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遺傳信息的表達和遺傳信息的傳遞有何區別
一、方式不同
1、遺傳信息的表達:基因轉錄成RNA,RNA再翻譯成蛋白質。
2、遺傳信息的傳遞:親代細胞的DNA通過復制,將親代的遺傳信息傳給子代細胞。
二、用處不同
1、遺傳信息的表達: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種類、數目和排列順序的不同,決定了遺傳信息的多樣性。
2、遺傳信息的傳遞:通過分析親代與子代遺傳性狀的相似及變異情況便可了解遺傳方式。
(1)哪些因素影響著遺傳信息的傳遞擴展閱讀
生物為復制與自己相同的東西、由親代傳遞給子代、或各細胞每次分裂時由細胞傳遞給細胞, 即鹼基對的排列順序,或指核苷酸的排列順序,DNA中的脫氧核苷酸、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在1866年首先是由G.J.Mendel(1866)的研究形成了概念,即相應於生物各種性狀的因素(稱為基因)中包含著相應的信息(以後G.Beadle等人(1941)所開創了遺傳生物化學的研究,描繪出這樣一個輪廓:基因和決定生物結構與功能的蛋白質之間具有一對一的對應關系。
關於基因的化學本質方面,根據O.T.Avery等(1944)進行的轉化實驗,以及A.Hershey和M.Chase(1952)用大腸桿菌噬菌體的DNA進行的性狀表達實驗,已闡明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附著DNA結構研究的進展,1960年已經確立了這樣的概念,即基因所具有的信息可將DNA的鹼基排列進行符號化。信息在表達時,DNA的鹼基排列首先被轉錄成RNA的鹼基排列,然後再根據這種排列合成蛋白質。有的病毒的遺傳信息的載體不是DNA,而是RNA。
遺傳信息不僅有相應於蛋白質的基因信息,也包括對信息解讀所必需的信息、控制信息表達所必需的信息,以及生物為了復制與自己相同結構所必需的一切信息。
② 保證遺傳信息能夠准確地從DNA傳遞到蛋白質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DNA的鹼基互補配對原則;5'到3'的延伸方向;復制起始的引物;校對機制;修復機制;3個密碼子編碼一個氨基酸的原則等。
③ 人類基因的表達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人類基因的表達受到自然環境影響除了少數基因在任何類型外部環境下均維持穩定表達(比如β-肌動蛋白基因等)外,大多數基因是否表達、表達水平高低都是根據外部環境(主要是細胞外部環境,也就是人體的內環境)的變化而受到調節的。自然環境會影響人的內環境進而改變這些基因的表達。比如有一類基因,它們的表達產物是一類叫「熱休克(熱激)蛋白」的蛋白質,這些基因在環境溫度高時才表達。人類基因的表達受到社會環境影響社會環境一方麵包括物質層面的,比如營養情況等物質生活條件相關因素,它們通過與自然環境相似的方式影響人的基因表達。另一方面是精神層面的,比如壓力、自信、幸福感等,這些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狀態也就是改變多種激素的分泌水平,而很多激素發揮作用的方式就是改變靶基因的表達情況。
④ 遺傳信息傳遞規律是什麼
遺傳信息傳遞規律是中心法則。
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即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也可以從DNA傳遞給DNA,即完成DNA的復制過程。
這是所有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則。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復制(如煙草花葉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為模板逆轉錄成DNA的過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對中心法則的補充。
中心法則經常遭到誤解,尤其與遺傳信息「由DNA到RNA到蛋白質」的標准流程相混淆。有些與標准流程不同的信息流被誤以為是中心法則的例外,其實朊病毒是中心法則現時已知的唯一例外。
(4)哪些因素影響著遺傳信息的傳遞擴展閱讀
遺傳信息的轉移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用實線箭頭表示,包括DNA的復制、RNA的轉錄和蛋白質的翻譯,即
①DNA→DNA(復制);
②DNA→RNA(轉錄);
③RNA→蛋白質(翻譯)。
這三種遺傳信息的轉移方向普遍地存在於所有生物細胞中。
第二類用虛線箭頭表示,是特殊情況下的遺傳信息轉移,包括RNA的復制,RNA反向轉錄為DNA和從DNA直接翻譯為蛋白質。即:
①RNA→RNA(復制);
②RNA→DNA(反向轉錄);
③DNA→蛋白質。RNA復制只在RNA病毒中存在。
反向轉錄最初在RNA致癌病毒中發現,後來在人的白細胞和胎盤滋養層中也測出了與反向轉錄有關的反向轉錄酶的活性。至於遺傳信息從DNA到蛋白質的直接轉移僅在理論上具可能性,在活細胞中尚未發現。
⑤ 遺傳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遺傳信息
遺傳信息 genetic information
遺傳信息 genetic information 指生物為復制與自己相同的東西、由親代傳遞給子代、或各細胞每次分裂時由細胞傳遞給細胞的信息。從歷史上看,首先是由G.J.Mendel(1866)的研究形成了概念,即相應於生物各種性狀的因素(現在稱為基因)中包含著相應的信息(以後G.Beadle等人(1941)所開創了遺傳生物化學的研究,描繪出這樣一個輪廓:基因和決定生物結構與功能的蛋白質之間具有一對一的對應關系。關於基因的化學本質方面,根據O.T.Avery等(1944)進行的轉化實驗,以及A.Hershey和M.Chase(1952)用大腸桿菌噬菌體的DNA進行的性狀表達實驗,已闡明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附著DNA結構研究的進展,現在已經確立了這樣的概念,即基因所具有的信息可將DNA的鹼基排列進行符號化。信息在表達時,DNA的鹼基排列首先被轉錄成RNA的鹼基排列,然後再根據這種排列合成蛋白質。有的病毒的遺傳信息的載體不是DNA,而是RNA。遺傳信息不僅有相應於蛋白質的基因信息,也包括對信息解讀所必需的信息、控制信息表達所必需的信息,以及生物為了復制與自己相同結構所必需的一切信息。
⑥ 什麼是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指決定父母性狀通過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獲得其父母遺傳信息的現象的原因或者條件。
遺傳性狀由基因控制,生物體基因組中所有基因統稱為基因型。
生物體表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此,生物體的表型並不都是可以遺傳的。例如,人的曬黑的皮膚來自表型和陽光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曬黑不會傳遞給後代。然而,由於基因型的差異,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曬黑。
(6)哪些因素影響著遺傳信息的傳遞擴展閱讀:
傳統遺傳
古代對遺傳的理解在18世紀轉變為兩種有爭議的學說:漸成論學說和先成論學說,它們所代表的是對遺傳理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由亞里士多德創立的漸成論學說認為胚胎不斷發育,而對父母特徵的修飾可以在其生命周期中傳遞給胚胎。這一學說的基礎是基於獲得性狀的遺傳理論。
先成論直接反對漸成論,認為精細胞會進化,「像生成一樣」,產生與父母相似的後代,但這種理論在19世紀遭到細胞理論的打斷,即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而不是生物體的一些預先形成的部分。盡管如此,通過人工選擇,人們能夠馴化動植物。
獲得性狀的繼承也是拉馬克早期進化思想的一部分。直到孟德爾通過其豌豆植物示範提出性狀是可遺傳的,傳統遺傳學成為孟德爾遺傳。
⑦ 影響遺傳的因素有哪些
基因有陰性很顯性遺傳,如果是隱形遺傳,可能過兩到三代,就不會在有這樣的基因(當然這要靠運氣的,如果你父親帶有,你就可能有,你孩子也可能有,)如果是X染色體的,那麼生女兒就肯定遺傳,如果代代生女兒,就代代遺傳(如果是生男孩子,父親帶有致病基因,那麼下一代就不會有了,如果是母親代有致病基因,那麼下一代生的孩子是男孩子就肯定不會有了,但是下一代生女孩子,就肯定還有),如果是Y染色體,生男孩子就肯定遺傳,只要下一代生男孩子就肯定代代遺傳(因為Y染色體只有男性才有);如果是顯性遺傳,如果你沒有病發,證明你沒有攜帶基因!遺傳學非常復雜,建議你看看高中生物書,裡面說的很清楚!
⑧ 遺傳信息傳遞的調控有哪五個方面
個人認為遺傳信息的表達與調控的基本原理是基因表達的控制與被控制。
遺傳信息就基因來說,它的表達受到了特定時間特定誘發物的影響下進行表達;
同時因為特定時間特定誘發物的影響受到抑制或者大量表達,即受到了調控;
特定時間包括人體到了發育期間乳房相關基因開始大量表達;
特定誘發物包括人體未到發育期間由於攝入過多的雌性激素誘導乳房相關基因的表達。
⑨ 哪些因素導致遺傳 哪些因素導致變異
遺傳是指親自兩代之間的相似性,由遺傳物質決定;
而變異是親自兩代之間的差異,導致變異的方法:
1、改變生存環境;(不會改變遺傳物質,所以不能遺傳。)
2、基因重組;(利用現代科技,將基因(遺傳)分子打散後再重新組合,因為遺傳物質改變,所以會遺傳下去。)
3、基因突變;(當遺傳物質的載體(簡單來說就是「親代」)去到一種特殊的非正常環境,由於生物的適應性,遺傳
物質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基因突變,遺傳物質由於改變,會遺傳下去。)
4、人工選擇,擇優培育(育種);(經過人工的選擇,將遺傳信息優良的「親代」進培育,類似於雜交(同類雜
交),但是,由於人工的科學控制,所培育出來的「子代」都具有「親代」的優良遺傳物質,也是因為遺傳信息(物
質)的改變,所以也會繼續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