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依賴型經濟有哪些

信息依賴型經濟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9 22:22:35

❶ 信息經濟學的分類

宏觀信息經濟學和微觀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有兩條主線。
1、以弗里茲·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和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為創始人的宏觀信息經濟學。
宏觀信息經濟學又稱情報經濟學、信息工業經濟學。以研究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為主,是研究信息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生產、流通和利用以及經濟效益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是經濟學的重要領域。
2、以斯蒂格勒和阿羅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又被稱為理論信息經濟學是從微觀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價格,並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論來修正傳統的市場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確知的假設。重點考察運用信息提高市場經濟效率的種種機制。因為主要研究在非對稱信息情況下,當事人之間如何制定合同、契約、及對當事人行為的規范問題,故又稱契約理論或機制設計理論。

❷ 信息有哪些經濟作用

信息的經濟作用主要研究信息的經濟屬性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信息與社會生產的規模、結構形式、組織管理的關系;信息經濟模式在經濟結構中的應用過程和作用等。

❸ 、網路經濟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其特徵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❹ 資源依賴型經濟的主要特徵

主要特徵是,主導產業依賴相關資源而發展。由於資金投入集中於資源開采,造成其他產業因投資匱乏而發展緩慢。由於礦產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隨著資源被不斷開采利用,可開發利用的資源將逐漸減少並最終耗盡,依賴資源而形成的產業鏈條就會斷裂。對環境生態破壞嚴重。各種礦床的開采,嚴重破壞了地下結構,造成大片沉陷區;而對地表資源的開采剝離了地表植被,使環境生態惡化並難以逆轉。礦產品的初加工造成的大量粉塵和有害氣體,更加劇了環境惡化。人們對原有模式的路徑依賴,忽視了技術創新能力的培育,伴隨著資源的開發殆盡,其發展模式的轉型將更加困難。

❺ 什麼是信息經濟什麼是知識經濟

信息經濟又稱資訊經濟,IT經濟。作為信息革命在經濟領域的偉大成果的信息經濟,是通過產業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化兩個相互聯系和彼此促進的途徑不斷發展起來的。所謂信息經濟,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為物質基礎,信息產業起主導作用的,基於信息、知識、智力的一種新型經濟。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生產、分配、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其核心是知識生產,本質是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從經濟本源角度考察,知識經濟具有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主體、創造性腦力勞動是核心動力、智力資源是主要資源三個本質特徵。

以下可以忽略:
從時間的發展看,信息經濟的提法先於知識經濟。近幾十年來,人們講得較多的是信息社會,信息經濟。在八十年代,信息革命是十分流行的詞彙。在十年之後,人們又提出了知識經濟,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在信息經濟之後又提出知識經濟。懷疑者甚多,這其中包括以信息經濟學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的阿羅。他認為,新增長理論中所說的知識其實是信息。其實知識與信息有著很大的區別。

首先,知識和信息是對客觀事實認識不同階段的反映。可將數據、信息、知識看作是對客觀事物感知的三個不同階段。數據直接來自感應的儀器,反應了變數的測定值。信息是經過組織的有結構的數據,從而具有了意義。知識則進了一步,它能夠預測,能夠給出因果關系,並指導進一步要做什麼。如果說數據是有關事物現象的記錄,則信息是有序的數據,經過組織的數據, 知識是指構成事物之間聯系的原理, 規律及訣竅等。

其次,從與經濟活動的關系看,知識是將投入轉化為更高產出的關鍵,是控制變數。而信息是經濟活動的重要投入。一切產生經濟附加價值的活動是在信息的基礎上,經過人腦的加工,知識的加工完成的。這也是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培根所說的「知識是力量」的重要依據。信息本身並不是生產力,因為它不能直接產生價值。它是作為經濟活動中重要的投入,但它不是經濟活動的控制變數。例如,當對一系列相同的加工部件進行測量時,原始數據就產生了。當將數據用點圖描述出來時,它就給出了一個生產過程狀況的信息。這些測量也許有一個趨勢,也許在公差之外,也許沒有趨勢。所有這些都有是信息,不是知識。知識是通過觀摩這些圖,結合過去的知識得出結論:A 機器需要經過校正。這是指導行為的知識,它描繪出機器狀態與加工產品狀態之間的因果聯系。因此,知識是指信息之間的因果聯系、規律。是經過大腦加工後的產品。知識與信息有時是可以轉化的。有些知識可以轉化成可以傳遞的信息, 變成商品,但有些知識則難以轉化成信息,如訣竅等。信息技術發展的實質是將許多知識轉化成信息、商品。這使得大規模應用知識成為可能,使知識經濟時代成為可能。 知識的價值表現為,知識越是在初期階段,其經濟價值越大,越是到成熟階段,其經濟價值越小。高技術是指處在初期階段的技術,只有少數人掌握它,因此它能產生高附加值。而相當成熟的產業所擁有的知識都幾乎是人人皆知的知識,從而其經濟價值很小。

第三,從產業的角度看,知識經濟的主體知識產業要比信息經濟的主體信息產業豐富得多。在六十年代,美國學者馬可羅普最早提出了知識產業的概念, 並把知識產業分為五大類:研究開發,教育,信息設備,信息服務和通訊。顯然,信息產業只是知識產業的一個方面。今天,人們在知識產業和信息社會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概念,可將知識經濟看作是信息社會的更高一級的階段,因為知識對經濟的影響已不局限在馬可羅普所說的5 個產業,而是整個經濟的所有產業。這包括傳統產業的知識化,又包括新興產業的涌現。教育產業是區分知識經濟與信息經濟另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教育在傳統的意義上講是一個國家投入的部門。但隨著知識經濟成份在經濟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教育作為知識傳播的重要渠道,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可使受教育的人掌握更多的知識,創造更高的價值,從而,教育成為價值創造中的一個重要一環,教育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國內的許多高校從MBA教學中

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便很好地說明:教育產業是知識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教育產業在信息經濟中是找不著位置的。高技術是當今發展最快的產業。在中國許多傳統的國有企業中經營上陷入困境的時候,許多民營科技企業卻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民營科技企業大多是在新的高技術產業上發展起來的。而所謂高技術,主要是指知識密集,需要較大研究開發投入的產業,它們不一定是信息產業,雖然信息產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可以是醫葯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等。服務業的發展中有許多是知識產業。在美國,以服務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已佔GDP的70%。在這一產業中,有許多是以人和知識為基礎的服務,如醫療保健,咨詢業,金融服務業,旅遊業等。這些服務中主要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服務,雖然信息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

第四,從側重的活動看,兩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對學習的重視是知識經濟的特色。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他擁有多少有商業價值的知識。而獲取這些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習,從干中學,從用中學。國外最近出現的新詞是學習經濟便是對學習重要性的最好概括。又由於有商業價值的知識具有極強的時間性,這使得知識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從而使得終身學習成為必要。人在學習過程中,當然要積累許多信息,但決定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他或她的知識。

第五,知識經濟把智力或人力資本看作是最重要的資源,猶如土地對地主,資本對資本家一樣。知識和無形資產在經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難以用信息經濟來概括,卻可以用知識經濟加以很好的說明。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掌握高技術的人才是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就無形資產而言,它包括人力資本,研究開發能力,工作場所與運行體系,專用軟體,客戶資料庫,品牌與信譽資本等。國外的許多公司的發展表明,公司的市場價值愈來愈取決於其智力資本的管理狀況。這些資產是知識經濟的重要體現,但卻難以用信息經濟來說明。

因此,可將知識經濟看作是這樣一個等式: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教育產業+學習經濟+以人和知識為基礎的服務業+研究開發密集的產業+智力資本。當然,知識經濟與信息經濟有很多的共同點。首先,知識經濟與信息經濟需要共同的基礎。它們都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結果。其次,知識經濟與信息經濟的發展都以網路化為基礎。

❻ 生活中有哪些「信息能產生經濟效應」的例子試列舉兩例。

你知道某地緊缺某種商品,另一個地方這種商品價格便宜,別人不知道,你就可以做這個生意。
你知道國家可能會出台某個優惠政策的細則,你提前准備好,就可以早享受優惠。

❼ 經濟信息的特點有哪些經濟信息的特點有什麼

1、經濟信息的特點有知識型、創新型、整合型、互聯型、緊迫型、全球化、數字化、虛擬化、分子化、中空化。
2、知識型:信息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靠智力,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成了經濟活動的核心。
3、創新型:在技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縮短的情況下,唯有持續創新和全面創新,使技術與經濟、教育、文化有機結合,綜合協調,一體化發展,才能贏得和保持競爭優勢。

❽ 資源依賴型經濟的介紹

所謂資源依賴型經濟,主要是指依靠區域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通過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初級加工並形成初級產品的經濟增長模式。

❾ 信息經濟

6.1.1信息經濟的概念和特徵

在信息生命周期全過程中都需要人的參與,需要人、財、物等資源的消耗和支持,並在信息活動中可以為信息使用者帶來經濟價值。因此,可以說信息具有商品所應具備的最基本要素:價值和使用價值。由此可以認為,信息本身就是一種商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信息在買賣、交換的過程中,形成了信息市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化程度也迅速提高,信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信息產業逐漸形成,從而產生了信息經濟(Information Economy)。

美國的馬克盧普(F.Machlup)和波拉特(M.U.Porat)以信息生產和使用中的轉化過程為視角,將信息經濟定義為國民經濟中所有與信息從一個模式向另一個模式轉換有關的經濟活動領域。我國學者馬費成教授認為信息經濟是指信息從一種形態向另一種形態轉換的相關經濟活動的總稱。

美國經濟學家兼企業家霍肯(P.Hawken)則以信息所帶來的好處為視角,認為信息是減少產品和勞務中的物質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經濟。該定義體現了每一件商品或服務中都包含物質和信息兩種成分的觀點。當物質的比重大於信息的比重時,就是傳統的「物質經濟」,反之則是「信息經濟」。也就是說,信息經濟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識和信息,生產出物質和能源消耗更少、質量更好的產品的經濟。

我國學者烏家培教授從宏觀和中觀兩個層次分別定義了信息經濟。從宏觀層次上,信息經濟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為物質基礎,信息產業起主導作用的基於信息、知識、智力的一種新型經濟;從中觀層次上,信息經濟是指信息經濟部門、信息經濟活動,不涉及農業、非信息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等其他經濟部門。

匯總以上各方觀點,可將信息經濟的定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把信息經濟看做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部門,即信息產業經濟,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區別;第二類是把信息經濟看做是一種社會經濟結構,即從經濟中信息與物質的比重,以及信息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能耗比等方面來對信息經濟進行界定。

信息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形態,與傳統經濟形態不同,具有如下特徵:

(1)信息成為生產要素之一。在傳統經濟學中,生產三要素是勞動力、資金和土地(又稱生產資料)。19世紀前後,西方發生了一系列技術變革使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很多學者將「技術」作為生產要素之一,組成「生產四要素」。20世紀以來,隨著進入信息社會,人們逐漸對信息的作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一些學者認為生產要素應該包括勞動力、資金、土地、技術和信息,即「生產五要素」。

(2)信息成分比重大的產品或服務占據主導地位。在社會產品或服務的生產過程中,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採用,同時社會產品或服務中信息的搜集、傳輸、加工、使用等過程也需要支付一定成本。因此,在社會產品或服務的成本構成中,信息所佔的成本比例越來越大。有些情況下,信息與物質一起構成了產品或服務。有時,信息本身就是一種產品或服務。

(3)信息市場和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信息產品或服務的交易需要,信息市場逐漸形成,並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結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日益成熟的信息市場環境下,信息產品或服務的交易量越來越大,信息產業逐漸發展壯大並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新興產業。

6.1.2信息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信息經濟學是信息科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6.1.2.1 信息經濟學的形成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由於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信息投入所佔比例不高,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慢,信息對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不大,從而使物質經濟在社會經濟結構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興起,信息經濟和信息產業得到發展,使得信息經濟學被逐漸被關注起來。1959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馬爾薩克(J.Marschak)發表了《評信息經濟學》一文,標志著信息經濟學的誕生。6.1.2.2信息經濟學的初步發展階段(20世紀60~70年代)

在這一階段,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分為兩條主線:宏觀信息經濟學和微觀信息經濟學。

宏觀信息經濟學又稱情報經濟學、信息工業經濟學,以馬克盧普(F.Machlup)和波拉特(M.U.Porat)為代表人物。1962年,馬克盧普在其《美國的知識生產和分配》一書中,提出了「知識產業」的概念。這是一部奠基性的、具有國際影響的、在宏觀信息經濟學中影響最大的信息經濟學著作。

微觀信息經濟學又被稱為理論信息經濟學,以斯蒂格勒(Gorge J.Stigler)和阿羅(K.J.Arrow)為代表人物,是從微觀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價格,並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論來修正傳統的市場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確知的假設,並重點考察運用信息提高市場經濟效益的種種機制。1961年,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勒在美國《政治經濟》雜志上發表了著名論文《信息經濟學》,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價值,信息對價格、工資以及其他生產要素的影響,並第一次將信息作為經濟活動的要素和經濟運行的機制加以研究。

在這一階段,出版了大量有關信息經濟學的論著,如美國的約維茲(M.Yovits)、英國的愛爾金森(J.Ilkeson)等。1976年,美國經濟學會在經濟學分類中首次列出了信息經濟學,1979年首次召開了國際信息經濟學學術會議,為信息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國際性論壇。

6.1.2.3信息經濟學的成熟與蓬勃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

20世紀80年代以後,信息經濟學理論日益系統化、邏輯化,各方面研究更加深入,並有多項成果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逐步成為當前最活躍的研究領域。

198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默(Paul Rome)提出應把信息當作一種生產要素,重視信息在經濟中的作用。羅伯特(Robert)、保羅(Paul)等人通過大量實證研究,認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均的原因不在於有形資本的多寡,而在於無形資本(如知識、教育、信息)的差異。2001年、2005年、200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授予了在信息經濟學作出傑出貢獻的經濟學家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並接受信息經濟學這一新興學科。一般通過邀請外國信息經濟學家來華講學和翻譯有影響的信息經濟學著作等方式,將國外信息經濟學研究成果傳入我國。

6.1.3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6.1.3.1信息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信息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主要是探討信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學科體系、學科性質、相關學科、發展規律、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等。

6.1.3.2信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信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主要探討信息不完全與不對稱原理、信息共享與再生原理、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信息商品化原理、信息產業邊際收益遞增原理等基本原理的內容和應用范圍。

6.1.3.3博弈論和非對稱信息經濟學理論

博弈論和非對稱信息經濟學理論主要探討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信息不確定與預期效用理論、信息不確定與實物期權理論、不確定性下的信息決策、委託-代理關系、信息不對稱下的最優激勵合同、委託-代理關系的多階段博弈動態模型、道德風險與錦標制度、逆向選擇與信號傳遞等。

6.1.3.4信息商品

信息商品的研究著重探討信息商品的需求與供給及其供需平衡、信息商品的消費過程與消費效益、信息商品的成本與價值、信息商品的定價策略與定價方法等。

6.1.3.5信息市場

信息市場的研究主要探討信息市場的內涵與特徵、信息市場的功能與作用、信息市場的運行機制、信息市場的管理等。

6.1.3.6信息資源及其配置

信息資源及其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討信息資源的構成與特徵、信息資源的功能與作用、信息資源配置的目標與原則、信息資源配置的層次和內容、信息資源配置的機制與模式、信息資源配置的效益與評價等。

6.1.3.7信息產業

信息產業的研究主要探討信息產業的含義和特徵、信息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信息產業的產業結構、信息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6.1.3.8信息經濟學發展問題

作為新學科的信息經濟學,無論是研究領域、研究內容還是學科體系都尚未成型。因此,需要將信息經濟學看做是一個動態體系,隨著社會進步和環境改變,需要不斷完善信息經濟學的體系。如近年來出現的網路經濟學、電子商務經濟學、信息生態經濟學等。

❿ 信息經濟的結構特徵

信息經濟既具有與其他經濟一樣的特徵,也具有一系列它所特有的結構特徵。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的廣泛應用,近些年來,世界信息經濟的結構正在發生引人注目的變化。信息經濟的結構特徵越來越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信息經濟的企業結構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傳統的企業結構都是勞動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的,而新興信息企業結構都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不但投資少,效率高,最終還將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得到全面發展。
2.信息經濟的勞動力結構是智力勞動型的。企業結構的狀況決定著勞動力結構的狀況,由於新興信息經濟的企業結構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而以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軟體編制人員等腦力勞動者為主的勞動力結構也必然發生根本變化,傳統體力勞動者將經過再教育成為新的腦力勞動者。
3.信息經濟的產業結構是低耗高效型的。這些以新興科學知識和高技術為基礎的尖端信息產業群,具有高效率,高增長,高效益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的新特點。在傳統產業日益衰落的過程中,專業化,小型化的新興產業卻在迅速發展。這種產業結構及其技術結構的變化,將會使勞動生產率獲得極大增長。
4.信息經濟的體制結構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的。小型分散化的水平網路式的管理體制將代替集中,龐大而又互相牽制的傳統金字塔型的體制結構,小公司,小工廠等橫向組織將代替大公司,大工廠等縱向組織。信息經濟的體制結構小型化和分散化,絕不意味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降低,而恰恰相反,通過信息化,生產在更廣泛,更深入的程度上社會化了。
5.信息經濟的消費結構將是多樣化的。傳統工業生產是大規模的集中性生產,產品單一,規范化,雖然成套生產,但是品種少,規模單調,不能及時滿足多種多樣的社會需要。由於信息經濟的生產機動靈活,分散化,它所提供的消耗品將是更加豐富多彩,更符合人們的實際生活需要。
6.信息經濟的能源結構是再生型的。傳統經濟的能源結構是非再生型的,如煤炭,石油等,消耗一點,就少一點,不能再生,而且浪費大,效率低,污染嚴重。信息經濟的能源結構主要是再生型的,如太陽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它們不僅可以再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有用,干凈,效率高。

閱讀全文

與信息依賴型經濟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魚片市場在哪裡 瀏覽:126
老的程序怎麼學 瀏覽:949
貢小美如何選擇私護產品 瀏覽:600
委託代理什麼概念 瀏覽:672
有了美食和技術還需要什麼 瀏覽:518
豐田有什麼技術優點 瀏覽:361
如何選k40數據線 瀏覽:930
男裝推送優惠券怎麼給顧客發信息 瀏覽:553
歐姆龍有哪些大的代理商 瀏覽:740
一個保險代理點一年掙多少錢 瀏覽:263
手游代理為什麼會熱門 瀏覽:526
鄭州市哪個市場倉庫最多聚集 瀏覽:857
貨到了郵政所為什麼還沒有信息 瀏覽:861
為什麼網店的產品都那麼立體 瀏覽:626
禁止風險代理的案子有哪些 瀏覽:73
古董交易平台哪裡有賣 瀏覽:298
閩江職業技術學校學費多少啊 瀏覽:221
老手機來不了信息怎麼辦 瀏覽:309
旅遊產品什麼品牌最好 瀏覽:167
代理什麼不要錢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