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視網膜如何傳輸信息

視網膜如何傳輸信息

發布時間:2022-10-09 10:06:46

㈠ 視網膜的功能

視網膜,又稱為外周腦,從起源來說與大腦相同,是與外界有直接聯系的部分。從組織上來講,包括十層細胞,它們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細胞網路,具有初步的信息處理功能。
感受器細胞包括外段(outer segment,OS)(形狀有的呈桿狀,有的呈錐狀)和內段(inner segment, IS),中間為一個細的連接頸。外段充滿了由膜圍成扁囊狀結構,在膜上鑲嵌有數以百萬計的視色素(visiual pigment, VP),由視蛋白和視黃醛構成,兩者的差異在於視蛋白的不同。感受器細胞分類三類:視錐細胞,視桿細胞,視網膜特化感光神經節細胞。
感受器細胞(感光細胞,receptor cell, RC)將光量子能量轉換成電信號,具體地說就是光刺激變成感受器細胞的膜電位超極化,(光致超極化效應),經化學突觸將信號傳到雙極細胞,雙極細胞進而又將信號處理後經化學突觸傳遞到神經節細胞,神經節細胞是唯一的能將視網膜處理後的視覺信息編碼為神經沖動傳輸到腦的細胞。介於感光細胞和雙極細胞之間有一水平細胞層,從光感受器接收信息,並反饋輸出到光感受器,同時也輸出到雙極細胞,在這三種細胞間形成了復雜的突觸聯系網路層,作為外網狀層。內網狀層,雙極細胞——無足細胞層——神經節細胞層。網間細胞接受無足細胞的輸入,逆行投射到外網狀層的水平細胞形成突觸,偶爾也與雙極細胞形成突觸,在內網狀層與外網狀層之間形成了一條離心反饋通路。

㈡ 視網膜的生理原理

感光細胞受刺激後將其刺激的形態傳遞到大腦,大腦的不同部分平行工作產生外部環境的概念。
視錐細胞對亮光敏感,而且可以分辨顏色。視桿細胞可以感覺暗淡的光,其解析度比較低,而且不能分辨顏色。有的人缺乏紅色、藍色或綠色的視錐細胞,導致不同的色盲。人和高等的靈長目動物有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而其它哺乳動物缺乏對紅色的視錐細胞,因此它們對顏色的分辨比較差。
感光細胞感受到光後向雙極細胞發送一個相應於光強度的信號。雙極細胞將這個信號繼續傳送給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通過水平細胞和無長突細胞感光細胞也相互連接,再將它們的信號送到神經節細胞前就對這些信號進行加工。雖然視錐細胞和視柱細胞的感光效應不同,它們之間也相互連接。
雖然這些細胞都屬於神經細胞,但是只有神經節細胞和少數無長突細胞產生動作電位。感光細胞在有光照射時,會影響細胞膜上的cGMP轉介蛋白,使cGMP轉變成GMP。而失去cGMP作用下的鈉離子通道會關閉,造成去極化終止,接著鉀離子通道開啟造成感光細胞的過極化。感光細胞的外部含有感光色素,它與光的反應導致環鳥苷磷酸濃度的變化和細胞膜對鈉的滲透性。在強光下釋放出來的神經遞質濃度減弱,光強降低後其濃度增高。在強光下感光色素完全失去它的作用,只能緩慢地使用化學過程被有用的色素取代。因此從強烈光下進入一個暗的環境後眼睛需要約30分鍾時間來達到其最高的靈敏度。
隨其交感域的不同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有兩種不同的反應。視網膜神經節有兩個交感域,一個是中心的圓形的區域,這里的細胞在受光時發射。其周圍環形區域里的細胞在不受光時發射。隨光的加強第一個區域里的細胞的發射頻率提高,而第二個區域里的細胞的發射頻率降低。除此之外不同的神經節細胞對不同的顏色和形態也產生不同的反應。
在將信號傳送到腦的過程中視網膜被分為兩半,朝鼻子面的一半和朝太陽穴面的一半。鼻子面的軸突在腦的視交叉與另一隻眼的太陽穴面的軸突結合後進入外側膝狀核。
雖然視網膜上有1.3億多感光細胞,但是視神經只有約120萬軸突,因此大量前處理在視網膜上就完成了。黃斑的信息最精確。雖然斑點只佔整個視覺面的0.01%,但是視神經里10%的信息是由這里的軸突傳遞所致。斑點的解析度極限約為104點。整個視網膜的信息量估計為沒有顏色時5 × 105比特/秒,有顏色時為6 × 105比特/秒。

㈢ 眼睛是如何獲取信息的詳細點

外界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物體的光,通過瞳孔,進入眼睛,通過晶狀體成像在視網膜上,連接視網膜的神經把這些信號報告給大腦每個物體,有的自己發光,有的反射別的物體的光,當它們發射或反射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進入眼睛後,會在視網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立即把這些光的信號報告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這些物體。

㈣ 視網膜信息傳導,神經電能沿著什麼傳遞

神經電能沿著髓鞘相互傳導,視神經系發生炎症會導致髓鞘脫失去傳導作用就不能支配調節眼部組織的血供了。嚴重時會發生視神經萎縮壞死,視網膜萎縮脫落,黃斑變性而失病。城助發來所有檢查資料為你指導。

㈤ 視覺的中樞信息

經過視網膜神經網路處理的信息,由神經節細胞的軸突——視神經纖維向中樞傳遞。在視交叉的部位,100萬條視神經纖維約有一半投射至同側的丘腦外側膝狀體,另一半交叉到對側,大部分投射至外側膝狀體,一小部分投射至上丘。在上丘,視覺信息與軀體感覺信息和聽覺信息相綜合,使感覺反應與耳、眼、頭的相關運動協調起來。外側膝狀體的神經細胞的突起組成視輻射線投射到初級視皮層(布羅德曼氏17區,或皮層紋區),進而再向更高級的視中樞(紋狀旁區,或布羅德曼氏 18、19區等)投射。從初級視皮層又有纖維返回上丘和外側膝狀體,這種反饋通路的功能意義還不清楚。
由於視神經的交叉,左側的外側膝狀體和皮層與兩個左半側的視網膜相連,因此與視野的右半有關;右側的外側膝狀體和右側皮層的情況恰相反。一側的外側膝狀體和皮層都接受來自雙眼的信息輸入,每側均與視覺世界的對側一半有關。在視通路不同部位發生損傷時,就會出現相應的視野缺損,這在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視覺信息在視覺中樞通路的各水平上經受進一步的處理。外側膝狀體只是視覺信息傳遞的中繼站,其細胞感受野保持著同心圓式的對稱中心-周邊頡頏構型。但到初級視皮層,除很少部分細胞仍然保持圓形感受野外,大部細胞表現出特殊的反應形式,它們不再對光點的照射呈良好反應,而是需要某種特殊的有效刺激。
初級視皮層中按其對刺激特異性的要求,可分為簡單細胞和復雜細胞。簡單細胞對在視野中一定部位的線段,光帶或某種線形的邊緣有反應。特別是它們要求線段等都有特定的朝向,具有這一朝向(該細胞的最佳朝向)的刺激使細胞呈現最佳反應(脈沖頻率最高)。最佳朝向隨細胞而異,通常限定得相當嚴格,以致順時針或逆時針地改變刺激朝向10°或20°可使細胞反應顯著減少乃至消失。因此,簡單細胞所反映的已不再是單個孤立的.光點,而是某種特殊排列的點群,這顯然是一種重要的特徵信息抽提。復雜細胞具有簡單細胞所具有的基本反應特性,但其主要特徵是它們對線段在視野中的確切位置的要求並不很嚴,只要線段落在這些細胞的感受野中,又具有特定的朝向,位置即使稍許位移,反應的改變並不明顯。復雜細胞的另一個特徵是,來自雙眼的信息開始匯聚起來。不象外側膝狀體的細胞和簡單細胞那樣,只對一側眼的刺激有反應,而是對兩眼的刺激都有反應,但反應量通常是不等的,總是一隻眼占優勢,即對該眼的刺激可引起細胞發放更高頻率的脈沖。這表明復雜細胞已開始對雙眼的信息進行了初步的綜合的處理。
具有相同最佳朝向或相似眼優勢的細胞,在初級視皮層是聚集成群的,它們組成一個個自皮層表面延伸至深部的小柱形結構。在相鄰的小柱之間,細胞的最佳朝向發生有規則的移動,眼優勢也發生變化,常從左眼優勢變為右眼優勢,或相反。這種1毫米見方,2毫米深的小塊是初級視皮層的基本組成部件,整個17區主要由這一類基本單位所構成。因此對17區功能的了解,在相當程度上歸結為對每一小柱內部的功能構成的研究。這種精細的周期性分區的特徵,在大腦皮層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軀體感覺中樞和聽覺中樞均有類似的情況。
初級視皮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視覺通路的終點,就其對所處理的信息的抽象化程度來判斷,它可能只是一個早期階段,其他更高級的視皮層對視覺信息進行著進一步的精細加工。例如在18區,存在著超復雜細胞,對刺激有更特異的要求,只有具有端點的線段或拐角才能引起細胞的最佳反應。超復雜細胞進而又可分成若干亞類。
依據這些結果,有人提出了視覺信息處理的等級假說。他們認為,從神經節細胞和外側膝狀體同心圓式的感受野到簡單、復雜、超復雜細胞對刺激的特殊要求反映了視信息處理的不同水平,在每一水平,細胞所「看」到的要比更低的水平更多一些,越是高級的細胞具有越高的信息抽提能力。這種等級假說得到不少實驗的支持。一般認為,除了這種等級性信息處理外,還存在著平行的信息處理過程,即從視網膜向中樞有若干並列的信息傳遞通路,這些通路有不同的目的地。擔負著不同的信息處理功能。因此單一細胞本身並不代表完整的感覺,視覺中樞不同區域細胞活動的綜合,才反映對一種復雜圖像的辨認,而每個區域細胞只是抽提某種特殊的信息:形狀、顏色、運動等。
其他視覺信息(如顏色、深度等)在視覺中樞的處理過程,至今仍然所知甚少。在視皮層中已發現了對某種顏色或某一個深度有特異反應的細胞。但資料仍然是零碎的,為了透徹地認識視覺的機制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人眼能看清物體是由於物體所發出的光線經過眼內折光系統(包括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發生折射,成像於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能將光刺激所包含的視覺信息轉變成神經信息,經視神經傳入至大腦視覺中樞而產生視覺。因此視覺生理可分為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的過程,及視網膜感光細胞如何將物像轉變為神經沖動的過程。

㈥ 外界光線到達視網膜要通過哪些結構

外界光線到達視網膜要通過以下結構: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

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折射光線)→玻璃體(支撐、固定眼球)→視網膜(形成物像)→視神經(傳導視覺信息)→大腦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視覺是通過視覺系統的外周感覺器官(眼)接受外界環境中一定波長范圍內的電磁波刺激,經中樞有關部分進行編碼加工和分析後獲得的主觀感覺。

(6)視網膜如何傳輸信息擴展閱讀:

光線通過眼內折光系統的成象原理基本上與照相機及凸透鏡成像原理相似。

按光學原理,眼前六米至無限遠的物體所發出的光線或反射的光線是接近於平行光線,經過正常眼的折光系統都可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當然人眼並不能看清任何遠處的物體,這是由於過遠的物體光線過弱,或在視網膜上成像太小,因而不能被感覺。

當兩個物點發出或反射的光線進入瞳孔經晶狀體折光後成的像落在同一感光細胞上時,便不能被分辨,而感光細胞是有一定大小的,因此其密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人眼便有一定的解析度。

該解析度用參數最小角解析度來表徵。

㈦ 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是怎樣傳遞信息的

外界物體發出的光(380~760nm的電磁波),經過眼的折光系統,在視網膜上成像,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感受光的刺激,將光能轉變成視神經纖維上的動作電位,傳入視覺中樞

㈧ 人類眼睛感受到的光子信息是以什麼具體形式傳給大腦的

這種信號的傳遞是依賴於視網膜上的色素層,有一種物質叫做視紫紅質,在光照的情況下,可以可逆的轉化為11-順視黃醛,激活視網膜細胞的細胞膜的電位變化,經過雙極細胞,節細胞等初級神經細胞,傳入是神經細胞,入腦,具體的傳遞、處理過程還不是很清楚,需要請教生理學家,但大致的過程如此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㈨ 人類眼睛感受到的光子信息是以什麼具體形式傳給大腦的

基本就是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過程!
人的所有和大腦有關的感知系統的基礎就是電化學反應過程,聽覺是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觸覺是將壓力轉換成電信號,視覺就是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過程有點象光纜的光模轉換器的工作過程,而所有的電信號都通過傳導神經,傳遞到大腦的相應區域,然後將之前的過程轉換成化學信號,然後我們就有相關的感受了,雖然過程可以很快說清楚,但要是人工仿生的話,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原器件的精度問題,因為人眼的光感細胞的體積非常的小,而電子器件至少到現在還不能做到那麼小,以後應該可以,另外就是一次感光過程,所處理的光電轉換次數非常的多,且處理的數據量非常的大,若要人工完成這個過程,並讓大腦所接受到的信號和本身的細胞的數據是一樣的話,那那個腦袋外面應該要安裝上一台至少是比現在的個人PC運算級再高一倍以上的計算機,那好象有點重.

㈩ 右眼未失明 其視覺信號是如何傳至大腦視覺中樞的

視覺系統包括眼睛、視神經、大腦的視覺中樞,眼睛是捕捉外界光信號,將光信號「打」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中有感光細胞,將光學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視神經的作用是將視網膜轉換來的信號向大腦中樞傳遞,中樞接收到相關刺激,最終呈現看到的物體,並能分析事物的屬性。光信號幾乎是沒有延遲的,因為光速很快,但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在神經細胞間的傳遞,是需要時間的,因此視覺系統肯定會有延遲。
大腦在正常情況下是基本不會讓我們覺察出太多的延遲的。這是比較普通的情況。但是例外是由於葯物,或者是疲勞等原因產生,被動的延遲。當這種情況出現時,大腦會相應產生幻覺,甚至是感知障礙。最終我們,可以通過大腦處理信息結果的反饋可以感受到延遲。比如說早上出勤時間是8:00,那麼7:55,還被堵車在路上,人就會馬上產生不由自主的焦慮,這就是比較簡單的來自於已知應急庫中的刺激。再有比如我們受到了辱罵和人格的侵犯,馬上會表現出憤怒與反抗,這也屬於簡單應激。
大腦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並非一個神經元的興奮作用,在神經傳遞興奮過程中,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就涉及到神經遞質的合成、釋放、失活以及突觸後電位產生等,這也就是看到的畫面傳到大腦會有延遲的原因。產生這種延遲是興奮通過細胞間傳遞的一個特徵,稱突觸延擱。

閱讀全文

與視網膜如何傳輸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了美食和技術還需要什麼 瀏覽:518
豐田有什麼技術優點 瀏覽:361
如何選k40數據線 瀏覽:930
男裝推送優惠券怎麼給顧客發信息 瀏覽:553
歐姆龍有哪些大的代理商 瀏覽:740
一個保險代理點一年掙多少錢 瀏覽:263
手游代理為什麼會熱門 瀏覽:526
鄭州市哪個市場倉庫最多聚集 瀏覽:857
貨到了郵政所為什麼還沒有信息 瀏覽:861
為什麼網店的產品都那麼立體 瀏覽:626
禁止風險代理的案子有哪些 瀏覽:73
古董交易平台哪裡有賣 瀏覽:298
閩江職業技術學校學費多少啊 瀏覽:221
老手機來不了信息怎麼辦 瀏覽:309
旅遊產品什麼品牌最好 瀏覽:167
代理什麼不要錢 瀏覽:237
淘寶上小程序永久免費什麼意思 瀏覽:573
一隻活躍的股票一天交易量有多少 瀏覽:170
郵幣卡交易怎麼下載 瀏覽:559
目前都有哪些交易法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