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的特徵有哪些,請舉例說明這些特徵
信息有十個基本特徵:
1、可量度.信息可採用某種度量單位進行度量,並進行信息編碼.如現代計算機使用的二進制.
2、可識別.信息可採用直觀識別、比較識別和間接識別等多種方式來把握.
3、可轉換.信息可以從一種形態轉換為另一種形態.如自然信息可轉換為語言、文字和圖像等形態,也可轉換為電磁波信號和計算機代碼.
4、可存儲.信息可以存儲.大腦就是一個天然信息存儲器.人類發明的文字、攝影、錄音、錄像以及計算機存儲器等都可以進行信息存儲.
5、可處理.人腦就是最佳的信息處理器.人腦的思維功能可以進行決策、設計、研究、寫作、改進、發明、創造等多種信息處理活動.計算機也具有信息處理功能.
6、可傳遞.信息的傳遞是與物質和能量的傳遞同時進行的.語言、表情、動作、報刊、書籍、廣播、電視、電話等是人類常用的信息傳遞方式.
7、可再生.信息經過處理後,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經過人工處理後,可用語言或圖形等方式在生成信息.輸入計算機的各種數據文字等信息,可用顯示、列印、繪圖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8、可壓縮.信息可以進行壓縮,可以用不同信息量來描述同一事物.人們常常用盡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徵.
9、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可利用性.
10、可共享.信息具有擴散性,因此可共享
⑵ 信息的特徵有哪些,請舉例說明這些特徵
(一)依附性。物質是具體的、實在的資源;而信息是一種抽象的、無形的資源。信息必須依附於物質載體,而且只有具備一定能量的載體才能傳遞。信息不能脫離物質和能量而獨立存在。新聞信息離開具有一定時空的事實以及語言文字、報紙版面就無法體現。
(二)再生性(擴充性)。物質和能量資源只要使用就會減少;而信息在使用中卻不斷擴充、不斷再生,永遠不會耗盡。當今世界,一方面是「能源危機」、「水源危機」,而另一方面卻是「信息澎漲」。
(三)可傳遞性。沒有傳遞,就無所謂有信息。信息傳遞的方式很多,如口頭語言、體語、手抄文字、印刷文字、電訊號等。
(四)可貯存性。信息可以貯存,以備它時或他人使用。貯存信息的手段多種多樣,如人腦、電腦的記憶、書寫、印刷、縮微、錄像、拍照、錄音等。
(2)信息具有哪些特徵能否舉例擴展閱讀
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創建一切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單位是信息。
信息奠基人香農(Shannon)認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這一定義被人們看作是經典性定義並加以引用。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Norbert Wiener)認為「信息是人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使這種適應反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互相交換的內容和名稱」,它也被作為經典性定義加以引用。
經濟管理學家認為「信息是提供決策的有效數據」。
⑶ 信息的特徵有哪些
信息的特徵有:
1、具有相應的使用價值,他能夠滿足人們某些方面的需要。
2、信息不同於物質資源。它可以轉讓,大家共享。信息越具有科學性和社會規范就越有共享性。
3、人們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歸納、綜合,就是信息濃縮。
4、信息符合接受者需要為有效,反之則無效;此時需要則有效,彼時不需要為無效。
5、當一個消息是由多個獨立的小消息組成時,那麼這個消息所含信息量應等於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⑷ 信息有什麼特點 舉例說明
信息是以物質介質為載體,傳遞和反映世界各種事物存在方式、運動狀態的表徵。
信息的十個特徵:
可量度。信息可採用某種度量單位進行度量,並進行信息編碼。如現代計算機使用的二進制。
可識別。信息可採用直觀識別、比較識別和間接識別等多種方式來把握。
可轉換。信息可以從一種形態轉換為另一種形態。如自然信息可轉換為語言、文字和圖像等形態,也可轉換為電磁波信號和計算機代碼。
可存儲。信息可以存儲。大腦就是一個天然信息存儲器。人類發明的文字、攝影、錄音、錄像以及計算機存儲器等都可以進行信息存儲。
可處理。人腦就是最佳的信息處理器。人腦的思維功能可以進行決策、設計、研究、寫作、改進、發明、創造等多種信息處理活動。計算機也具有信息處理功能。
可傳遞。信息的傳遞是與物質和能量的傳遞同時進行的。語言、表情、動作、報刊、書籍、廣播、電視、電話等是人類常用的信息傳遞方式。
可再生。信息經過處理後,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經過人工處理後,可用語言或圖形等方式在生成信息。輸入計算機的各種數據文字等信息,可用顯示、列印、繪圖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可壓縮。信息可以進行壓縮,可以用不同信息量來描述同一事物。人們常常用盡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徵。
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可利用性。
可共享。信息具有擴散性,因此可共享。
⑸ 信息的特徵有哪些 請舉例說明這些特徵
一般而言,不管世界上的信息如何豐富,它們通常都具有如下特徵
1.載體依附性
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載體,而且,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於同的載體,比如交通信息通過信號等顯示,也可以通過交通警察的手勢來傳遞。
2.價值性
信息是有價值的,就像不能沒有空氣和水一樣,人類也離不開信息。因此人們常說,物質,能量和信息是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感覺剝奪實驗」就是有力的佐證。
3.時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的時刻的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比如,交通信息,股事信息。天氣預報,會議通知等。
4.共享性
信息不同於物質和能源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信息可以被多個信息者接受,而且不會消失
⑹ 信息的特徵是什麼
信息的特徵有依附性、價值性、時效性、共享性、傳遞性。
1、依附性(信息必須依附一定的媒體介質表現出來);
2、價值性(信息能夠滿足人們某些方面的需要);
3、時效性(信息會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4、共享性(一個信息可以由多分進行分享);
5、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信息名稱由來:
「信息」一詞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為「情報」,我國古代用的是「消息」。作為科學術語最早出現在哈特萊(R.V.Hartley)於1928年撰寫的《信息傳輸》一文中。
20世紀40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農(C.E.Shannon)給出了信息的明確定義,此後許多研究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給出了不同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