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可比性原則是什麼意思舉例說明
《企業會計制度》總則第十一條第(五)項規定:「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就是會計核算基本原則中的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又稱統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現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元素口徑一致,提供相互可比的會計信息。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業,尤其是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該原則要求不同的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核算方法與程序進行,以便於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企業間的比較。
② 會計當中的可比性原則是什麼意思
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注意事項
1、可比性原則必須以一致性原則為前提,以客觀性原則為基礎。只有同一會計主體的前後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一致,才能使不同會計主體之間的比較相關有用;只有各個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並且具有可比性,他們之間的比較才會相關有用。
2、相關的或可靠的會計信息不一定就是可比的會計信息,為增加可比性,不同會計主體應盡可能採用統一的會計方法和程序,並以會計准則或會計制度為規范。
但過分強調會計方法和程序統一追求可比性,則可能會削弱甚至破壞相關性和可靠性。如果統一性掩蓋了各會計主體之間真正的差別,其可比性也將大大削弱。
3、可比性原則要求會計主體提示其所採用的會計方法和程序,並且在改變會計方法和程序時,要將變動情況、變動原因及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影響進行披露。
(2)會計信息可比性怎麼舉例子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制度》
第十一條 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二)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三)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五)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六)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七)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八)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九)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十)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本制度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十一)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十二)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准備。
(十三)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
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③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可比性是哪些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可比性是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註中說明(縱向可比)。
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橫向可比)。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備考初級會計,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初級會計考試的相關信息,請關注環球快問會計在線。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可比性是哪些
④ 請用一個例子串一下會計八大信息質量特徵
1、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相關性有兩個基本標志,即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所謂預測價值,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使用者評價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並預測其發展趨勢,從而影響基於這種評價和預測所做出的決策。
所謂反饋價值,則指會計信息能對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評價和預測結果予以證實或糾正,從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維持或改變以前的決策。而會計信息要實現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及時性也是相當重要的質量特徵,即會計信息能在其使用者作出決策之前提供。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根據收入的變化及走向可以判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2、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可靠。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遵循會計要素定義的要求,使其在會計報表上所反映的各項會計要素均符合其質量特徵,不能錯誤引導用戶的判斷,不能進行虛假的誤導性的陳述,也不得有重大遺漏。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可以根據收入的數量和確認的條件,判斷信息的可靠性。
3、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與可靠性很相似,有了可靠性,真實性就有了保障。
真實性是指會計信息准確的揭示各項經濟活動所包含的經濟內容。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具有相對性和動態性的特點。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以一定的條件為轉移的,是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呈現動態性。
4、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能夠及時反映業務屬性。
及時性是指會計報表的編制、報送要及時,即在會計年度終了較短時間內報送會計報表。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是信息質量的重要要求。反映經濟業務的會計信息是經常變化的,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的一定階段應披露會計信息,因為人們認識經濟業務在該階段的特徵是有效的,過時的信息是無效的。
5、會計信息的中立性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保證了業務的客觀中立性。
中立性是指「在信息中不存在企圖取得預定結果或誘發特定行為的偏向」,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在客觀的信息上附加某種主觀色彩以滿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團的需要,即會計信息應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內容。
6、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可以與上年同期,各月數據進行比較。
可比性是要求同一會計主體其前後期會計信息保持可比,或兩個不同的會計主體同一時期的會計信息保持可比。強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更有利於加強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及協調各方面的利益。
7、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對於計算、考核、統計提供一手資料,當然有用。
有用性指決策有用性。決策有用性是會計信息最基本的質量特徵,會計信息質量直接關繫到決策者的決策及其後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保證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提供符合質量特徵要求的信息是會計人員的基本任務。
8、實質重於形式
例如:掌握了企業最近半年每月的銷售收入,考慮數字的真實性就可以,至於採用什麼形式則是次要的。
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多數情況下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也會出現不一致。在會計職業判斷中,正確貫徹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至關重要。
⑤ 什麼是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請據此要求對案例分析
嗯,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是指的會計的數據的比較性,比如說今年的營業收入與去年的營業收入要有可以對比,那這樣也其實反映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要一致性,也就是說去年的會計核算和今年的會計的會計核算要保持一致,這樣數據才有可比性。
⑥ 會計中的可比性原則是指什麼
1、可比性原則指的是同一企業對於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這是縱向比較)
⑦ 會計可比性是什麼意思
您好,可比性原則又稱統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現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元素口徑一致,提供相互可比的會計信息。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業,尤其是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該原則要求不同的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核算方法與程序進行,以便於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企業間的比較。
⑧ 會計問題:請舉例說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1、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必須與使用者的決策相關,要對使用者有用,能夠影響其決策。FASB指出:會計信息要與投資者、債權人等使用者的投資和信貸決策相關,就必須通過幫助其對過去、現在和將來事件的結果做出預測或者是證實或更正先前的期望,從而具備在決策中導致差別的能力。
例如: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相關聯,並具有影響使用者經濟決策的能力。
2、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是指:當會計資料沒有重要差錯或偏向,能如實反映它所擬反映或應當反映的情況並能提供使用者作依據時,就具有了可靠性。
例如:沒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須具有中立性。
3、二者的關系:相關性和可靠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既不能離開可靠性去談論相關性,也不能離開相關性去談論可靠性。首先,它們共同構成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特徵,有用的信息必須同時具備這兩種質量,信息的相關性強,但不真實可靠,則會使投資者產生錯誤判斷,甚至誤導決策;反之,若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強,但相關性差,這樣的信息再完整,再可靠,也無多大用處。其次,相關性與可靠性都是從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關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麼信息,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對會計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關性與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則、重要性原則的制約。
拓展資料
一、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組織形式多元化導致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進一步分離,會計也從一個有助於個體經濟控制其經營的系統,發展到一個為外部投資者提供決策所需信息的系統。
二、由於信息使用者對於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會計信息不僅會影響個人的決策,還會影響到市場的運作,這就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提出了要求,即決策有用性。決策有用性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主要來說,可靠性和相關性——這兩者相權衡所得到的信息是對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因此,可靠性和相關性被認為是會計信息應具備的兩項主要質量特徵,而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觀也被主要會計准則制定機構廣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