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供應商級別什麼意思
供應商級別是指通過對供應商的評分,對不同供應商評定一個等級,一般分為A-D四個級別。
一、供應商等級評定評分標准
1, 批次合格率的評分標准(25分):
批次合格率100%,每下降2%扣1分,扣完為止,每特采1批扣2分。 批次合格率計算方式:當月IQC檢驗合格批數÷交貨總批數×100% 執行MRB流程,取消代用稱謂。
2, 製程PPM值評分標准(25分):
製程PPM值超過限度,每增加100PPM扣1分,扣完為止,客戶對來料抱怨每次扣2分。
PPM值計算方式:當月生產線發生的不良數÷交貨總數×1000000
3, 交貨及時率的評分標准(30分):
交貨准時配合度良好30分,每延期一天扣3分,當月延期交貨累積超過5天以上,無論最終評分多少,不能評為C級以上。
交貨及時率的確定方法:依據供應商交貨及時率匯總表,采購部填寫訂單欄,倉庫填寫供應商實際交貨日期、數量,確定交貨及時率。
4, 服務態度(5分):
重工、批退配合度不好、處理不徹底每次扣2分。
5, 品質改善及時性和效果(10分):
同一不良現象改善不及時或效果不佳每次扣2分。
6, 文件回覆及時性與合理性(5分):
文件未按指定時間回覆每次扣1分,回覆不具體、不確實每次扣2分。
二、等級評定:
綠色 A級 90-100分 請保持
蘭色 B級 80- 89分 正常抽樣,請努力 黃色 C級 70- 79分 加嚴抽樣,請改善
紅色 D級 70分以下 列入考察,有關損失將扣款;連續三個月被評為D級,取消供應商資格
註:評為B級以下的供應商,須對不良項目回覆改善對策;
客戶指定的供應商,如不符合要求,將向客戶提出取消該供應商資格; 每月評定的等級將分發給各供應商,並於收貨區域專欄公布。
⑵ 請問各位,在PPAP提交手冊的中,為什麽等級1與等級5沒有什麽區別到底是哪個等級對供應商更嚴格一些
一般來講,無特別的說明時提交等級3,
最終還是根據自己組織的需要而確定提交等級的,並不是越嚴格越好
⑶ 如何界定供應商
供應商是向企業及其競爭對手供應各種所需資源的企業和個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設備、能源、勞務和資金等。它們的情況如何會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產生巨大的影響,如原材料價格變化、短缺等都會影響企業產品的價格和交貨期,並會因而削弱企業與客戶的長期合作與利益,因此,營銷人員必須對供應商的情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和透徹的分析。供應商既是商務談判中的對手更是合作夥伴。
供應商分類是對供應商系統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它決定著哪些供應商你想開展戰略合作關系,哪些你想增長生意,哪些是維持現狀,哪些是積極淘汰,哪些是身份未定。相應的,供應商可分為戰略供應商(Strategic Suppliers)、優先供應商(Preferred Suppliers)、考察供應商(Provisional Suppliers)、消極淘汰(Exit Passive)、積極淘汰(Exit Active)和身份未定供應商(Undetermined)。當然,不同公司的分法和定義可能略有不同。
一般來講,交易型是指為數眾多,但交易金額較小的供應商;
戰略型供應商是指公司戰略發展所必需的少數幾家供應商;
大額型供應商指交易數額巨大,戰略意義一般的供應商。,
戰略供應商指那些對公司有戰略意義的供應商。例如他們提供技術復雜、生產周期長的產品,他們可能是唯一供應商。他們的存在對公司的存在至關重要。更換供應商的成本非常高,有些乃至不可能。對這類供應商應該著眼長遠,培養長期關系。
優先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可在別的供應商處得到,但公司傾向於使用優先供應商。這是與戰略供應商的根本區別。優先供應商是基於供應商的總體績效,例如價格、質量、交貨、技術、服務、資產管理、流程管理和人員管理等。優先供應商待遇是掙來的。例如機械加工件,有很多供應商都能做,但公司優先選擇供應商A,把新生意給這個供應商,就是基於A的總體表現。
考察供應商一般是第一次提供產品或服務給公司,對其表現還不夠理解,於是給一年的期限來考察。考察完成,要麼升級為優先供應商,要麼降為淘汰供應商。當然,對於優先供應商,如果其績效在某段時間下降,也可調為考察供應商,"留校察看",給他們機會提高,然後要麼升級,要麼降級。
消極淘汰供應商不應該再得到新的產品。但公司也不積極把現有生意移走。隨著主產品完成生命周期,這樣的供應商就自然而然淘汰出局。對這種供應商要理智對待。如果績效還可以的話,不要破壞平衡。從供應商角度來說,產品已在生產,額外的投入不多,也樂得繼續支持你;從采購方來說,重新選擇供應商可能成本太高。這樣,雙方都認識到維持現狀最好。當然,有些情況下,產品有可能成為"雞肋",供應商不怎麼盈利(或不願意繼續供貨),采購方也不願重新資格化新供應商。那麼,供應商的力量就相對更大,給你的產品的重視度不足,績效可能不夠理想。這對采購方絕對是個挑戰。維持相對良好的關系就更重要。
積極淘汰供應商不但得不到新生意,連現有生意都得移走。這是供應商管理中最極端的例子。對這類供應商一定要防止"魚死網破"的情況。因為一旦供應商知道自己現有的生意要被移走,有可能採取極端措施,要麼抬價,要麼中止供貨,要麼績效變得很差。所以,在扣動扳機之前,一定要確保你的另一個供貨渠道已經開通。
身份未定供應商的身份未定。在分析評價之後,要麼升級為考察供應商,要麼定義為消極淘汰或積極淘汰供應商。
供應商分類的另一目的是公司內部溝通。例如新生意都給戰略或優先供應商,然後再考慮考察供應商,絕不能給淘汰供應商。這些都應成為書面政策,溝通給公司內各個部門。當然,在分類供應商時應該徵求別的部門的意見。但一旦決定,整個公司就應執行。再例如公司應該採用供應商清單(Approved Vendor List; AVL)上的供應商。而供應商清單則應基於供應商分類體系。當然,做為供應商管理部門,要確保各類供應商能達到公司期望。要不,內部客戶的合理期望沒法滿足,現有的供應商政策可能沒法被執行。切記"要解決問題,不能光靠制定政策"。
⑷ 政府采購招標文件歧視性條款有哪些
對於政府采購的歧視性條款,在《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中都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在《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中以列舉方式給出了「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的8種法定情形:
第二十條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
(一)就同一采購項目向供應商提供有差別的項目信息;
(二)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采購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
(三)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
(四)以特定行政區域或者特定行業的業績、獎項作為加分條件或者中標、成交條件;
(五)對供應商採取不同的資格審查或者評審標准;
(六)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專利、商標、品牌或者供應商;
(七)非法限定供應商的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或者所在地;
(八)以其他不合理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供應商。
⑸ 方案、合同、報告、代碼哪個是屬於敏感文件
對企業和個人來說方案、合同、報告、代碼均屬於敏感文件,是商業機密。
⑹ 如何對供應商進行分類,有哪些分類原則和方法
供應商分類是對供應商系統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它決定著哪些供應商你想開展戰略合作關系,哪些你想增長生意,哪些是維持現狀,哪些是積極淘汰,哪些是身份未定。
所以相應的,供應商可分為戰略供應商(Strategic Suppliers)、優先供應商(Preferred Suppliers)、考察供應商(Provisional Suppliers)、消極淘汰(Exit Passive)、積極淘汰(Exit Active)和身份未定供應商(Undetermined)。
當然,在不同公司的分法和定義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台資的華碩公司與美國的HP公司就很大不同。
1、戰略供應商,指那些對公司有戰略意義的供應商。例如他們提供技術復雜、生產周期長的產品,他們可能是唯一供應商。他們的存在對公司的存在至關重要。
更換供應商的成本非常高,有些乃至不可能。對這類供應商應該著眼長遠,培養長期關系。
2、優先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雖然可在別的供應商處得到,但公司傾向於使用優先供應商。這是與戰略供應商的根本區別。優先供應商是基於供應商的總體績效,例如價格、質量、交貨、技術、服務、資產管理、流程管理和人員管理等。
優先供應商待遇是掙來的。例如機械加工件,有很多供應商都能做,但如果公司優先選擇供應商A,把新生意給這個供應商,就是基於A的總體表現。
3、考察供應商,一般是第一次提供產品或服務給公司,對其表現還不夠理解,於是給一年的期限來考察。考察完成,要麼升級為優先供應商,要麼降為淘汰供應商。
4、消極淘汰供應商,不應該再得到新的產品。但公司也不積極把現有生意移走。隨著主產品完成生命周期,這樣的供應商就自然而然淘汰出局。
對這種供應商要理智對待。如果績效還可以的話,不要破壞平衡。維持相對良好的關系就更重要。
5、積極淘汰供應商不但得不到新生意,連現有生意都得移走。這是供應商管理中最極端的例子。對這類供應商一定要防止「魚死網破」的情況。
因為一旦供應商知道自己現有的生意要被移走,有可能採取極端措施,要麼抬價,要麼中止供貨,要麼績效變得很差。所以,在出手之前,一定要確保你的另一個供貨渠道已經開通。
6、身份未定供應商的身份未定問題。在分析評價之後,要麼升級為考察供應商,要麼定義為消極淘汰或積極淘汰供應商。
另外,供應商分類的另一目的是公司內部溝通。例如新生意都給戰略或優先供應商,然後再考慮考察供應商,絕不能給淘汰供應商。這些都應成為書面政策,溝通給公司內各個部門。
當然,在分類供應商時應該徵求別的部門的意見。但一旦決定,整個公司就應執行。再例如公司應該採用供應商清單(Approved Vendor List; AVL)上的供應商。
而供應商清單則應基於供應商分類體系。當然,做為供應商管理部門,要確保各類供應商能達到公司期望。
要不,內部客戶的合理期望沒法滿足,現有的供應商政策可能沒法被執行。總之,內部溝通與制度的制定實施是同等的重要。
(6)供應商清單屬於哪個級別敏感信息擴展閱讀:
供貨商是指可以為企業生產提供原材料、設備、工具及其他資源的企業。供應商,可以是生產企業,也可以是流通企業。
應該確定符合公司戰略的供應商特徵,對所有供應商進行評估,可以將供應商分成交易型、戰略型和大額型。
一般來講,交易型是指為數眾多,但交易金額較小的供應商。
戰略型供應商是指公司戰略發展所必需的少數幾家供應商。
大額型供應商指交易數額巨大,戰略意義一般的供應商。
采購商選擇供應商建立戰略夥伴關系、控制雙方關系風險和制定動態的供應商評價體系是中國采購商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
隨著采購額占銷售收入比例的不斷快速增長,采購逐漸成為決定電子製造商成敗的關鍵因素。供應商的評估與選擇作為供應商正常運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正成為企業間最熱門的話題。
選擇供應商的標准有許多,根據時間的長短進行劃分,可分為短期標准和長期標准。
在確定選擇供應商的標准時,一定要考慮短期標准和長期標准,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使所選擇的標准更全面,進而利用標准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最終尋找到理想的供應商。
⑺ 合格供應商分為幾大類
供應商分類是對供應商系統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它決定著哪些供應商你想開展戰略合作關系,哪些你想增長生意,哪些是維持現狀,哪些是積極淘汰,哪些是身份未定。所以相應的,供應商可分為戰略供應商(Strategic Suppliers)、優先供應商(Preferred Suppliers)、考察供應商(Provisional Suppliers)、消極淘汰(Exit Passive)、積極淘汰(Exit Active)和身份未定供應商(Undetermined)。當然,在不同公司的分法和定義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台資的華碩公司與美國的HP公司就很大不同。
1、戰略供應商,指那些對公司有戰略意義的供應商。例如他們提供技術復雜、生產周期長的產品,他們可能是唯一供應商。他們的存在對公司的存在至關重要。更換供應商的成本非常高,有些乃至不可能。對這類供應商應該著眼長遠,培養長期關系。
2、優先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雖然可在別的供應商處得到,但公司傾向於使用優先供應商。這是與戰略供應商的根本區別。優先供應商是基於供應商的總體績效,例如價格、質量、交貨、技術、服務、資產管理、流程管理和人員管理等。優先供應商待遇是掙來的。例如機械加工件,有很多供應商都能做,但如果公司優先選擇供應商A,把新生意給這個供應商,就是基於A的總體表現。
3、考察供應商,一般是第一次提供產品或服務給公司,對其表現還不夠理解,於是給一年的期限來考察。考察完成,要麼升級為優先供應商,要麼降為淘汰供應商。
4、消極淘汰供應商,不應該再得到新的產品。但公司也不積極把現有生意移走。隨著主產品完成生命周期,這樣的供應商就自然而然淘汰出局。對這種供應商要理智對待。如果績效還可以的話,不要破壞平衡。維持相對良好的關系就更重要。
5、積極淘汰供應商不但得不到新生意,連現有生意都得移走。這是供應商管理中最極端的例子。對這類供應商一定要防止「魚死網破」的情況。因為一旦供應商知道自己現有的生意要被移走,有可能採取極端措施,要麼抬價,要麼中止供貨,要麼績效變得很差。所以,在出手之前,一定要確保你的另一個供貨渠道已經開通。
6、身份未定供應商的身份未定問題。在分析評價之後,要麼升級為考察供應商,要麼定義為消極淘汰或積極淘汰供應商。
另外,供應商分類的另一目的是公司內部溝通。例如新生意都給戰略或優先供應商,然後再考慮考察供應商,絕不能給淘汰供應商。這些都應成為書面政策,溝通給公司內各個部門。當然,在分類供應商時應該徵求別的部門的意見。但一旦決定,整個公司就應執行。再例如公司應該採用供應商清單(Approved Vendor List; AVL)上的供應商。而供應商清單則應基於供應商分類體系。當然,做為供應商管理部門,要確保各類供應商能達到公司期望。要不,內部客戶的合理期望沒法滿足,現有的供應商政策可能沒法被執行。總之,內部溝通與制度的制定實施是同等的重要。
我們公司對於供應商按照采購類別分為A類,B類,C類,D類。按照供應商服務態度和產品質量縱向分為:1級,2級,3級,4級,5級。
⑻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5個級別有哪些
⑼ 什麼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保護具體分為哪幾級
等級保護是我們國家的基本網路安全制度、基本國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遵循等級保護相關標准開始安全建設是目前企事業單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措施保護的基本要求。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一共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第三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第四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第五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⑽ 什麼樣的信息應該向供應商保密
以下信息應該向供應商保密:
你們在其他同類型的供應商的采購價格
你們的現有供應商清單中,與此供應商同類型的。
你們正在接洽的同類型的供應商名稱。
如果此供應商也在做和你們同樣的產品(很多時候是這樣的),也要將你們的主要客戶信息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