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系統對於企業的影響及意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能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信息的准確性和及時性,有助於企業決策的進一步科學化。
2、能促使企業業務辦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從而有助於增強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
3、能進一步促進企業資源的合理組合及利用,使其在現有資源條件下達到最佳利用效果,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和管理效率。
4、能給企業提供一個的強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於我們緊緊跟蹤一些先進經驗和成果,從而有助企業的發展,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
⑵ 信息技術對企業管理有哪些影響
1、信息社會給企業生產、管理活動的方式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
2、信息技術將企業組織內外的各種經營管理職能、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
3、信息社會的到來會改變許多方面產業的競爭格局和態勢。
4、信息社會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戰略性的機遇,促使企業對其使命和活動進行反思。
5、為了成功地運用信息技術,必須進行組織結構和管理的變革。
歸根到底,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管理的重大挑戰是如何變革管理,改革企業,使其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適應信息社會,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信息化對零售業經營與管理有哪些影響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的社會功能
信息產業
隨著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進展,世界對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長,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對於各個國家、地區、企業、單位、家庭、個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術已成為支撐當今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基石。
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產業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競相投資、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部門。在過去的10年中,全世界信息設備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增長率是相應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的兩倍,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
其中美國經濟在近10年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年均GDP增長3.6%,而電子信息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1.4個百分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得益於信息技術的支撐和信息產業的帶動是不為過的。
信息產業本身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一些發達國家信息經濟領域的增長超過了GNP的50%,美國則超過了75%,2000年全球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高達15000億美元,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九五」期間,中國的信息產業以三倍於國民經濟的速度發展,主要產品銷量迅速增加,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部份關鍵技術有所突破,產業規模已居世界第四位。
2000年底信息產品製造業總產值達10000億元,銷售收入58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信息產業的增加值佔全國GDP的4%,電子產品出口額約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5,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就傳統的工業企業而言,信息技術在以下幾個層面推動著企業升級:
將信息技術嵌入到傳統的機械產品中。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網路設計技術可顯著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利用信息系統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統一整合調配企業人力物力和資金等資源。
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
⑶ 管理信息系統給企業業務管理帶來哪些影響
北重公司CIO歐陽亮:信息化是一把雙刃劍
訪北重公司CIO 歐陽亮
信息化對業務部門人員來講是一把雙刃劍。首先,他們會覺得信息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收益,比如:更快的得到數據、工作成果可以很快的提交其他的部門,或者領導,等等。做到一定程度會發現如果信息化完全模仿手工流程,會發現很多流程節點。
2006年8月16日,北京北重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重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歐陽亮先生應邀參加「2006中國信息化創新百人」CIO在線訪談活動,就網友們關心的企業信息化集成發展、裝備製造業的ERP應用實施等相關話題與大家進行了交流和互動。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信息化成功與否,與技術部門或業務部門的認識和推進有多大關系?
歐陽亮:因為企業剛開始實施信息化,大家認為是技術部門問題,業務部門參與的少,管理部門參與的也少,都是由信息中心或者計算機室去推進。由於技術人員不是太了解公司的流程,所以一種是,實施的過程中邊干邊改;還有一種就是,系統不用了擱置起來。我覺得後一種情況在國內企業實施信息化的時候是非常多的。所以企業要實施信息化一定要對全員進行培訓,要讓他們理解,信息化工作是什麼,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等。同時,做企業信息化還是應該注意做業務流程方面的梳理。當然,請專業的管理咨詢公司過來做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梳理也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實際上,有些內部業務梳理工作,企業自己也可以提前做一些。
歐陽亮:信息化對業務部門人員來講是一把雙刃劍。首先,他們會覺得信息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收益,比如:更快的得到數據、工作成果可以很快的提交其他的部門,或者領導,等等。做到一定程度會發現如果信息化完全模仿手工流程,會發現很多流程節點。也就是說很多業務人員崗位是多餘的,沒必要的。這時候他們發現做信息化把我的飯碗砸了。我曾經跟一些企業CIO聊過,他給我做過一個很好的比喻,他說信息化作為中層來講非常高興,他覺得信息化以後我所管轄的范圍是一個大魚缸,魚怎麼游都特別清晰。一旦企業信息化上了以後,會發現不光他管理的這部分人在魚缸里,他自己也在魚缸里,包括企業的高層也有這樣的體會,上了信息化以後信息是共享的,信息都是透明的。這樣會帶來一些情緒,由於信息透明了不能隨心所欲的管理了。他必須按照企業的規則方向進行管理,這個時候可能有一些人會有抵觸情緒。
⑷ 互聯網對傳統零售業的影響有哪些啊
網上購物代表著一種發展方向,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主體,電子商務在近些年來高速發展,網路銷售成為了當今市場的主流。與此同時,實體百貨零售在這一趨勢的影響下面臨巨大的困境。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傳統零售業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最後討論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傳統零售業的沖擊以及傳統零售業在網路零售沖擊下的轉型途徑。
電子商務傳統零售業轉型
對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來說,網路購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身居鬧市,還是地處偏遠,無論是吃穿住行,還是交友婚戀,都能感受到電子商務的便捷、迅速和神奇。20多年來電子商務就像一道閃電,來勢兇猛並席捲全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給傳統零售企業帶來嚴峻挑戰,本文擬研究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傳統零售業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速,並快速擴展到各實體經濟行業。在B2C領域,涌現了京東商城、當當網、凡客誠品等一批有實力的網商;在C2C領域,淘寶網更是風靡全國,網購已經從一種新鮮事物轉變為人們的一種購物習慣和生活方式。2015年12月我國網路用戶規模已達到4.13億人,平均每3.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網路購物者。
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並以GDP的2-3倍的速率在增長。特別是網路零售市場更是發
⑸ 網路零售對傳統零售的影響有哪些
網購的興起,將加強對傳統經濟的滲透。網路購物作為一種新興的零售業態,將對傳統的商品流通渠道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網上交易規模的提升、更多傳統企業的加入以及交易商品的日漸豐富,未來網路購物對傳統經濟的滲透將進一步增強。網路購物將縮短商品的流轉環節,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使得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同時網路購物的發展激發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使得市場的需求能反作用於生產環節,實現商品的生產更加貼近市場的真實需求。此外,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將帶動傳統物流業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成為區域市場帶動就業、促進消費的重要產業。
網購的興起,推動著傳統零售商業的新一輪變革。網路購物以其超時空、跨地域、扁平化(無中間環節)、低成本等特點,對傳統零售市場造成極大的沖擊,從而引發商貿流通業的新一輪變革。網購的興起,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在傳統商店對商品進行了解和比較後,利用手機直接在網上尋找同類商品進行交易,傳統商店的商品交易功能不斷弱化。
面對來自網路購物的挑戰,傳統零售企業積極轉型,利用網路平台所提供的先進信息技術,加強傳統零售與網路零售之間的融合,甚至創造出「實體店體驗+網路購物」的新的零售模式。家電連鎖、百貨、超市等傳統零售企業一系列的上線舉動,開展電子商務,以及原生態電商不斷進行品類細分,向傳統零售經營區域進行滲透,可謂是零售業的第四次業態革命。零售業先後經歷了百貨店、連鎖店、超市等業態,最後發展到網店業態,這種把計算機網路應用於交換過程的電子商務業態,是新科技在商業領域的應用,是零售業在業態上的一次革命。
網購的興起,引起零售實體店面多元化。雖然網路購物的興起會對傳統實體店面產生沖擊,使傳統店面會發生功能上的變化,但傳統店面絕不會消失。傳統零售企業可選擇多種模式實現實體店鋪與電子商務相互融合,既滿足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又提高了消費質量。在模式選擇上,實體店面有多種方式可以借鑒。一種是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銷售和線下體驗相結合,具體的方式就是消費者是在網上付費,在店面享受服務。如網上團購業務,消費者在線購買後,憑借支付憑證(多為手機簡訊形式)到實體店面取得商品或享受服務;如蘇寧電器在部分城市試點設立易購門店自提點,通過自建線上銷售平台,依託實體店面,實現O2O模式。一種是「多網合一」模式。比如,河北國大連鎖商業有限公司旗下的36524城市便利店,實行電話網、互聯網、便利店和人力資源網的四網合一。集「店鋪網、電話網、英特網、人力營銷網」於一體的「四網合一」模式,既用連鎖經營等方式發揮了傳統優勢,又運用新技術手段進行多元經營,效果非常明顯
⑹ 信息化對企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2006年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經不是一個認識問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常規的管理顯然已不能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實現規范化、標准化的管理來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就成為一個新的議題。企業一直要面臨來自各方的挑戰,包括市場需求、銷售渠道、人才流動,資金周轉等等方面。今天IT技術的發展能夠幫助企業積極應對這些挑戰,提高企業競爭力,並為企業帶來更多更穩定的新業務。隨著業務的快速成長,信息化建設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企業如果不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信息系統,就很難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獲勝。
宏觀上來看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趨勢,計算機早已取代算盤並取代一部分傳統的信息記錄方式 ,由於工作的環境,所以我們經常用到掃描設施和文字識別軟體,這樣大大提高了我們工作的效率,讓最新的資料在第一時間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們進入了新數字辦公的時代。而電腦技術以及網路技術的創新,以及增強性技術的進一步應用,有助於增強我們公司數字辦公應用的協作性、移動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快速 高效 富有現代化;短期看 企業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長遠看來 ,一個成熟的企業信息化體系對企業的成長和管理有著非常的好處和利益。
企業的信息化就是用計算機手段去實現企業的管理運作,其業務流程、實現方法和原來都有變化,所以信息化的企業管理和非信息化的企業管理是不一樣的。企業信息化不是模擬現有管理方式,而是對現有管理模式進行結合和變革。 企業在實施信息化時應做好業務流程、管理模式等變革的准備,以及做好將來人員崗位設置和調整的准備, 使企業在管理模式、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和績效考核等方面有明顯改進、提高和創新。 . 貼合企業實際需求,實行通用化的產品設計,充分體現企業規范管理、提高辦公效率的核心思想,為用戶提供一整套標準的辦公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幫助企業迅速建立便捷、規范的辦公環境,迅速提升企業的管理和信息化應用水平,並降低投資成本。
信息化的目標非常明確,不是為了形象不是為了趕潮流,確確實實是為了提高運營水平而提出建設信息系統;而且運營績效的目標非常明確,提高訂單響應和周轉時間,提高客戶服務的滿意度。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象買機器設備只要買過來按照說明書一裝就可以了。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導入更多的是作業方式和理念的導入。
⑺ 互聯網+對企業營銷及渠道管理活動有什麼影響
充分利用「互聯網+」才是企業創新經濟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向,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求得生存。
經濟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著企業經濟效益和未來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和方式都造成了一定程度影響。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已經過時,無法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效率。為了適應時代潮流發展,企業需要踐行「互聯網+」思想理念,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經濟管理模式和方法,促進企業經濟體制改革,從而提升經濟管理水平,最終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的出現僅有幾年時間,這一發展模式就被很多企業借鑒和利用,最終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企業管理要素發生了改變。企業利用互聯網可以快速獲取市場情況和用戶信息,以此調整自身生產經營活動並拓展營銷渠道,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最終促進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升級。因此,是否與互聯網融合成為衡量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能否獲得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
根據現實情況可知,很多企業缺乏現代化的創新思維,仍然推崇故步自封的傳統管理觀念,阻礙了其在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和升級。為了提高經濟管理水平,企業必須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從領導層到員工都應深刻認識互聯網技術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其與經濟管理效率的關系,大力推動經濟管理朝著信息化、科學化、科技化方向發展。互聯網時代以用戶為中心,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從「業務型」管理轉變為「服務型」管理,在獲得消費者信息基礎上創新管理模式。比如,企業可以大力投入資金引進ERP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對經濟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提高經濟管理的效率。此外,企業領導層應引導員工自覺樹立「互聯網+」思維,鼓勵其積極投身於經濟管理創新中。
⑻ 求互聯網給企業信息系統管理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企業信息管理的幾個發展方向,包括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互連網與電子商務以及信息經濟、信息化社會等發展狀況。
信息化使限制企業發展的時間與空間地域的概念消失,「技術共享、經濟一體」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無論經濟體制、文化背景不同的任何國家的企業,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超越國家與地區的地理限制,進入國際市場。企業經營面對的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不再有明顯的界限,國內競爭與國際競爭也不再有明顯的區別。信息化對企業的經營環境的影響是廣泛的。信息化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特別是跨國經營的重要前提。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可控因素靈活地調整自己,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信息系統可以幫助中小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完善自身的管理缺陷、規范業務流程、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中小企業在藉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競爭力方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資金、技術、人才、觀念等。「前狼後虎」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中小企業不能再任由短處依然無所改變,可是誰來幫助中小企業改變自身處境呢?答案很簡單,「信息化+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能更快帶領中小企業迅速融入市場、融入全球的競爭,在本土以外的「大蛋糕」上爭取到一個有利位置。
⑼ 企業信息化可以解決企業管理的哪些突出問題
1,可以解決決策層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導致一些工作難以開展,會影響公司的發展
2,可以為企業提供合適的信息化的方案,方便解決問題
3,能夠保護,儲存好相關的文件,不會遺失找不到
4,能夠解決企業的員工培訓和認識問題
拓展資料:
一、企業信息化的概述:企業通過專設信息機構、信息主管,配備適應現代企業管理運營要求的自動化、智能化、高技術硬體、軟體、設備、設施,建立包括網路、資料庫和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在內的工作平台,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發展模式。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外乎兩個方向,第一是電子商務網站,是企業開向互聯網的一扇窗戶;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統,它是企業內部信息的組織管理者。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是驚人的,各行各業的許多企業都在互聯網上建立起自己的網站。這些網站有的以介紹產品為主,有的以提供技術支持為主,還有一些企業網站則開展電子商務,利用互聯網組織企業的進貨和銷售。
二、企業信息化的價值優勢:
1.實現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業內部信息流通不暢的問題,促進企業內部人員的有效溝通,提高了員工的合作意識,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2.實現資源和知識共享:將員工的經驗與技術轉化成企業內部資源,既提高了員工的學習和創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員的流動而導致的工作延誤。
3.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公文流轉的自動化,避免了傳統公文流轉時由於手工遞送而帶來的工作延誤以及人員、時間的浪費,保證了工作能夠快捷、准確的被處理。
4.實現有效管理:有效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實現實時工作任務的監督與催辦。
5.職責分明:明確工作崗位與工作職責,增強人員的責任感,減少工作中的推託、扯皮等現象。
6.降低成本:大大減少辦公開支,降低管理成本。節約時間、節約紙張、節約電話費、傳真費用等,減少了差錯率,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
7.瀏覽器使用方式,無須安裝專用程序,實現遠程辦公和移動辦公,使辦公不再受地域的影響,可以通過網路連接隨時隨地辦公。
8.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業內部用戶信息共享。
9.支持流程表單自定義、工作流程自定義,迎合不同企業的內部流程。
10.採取對敏感數據的加密手段,通過SSL的方式保障了數據傳送過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