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從觀滄海這個標題能獲得什麼信息

從觀滄海這個標題能獲得什麼信息

發布時間:2022-10-30 21:18:09

① 觀滄海的我們的啟示

《觀滄海》描繪了一幅壯闊的畫面,曹操正是借景言志,表達他人老心不老的不懈追求。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碣石」,據《漢書·地理志》載,在麗城(現在河北樂亭)西南,六朝時沉入海里。「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頭兩句起得很平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說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原來的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著渤海。
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里當「多麼」講。「水何澹澹」,寫出了大海湧起陣陣波濤,顯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偉氣象。其中有驚訝,有贊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我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山島巍然,一下子就奪去了詩人的注意,所以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彷彿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待我們去發現。「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湧起了滔天的波瀾,使人覺得驚嘆都有點來不及呢!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湧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水何」六句是正面鋪寫大海。其中真正寫大海的只有兩句。雖然字數不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態變化進行大筆勾畫,寫出了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盪的樣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風,就會立即掀起軒然大波。「洪波湧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彷彿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作者雖寫觀海,但並不單純寫海。如果只寫茫茫無際、波濤洶涌的海水,即使寫得再好,也會給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來點染,有了山島草木的點染烘托,就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我們試把這幾句聯起來吟誦一下,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茫茫蒼蒼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圖畫啊!
日月之行四句
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氣魄啊!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雖然是高度的誇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徵來寫,誇張是合情合理的。
詩人豐富的想像,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宏偉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浩盪盪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星漢」就是天上的銀河。這四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於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種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里是並不多見的。也是全詩的高潮。
景情結合的特點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前面已經表明,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這種抒情方式與其他古代許多寫景詩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許多寫景抒情詩是情景分寫,或上文側重寫景,下文側重寫情。如荊軻《易水歌》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側重寫風水;下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壯士決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上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側重寫景,氣魄也很大;而下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則側重寫情。《觀滄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於景中。《觀滄海》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曹操這首《觀滄海》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於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詩歌譯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我站在山巔,心中的波濤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寧靜的似在沉思。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大海,多麼博大的胸懷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② 觀滄海的詩意是什麼

意思是: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原文:

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從觀滄海這個標題能獲得什麼信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觀滄海》寄託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解讀:

《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雖然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

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

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

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

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和樂時加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觀滄海》這首詩,前六句寫的是實景,而後四句則是曹操的想像,最後兩句跟本詩原文沒有直接關系。這首詩不但通篇寫景,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

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情景緊密相連。作者通過寫滄海,表達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並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來抒發情感,寓情於景中。

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機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

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

《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③ 觀滄海題目的意思

觀看滄海的意思。觀有看、察看、看到的景象或樣子,對事物的看法、認識等意思。觀不同於看,觀要帶著思想去看,去了解。滄海,指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

創作背景

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決定北上征伐烏桓。

後來在田疇的指引下,小用計策。大約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的。

④ 《觀滄海》的大意

觀 滄 海
(三國)曹 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詩意: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釋: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這時指的大碣石山。一說即指今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搖盪貌。
③竦峙:聳立。
④星漢:銀河。

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賞析:
《觀滄海》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歌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賞析中華古典詩歌理當知人論世。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許攸之計,揮鞭北指,以少勝多,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當時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歸途中登上碣石山(位於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現已不存,相傳已沉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便有了《觀滄海》一詩。

這首詩寫景由近及遠,由實到虛,動靜結合,虛實並用,層次分明,狀盡大海浩淼無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氣勢,實際上是極寫詩人那如「滄海」般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決心消滅所有殘敵,誓統中國的壯志豪情。建議讀者不妨在文本閱讀在中,按照詩人暢懷獨立大海之濱,「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抒發了什麼」的創作思路來賞析這篇千古名作。

詩的正文可分三層:

詩的開頭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交代詩人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朴。滄海,即大海,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向東登上碣石山,以便來把滄海觀。」這兩句點出了詩人觀望滄海的地點——碣石山,其中的「臨」、「觀」二字,傳達出了詩人躍馬揚鞭,高瞻遠矚的昂揚氣概。滄海,又可理解為英雄詩人對滄海桑田的感慨。此時的曹操所向披靡,得勝而歸,躊躇滿志,意氣昂揚,雄心勃勃,氣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遠非後來赤壁敗戰,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湧起」) 以下六句描寫詩人憑海觀景所見。海水盪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此時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樣美好。「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何:何其,多麼。澹澹:水波盪漾的樣子。 竦峙:高高聳立。 竦,同「聳」,高。峙:立。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的聲音。洪:大。意思是「海水盪漾多麼遼闊,山島聳立於水的中間。樹木蔥蔥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陣陣秋風瑟瑟響,激起大海滔天浪。」滄海勝景,在凱旋班師的曹操看來,是多麼的遼闊、何等的壯麗啊!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的是俯瞰滄海的全景;「樹木」、「百草」二句寫的是靜景,是近看所見之景,是特寫;「秋風」、「洪波」二句寫的是動景,是遠觀所見之景,描寫先總後分,由近及遠,一靜一動,有力地刻畫了大海的壯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伏筆。

下接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為第三層。詩人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星漢:指銀河。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遠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燦爛無比的滿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間。」這四句從兩個「若」字看,虛寫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即詩人看到海水洶涌浩盪所想像出的景象。

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既是樂府格式的附文,又巧妙地凸顯了詩人直抒胸臆之筆,意思是「慶幸慶幸多慶幸啊,我吟詩作歌抒豪情。」能遠徵到此,「臨」碣石山,且有閑情逸致「以觀滄海」,非勝利者莫能為之也。

《觀滄海》這首詩的基調是蒼涼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氣度,詩中亦透露出些悲涼感慨之意,耐人尋味,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這首詩表象句句寫景,實際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樣的景物入各人眼,經思考提煉成文字又是各個不同了。詩人把自己遠眺大海時湧上心頭的那種豪情壯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本詩很好的體現了寫景詩的這一特點,堪稱寫景詩的上品,也應是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寫景和我們作文寫景狀物的典範,很值得大家細品、學習和借鑒。
http://www.teach8.net/kejian/gzkj/gzywkj/200511/3298.html

⑤ 觀滄海的啟發

曹操的《《觀滄海》氣勢磅礴,讓我體會到了大海的那種力於美的象徵。去年暑假我真切的體會到了大海的魅力,感到無比自豪。

古人崇敬大海,每年都會虔誠地拜海。雖是古老的封建思想,彈我還是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來到了海灘。

海仍舊是那麼藍,相較於電視的大海,它的顏色更美麗、更耀眼、更神秘——看著藍藍的,捧起水來卻是透明的 ,涼絲絲卻又夾帶著些熱情;沉甸甸卻又有一點輕松的感覺;靜靜的但又有幾股熱鬧的浪花、、、、、、百感交集,有著不同的味道,啊!這才方知大海的博大呀!原來千萬條江河之水流到了海洋,才有不同的感覺。正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就是這樣。真是一語道出了大海的寬宏度量。那好似裝滿藍寶石的海水裡,是那樣晶瑩,浪也紛紛涌來,使平靜的海面熱鬧起來。望著這湛藍的海水,忍不住嘗了一口,又苦又咸,我卻嘗出了苦中之樂、咸中之甜。正是這種滋味,又讓我更明白了大海之博大,更體會到海納百川的真諦。
曹操這首《觀滄海》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於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⑥ 觀滄海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

《觀滄海》是曹操寫的一首借景抒情的古體詩。「觀滄海」這個題目的意思是:看滄海,觀也就是看的意思,滄海就是大海。

⑦ 觀滄海從題目中讀出什麼信息

滄,是暗綠色 「滄海」有色彩
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

⑧ 我從觀滄海這首詩中學到了什麼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⑨ 觀滄海賞析 50字

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

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出自:《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原文:

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

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9)從觀滄海這個標題能獲得什麼信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所以就寫下此詩,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背後事件:

曹操為消滅袁氏殘余勢力,鞏固北方,於建安十一年(206)開鑿溝通呼沱河、鮑丘水的平虜、泉州二渠(今天津市南北),以輸送軍需。次年夏,曹操統軍出無終(今天津薊縣),東攻烏桓。

時雨澇道路阻塞,烏桓軍扼守要道,曹軍受阻。曹操採納當地名士田疇出偏僻小道以攻其不備的建議,乃回師,詐稱待秋冬進軍。烏桓軍因此戒備鬆弛。

曹操以田疇率部曲為向導,上徐無山(今河北遵化東),輕騎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帶),於崇山峻嶺中疾行數百里。

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兩軍相遇於白狼山(今凌源東南)。烏桓軍隊的數量很多。當時,曹操的主力重兵還在後方,尚未到達前線,而曹操身邊只有少量的軍隊。

曹軍將士們希望等待後續部隊,並對當前的危險局面都感到恐懼。在「左右皆懼」的曹軍氛圍中,張遼力排眾議,反對等待後方的重兵,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胡虜的陣勢不整。

立刻進行交戰,勸戰氣勢壯氣奮發。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志,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好戰斗陣形,於是,曹操採納了張遼的建議。曹操親自將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給張遼暫用。

令由張遼指揮先鋒部隊出戰。於是,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於蹋頓。蹋頓及名王多人死於陣前。胡、漢降者20餘萬口。

⑩ 觀滄海題目的意思

《觀滄海》題目的意思是觀看滄海,觀有看、察看、看到的景象或樣子,對事物的看法、認識等意思。觀不同於看,觀要帶著思想去看,去了解。滄海,指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閱讀全文

與從觀滄海這個標題能獲得什麼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信息技術為什麼發現這么難 瀏覽:762
文明6交易bug怎麼修復 瀏覽:16
哪些網上用別人的信息騙貸的 瀏覽:724
如何切換實名認證信息 瀏覽:25
蘇寧易購為什麼交易少 瀏覽:879
副食品代理商怎麼賺錢 瀏覽:212
為什麼我的數據連接會突然斷 瀏覽:60
結束桌面運行程序按哪個快捷鍵 瀏覽:548
莆田花茶代理要什麼條件 瀏覽:555
鄭州哪個棉被批發市場好 瀏覽:817
海滄有哪些大的菜市場 瀏覽:436
12歲用什麼祛痘產品 瀏覽:748
購買信託產品如何計息 瀏覽:531
如何理財最好的產品 瀏覽:132
測速顯示數據失敗什麼意思 瀏覽:229
重慶計算機技術學校哪個好 瀏覽:512
遇到個人不回信息的人怎麼辦 瀏覽:621
怎麼查電商各類目市場佔比 瀏覽:443
異地查詢屬於哪個公司信息 瀏覽:729
一粒瘦減肥產品怎麼樣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