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庭教師殺手裡面大空火焰是什麼特性
大空的特性是包容
能凈化火焰
也能夠把別人的火焰當作自己的燃料使用
大空屬性的火焰能夠操控所有屬性的盒子(武器)
其威力也是蠻強的 可謂七國裡面的秦國啊!!強大
㈡ 《家庭教師》彭格列初代的有關信息
彭格列 [編輯本段]簡介彭格列(VONGOLE)是動漫《家庭教師HitmanReborn》(原作:天野明)中的義大利黑手黨組織。
動漫作品信息
家庭教師HitmanReborn
作品類型:漫畫/TV動畫
動畫首播日期:2006.10.07
原作:天野明(周刊少年ジャンプ連載)
彭格列家族是《家庭教師》故事的中心,是一個資產、規模和名望皆備的一流黑手黨組織,在所處的黑手黨聯盟中是核心組織。從創立至今已經擁有10代首領。標志為死氣之炎。
彭格列家族歷代的首領都被稱為「大空」,每個首領在繼承前會找自己的家族核心成員——以天氣命名的6個「守護者」:
大空:晴、雷、嵐、雨、霧、雲,暈染這一切,吸收包容這一切。
晴:用自己的肉體粉碎襲擊家族的逆境,化身為普照大地的太陽。
雷:不止要成為雷電,還要把家族接受到的損傷單獨扛下、抹消,成為避雷針。
嵐:總是成為攻擊的核心,無休止的怒濤的嵐。
雨:細數著戰斗歷程,沖洗著流淌的鮮血,宛如鎮魂歌般的雨。
霧:無中生有,有中生無,以此迷惑敵人,使之無法抓住家族成員的實體,虛幻的幻影。
雲:成為不受任何束縛,獨自守護家族的孤高的浮雲。
主角沢田綱吉是彭格列初代首領的直系子孫,被選為10代首領的候選繼承人,現在已正式成為10代繼承者。第10代彭格列七位核心成員:
大空——沢田綱吉
嵐之守護者——獄寺隼人
雨之守護者——山本 武
晴之守護者——笹川了平
雲之守護者——雲雀恭彌
雷之守護者——藍波
霧之守護者——六道骸/庫洛姆·髑髏(替身)
家族擁有特殊的暗殺部隊,稱為瓦利亞/巴利安(VARIA)。該部隊擁有極強的戰斗能力,能完美完成各種任務,抹殺部隊中一切弱者,是殘酷與強大並存的精銳部隊。現今首領為Xanxus。在指環爭奪戰時曾澤田綱吉等人爭奪指環及十代首領繼承權並失敗;但如今依然效忠彭格列。
各代首領皆擁有門外顧問,平時是不屬於家族內,不參與家族事務的其有人,但在特殊時期擁有僅次於首領的權力,是實質上的家族二把手;選擇下任的boss時擁有與首領等同的選擇權。九代首領的門外顧問是沢田綱吉的父親沢田家光。
㈢ 太空里飛了40年的唱片,裡面記錄了什麼
這張在太空里飛了40年的唱片,就是1977年9月5日,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中搭載的“金唱片”,裡面記錄了人類對於宇宙中其他生命的問候,以及地球人類的各種信息和文化,其中包含了100多幅圖像、50多種人類的語言以及各國的代表音樂等。
唱片里記錄了大量的人類信息和太陽系情況,涵蓋了地球人類的文化、藝術、文字、音樂各個方面,包括人類努力發展文明的壯舉、愛好和平的意願,其中包括了115幅圖像、55種人類的語言以及各國代表音樂等等。我國的主要4個語種都被收錄在其中,還有我國的長城、家宴的圖片、民歌“茉莉花”也都被收錄在金唱片中。
㈣ 太空中有什麼的呢
太空上有太陽、火星、月球、黑洞、星系等。
太空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了大氣層與太空的界線:以離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約62英里)的高度為分界線。地球物理學家將大氣空間(或稱為空氣空間)分為5層。對流層,海平面至10千米。對流層有濃密的空氣,濃密大氣層隨高度增加,空氣越來越稀薄。
平流層,10-40千米之間。中間層,40~80千米。80-370千米為熱層,屬於電離層的下部。外大氣層,370千米以上的空間,屬於電離層的上部。從地球表面到100千米的高度,隨高度增加,空氣越來越少。地球上空的大氣約有75%存在於對流層內,97%在平流層以下。
太空環境
自宇宙大爆炸以後,隨著宇宙的膨脹,溫度不斷降低,當前,太空已成為高寒的環境,平均溫度為零下270.3℃。在太空中,各種天體也向外輻射電磁波,許多天體還向外輻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線。如太陽有太陽電磁輻射,太陽宇宙線輻射和太陽風。
太陽宇宙線輻射是太陽在發生耀斑爆發時向外發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陽風則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離子體流。許多天體都有磁場,磁場俘獲上述高能帶電粒子,形成輻射很強的輻射帶,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內外兩個輻射帶。由此可見,太空還是一個強輻射環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太空
㈤ 佛語中的"空"是什麼
這個要說清楚不大可能
只能簡單講一下佛語中所說的「空」是什麼意思
至於是個怎樣的境界和如何去空那隻能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另:內容比較多希望你能耐心看完
空可大別為人空與法空兩者。人空,意謂人類自己無其實體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則謂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緣而產生,故亦無實體存在。天台大師智顗與嘉祥大師吉藏皆以小乘佛教所說之空,系觀察分析一切事物而入空,故稱析空觀。相對於此,大乘佛教則針對小乘佛教之析空觀而另立體空觀,即觀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之當體即是空之法。
又小乘僅見『空』,而不見『不空』,故被稱為『但空』。大乘則不僅見及一切存在悉為空,且兼及不空之一面,故稱『不但空』、『中道空』。蓋作一切法皆空之觀者,稱為空觀。空非虛無(偏空),觀空就是發現真實之價值,故真空就是妙有。反之,將『空』視為虛無,則稱為惡取空。茲列舉諸家所作空之分類如下:
(一)二空:(1)依中論卷四觀邪見品及成唯識論卷一等說,分為人空與法空。人空,意謂在有情個體之中無實我之存在,故人空又稱我空、眾生空、生空、人無我等。法空,意謂由因緣所生之一切法無實體之存在,故又稱法無我。小乘說人空而不說法空,大乘則主張人法二空(又作人法二無我、我法二空)。(2)依成實論卷十身見品之說,分為析空與體空。析空,意 謂將存在之事物分析至最後不可得時,則為空。體空,則意謂一切存在之本身即是空,故不須分析,當體即空。小乘與成實宗主張析空,大乘則主張體空。(3)依三論玄義之說,分為但空與不但空。但空,意謂僅偏於空而不知空之真義與妙有之境。不但空,意謂了知空之真義與承認妙有之境的中道空,此乃自觀一切法無自性而獲得之空。
(二)三空:(1)依辯中邊論卷中及顯揚聖教論卷十五等,法相宗認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中之每一性均有空義,故謂之三空。即凡夫所妄執之境為遍計所執性,該性本來空無,此即『無性空』。而由因緣所生之法即依他起性,與遍計所執性不同而非完全『無』,然亦非如眾生妄情所認為之『有』,此即『異性空』。至於真如為圓成實性,系由觀人、法二空所顯之自性,此為『自性空』。(2)依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一之說,指人空、法空、俱空(人、法二空)等三空。
(三)四空:大集經卷五十四及大品般若經卷五等所說,指法法相空(法相空)、無法無法相空(無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自法相空)與他法他法相空(他法相空)等四空。
(四)六空:(1)內空,謂眼、耳等六內處(六根)為空,又作受者空、能食空。(2)外空,謂色、聲等六外處(六境)皆空,又作所受空、所食空。(3)內外空,又作身空、自身空。(4)空空,謂所觀之空亦是空,故又稱能照空。(5)大空,十方世界為空,又作身所住處空。(6)第一義空,在諸法之外,無有所謂實相之自性,亦作勝義空、真實空、真境空。語出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六。
(五)七空:(1)相空,謂諸法之自相與共相均空,又作自相空。(2)性自性空,謂諸法之自性即空,又作自性空。(3)行空,謂五蘊遠離我及我所,而由因緣所生。(4)無行空,謂五蘊之中未曾有涅槃,又作不行空。(5)一切法離言說空,謂一切法無法以言語形容而為空。(6)第一義聖智大空,由果位聖智所見之第一義空。(7)彼彼空,謂你我彼此互為空,一般所說的『無』即相當於此空,為淺義之空。語出四卷本楞伽經卷一。
(六)十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散壞空、本性空、無際空、勝義空、空空等十種。其中,有為空,謂有為法即空。無為空,謂無為法即涅槃為空。散壞空,謂因緣假和合之物,終將離散與破壞,又作散空。本性空,謂自性為空,又作性空。無際空,謂無始以來存在之一切法皆屬空,又作無始空、無前後空。語出大毗婆沙論卷八。
(七)十一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等十一種。其中,無所有空,謂由於一切法無自性,無法求得,故亦作不可得空。語出北本涅槃經卷十六。
(八)十六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大空、空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等十六種。其中,畢竟空,謂諸法畢竟是空之窮極空。無散空,謂積集之善根不會散失,然並非執於善根之空,又作不舍離空、不舍空。相空,謂三十二相與八十種好皆為空。一切法空,謂一切佛法為空。無性空,謂由於人、法二空,故不可執著任何一物。無性自性空,謂無性與自性皆空。語出辯中邊論卷上。
(九)十八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等十八種。其中,諸法空,謂一切諸法皆空。無法空,謂過去、未來諸法皆空。有法空,謂現在諸法皆空。語出大品般若經卷三、大集經卷五十四、大智度論卷三十一。
此外,尚有十二空、十四空、十九空、二十空等諸種分類,而以十八空為著。
我國在魏晉時代雖已傳譯道行、放光等諸般若經典,而尚未譯出中論等論著,加以當時清談之風極盛,故多有附會老莊思想以闡釋般若經所說之畢竟無所得空,惟立論有失『空』之實義。據出三藏記集卷八毗摩羅詰提經義疏序載,當時成立之本無異宗、即色宗、心無宗、識含宗、幻化宗、緣會宗等,皆系以上記之『格義』方式宣說般若性空之宗派。[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十四、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五、大智度論卷三十八、菩提心論、十八空論、大乘義章卷一至卷四、維摩經義記卷三、華嚴法界觀門、中觀論疏卷二末]
㈥ 大空大地的父母最後怎樣了
沒有結局。
大空大地的父母生死去向都沒有任何的解釋。只是在結尾。大地的耳機里收到了媽媽的信息。大空大地是艾克斯奧特曼中的角色。
㈦ 大空生活是多麼的什麼
您好
「天堂」多麼令人神往,太空生活多麼讓人羨慕!航天員在天上吃的、住的和我們「凡人」一樣嗎? 「太空」這個詞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天」。太空中的生活也就是在天上的生活。在天上生活是古今中外許多人所嚮往和羨慕的。因為天上生活就意味著進入天堂,或是到達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過著最美滿和最幸福的生活。今天的科學技術已經可以將人送上天。而美滿和幸福永遠都是相對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生活比昨天的美滿和幸福,而明天的生活又將更美滿和更幸福。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也是這樣。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太空中的生活也會不斷地得到改善。 別著急,我們會滿足你的好奇心,告訴你太空的起居生活。 1 吃在太空 吃飯喝水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來說,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在失重環境下的太空生活中,航天員的飲食就顯得十分復雜而特別奇妙。可以說,航天員的營養需求、食品制備、供給他們的進食方式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他們與在地面生活的飲食有很大的不同。 那麼航天員在太空吃些什麼?他們吃得好不好?這是許多人經常提出來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航天食品有一個發展和改善的過程。在20世紀60年代,航天食品主要是解決航天員的「溫飽問題」,70年代的航天食品進步到「小康水平」,80年代和90年代則達到使航天員「滿意的水平」。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國際空間站上的食品可稱之為「豐盛水平」。 營養豐富的航天食品 在早期,前蘇聯和美國航天飛行中,航天員採取「嘴對嘴」的進食方式。就是將經過特殊加工的液體或半固體的食品裝在類似牙膏管的容器內,進食時通過一根導管將食品直接擠入口中,這是因為人們對在失重環境中能否像在地球上一樣進食的吞咽存有疑慮而採取的一種保險方法。 在航天飛行中,為了維持航天員生命,對抗航天環境因素導致的不良生理變化,保證其身體健康,必須給航天員提供符合衛生學標准,微重力條件下使用方便安全,符合地面飲食習慣,有足夠熱量,營養豐富的航天食品。 我國航天食品的種類有復水食品、凍干水果、復水飲料、硬罐頭、餅干、月餅、壓縮餅干、中水分食品及調味品各3至5種。這些攜帶的航天食品重量輕、體積小、營養好,按照熱能供給量和營養素的標准組成食譜食品、儲備食品和救生食品三種。 這三種又是哪些食品呢?為什麼分別食用呢? 航天員在航天飛行期間主要食品為食譜食品。食譜食品根據航天員的飲食習慣,因人而異。即每個航天員均有自己的食譜。食譜食品的食譜是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制定的,其中每餐有主食、副食、湯飲料及水果等。在副食中制備有紅燜大蝦、紅燒雞塊、紅燒牛肉、紅燒魚及各種菜餚。品種齊全,有中餐的特色,避免了單調重復,符合國人的飲食文化,與外國人只習慣吃西餐、奶油、麵包、三明治是不同的。吃西餐,中國人不習慣,航天員也不例外。這樣有中餐特色的食品,怎能不增加航天員的食慾呢? 食譜食品按一日三餐分配,重量每人每天1.5kg。 我們再來說說儲備食品,即在發生無法預見的情況而需要延長飛行時間使用的應急食品。每人按1天量儲備。 救生食品又是怎麼回事呢?救生食品放置在個人救生包內,在返回著陸降落在陸地或海上等待救援時應急食用。食品熱能供給量和食品種類均為維持航天員每天消耗必需的最低熱量,食品種類較單一,主要是各種壓縮餅干。重量每人每天0 5kg,可提供每人2天的生存所必需的熱量。 航天員怎樣進餐呢? 在微重力條件下,航天員在航天器中用餐,要避免在進食過程中產生的食品碎屑和粉末,由於這些東西在艙內自由漂浮,不僅污染儀器設備,而且在航天員睡眠時還可能被吸入,損害其健康。 美國航天飛行實踐證明,航天員在天上准備食品的時間,初期由於航天食品都是「熟食」,所以食品准備比較簡單方便,一般只需要3~5分鍾就足夠了,到了後來食品需要復水和加熱,且種類較多,就需要有一名航天員當「廚師」,在就餐前30~60分鍾,負責食品准備。如果有的航天員不喜歡吃菜單上的食品,而要吃配餐食品,准備工作就更為復雜得多。 在航天活動中進食,對航天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航天員按作息制度安排一日三餐。按照預先包裝好的餐包,每餐均配有主食、副食、復水蔬菜、點心、水果、飲料、餐巾紙等,如載人飛船上搭乘2名航天員,則採取分別就餐方式(1人值班,另1人用餐),用餐前航天員需先用濕巾清潔雙手,然後將食品包打開,取出需加熱蒸煮或復水的食品袋,用艙內預熱的21℃±4℃水注入食品袋內,10分鍾內可完成復水或加熱。 用餐時,航天員每人1套餐具(包括餐盤、勺子、叉子、安全剪刀等),將餐盤束縛在航天員一側大腿上,勺子、安全剪刀吸附於餐盤上,利用餐盤上的尼龍搭扣,將食品固定在餐盤內。航天員取食的食品都應符合在微重力條件下的使用要求,無不可食成分,不掉渣,不碎裂,所食用的餅干、月餅或壓縮餅乾等乾燥食品均製成一口一塊大小,航天員要閉嘴嚼碎食用。復水食品均有相互粘結性,用勺子食用。飲料要用吸管吸食。餐後要將食品包裝及剩餘食品放入廢物收集袋內。這一切都是為了防止在微重力條件下,食品碎屑、水滴或包裝不至於在飛船座艙內漂浮,造成不可收拾局面。 2 住在太空 人們在地面上生活,除了吃飯和穿衣以外,住房面積是最能代表生活水平的一個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住房面積越大,生活水平越高。如果一個三口之家能住上150平方米的面積,生活在裡面肯定非常舒適。太空中的生活也有相似之處。 睡眠垂直固定在艙壁上 原來,周期長短和飛船繞地球飛行的軌道高低相關,軌道高,晝夜周期就長;軌道低,晝夜周期就短。一般在300千米高度的近地軌道上飛行,繞地球一圈需90分鍾,即出現一次日落日出,白天和黑夜各為45分鍾。航天器飛行速度很快,太陽出來時好像「迅面」似的一躍而出,太陽落山時也如「旋風」一樣迅速地隱去。 航天員在正常軌道飛行期間,按照作息制度安排,要有6至8小時的睡眠時間。在搭乘多名航天員時,要分別睡眠,即有人睡眠,有人工作、值班。睡眠安排在軌道艙內的睡袋裡。睡袋是一個具有長拉鏈的保暖織物袋,一般固定在一側光線較暗、雜訊較小的艙壁上。由於微重力狀態,航天員很容易鑽進睡袋內,拉上拉鎖,頭部在外,雙耳戴上耳塞雙眼戴上眼罩,即可入睡。航天員在天上睡覺與地面不同,不是平躺在床上,而是垂直掛在壁上,這種姿勢對在微重力條件下的航天員來說,一點也不感到不習慣。 睡眠時手臂一定要放進睡袋中,把雙手束在胸前,以免無意中碰著儀器設備的開關。同時是為了不給自己造成虛驚,因為在微重力環境中,頭和四肢有與軀體分離的感覺。國外曾有航天員在朦朧中把自己放在睡袋外邊的手臂,當成向自己飄來的怪物,嚇出一身冷汗。當然航天員必要時將手臂伸出睡袋來睡也是可以的。 個人衛生需要特殊技巧 在飛船上的個人衛生是件十分麻煩的事。航天員在航行中和地球上的人一樣,需要有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個人衛生的處理。怎麼辦呢?這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如早晚刷牙,在失重狀態下牙刷一動,泡沫就會飛起來。我國航天員刷牙漱口採用一口一塊的消毒口香糖,放置口腔內咀嚼5分鍾,用以清潔口腔,每日4次(起床後、午餐後、晚餐後及睡前)。航天員洗臉使用臉巾包,其實是取一塊浸泡有清潔護理液的濕毛巾擦洗面部,把毛巾鋪在按摩刷上用來梳理頭發。航天員還用梳妝清潔包收集毛發等廢棄物。在較長時間飛行的空間站上,還為男性航天員准備了剃須膏和安全剃須刀。在使用時,必須先使用剃須膏將胡須粘住,不然的話,剃須刀剃下的胡須會在航天器的艙內到處亂飛,非常不好清除干凈。 在失重環境中洗澡更困難,為了不使水飛濺,要在一個封閉容器中進行,用壓力將水從上方壓出來,但水在出了噴管後,就會在空中亂飄,碰到人體就會附著在人體上,為了防止附著在口鼻上的水嗆人和溺人,必須帶防水和供氧罩。人進入浴室,要穿上固定的拖鞋這樣就不會飄浮起來,臟水要用水泵從下邊抽出去,但附著在器壁上的水珠,需要用吸塵器才能收拾干凈。在太空洗澡,除用淋浴器外還可用海綿布。「太空梭」上就使用海綿布。每次洗澡備有兩塊海綿布,一塊用於洗臉和頭發,另一塊用於洗身體。此外還有一塊布用於擦乾潮濕的皮膚。在微重力條件下洗澡,一般不需要太多水,因為水很容易粘附在皮膚上,不會從皮膚上流掉。因此,15分鍾淋浴,需要兩三小時的准備和收拾的時間。 航天員上天前要學會上廁所。上廁所的第一步是要將自己固定好。首先固定好鞋,然後固定好下身,雙手握住馬桶兩邊的扶手,但最要緊的是屁股必須與馬桶的邊緣貼緊,使馬桶內部與外邊完全密封。所謂「抽水馬桶」實際上不是抽水馬桶,而是「抽氣馬桶」。因為馬桶內不使用水,而是用氣。如果馬桶內部與外邊不能完全密封,氣流不能將大便帶走,馬桶也就不能正常工作。馬桶內裝有一台離心泵,馬桶的右前方裝有離心泵的開關手柄。打開離心泵後,葉片使桶內的空氣發生顫動。空氣的顫動可以使大便中成形的部分碎破,然後被吸進馬桶底部的大便收集器中。大便收集器內有一個大便袋。每次用完後大便全部裝入袋中,因此沒有臭氣散發出來。小便則用一個特製的漏斗收集。漏斗下方裝有一台水泵,可將小便收集和輸送到小便桶中。小便桶定期向宇宙空間排放出去。大便袋中的大便經壓縮處理,暫時存放在馬桶內,最後被帶回到地面上來。
記得採納啊
㈧ 太空有什麼
太空有黑洞、球狀星團、暗物質、發射星雲、粒子、波、射線、塵埃物質、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衛星、流星、彗星、白矮星、紅矮星、黑矮星、中子星、脈沖星等。
太空,漢語字典解釋是極高的天空。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了大氣層與太空的界線:以離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約62英里)的高度為分界線,稱為卡門線。卡門線以美國科學家西奧多·馮·卡門的名字命名。
地球物理學家將大氣空間分為5層。對流層,海平面至10千米。對流層有濃密的空氣,稱為濃密大氣層。濃密大氣層隨高度增加,空氣越來越稀薄。平流層,10-40千米之間。中間層,40~80千米。80-370千米為熱層,屬於電離層的下部。外大氣層,370千米以上的空間,屬於電離層的上部。從地球表面到100千米的高度,隨高度增加,空氣越來越少。地球上空的大氣約有75%存在於對流層內,97%在平流層以下。熱層的空氣密度為地球表面的1%,在外太空1.6萬千米高度空氣繼續存在,甚至在10萬千米高度仍有空氣粒子。因此,空氣空間與外層空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㈨ 人類探索大空奧秘的過程中取得哪些進步
幾十年的太空探索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在天氣預報、計算機、醫學等方面的技術,如醫學掃描儀、胎兒心臟監視器、胰島素泵,這些先進儀器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都與航天發展有關.
實際上,航天科技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根據美國航天局的一份名單,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中共有700多項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
航天科技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令人矚目:激光血管造影術、新一代心臟起搏器、紅外線溫度計、熱感應視頻儀(不需要手術就可以確定人體內的病變情況)、血液分析儀等.現在,世界各大醫院都設有重症監護病房,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應用之一.重症監護病房中的各種設備,上世紀60年代時是用采監測在太空遨遊的宇航員的身體狀況的.
航天科技中的技術革命更是我們今天不可或缺的.攜帶型電腦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當年實施登月計劃時,需要一種體積小的攜帶型計算機系統來監控太空旅行,攜帶型電腦的雛形就此誕生.或許,即使人類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各種高科技也會得到發展,但發展速度要比現在慢很多.盡管美國和其他國家為發展航天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由此引發的電腦技術的高度發達足以回報投入的成本.
雖然航天科技中許多新技術的最初目標並不是為了在地球上應用,但它們最後都成為了造福於人類的手段.例如研究人類暴露在強輻射條件下的後果,尋找避免輻射對宇航員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們找到了治療白血病、貧血等血液疾病的手段.
航天科技帶給全世界人們的知識是豐富的,影響是深遠的,把航天科技轉化為可實施的工業生產力,轉化為可以商用民用的技術,應該是人類共同努力的目標.
㈩ 「四川熊貓」飛上太空,為什麼會取名為「大空」有什麼意義
中國火箭的發射成功很多國民感到十分興奮,但除了這次火箭的成功發射,更讓觀眾們注意到的就是火箭上攜帶的一位乘客。它的形象比較特殊,那就是中國的國寶大熊貓。雖然不是將真正的大熊貓送入太空,但是將一個3D列印的形象擺放在火箭中,並且將它取名為大空這個寄託出了人們對嚮往太空的願望。
在采訪白瑞雪中,大家了解到為了讓熊貓作為中國形象更能走出世界,所以讓他送上太空。因為在世界的認識中,對好萊塢的功夫熊貓認知比中國傳統熊貓認知更多,這樣就能讓世界更能了解到中國熊貓的影響。