城市化過程,城市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集中化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信息技術
㈤ 信息化有哪些主要特徵
1.信息化的特徵和定義。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識為主要資源、以計算機、數學為支撐、以信息處理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過程。 觀點一:信息化是一種過程,是指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識信息的生產率的提高過程,其本質就是知識化。 觀點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普遍地採用信息技術。 觀點三:信息化是指經濟發展從以物質和能源為基礎向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的轉變過程。 觀點四:信息化是指從事信息處理的部門以及各部門的信息活動(包括信息的生產、傳輸、交換和利用)的作用在國民經濟中相對擴大,並最終超過農業、工業、服務業的過程。 觀點五:信息化是指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並且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地位的動態過程,它體現了由物質產品起主導作用向信息產品起主導作用的根本性轉變。 觀點六:信息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比較充分的信息資源共享,以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信息化的內涵和特徵:「四化」 「四性」 1.智能化 1.綜合性 2.電子化 2.競爭性 3.全球化 3.滲透性 4.非群體化 4.開放性 2.數字鴻溝的概念。「在所有的國家,總有一些人擁有社會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術。他們有最強大的計算機、最好的電話服務、最快的網路服務,也受到了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們出於各種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計算機、最可靠的電話服務或最快最方便的網路服務。這兩部分人之間的差別,就是所謂的『數字鴻溝』。」 由於信息技術的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對於信息技術的運用的不平等,導致國與國之間、族群與族群、甚至個人與個人間產生「擁有(Have)」與「未擁有(Have-Not)」信息技術資源的情形逐漸增加。 數字鴻溝是因地理區隔、族群、經濟狀況、性別,以及技術、知識及能力在使用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資源應用上差異所造成的差距。 3.簡述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一)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思維主體:個人,人腦---群體,人-機 思維客體:現實世界---虛擬 思維中介:工業文明---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 (二)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 資源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自然資源的日益枯 竭、工業污染的加劇、環境退化 技術進步---信息相關產業:生物技術、電子技術 ---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對管理方式的影響 電子化管理:通過網路,以電子方式來履行管理的職 能,建立專門的系統、電子資料庫。 (四)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1.思想大大的交流、滲透並相互影響 2.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3.訪友、購物、會議、娛樂等事情都可能通過網路進行
㈥ 現代信息技術主要特徵是以什麼為基礎,什麼為核心
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感測技術,微電子技術等。信息技術的主要特徵是傳遞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處理性,價值相對性,時效性,真偽性。
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與現代建築技術相結合,賦予了現代建築全新的概念和更多的功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廈是1984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建成的,現在智能建築已成為都市現代化的標志。
(6)信息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城市布局結構變換:
由集聚走向集聚與分散並重。爆發於18世紀的產業革命,使資本和人口向城市集中,開始了近代的城市化過程,城市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集中化趨勢,這種集中化以製造業的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為基礎,以交通技術的改進為條件。
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網絡將使城市居民的工作、教育、生活、購物、就醫、娛樂等打破時空限制,人們對辦公室、學校、購物中心、醫院、交通工具等的依賴性大大減弱。
㈦ 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具體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徵:
1、經濟領域的特徵
(1)勞動力結構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從事信息職業的人數與其它部門職業的人數相比已佔絕對優勢;(2)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信息經濟所創產值與其它經濟部門所創產值相比已佔絕對優勢;
(2)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3)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的巨大資源。
2、社會、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徵
(1)社會生活的計算機化、自動化;
(2)擁有覆蓋面極廣的遠程快速通訊網路系統以各類遠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數據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樣化、個性化的加強;
(4)可供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和活動的空間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3、社會觀念上的特徵
(1)尊重知識的價值觀念成為社會之風尚;
(2)社會中人具有更積極地創造未來的意識傾向。
(7)信息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信息社會問題:
1、信息污染
主要表現為信息虛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擾、信息無序、信息缺損、信息過時、信息冗餘、信息誤導、信息泛濫、信息不健康等。信息污染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像環境污染一樣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信息犯罪
主要表現為黑客攻擊、網上「黃賭毒」、網上詐騙、竊取信息等。
3、信息侵權
主要是指知識產權侵權,還包括侵犯個人隱私權。
4、計算機病毒
它是具有破壞性的程序,通過拷貝、網路傳輸潛伏於計算機的存儲器中,時機成熟時發作。發作時,輕者消耗計算機資源,使效率降低;重者破壞數據、軟體系統,有的甚至破壞計算機硬體或使網路癱瘓。
5、信息侵略
信息強勢國家通過信息壟斷和大肆宣揚自己的價值觀,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響其他國家。
㈧ 信息化有哪些主要特徵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識為主要資源、以計算機、數學為支撐、以信息處理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過程。 觀點一:信息化是一種過程,是指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識信息的生產率的提高過程,其本質就是知識化。 觀點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普遍地採用信息技術。 觀點三:信息化是指經濟發展從以物質和能源為基礎向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的轉變過程。 觀點四:信息化是指從事信息處理的部門以及各部門的信息活動(包括信息的生產、傳輸、交換和利用)的作用在國民經濟中相對擴大,並最終超過農業、工業、服務業的過程。 觀點五:信息化是指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並且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地位的動態過程,它體現了由物質產品起主導作用向信息產品起主導作用的根本性轉變。 觀點六:信息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比較充分的信息資源共享,以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信息化的內涵和特徵:「四化」 「四性」 1.智能化 1.綜合性 2.電子化 2.競爭性 3.全球化 3.滲透性 4.非群體化 4.開放性 2.數字鴻溝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